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09KB ,
资源ID:1757529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575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农村弱势群体理论研究现状述评.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农村弱势群体理论研究现状述评.doc

1、1农村弱势群体理论研究现状述评摘 要:农村弱势群体理论研究是解决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的基础。农村弱势群体理论研究分析,对于帮助解决农村弱势群体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总结了农村弱势群体的概念及特征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本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农村弱势群体;特征;类型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081-02 农村弱势群体是农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弱势群体的存在是阻碍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阻碍。农村弱势群体的理论研究是解决农村弱势群体问题的基础,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农村弱势群体理论研究的成果很多,涉猎

2、范围很广,但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仍各持一派,并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本文主要对目前农村弱势群体的概念和特征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一、概念研究现状述评 “弱势群体”一词并非土生,它来自于英文“social vulnerable group(社会弱势群体) ”。不同的研究者对其的称谓不同,如“弱势社群”、 “脆弱群体” 、 “社会弱者”等。直到 2002 年“弱势群体”首次出现在政府文件中,学术界便开始广泛运用这一词汇。尽管一直以来,中国社会中“农民的多数是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多数是农民”1,但是在早2期的研究中,对农村弱势群体的研究并未从社会弱势群体中分离出来。社会经

3、济快速发展,农民内部的贫富两极分化也越明显,农村弱势群体问题凸显。农村弱势群体的研究首先从明确其身份开始,即农村弱势群体是什么样的一个集群。 (一)现状 农村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其相对性是指相对于强势而言,而动态性则因为农村弱势群体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目前学术界尚未建立界定农村弱势群体的统一标准。学者对农村弱势群体的研究过程中主要出现了四种农村弱势群体的界定指标: 1.把经济收入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刘惟洲认为经济收入是决定农村弱势群体状态的最重要的因素,他们“是经济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是指农村中的贫困人口及低收入者的集群,它包含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人口两部分。 ”2唐玉凤等

4、人也认为,农村弱势群体是指“在农村社会生活中,由于各种内在或外在的原因造成经济水平低下,竞争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居民的集合体,包括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的农村居民和农村低收入人群。 ”3 2.把社会资源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张友琴认为“弱势群体是指在资源配置上处于劣势地位且有困难的各类群体”4,这种劣势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从社会资源的配备来看,他们不仅具有经济资源的劣势,同时在权利、个人能力以及信息获取渠道和信息占有量的匮乏。此外,仅依靠其自身的力量无法改变这种劣势状态,因而亟须来自群体以外的援助,然而所具有的援助性资源又非常有限。可以说,他们在社会资源的初次3分配与再分配中都处于弱势。马卫国将农村弱势

5、群体定义为“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没有抓住和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资源和机会或不适应转型社会而在农村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5黄帝荣认为农村弱势群体的弱源自外在因素,主要通过经济环境、生态以及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表现出来,他们“实质上是环境弱势群体”6。 3.以能力或者心理承受力为衡量指标。朱力等人指出这一群体具有鲜明的心理脆弱性。陈成文等人认为弱势群体的承受能力非常脆弱。郑杭生从这一角度把弱势群体定义为“那些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7。 4.综合各指标对农村弱势群体进行的界定。有研究者认为“农村弱势群体是一个生活在农村地区

6、的,在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相对低下的、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农村居民的集合体。 ”8潘秦保则把农村弱势群体定义为“拥有农村户籍,经济贫困,政治影响力低,社会地位低,缺乏社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群体”9。 (二)述评 概念研究取得了进展,但仍然缺乏新意。把经济收入作为最主要的衡量指标是把农村弱势群体与农村贫困人口等同起来。尽管经济收入是导致其弱势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并非致弱的唯一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与农业的大幅度分离,农业与土地不再是农民生存发展的唯一资源,各种社会资源在农民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要。因此社会资源也应该纳入衡量范围。由于新时代下农民所从事的职业越来越多4样,合格的能力与

7、心理素质是使资源充分发挥其效用的前提与基础,因此,能力与心理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考量指标。随着对农村弱势群体问题认识的深入,学术界对农村弱势群体的界定越来越全面。农村弱势群体并不是由于某一单一因素致弱,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总的看来,尽管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者对农村弱势群体的认识都有涉及经济水平、能力素质、资源占有情况等方面,但是农村弱势群体的概念并未取得突破,而是千篇一律。 (三)研究展望 农村弱势群体是一个变化着的动态的群体,对其进行界定时必须遵循变化的实际,以充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考察为基础,从而使农村弱势群体的概念应更加贴近其本质。本文把农村弱势群体界定为具有农村户籍的经济收入、社会

8、地位、竞争能力、生理机能等方面相对低下、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难正常应对外部冲击所造成的压力,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受到社会排挤的人群或阶层。 二、特征研究现状述评 弱势特征是农村弱势群体弱势本质的展现。孙立平认为要把某一群体归结到“弱势群体”之中,至少必须看到这一群体满足了这样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这一群体生活在很不利的现实状态之中。第二,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弱势地位。 “第三,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也往往处于弱势地位”10。 (一)现状 目前,学术界关于农村弱势群体基本特征的概括主要集中在四个方5面:即经济生活非常贫困、社会资源占有量极少、能力缺乏和心理脆弱。李兴江认为农村弱势群体的生活非常

9、贫困,尽管终日为了谋求生存而四处奔波,生活方式非常单调,但是他们的劳动收获却非常有限,满足不了基本的生活需要,生活处在一种“生存危机”11之中。由于经济的极度贫困,他们无力承担教育与为了充实精神生活而所需的费用,整体上受教育程度很低、没有专业的技术与技能,使得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毫无应对能力,而只能依靠体力从事最苦最累的劳动。长期处在这样的状态之中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恶性循环的冲击会使弱者更弱。而这种长久的弱,又会使群体成员的被剥夺感更加强烈,从而给社会与国家带来不安定的因素。张翔等人也认为农村弱势群体的弱势主要体现在经济、健康、社会负担及文化教育几个方面,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收入水平

10、低下,生活贫困、处于社会的底层是农村弱势群体的经济弱势特点。二是健康状况差,且缺乏健康保障是农村弱势群体的健康弱势特点。三是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负担系数高于平均水平是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负担弱势特点。四是文化、教育水平低是农村弱势群体的文化、教育弱势特点。 ”12 (二)研究述评 1.研究的深度不够。从整体来看,农村弱势群体或多或少都具有经济收入低、资源少、能力不强、心理脆弱等方面的特征,研究中大部分研究都对其进行了抽象的概括。然而,相关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对表象罗列的现象。 2.研究的内容不全面。行业、地域与规模等的变化也是农村弱势群体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尽管不少研究者已经关注到了这一特点,如张翔

11、6等人在研究中指出,尽管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关注力度不断加大使一部分人摆脱了弱势,但也存在“一些新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加入到弱势群体的行列”13的现象,并且部分“农民的弱势特征逐渐深化”13。在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幅增加,农民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再如以往的把自己的命运与土地相连,尤其是青年农民“乐于到外面去闯世界,哪里挣钱多就到哪里去。”14“在我国目前最典型的就人口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其中比例最大的是流入城市的农民工”15。然而,学术界尚未在这一方面进行专门的研究。 (三)研究展望 农村弱势群体的特征并非对其表象的罗列,而应该对其进行高度抽象归纳。笔者认为

12、应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研究,即经济水平相对低下;社会资源占有量的缺乏,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心理上比较脆弱,应对外部冲击所造成的压力的能力不足;技能水平不高,为谋求更好的生活状态所具备的潜在能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从而难以应对市场竞争。此外,由于农村弱势群体是一个极具动态性的集体,因此,关于其分布与变迁的研究也应纳入此研究范围。 参考文献: 1沈立人.中国弱势群体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89. 2刘惟洲,时东萍.农村经济弱势群体帮扶机制的完善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2):21-24. 3唐玉凤,黄如兰,吴娜.我国农村弱势群体非农就业的现状、问7题与对策以湖南省 16 个

13、贫困县(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8(11):973-977. 4张友琴.社会支持与社会支持网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工作模式初探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4-102. 5马卫国.农村弱势群体的出现及其原因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3):24-26. 6黄帝荣.论农村弱势群体的环境劣势及其改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4):99-102. 7郑杭生,李迎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2-8. 8徐君.服务农村弱势群体:农村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举J.电化教育研究,2010(9):84-87. 9潘秦保.转型时期

14、中国农村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10孙立平.断裂: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68. 11李兴江,窦开龙.转型期欠发达区域农村弱势群体的制度经济学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3(6):40-42. 12张翔,南京辉,张亮.农村弱势群体生存状况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4(2):26-27. 13刘国斌.吉林省农村弱势群体贫困的现状分析马秀颖J.东北亚论坛,2005(5):46-50. 814吴鹏森.进城农民:中国社会特殊的身份集团J.安徽师范大学,1998(2):141-148. 15李强.实现科学有序的社会流动J.学会,2005(4):38-39.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