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初访悉尼(续三)2009 年秋季,本文作者应邀到悉尼大学访问,与该校人文学院的同行商议有关多民族国家文化研究的学术交流事项。其间,在友人的安排下在悉尼及堪培拉等地做了走访,并以日记方式做了相关的随记。在参观了悉大、澳大利亚博物馆之后,作者又去了哪里?就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边走边看 编者 2009 年 10 月 29 日 星期四 身份问题 中午在悉大中文系做了一场午间演讲,为相关的同行讲了有关多元中国的身份认同问题。反应不错,听众提问热烈,看来都对此深感兴趣。他们的个人身份就十分多样,因此看得出各自的关心也多半受之影响。下午又参加了一堂研究生讨论课,在类似的交流中也有同感。我发现很有意思的一点
2、是,这个圈子里的多数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华人、一是留学。其中的多数来自中国大陆,其他则来自台湾和新加坡,还有少数属于本地出生的华裔,也叫 ABC(Australia Born Chinese) 。另外一个特点是其中的女性居多,有教职者年龄都在 50 出头。这大概是一批 1980年代后大陆出国留学人员的特点:女性、英语好,留下来的机遇强其中不乏通过婚姻而留下者。在悉大,除了王友人是 1988 年以川大英语系毕业的背景出国外,与她同校但高一年级的郑颐是嫁了一位犹太人而2去了以色列,最近又才跟随丈夫来到悉大谋职。教语言的丛老师也是通过婚姻留在国外。她早期也在澳洲留学,后来去了香港,最近回到悉尼。学建筑
3、的卢端芳年轻一些,她是福建的“客家人” ,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然后在美国的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现在又到悉大任教,把同样是学建筑的丈夫“留到”北京开公司赚钱,自己在西方社会参与学术对话和交流。她自称的特点是专挑西方的刺,喜欢用“阴谋论”的眼光看待包括“身份政治”在内的所谓“后殖民批评”及其对非西方国家的“负面”影响。她对我说近来她有一个计划,打算用中文写本书,谈中国古代的建筑哲学,如“形” 、 “象”等。 这样的“归去来”流程及其背后的性别差异,导致了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那就是如今在海外各国高校就职并作为“中外交流”主力的学术群体,在不少地方是正是由这样一批女性承担着。于是在“看”和“被看”
4、双向场域中,性别不经意地便成为了一双“看不见的手” 。 2009 年 10 月 30 日 星期五 首都堪培拉、澳中关系、抗议的“原住民展” 上午乘“灰狗”花费 4 小时路程到达堪培拉。这是一座据说是由于悉尼与墨尔本“鹬蚌相争”而最终得利的澳大利亚首府。出发前在 AUC也就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宾馆预订了住房,但为争取时间到达之后没去住处,而是先打车去了国会,参观那里的几处政治和文化“景点” 。 新老两个国会景点的意涵的确丰富。其对非西方世界观者的参照意义就不用多说了。有意思的是,在旧国会大厦也就是如今已改建为“民主博物馆”的场地前面,我看到了一个很特别的“原住民抗议展” ,3而且不仅拍了照还与“
5、展览”的守护人做了访谈。 守护人叫 Luke Marsh kelly,是个 23 岁的小伙子,个头高大,但模样温和,看人的时候神情近于腼腆。他和妈妈来自西澳大利亚的一个原住民部族,两人一道在这里安营扎寨,时间已有半年,并计划持续到今年年底。他们为这个抗议营地起了很特别的名字,叫做“原住民帐篷使馆”Aboriginal Tent Embassy,为之树有牌子,还高高地插上了红黄黑三色的原住民旗。 据资料介绍,澳洲的“原住民帐篷使馆”并非始自今日,而是一种持续久远的抗议传统。其最初创建于上世纪 70 年代,目的是向从欧洲入侵的殖民者表示最根本的主权抗议,要求归还原住民的土地权。后来在2000 年悉
6、尼举办奥运会时,同样的“使馆”也降临在悉尼维多利亚公园的草地里。 有意思的是,在 Luke 母子的本届“使馆”里,他向我展示的资料中有一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人权手册Know Your Human Rights,而这竟然是我第一次直接地阅读到其中与每一个全球公民有关的基本条文,比如: 1. All human being are born free and equal in dignity and rights; 2. Everyone is entitle to all the rights and freedoms; 等等。 Kelly 他们把这些条文掌握在手上,像武器一样捍卫自己本来与
7、生俱有却遭到剥夺的基本权利。这样的事例值得北半球的相关人们深思和警4醒。 快到 5 点的时候,天还很亮,附近还有许多诱人的地点如国家美术馆和高等法院等都还没去。不过在访谈了极富特色的“原住民抗议展”之后,我已无心在此多留,只想回到住地把所见所闻清理、存留下来。 地图上看,从国会区到 ANC 的距离不远,可搭乘市内公交车回来之后却迷了路,幸好遇到一位热心的路人,不仅带路还用自己的车把我载到了住地。热心者是位约莫 60 岁的老人。他说自己以前在 ANC 念过书,现在本地另一所大学任教同时也在攻读社会学的博士学位。他听我从中国来,便向我介绍了关于 ANC 的简况,还说他的女伴(partner)每年至
8、少要去中国两次,在甘肃的敦煌石窟协助古迹保护。 后来在收音机里听到一条有关中国的新闻:一位中国副总理正好这几天访问堪培拉,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多项经济协议。这使我想起在“原住民抗议展”场景中见到的一条用繁体汉字书写的标语主權 或许这反映了更为多层的“澳中关系”? 2009 年 10 月 31 日 星期六 国家博物馆 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位于堪培拉美丽的湖边上,是一个造型与色彩都十分醒目的建筑群。不过其最使我触动的,一开始还不是它的外面而是里面展览的内容设计。从博物馆大厅的入口处进入后,第一个展室是环形播放厅,里面依次为观众放映被叫做“澳大利亚国家史”的四大阶段:远古生态、本土原住民的生活和文化、欧
9、洲殖民者的到来和影响、澳大利亚国家的建立、澳国的现况及未来发展。 接下来便以几乎5是最突出的方式及规模展示了原住民文化及其在澳国的地位和影响。其中不仅有图片、实物这样的常见展品,而且有在两面墙上专门设计的大型动态式有音乐伴奏的原住民舞蹈投影,还有一间设计成洞穴式的“故事讲述厅” ,里面用英语播放着根据原住民传说改编录制的关于人与海龟的故事 经过如此大量的“史前”铺垫,所谓的“澳大利亚国家史”才于1901 年很迟地出现在观众眼前,并且一点不隐晦地告诉观众:其是由欧洲白人的“六个殖民地”组合而成的。 让我震惊的倒不是一所西方大国的国家博物馆,会陈列在过去因长期被视为“野蛮”而几乎不屑一顾的原住民文
10、化,而是会将他们如此大量并且置于如此特殊和显要的地位来展示。我想,其背后已意味着一场在政治、历史和文化观念上的革命。它的意义与我前些日子写过的“文明对话中的原住民转向”同构与关联。不过在这里的发现,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到这种对话对西方社会乃至对世界的影响。若可以概括地说的话,其可谓体现了西方白人社会开始出现的:1.政治上关注族群平等;2.历史(书写)上逐步致歉和反思;3.文化上关注与己不同的多元价值。 正是在这三种力量的结合下,这里的展览才出现了与之呼应的内容。比如在政治上不仅有对原住民人权在过去如何被伤害的揭露,以及如今如何被尊重和改善的介绍及呼吁;在历史方面将原住民叙述为第一代本地人(the
11、 first people) ,继而使所谓的澳大利亚国史显示为原住民传统与殖民者到来的二元结构;至于文化方面,最突出是开始正面介绍和描写原住民传统在工具、装饰以及音乐舞蹈、传说信仰等多方面与众不6同却与本土生态相适应的样式和类型。 2009 年 11 月 1 日 星期日 动物园、首都展览馆、美术馆 早上去参观堪培拉郊外的动物园,目的其实是想与这块南半球大陆有更多的直接接触。这一点仅凭借人与文化是不够的,因为在整个地球,或海球上,人及其文化并不是唯一,甚至在更久远的时空里也不是主要的角色。到了动物园我想见到是真正意义上的原住民,它们存在于这里的海、陆、空领域。不过有点可悲的是,如今即便想见到这些
12、非人类的生命类型,如果不是非常费时的话,也只能来到“动物园” ,这个被人类修建的关养动物的特殊场所。而且在我看的这个地方,可以被称为本地原住生物的只有极少的种类,不到 10%,其余大多被以标牌得方式告知说来自非洲、美洲等其他大陆。我费了很大劲才找到的袋鼠和树熊的“居所” ,这是我最想见到的两类动物。长久以来,由于媒体的渲染,它们已称得上澳洲的象征。可惜我看到的时候,它们都在沉睡:袋鼠躺在地上,树熊趴在树上,四肢紧紧抱着树身。我在动物园里漫步,观察着这些与人类不同的地球生命。你若仔细察看,它们的行为举止一点不比人笨,而且深藏着我们至今无法知晓的心灵。在这点上,或许只有古往今来被称为“原住民”得人
13、群才与之多少接近。 首都展览馆去了才知道值得参观。它的名称叫“national Capital exhibition”。原来以为是介绍本地资本或工业发展的,本没打算去。到了才知道它是“首都展览馆” ,讲的是堪培拉如何成为澳大利亚的首都的历史。展览有两个关键词:National 和 Capital。 7Nation 在汉语里常被译成两个重要而又不同的词语:“国家”或“民族” 。其实无论在其中哪一个意义上,其实质都是汉语世界所没有的。在以民权为基础、法治为前提,保证政治、文化平等而组合成共同体这一意义上,汉语世界有“国家”吗?由于没有上述意义上的“国家” ,因此也可以说没有 Capital首都。汉语世界仅以汉族“入主中原”的王朝为例,以往所有的只是帝王世家的皇城。其与各地方城市间所体现的也是皇城与各分封王后领地的关系而非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关联。因此,在堪培拉的这所首都展览馆里,其整体上的布展和各部分的解说就值得认真细读。它向人们呈现了一种关于与汉语世界不同的“国家”与“首都”的理念。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所都城的诞生如何与一个国家的诞生紧密关联。 (作者系四川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