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顺应论视角下高职高专英语课堂中教师移情策略研究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教改的推进,如何有效地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质量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以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为理论依托来研究高职高专英语课堂中教师移情策略,进一步揭示教师移情话语的动态顺应性及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性。 关键词:移情;顺应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313-02 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情感因素(包括移情,态度,动机等)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移情策略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情感策略,其使用可以有效地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Brown(2002)指
2、出:语言交际需要某种程度的移情,能够理解别人的认识和情感状态是保证交际有效性的前提。维索尔伦认为正确有效的交际是需要表达者对相应的语言环境做出顺应性的选择。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际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过程。以维氏的语言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对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移情现象进行探讨研究。 一、移情与顺应论 (一)移情 移情是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于 1873 年由德国美学家2Robert?Vischer 最早提出,原意是指“将情感渗进(审美对象)里面去”(朱光潜,1984) 。后来, “移情”被广泛地应用于语言教学各领域中,并受到广大很
3、多专家学者的研究与关注。外语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包括态度、动机、移情等)对教学效果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移情之所以受到广泛的关注,因为移情是一种重要的情感因素,是一条沟通人与人内心世界的情感纽带。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语言教学各领域,关注教师移情话语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的研究者与日俱增。然而,通过查找相关文献,不难看出前人的研究大多是从行为主义,二语习得或者认知心理学等角度来研究教师的移情话语策略的,而本文将对英语教师移情话语策略的研究是从语用学顺应理论角度切入的,这是一个并不多见的切入点。因此,本文研究的用意即在探究语用学顺应理论指导下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师移情话语策略的使用,
4、进而揭示教师移情策略使用过程中的动态顺应性。 (二)维索尔伦顺应理论 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维索尔伦(Jef.Verschueren)在其 1999 出版的语用学新解 (UnderstandingPragmatics,1999)中提出了一个语言顺应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考察语言的使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解释力。语言的使用说到底“是一个经常不断的、有意无意地受语言内或语言外因素左右的语言选择过程, ”我们之所以能够对语言进行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三个本质特征(维索尔伦,1999) 。人们在交际中进行的有意识或无意识语言选择都是对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做出的顺应(维索尔伦,1999)
5、 。维氏的理论向我们传达了正确3有效的交际是需要表达者对相应的语言环境做出顺应性的选择。语言交际过程中,只有语言使用适当,顺应相应的语言交际环境,才可达到交际的目的和意图。 二、高职高专英语课堂中的现实问题 (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高职高专类院校,由于“生源”质量与普通高校不同,许多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及学习动机不强等问题。久而久之,许多高职学生认为老师总是讲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东西,讲一些无趣的东西。原本主观意愿想学好,但是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词汇量小、发音不准以及英语课堂上的口语表达与互动甚至让一些高职学生产生了语言学习的焦虑情绪和畏难情绪
6、,部分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二)教师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实情况认识不足 随着现代职教院校整体教改的不断推进,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样的改革把教师从过去机械、枯燥的“课本传声筒”角色中解放出来,教师将了解的一些新的职教新观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但是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受“一次性教育”观念影响很深,教师们总是希望在学校里把“尽可能完整的知识系统”灌输给学生,在受此观念影响的同时,教师忽略了一个基本问题: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很多高职高专类院校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处于一种说不出,听不懂的状态, “聋子”英语、 “哑巴”英语的现
7、象普遍存在,学生在遇到语言障碍时会不知所措,也就是说教师4有必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及时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高职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对语言的习得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成是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过程。移情作为语言交流过程中的重要情感因素,是一条沟通老师与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纽带。由于在教学情感上教师处于一种相对“强势”的地位,教师的一举一动在多数学生眼中都具有相当的威严,教师的话语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教学全过程,而在这个话语环境中学生处于相对“弱势”和被支配性地位,这种情感地位上的差距使部分学生在遇到学习障碍时羞于开口与老师进行沟通。针对高职高专类学生英语学习的现实情况,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采
8、取一定的移情策略,向学生移入一部分情感。 三、促使教师在高职高专英语课堂上使用移情策略的动机 (一)对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的顺应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社会对技术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一迫切需要使得高职高专类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高专类院校的“生源”也呈现出广泛化、复杂化的特点。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处于中等偏低的英语水平。很多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处于一种表达不出,理解不了的状态,这给正常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同时也给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针对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教师应适当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移情策略,尽可能体现对学
9、生的理解,及时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面对英语程度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及时地给予相应的鼓励与5支持。当学生表现出开口畏难及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时,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地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等移情策略表现出对学生的理解。教师适当地使用移情策略,可以体现对学生的理解,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增进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移情策略的使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做出的适应。 (二)对学生心理动机的顺应 由于英语基础差,很多高职高专类学生学习的是“聋子”英语、 “哑巴”英语。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外语学习焦虑” ,产生这种焦虑的原因不
10、仅来源于英语语言本身,还来源于学生自身存在的情感障碍。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期没有认真地打好基础,致使其生词量、发音、听力、语法、写作等各个英语学习环节基础都很薄弱,到了大学阶段外语学习就变得更加困难。很多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羞于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缺乏自信成为一些学生难以克服的障碍。出于自己的“面子”心理,很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存在着恐惧心理,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移情策略作为一条沟通老师与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纽带,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向学生移入感情的作用,有助于缩小教师与学生在情感沟通上的差距。针对学生存在的“外语学习焦虑” ,教师应适当地使用移情策略,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表扬,其言语行为倾向于
11、具体的启发与指导,而不再是单一的批评、训斥。教师的移情话语向学生移入感情,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自己与老师之间是彼此了解、彼此认同的,从而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自由的教学心理环境。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的这种鼓励性与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克服焦虑的学习心理及情感6障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面对学生的畏惧心理及焦虑情绪,教师如不做出相应的调整顺应,其结果会使学生更加焦虑自卑,从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及效果。 (三)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适应 近些年来,社会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职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许多新型的高职院校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但是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对英语
12、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英语教学只是课程设置的需要,于是对英语教学缺乏针对性,对其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此外,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为了为自己的学生争取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很多非英语专业在进行课程规划时尽量压缩基础英语课的课时数,导致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出现课时少,内容多、应用能力考试过级率提高缓慢的困难局面。在职教院校推行整体教改的新形势下,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提高学生AB 级考试的过级率,是广大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面临如此严峻的事实考验,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应顺应此形式,在英语课堂上应有效地使用移情策略,建立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13、减少学生的心理焦虑和情感障碍,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改善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从顺应论的角度分析高职高专英语课堂中的现实问题及教师使用移情策略的使用动机等方面突出移情话语策略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英语课不应仅仅是教和学的过程,同时也应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感情的7移入者。鉴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在课堂上正确地使用移情策略是顺利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的一种教学策略。本文旨在提高广大高职高专英语教师的语言顺应意识,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恰当地应用这些移情策略,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4、。 参考文献: 1Brown, 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2Charles Press & Alan Arian. Empathy and ideology: aspects of administrative innovation M. Chicago: Rand McNally & Company, 1966. 3Davis. H. Empathy: A Social Psychological Approach M. Madison, WI: Brown and Benchmark, 1994. 4Verschueren, Jef.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London 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imited, 1999. 5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四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6何自然.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 (4):44. 7黄招琴.论英语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移情策略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