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职业院校应高度重视德育管理摘 要: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从德育管理上看,我国的职业院校存在着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学校长远发展的短期行为。本文就这一现象折射出来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职业院校应高度重视德育管理。 关键词:短期行为;职业教育;德育管理 一、职业院校在德育管理中短期行为的表现: “行为”是人类行动的一种方式,是人在一定动机、意识和目的的支配下所产生的自觉性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而短期行为是指为了达到短时期的目的和方向的行为,这种行为一般不顾及长远的发展。1 吴尔波,竺辉.论学校管理中的短期行为J.中小学学校管理,2006, (7):
2、20-23.1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在德育管理中存在的短期行为主要表现为:学校管理者重“硬件” ,轻“软件” 。学校管理者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就业率,高度重视实践与实训环节教学,在实训基地建设上,以建设专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高的实训基地为目标。但在管理中,放松了德育工作,管理者在设置课程时虽然将德育课设为必修课,但德育往往被当作“走过场”一笔带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重“硬件” ,轻“软件”的状况虽然会在一段时间内促进学校的就业,但由于学生缺乏职业德育修养,企业会逐渐降低对该校学生的信任度,这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后续就业状况。 2二、职业院校为何未能实施有效的德育管理: 1、学校管理体
3、制不完善。 在德育管理体制中,有的学校在实行校长负责制后,名义上校长全面负责,实际上校长并未领导德育管理工作,原因是历来强调党组织领导思想政治工作,校长思想没有转过弯来;党支部则怕“越权” ,事事推给校长,进而放松了德育管理,这使得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有法不依。其次,我们的德育管理人员主要有班主任、学校行政负责人等,这些德育管理人员是兼职的,他们不仅要负责德育管理的重任,而且还有其他的基本工作要做,这样就不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德育的管理上。 2、学校未能有效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1)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灌输多,实践活动、实际培养训练少等现象。 在德育途径上,以灌输为主的方式显得
4、枯燥乏味。当代德育哲学和德育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行为主体的自主、自觉是德育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因为,没有主体的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德育的发展,而且,即使有主体的参与但不是自觉自愿的参与也不可能有德育的真正发展。与其喋喋不休的说教,倒不如让学生更多的从情感上去体验。情感的体验是生命本体的内在的深层次的东西,它能从根本上杜绝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2)职业院校学生的生源质量普遍较低,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给思想政治教育的3有效开展增加了难度。 按照我国目前的录取体制,职业院校的门槛较低,一般进入职业院校求学的学生大多都是中高考的失利者,他们中有些人在思想
5、上不求进取,对前途悲观失望,认为上职业学校没有出息,学习上得过且过,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 只想混个文凭。有些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意志为出发点,做事不考虑行为后果,这给职业院校的管理带来了难度。 (3)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将主要精力放到教学上,淡化了德育管理。 由于社会上大多数人一直将职业院校的就业率作为衡量其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给职业院校的教职员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他们为了保障学生的就业,将大部分精力放到教学上,因此淡化了德育管理,实际上,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依然持着这样的认识:“德育管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导致一些学生的思想观念出现偏差。 3
6、、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职业院校建立之初,大多数是由一些中专合并、改制而成的,原来的教师在相关或相近专业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培训直接过度为职教教师,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基本上没有改变,另外,多年来国家在职业教育投入上的不足,使教学设备落后且严重缺乏,职业教育师资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再加上教师自身对能力培养的轻视、懒惰、研究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目前职业院校教师的整体状况令人忧心。教师如果缺乏修养,不能尽自己的所能去科学地引导学生,就会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更谈不上进行德育管理。 44、上级监督力度不够。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是:贯彻执行党
7、中央、国务院有关教育工作的路线、方针;宏观管理和指导全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师范教育、民族地区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工作。2 卢司阳.中、日、美三国德育管理的比较研究 J.外国德育研究,2006,2.5但就目前来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的管理、监督力度还不够,不能及时反映出职业教育的违规现象,使学校的信息不能很好地反馈给上级部门,信息不通畅,这种现状会使原本就管理不善、不按国家规定办学的学校心存侥幸心理,形成恶性循环,这样,势必会耽误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1、学校管理体制需进行改革。 就德育管理体制而言,学校应采用统一领导、分层管理的原则。 首先
8、,校长统一领导德育管理工作,然后按职责范围,分层管理,将思想政治工作列入校长的任期目标内,鄙弃光看就业率的陈腐观念。 其次,应对学校实行目标管理,将学校的德育任务按职责范围层层落实,对各部门进行严格考核,从而确保实现科学管理。 再次,我国可以参照美国的做法,设立专门机构,对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德育品行进行引导。 目前,我们的德育教育管理人员主要有班主任、学校行政负责人等,他们是兼职的,他们不仅要负责德育管理的重任,而且还有其他的基本5工作要做,这样就不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德育的管理上。而美国的做法是: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设学生辅导中心,辅导主要分为新生指导、学习指导、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
9、由一位副校长分管此项工作。它是美国学校德育管理的具体机构。 辅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在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有专长的教育工作者。从事咨询指导的工作人员一般都经过专门的训练,特别是心理咨询人员,一般由专职人员担任,如心理医生、精神病医生等,他们作为咨询队伍的骨干力量,必须经过严格的挑选,对个人的品德要求较高。辅导中心的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上课,也可以是座谈、个别谈话、个别咨询,有的还辅之以电影、电视教育。美国学校心理咨询的迅速发展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需要有人个别指导,即使是成熟的有才智的成年人在面临法律的、生理的、心理的或宗教的难题时也要依赖专家的帮助。
10、咨询可以帮助和指导个人更好地生活,更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当人们减轻了心理负担时,就可以减少消极和反常行为。3 韦吉锋.网络德育工作微探 J.湖北社会科学,2001, 10.2 最后,应加强法治,以法制和纪律来保障德育管理的实行。 国家有关部门应根据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深入职业院校作调查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法规与条例来指导其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2、进行网络德育。 网络德育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德育规范和信息素养等影响,使6他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目前,网络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11、,职业院校的学生每天都能从网上接触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要是能把德育工作扩展到网络,科学的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可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如将网络游戏融入职业院校的网络德育工作中,充分利用网络的虚拟仿真技术,专门就实际生活中的德育问题,开发出有针对性的德育游戏,如:“远离毒品”等,使在日常教学中显得很枯燥的德育问题变得生动易接受。 3 3、提高教师的素质,加强教师的德育修养。 (1)万事德为先,教师只有加强自己的德育修养才能对学生施以良性的影响。 教师应当学习社会主义教师德育理论,明辨德育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 社会主义教师德育原则是: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教师育人,培养新
12、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只有不断地自我增值、勇于进取,才能真正地做到“为人师表” ;反之,就只有随波逐流、消极沉沦。 把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与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结合起来。 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虽然是以说服力为主要手段的,但是也必须与一定的制度规范相结合。如果思想工作不与管理工作相结合,就会变成软弱无力的说教,如果管理工作不与思想工作结合,则会显得简单生硬,各项管理制度就不会为教师所自觉接受和执行。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只有通过制定一定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这些制度,才能7有效促进教师的思想作风建设,保证和促进学校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2)职业院校应采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双管齐下地
13、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水平。 激励机制:学校从组织、投入、制度、政策等方面给予保障,对认真学习、参加培训、个人发展进步明显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对课题获奖、论文发表、出版或自编教材、课件制作获奖,以及被评为优秀教师、 “双师型”教师的都给与重奖。 约束机制:学校对不参加科研的教师在评优势实行一票否决,五年内达不到教师继续教育时数的一律下岗;对试用期教师达不到规定培训时数的一律不予留用,中层以上干部三年内未完成培训任务或三年内不出科研成果的以后不再聘用。 4、上级应加强对职业院校的监管力度,形成家长、教师、社会、媒体共同监督学校管理的格局。 加强各级教育督导机构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职能。包括完善职业教育
14、督导评估制度,制定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评估和职业教育教学水平评估标准。各级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机构对下级政府的职业教育工作、下级职业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保证职业教育有关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该机构的组成除了政府部门的人员之外,还应包括行业、企业(用人单位) 、学校、教师以及社会有关方面的代表,发挥对职业教育的社会监督和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尔波,竺辉.论学校管理中的短期行为J.中小学学校管理,82006, (7):20-23. 2 卢司阳.中、日、美三国德育管理的比较研究 J.外国德育研究,2006,2. 3 韦吉锋.网络德育工作微探 J.湖北社会科学,2001, 10.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