1、1政治合法性视域下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探析【摘 要】政治合法性理论是政治社会学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存在和继续发展的关键话题。政治合法性概念作为政治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对于政治和社会互动关系研究及政治秩序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重点从我国社会转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角度讨论政治合法性对该领域产生的作用及影响,并且从正面论证了我国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更加详尽的阐述了社会主义制度是适合生态文明的社会形态。 【关键词】政治合法性;生态文明;和谐社会 一、政治合法性理论综述 “政治合法性”概念是对政治秩序、政治形式和政治统治中存在的合法性问题的探究和总结,是不
2、容缺少和忽视的政治问题研究的关键命题,被看成是有效统治和政治稳定的基础。马克斯韦伯作为合法性理论的奠基者提出, “合法性就是对一种政治秩序或政治统治的信仰和服从,即人们对享有权威者地位的确认和对其命令的服从” 。哈贝马斯则认为,“合法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 。即人民对统治者的认可,也就是说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的认同,或者说是自愿的服从。价值的认可不是单一的,它是与社会规范中的政治秩序相一致并与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规范密切相关。无论是哈贝马斯的主张还是马克斯韦伯的主张,他们都是想要在合法性基础之上为统治者的统治服务。建立生态文2明,通过合法性的推行展开生态经济这一主张,有助于我们提高
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为促进全球化范围内的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牢固的政治基础。政治合法性作为一种政治导向,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指明了道路。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一) “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和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 伴随着人类这样的期待和追求,生态文明作为工业革命发展之后的另一个更高阶段出现于人们的社会发展当中。从另一个比较狭义的方面来讲,生态文明即是指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主要表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态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受到了资本主义制度根源的巨大冲击,资本主义制度与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资本主义是通过不断地积累剩余价值,通过
4、掠夺和开发进而实现经济目的的一个自我不断扩张的价值体系,随着资本不断积累,要求其必须要为了利润不断地进行投资和资源的扩张。由此得出: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目前全球生态危机的主要政治根源,资本主义与自然之间存在着致命的冲突。然而,资本主义制度一天不消除,其资本的扩张就不会停止,只有资本不断地扩张,其利润才能不断地增长,资本的流通才能得到畅行。现在很多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坚持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增长方式,尽管他们不断地提出有关生态危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但就目前的研究表明,他们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关心自身,并且是短期的解决方案之上,并未长远考虑,更未寻求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二)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
5、种不可或缺的需要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包括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文化需要等,人类为追求以上需要不断进行自身的活动。物质需要即主要表现为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如饮用水、氧气、可以耕种的土地资源等。而精神需要、和文化需要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伦理道德和心理价值层面。无论是物质需要还是文化层面的需要都可以对生态建设产生影响,对于需求的追随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从全球范围来看,现如今已经产生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的导致的全球变暖、各种地质灾害和环境变化引起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和严重污染的大量废弃物排放导致地质成分和大气成分的急剧变化等一系列的严重后果。而且这种后果对每个人的影响是分阶级的,并非每个人公平的承担。
6、很多研究表明,穷人比富人更多的受到这些危害的影响,富人们更能够在面临危险时通过各种措施减缓危害,确保他们自己生存的权力。这种情况长期的存在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会在群众之间产生一种不公平感,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 三、我国政治合法性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0 世纪中期,在欧美国家兴起了一系列诸如环保主义、低碳理念、循环经济等环境保护运动。其在耗费了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之后,在步入新世纪之时,因其无序生产和过度消费又再次导致了一系列环境公害事件的发生。西方国家经常是面对生态危机之时通过其雄厚的经济力量提倡和发展环保产业或者利用经济援助的手段将污染转嫁给发展中国家,或者通
7、过发动战争来抢夺别国资源以缓和其资源短缺的危机,究其4根本原因还是源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劣根性。可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本质最多只能是使得本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根本不会造福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环境,承担全球性的环境责任。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合法性体现 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的政治合法性建设密不可分,我国执政党认识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优越性,试图在民众的信仰和忠诚度的前提下,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合法性深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为促进全国的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迈出更加强有力的步伐。我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在这个决定上第一次将“构建社
8、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提出,其核心就是要求在遵循自然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上,以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为基点,维持经济秩序的稳定,从而巩固执政地位。 “十六”大报告中也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设定的具体指标体系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具体做法就是必须在经济领域遵从稳定适度的增长原则。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我国在 2013 年召开的十八大会议上还明确提出五位一体
9、建设总布局,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的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的发展,这是中国政治合法性下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5(三)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特殊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期,在这个急剧转型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已经由原来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轻工业发展阶段过渡到了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电子工业发展阶段。城镇化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然而从我国政策制定的政治合法性角度来看,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知识化程度和绿色化层次并不高,现如今仍然是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传统模式。 韦伯在理想层次上区分了三类合法性
10、,其中提出的法理的合法性就是规章必须合乎法律,我国在政治合法性层面上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也已经提出了一整套的法律法规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实现。我国颁布了 800 余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准则,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相对较为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但是,该法律体系颁布的绝大多数法律法规并不与我国目前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四、发展政治合法性的生态文明驱动力 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力,是我国政治合法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正处于转型阶段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之一。政治合法性前提下的生态文明驱动力的建立,有利于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以更好的建立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 (一)
11、建设“四位一体”“政企学民”生态文明运行驱动机制 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政府部门、工矿企业、学术机构和社会民众在内的四大机构组成了“四位一体” 的生态文明运行机制。这四个组成部分各自都有其合法性的社会地位,并且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当6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充分发挥着彼此协调的重要作用,进而完成我国新时期的重要任务。 “政”代表政府部门, “企”代表工厂企业, “学”代表高等学院、科研机构, “民”代表社会团体及广大社会民众。这四个组成部分不仅各自承担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而且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运行机制的宏观主体。 (二)加强政治合法性条件下的生态文明道德机制建设 生
12、态文明建设衍生着各种道德关系,尤其是在政治合法性条件的驱使之下,深入道伦理之下的价值认同,成为了生态文明政治合法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其建设需要道德力量的渗透。 “生态文明道德机制的建立,需要寻找一个以人为本的方式来保护环境” ,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对生活在现实中的每个人都要公平相待,保护其权利和利益,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为人的共同促进和相互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转变政府职能,健全生态文明法律机制 政治实践实际上是一种权力的实施,国家的政权问题,也就是关乎于政治权力的安排和运行的问题。政治合法性即,民众认可政府的原则基础上实施
13、政治统治的一种正当性行为。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当中,国家要落实其政治合法性就必须通过一种权力的体现,这是一种对他人和资源的合理支配能力。主要从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将环境保护指标纳入政绩考核等多种渠道来协调完善。 对于环境立法理念,要树立正确的立法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立法基本原则。在立法基础上,还要加强执法责任机制、执法监督机制、7权力制衡机制的建设。政府要重点解决环境执法队伍与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上级环保部门与下级环保部门、建立健全环保系统内部环境执法制约和监督机制。 (四)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国际合作驱动力 为了谋求共同的利益,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都本着协作的
14、精神,采取密切合作的方式,以实现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的目的。国际环境合作需要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共同参与,各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仅有利于本国人们的利益,更要为全球人类共同的长远利益考虑。国际合作需要突破现有的形式,本着“全球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更加紧密、团结的国际社会新秩序,用统一的全球视野来审视、分析和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文明的形态。我国只有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出路。生态文明的思想指导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高了全民生态文明意识,促进了之前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5、。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应该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胡伟.在经验与规范之间:合法性理论的-JL 取向及意义J.学术月刊,1999(12):77-78. 2 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张博树译.重庆:重庆出版社,81997. 3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存危机与资本主义M.耿建新,宋兴无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 白钢,林广华.论政治的合法性原理J.天津社会科学, 2002(04):42-43. 5 孙玉健.解决生态问题的政治学视角J.求实,2009(05). 6 董敬畏.社会转型与生态文明J.当代社科视野,2010. 7 邓研华.生态文明视域中社会主义政治合法性问题探析(第 22卷)J.保定学院学报,2009(01). 8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N.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2011(04). 9 吴守蓉,王华荣.生态文明建设驱动机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2 年第 7 期. 10 马永庆.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思考J.论理学研究, 2012 (01). 作者简介:令先,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