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09KB ,
资源ID:1757485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574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法治文明的教、养一体性.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法治文明的教、养一体性.doc

1、1论法治文明的教、养一体性摘要:教和养的关系一定意义上就是道德教育和教养的关系。道德是灵魂和基础,教养是外化和表现。道德和教养都离不开教育,但教养作为一种行为方式除了教育以外,更要靠社会环境特别是制度的保障。现代社会的教养是法治文明的产物,法治文明和教养存在着内在的互动关系。充分发展的法治文明,不仅是现代道德的体现,而且是道德和教养之间的桥梁,是道德走向教养的最主要工具。 关键词:法治;道德;文明;教养 中图分类号:DF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3)01-0117-006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伦理文明的国家。二千三百年前的孔子就说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

2、众星拱之。 ”1一部春秋 ,甚至将国家的兴亡归之于道德的变迁。近代西方思想家对中国的伦理文明也不乏由衷的赞美。从历史传统的角度,中国人无疑应当有最好的教养。但中国几千年的道德文明似乎与现代中国人的教养之间失去了某种应有的呼应。两年前,美国首位华裔市长黄锦波“很多中国人受过教育,但没有教养”至今仍让我们揪心。 (1)今天富足起来的中国人,在国内外公共场所引发的教养问题已经不是一种个案。 (2)中国现代社会在道德和教养之间出现的这种历史和现实的脱离使我们不得不思考:道德和教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中国,从道德走向教养的桥梁是什么? 2一、道德、教养及教和养的分离 道德和教养是我们生活中用得最多

3、的概念。一般认为,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 “道德是人们关于善和恶、荣誉和耻辱、正义和非正义等问题上的观念、原则以及根据这些观念、原则而形成的人们相互行为的某种准则和规范。 ”2规范也是准则。符合这个行为准则的行为,被认为是道德的,反之就是不道德的。道德与法律不同的地方在于道德作为行为规范,它取决于某种精神的感召力。道德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而且是一种精神价值,它以一种特殊的观念、情感、信念、意志等心理形式影响人们,使人们能够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 (3) 教养是人通过教化达到和养成的一种行为方式。在这种行为方式中,道德变成了一种习惯或行为模式。在这个意义上,教养不过是道德的外化或沉淀,道德则是教养的

4、内在灵魂。亚里士多德说, “德性是一种支配我们选择的气质”3,就是从这意义上讲的。没有道德,谈不上教养。一个人教养的深浅,取决于他的道德力量的大小。2007 年,济南一个普通的出租司机之家曾感动了整个济南,也感动了中国和世界。新加坡联合时报的评论写道:“这对夫妇是一座城市里极其平常的劳动阶层,终日卖力流汗为生活打拼,日子不富裕,但身体里流着高贵的血性,喷发出了道德的无比能量,整座城市都被感动。济南城内许多出租车与私家车相约在车上扎上红蝴蝶结,向这对夫妇致敬。 ”(4)这是一种转化为教养的道德。 但是,道德和教养并不重合。高档音乐厅里正在进行一场高层次的演出。观众中有人一会打手机,一会有人中途进

5、场;餐厅里吃饭时,有3的食客边吃边发出滋滋的满足声;在公共场所,有的人窃窃私语,有的人大声喧哗;有的人走到公共场所,带来一阵清香,有人则带来一股汗臭等等,很难说这都是道德缺陷,但这些行为的教养缺乏却是没有问题的。 道德和教养有相同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道德和教养都是行为规范,但道德比教养深刻。说一个人不道德比说一个人没有教养要严重的多。因为“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4,它深刻地反映在社会的体制和社会的正义理念及善恶对立之中,是判断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教

6、养则浅显得多。说一个人没有教养更多侧重于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比如坐姿不文明,衣着太暴露,言行太粗鄙等等。虽然这些行为深处也有道德的内涵,但它们大多属于表层性的东西,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习惯等有关,反映的是一种个人的行为特点,人们一般不会用不道德来评价这些行为。 第二,教养的内容和道德的内容并不完全相同。教养的内容大于道德。教养的内容不仅包括道德,还包括文化、科技、心理等方面。在现代社会,没有人会否认一个文明市民的教养中应当有现代科学文化的构成,但教养中的这些内容成为教养或成为公民的行为方式的途径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作为一种科学意义上的教养,与人们科学知识的教育有关。比如,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喝生水,

7、开车坐车主动系好安全带等等,4这些内容与公民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等有关,当公民懂得了这些科学知识后,就会将其纳入生活习惯并成为一种行为方式。但作为一种道德行为规范的教养,就不仅仅是一个宣传教育的问题,还取决于社会及其环境。现实生活中,有教育没有教养的现象比比皆是。2006 年上海的交通大整治中,曾经出现海归女硕士闯红灯被拘留的新闻。不是她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而是这些知识还没有转化为教养。 第三,道德规范在教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虽然教养中有不同的内容,但道德规范在教养中却具有最重要的意义。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会说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教养不好,也不会因为某人不知道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而指责他教养有问

8、题。但当一个人占着公交车上“老弱”座位不让的时候,我们就会说某人教养不好。因此,我们社会大多数人所关注和理解的所谓教养问题,其实主要是一个道德规范转化为行为方式即教养的问题。另一方面,科学、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性要素虽然也构成教养的内容,但由于其不具主要地位,就出现一个人的教育水平和教养不同步的现象。所谓“有教育没有教养”主要就是这个意思。科学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素质,会随着教育的深入而提高,但一个人的教养,即道德规范的行为方式却不仅仅取决于教育。事实上,科技文化水平高、能力强的人未必教养好。而一个守法的清道夫却可以比一个自私的天才有教养得多。由此,我们在关注一个人教养的时候,必须更多地关注其遵守道德

9、规范的内容,并更多地考虑如何使道德规范转化为行为方式。 作为教养核心的法治文明,对教养具有三种作用:首先,法治文明是一种促进教养的力量。现代法治社会中的教养以守法为第一教养。而一种5普遍化的和具有持久性的教养的形成,离不开法治文明的社会环境。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引用班尼费尔德的话说道:“正是对相互吵架的孩子以及他们相互矛盾的基本愿望所给予的公正程度,会对家庭的和睦与否产生影响。社会也是如此。公正会增进合作,而歧视则会侵损合作。 ”14在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中,如果每个人都有一种法治文明的信念和教养,则任何违法行为都会退避三舍。反过来,不少地方的陋习恶俗之所以改不了,就在于制止这种陋习和恶俗的行为得不

10、到法治文明的支持。 其次,法治文明滋养市民教养。法治文明是一种社会氛围,一个人在良好的法治文明环境中时间久了,就会形成各种与法治文明相辅的教养。反之,如果社会氛围缺乏法治文明,即使有良好教养的人也会蜕变。孔子说过:“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5比如吸烟,吸烟有害健康的道理人们宣传了多少年,但作用并不大。从 2006 开始,欧洲全境公共场所禁烟,效果明显。有些国家的瘾君子到法国、德国仅仅待了两周就感到了禁烟令的威力,它有效地促进了不在公共场所吸烟教养的形成。再次,法治文明保障教养。孔子说得好:“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16认为道德观念虽认识了, 如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了,也

11、定会丧失。而保护良好认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法治文明的环境。同样是闯红灯,在发达国家,大多数人会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你, “使你脸发红身发热” 。反过来,如果一个人闯红灯,其他人不但不感到羞耻,反而认为是一个机会跟着走,良好的教养就建立不起来。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如果有教养人的不但得不到尊重,反而处处受气,6利益最小化,就没有人会尊重教养。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养就难以成长。 反过来,教养也反作用于法治文明。符合现代法治文明的教养也是法治文明的一种促进力量。 “法总是费劲地跟在道德后面,随着道德观念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规则。 ”17正如美国大法官卡多佐所说:“淹没其他人的潮流,不会偏转流向,把

12、法官们闲置在一边” 。但美国的大法官们确实实现了清正廉洁,原因就在于“法官们注定要被那些往往为平常人所看不到的壁垒、界限和限制所包围这一切来源于法律遗产,来源于长期以来发挥作用的案件的影响;来源于对判例的尊重,来源于司法自我约束习惯做法的重大作用和对立法程序的尊重”18。这里就有司法从业人员的教养对司法独立作为一种法治文明的贡献。法治促进和保障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教养,而符合法治文明的教养又反过来维护法治文明,从而形成了现代法治文明和教养的一种良性互动。 三、以法治文明促进教养 虽然法治文明和教养之间有一种互动关系,但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法治文明具有更大的主导性和主动性。充分发展的法治文明,不仅是现

13、代道德的体现,而且是道德和教养之间的桥梁,其优越性是不可比拟的。首先,要转变教和养的观念。由于中国传统教育伦理文化的影响,人们往往把教养理解为是一个教育的问题。其实,对于绝大多数市民来说,教养问题主要不是教的问题,而是养的问题。事实上,我们的市民都经过学校阶段的相关学习,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存在认知的问题。7上海的“七不规范”已经推行十年余,可以说上海从小学生到老人,每一个层次的市民都知道。但是,2006 年上海有关部门的调查证明,经过十年的宣传教育和有关执法, “七不”规范所针对的传统陋习依然相对突出。 (7)这就要求推进市民素质和教养的努力,必须超越传统教养以教为主导的习惯,突出“养”在市

14、民素质建设中的地位,以建设良好市民教养所需的环境为重点,将市民素质的提升转向外部,建立起培育和保障市民教养的社会机制。对我们社会来说,提倡一种良好的教养谁都不会反对。但一种良好的教养能否持久坚持下去,还需要有相关的社会机制,离不开严格的诚信约束。 (8) 其次,大力推进以法治文明为基础的社会氛围,重点是国家工作人员的教养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所谓“正人先正其身”的提法。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9但是,长期以来,孔子这种正人先正其身的思想,始终只停留在教育的层面,而没有上升到政治和法治的层面。相反,在西方,公元前 2 世纪的古希腊就建立了严格限制权力的法治机制

15、。 “它开创了一种通过制衡的方式控制权力的制度结构。 ”2082 现代法治的实质就是治权, “即通过法律限制政府”205。这种限权理念及其民主法治建设无疑大大促进了国家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教养。另一方面,国家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教养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社会文明的引领具有突出意义。具有高素质和良好教养的国家工作人员是市民素质和教养的榜样。这就要求我们的国家工作人员首先有良好的教养和素质,并以这种良好的素质和教养引导社会。如果提高教养的努力仅仅局限于普通市民,作为管理者和“公仆”的各级国家工作8人员的教养却不提高,提高社会教养的举措就不可能成功。 第三,以法治文明提升教养,民主建设具有突出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

16、明确提出,要“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这也是我国道德建设和提升社会教养的根本举措。当务之急是加大对公民民主权力的保障,包括选举权、监督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述权,以真正实现“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目标。美国思想家亨廷顿在研究政治发展的过程及其影响政治发展的相关因素时,曾把公民参与的程度和规模作为衡量一个社会政治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尺度。21这其实就是一种教养。多元民主论的代表人物罗伯特?达尔在论述什么是“民主”时,提出了民主的五项标准,其中第一项标准就是“有效的参与” 。22当然,人民参与的形式有一个完善的过程。市民参与的制度可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们只能完善它,而不能废除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