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08.50KB ,
资源ID:1758121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581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中国传统家庭德育现代变迁的原因.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中国传统家庭德育现代变迁的原因.doc

1、1论中国传统家庭德育现代变迁的原因摘 要:中国传统家训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庭德育思想精华,然而,这些传统在近现代社会逐渐发生变迁,探求其变迁的家庭、社会原因,对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其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庭结构核心化发展、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以及传统家庭父子伦理观的变革、母亲解放运动等因素都是中国传统家庭德育现代变迁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中国传统家庭;德育;现代变迁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180-02 中国传统社会具有伦理本位的特性,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教育显现出了重德取向。在整个社会生活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

2、家庭教育必然也具有一个向现代家庭教育变迁发展的过程。分析这一变迁过程的社会背景,以及内在的逻辑规律,把握家庭道德教育变迁的历史必然性与规律性,有助于现代家庭道德教育总结经验教训,开拓并提高理论研究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 一、变迁的逻辑基础:“家”结构的历史嬗变 家庭教育与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交织在一起,依托于它所存在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并反映特定时代的总特征。一定意义上,家庭教育的逻辑推演基础实际上就是家庭的社会变迁发展。 2中国传统社会“家”的地位和作用十分强大,家庭生活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封建家庭集合经济生产、人口繁衍、经济分配、文化教育等功能于一身,在封建家庭

3、中,以具有“家族本位主义”特征的族权、父权和夫权的绝对至上性凝聚家众,家庭是相对独立和稳定的基本社会生活组织实体,具有自给自足的相对独立性和排外性。传统家庭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当中,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制度。 近现代传统家庭变迁主要有三个重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以“五四运动”为标志。封建社会末期,伴随着鸦片战争的发生,在近代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的家庭模式不断受到近代资本主义文化的冲击。 “革命自家庭始” (秋瑾语) ,思想界有识之士进一步掀起了批判封建家长制的斗争,它是中国历史上向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发起的第一次全面进攻和清算。第二个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新中国第一

4、部婚姻法的颁布施行。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于 1950 年 5 月开始实行,中国的婚姻家庭制度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成为新中国婚姻家庭的重要特征。新中国的婚姻法成为“同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做斗争的有力武器,也是建立和发展新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工具”1。第三个阶段以“十年文革”的结束为主要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各项建设逐步走上正轨。特别是经济上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家庭变迁与中国社会一起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并呈现独生子女时代的新特点。 现代家庭变迁对于家庭德育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不

5、利的影响。3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质量都比以前有巨大的提高。家庭核心化发展的趋势,标志着除了个人以外,参与社会生活的组织体越来越小,传统大家庭对小家庭的庇佑几乎不存在了,小家庭要抵御风险和困难就要具有参与现代社会竞争的能力,这种客观现实导致对不能直接应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家庭德育有弱化的趋势。 总之,社会生活是十分复杂的,家庭本身的变迁,对现代家庭德育产生直接影响,但家庭德育的发展也与家庭德育自身的自觉性建设程度紧密相关。因而,除家庭结构本身外,对家庭德育变迁的考察还要包含相关的社会生活背景和家庭德育内容因素。 二、变迁的三类社会背景 人与人类社会是一个互相生成的过程。社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家庭这个社会

6、基本构成单位的发展变化,也是家庭德育水平的直接制约因素。标准不同,社会发展状态的分类也不尽相同,从经济、政治、文化这三大社会基本生活方面考察,中国传统社会以农业和手工劳动为主,社会分工和分化的程度比较低,社会同质性程度比较高。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性使社会生活呈现明显的保守性。君权至上的政治制度和以民为本的政治伦理紧密结合,与小农经济相结合,政治组织的惯性力量非常强。在文化上以儒家忠孝伦理为主,佛教的出世精神和道家的隐士精神都附属于儒家伦理文化,因而,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几千年不衰。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被动发展的因素先于主动的自觉。新中国成立以后,从根本制度上,为

7、中国社会4现代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由于新中国成立前三十年的特殊原因,新中国成立前三十年的社会虽然有发展,但仍旧不能和改革开放阶段相提并论。当今中国社会的特点可以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来概括,这些社会生活特点极大地影响着作为初级社会生活体的家庭教育,对现代家庭德育产生深远影响。 (一)政治民主化意识提升与现代家庭德育价值判断 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意义之一就是它使人民群众当家做主,成了国家的主人,这是对普通公民主体性的确认,这种确认是中国社会政治民主化的开始,公民政治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权利意识越来越觉醒,政治热情越来越高并渴望对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有自己的发

8、言权,这都是民主化的重要表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所有的群众都对国家政治社会生活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仅凭表面现象评价社会现象、民主生活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个人权利没有得到满足就对民主进行否定的现象还存在。成年人世界的这种价值困惑必然影响到未成年人。 (二)经济市场化与现代家庭道德的不知所措 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本身具有二元性,一方面,它具有自主、平等、竞争、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和资本增值的本性,使道德与利益之间的冲突不断凸显。经济市场化发展对道德的要求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以及自然经济时代都不一样,传统的惯性作用,使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的新道德传统在

9、被创造出来以前,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是竞争意识、效率意5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的确立;另一方面则是公德精神和道德自律意识不同程度地下降。传统道德的权威性因为市场经济而受到挑战,不同道德水平人们的道德评价标准不一,整个社会道德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不知所措的困惑,家庭道德裹挟其中必然面临同样挑战。 (三)文化多元化与现代家庭青少年道德人格培养 根源于经济领域的全球化而在文化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冲突和矛盾也是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不同社会主体面对文化领域的激荡,因个体觉解程度等原因而势必形成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造成文化多元化发展局面,一定程度冲击本土文化、传统文化。人

10、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都因为这种文化多元化发展而发生改变,给社会意识形态治理带来巨大挑战。当代中国文化必须经过文化自觉的艰巨过程,才能在这个已经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2。在西方国家现代互联网技术支持下,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文化霸权的冲击,一些青少年家长片面强调从技术理性方面培养孩子的应对本领,而忽视人文精神。 三、变迁的两大主体性因素 中国传统家训的发展演变,从先秦时期西周大任育文王的胎教开始,历经先秦时期的初步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的逐步成型与发展,以及两晋到隋唐时期的成熟和宋元到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清时期的鼎盛发展。纵观这一过程,中国主要处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以及漫长的封建社会,可以说

11、中国传统家训主要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家训。 两千多年的封建家教,总体上处于一个相对封闭自转的发展过程。中国传统家训的这种封闭性在近代随着鸦片战争而导致的国门洞开,受6西方近代人文和自然科学影响,许多教育学家更注重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中国传统家庭教育开始现代转向。 (一)传统家庭父子伦理观的变革是近现代家庭道德教育变迁的前提 近代家庭教育的变革以传统家庭父子伦理观的变革为基本前提。传统社会,家庭本位意识浓重,父权神圣不可侵犯,孝亲忠君的道德伦理教育是所有家庭教育中最重要而核心的内容。鲁迅痛斥这种家庭伦理的虚伪性,认为它是“吃人的礼教” ,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鲁迅开宗明义地指出:“我做这一篇文的

12、本意,其实是想研究怎样改革家庭;又因为中国亲权重,父权更重,所以尤想对于从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父子问题,发表一点意见。总而言之:只是革命要革到老子身上罢了” 。总之,近代家庭教育的变迁,首先是从批判旧的家庭伦理开始的,传统家庭的儿童观、亲子观在近代已经引起有识之士的反思,家庭伦理关系的改变,必然对附着于其中生长的家庭道德有积极的推进。从传统到现代,变革传统父子伦理观,青少年高尚人格的现代化培养从独立人格开始切入。 (二) “母亲解放运动”有助于家庭道德教育整体水平提升 如果说,父子之间家庭伦理关系上的近代变革,解放子女于父权之下,是“子女解放运动” ;那么,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则是“母亲解放运动

13、” , “母亲解放运动”对家庭教育的意义在现代家庭教育理论看来非同凡响。家庭教育主要承担者理应是父母双亲二人,中国传统家庭的夫权威权性,在实际上使母亲教育沦为男权家庭教育的附属。在中国传统社7会当中,男子垄断社会生活,在家庭生活中也具有父权和夫权的至上性,事实上,子女家庭教育的威权往往沦为粗暴的、森严的等级压迫。个体性、经验性非常强的家庭教育主要责任承担者往往是母亲,母亲担此家庭教育重任,但母亲自身的素质培养却很少得到重视。这和中国传统社会严重的“男尊女卑”传统很有关系。 近代社会, “母亲解放运动”首先是从改变“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争取“男女平等权”的斗争开始的。戊戌变法维新期间,以康有为

14、、梁启超、谭嗣同为核心的维新派,在对传统文化重新审度过程中,第一次将妇女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与文化问题提出来3。维新派兴起的女学运动极大地促进了女子智力水平的提高,从女教到母教,从家教到国教,由女学运动而引发的家庭教育和国家教育变迁意义非凡。女学本质上也是母学,女子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家庭教育的自信心、教育的自觉性上都同步提升;十分有利于传统家庭伦理关系的现代转向,营造新型的家庭伦理氛围;也为家庭教育从经验向科学性、系统性发展提供了可能。总之,纵观中国传统家庭青少年道德人格培养的变迁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既有外部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也有家庭德育本身发展成熟以及自觉水平高低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敏杰.二十世纪中国家庭的变迁J.浙江学刊,1989(6). 2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1997(3). 3闵家胤.阳刚与阴柔的变奏:两性关系和社会模式M.北京:中8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346. (责任编辑:李 慧)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