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08KB ,
资源ID:1758543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585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杜威“学校即社会”观点与我国现代教育目的观的分野.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杜威“学校即社会”观点与我国现代教育目的观的分野.doc

1、1杜威“学校即社会”观点与我国现代教育目的观的分野摘 要:文章阐述了杜威“学校即社会”观点的主要内涵,并分析了这一观点对我国现代教育目的观的可借鉴之处以及不合理之处,得到一些启示来促进发展更加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教育目的观。即教育目的观的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的平衡;教育目的观取向应灵活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目的应多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素质培养。 关键词:学校;社会;教育目的 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230-02 从古至今的教育活动都离不开教育目的指引和指导,教育目的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正确合理的教育目的观才能真正促进教育事业和教育改革

2、的发展。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教育目的观的取向也受到了广泛地关注。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提出“学校即社会”观点旨在在学校这个雏形社会中培养儿童的技术技能以及学生的职前准备。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克服杜威“学校即社会”这一思想中的局限性,对其中的合理之处加以借鉴来促进我国现代教育目的观的合理取向。 一、杜威“学校即社会”观点的内涵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经济发展会对教育如何培养人才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到 19 世纪末期,美国经济的逐步迅速2发展在客观上更加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能适应生产社会化要求的劳动者。然而,美国当时的教育状况是学校教育与社会相脱节,并不

3、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杜威看来, “我们有了这样一个通常的教育概念:这种概念忽视学校教育的社会必要性,把教育和传授有关遥远的事物的知识,和通过语言符号即文字传递学问等同起来。 ”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思想,这一观点是为了克服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理论中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弊端。当时美国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却忽视了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杜威提出“使得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类型的作业进行活动当学校能在这样一个小社会里引导和训练儿童成为社会成员,用服务的精神熏陶他,并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工具,我们将有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

4、谐的大社会的最深切且最好的保证。 ”按照杜威的观点,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技术技能和职前准备,而不在于间接经验知识。 在杜威“学校即社会”的观点中,他的教育目的观偏向实用主义。杜威强调学校教育是为社会发展进步而服务的,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而且学校是一个社会机构,具备社会的典型条件。杜威还十分强调学校里各项实际操作作业(如缝纫、烹调)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培养儿童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得儿童能多方面发展;另一方面各类作业也为儿童提供深入了解社会和与他人共同完成活动并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他主张学校要把教育和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教会学生如何适应目前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而不只是为将来社会做准

5、备。杜威还提出“如果3学生的每一个行动大概都由教师命令,他得许多行动的唯一顺序来自功课指定和由别人给予指示,要谈什么样的教育目的,就是废话。 ” 二、杜威“学校即社会”观点对我国教育目的观的局限性和合理性 杜威的“学校即社会”这一教育思想,在适应美国当时社会发展需要上具有有一定的深远意义。但在我国的教育环境中,其观点对于我国现代教育目的观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杜威的这一思想是建立在经验论哲学观基础之上的,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痕迹。他只是把生活中的直接经验放入学校学习中,在完成各类作业的同时,却忽视了学校教育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有的作用。而我国现在教育目的观重在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6、的人,其强调学生因具备全面素质和学生的均衡发展,才能实现我国的人才培养战略。杜威的观点中主要强调各类作业的重要性,不能很好地实现我国现代教育目的观对学生德育和智育的促进发展。其次,在杜威的思想中,在学校这个特殊的小型社会环境中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与我国教育目的中提出的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有一定区别的。杜威认为,学校是雏形社会,有一定的社会教育性,使得儿童在这个小社会里通过各类作业培养实践经验,培养“做”能力,是在“做”中学。而我国现代教育目的观是旨在学生能在大社会(不只是学校)的生产劳动中得到锻炼,能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达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我国教

7、育目的观是希望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能很好地处理各种实践活动和各种人际关系。这种参与真实生活要比杜威观点中参加简化、净化了的社会生活能更好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4尽管杜威“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对我国教育目的观有局限性,但观点中也有一些可借鉴之处。根据 2010 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中阐述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现在的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能找到好工作,过更好的生活。因此,我国当今教育目的观正在逐渐走向两极化:由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为社

8、会服务的人才,而个人的教育目的是为己私利。杜威在促进学生的发展的同时为学生制造适应社会的机会,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了教育目的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统一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教育目的首先是学校的教育目的,我国现代学校教育目的只重视学生知识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目标通过教师对教材中有组织的知识和成熟的技能的讲解,向学生传授间接经验,而学生学习的直接经验知识相对比较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要表现为:所用的教材是专家教授已经编写好的,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这些知识和技能机械传授给学生。我国教育目的观忽视了学生的本能,并依靠各种外部的压力把经验灌输给学生,这并不是学生所希望

9、达到的目的,而是社会、教师、和家长所希望,这是一种为将来做准备的教育目的观。杜威观点中的教育目的观注重直接经验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值得我国学校教育目的借鉴的。 三、启示 从对杜威“学校即社会”观点与我国现代教育目的观的不合理和可5借鉴之处的分析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教育目的观的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的平衡 一种教育目的的提出,应基于其所处的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介于我国国情是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现实,生产水平不高且发展水平不均衡。因而,为了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我国提出科教兴国的政策,把教育摆在了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符合社会现实的教育目的观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目

10、的观偏向社会取向,要求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促进个体的社会化视为教育的主要功能。但是,我国面临着教育脱离了现实生活,过于注重为将来做准备,学生学习观念陈旧、教条及杂乱的知识,一旦毕业就失去了方向感。因此,教育目的观的社会取向与个人取向的平衡对现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育目的的制定中应多考虑一些受教育者的因素。教育的对象即受教育者(或称学习者)是有自己思想的、处于发展状态的、活生生的人,不久之后他们就会跨入社会的大门。我们教育今天的学生,目的是应对明天的社会、个人发展之需。现在的教育,将来的需要,跨越着不同的时空,为了能将二者有机的统一在一起,教育目的自然不能任由教育者个体或群体去发挥,而应使之

11、既能适应国家、社会或利益集团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又能使受教育者获得发展,成为真正的“受教育的人” 。这样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改革才能更加迅速。为了平衡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在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和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存在着一种中间形式的教育目的观,其观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能促进个人的发展。 6(二)教育目的观取向应灵活适应社会的发展 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是为了美国当时社会发展需要。而我国现代教育应注意,灵活的应用教育目的和手段,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时代的发展应当易于接受经常的修正。而且,教育目的和手段必须根据事实和价值观用科学的方法来决定,而不仅仅根据理性思辨的方

12、法。将教育目的定位于培养人,并不是在片面表现教育目的的抽象性,更不是在鼓动教育要超脱现实和远离实际,而是为了坚持教育目的质的规定性和教育本质中的永恒性。因而教育目的的时代性、现实性和针对性等随社会变化而变化的。杜威认为一味的为某件事作准备,如果不知道去准备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准备,这是抛弃已有的力量,而在模糊的机会中寻找动力,助长了犹豫不决和拖延,在将来变成现实以前要经过很长时间,为什么要着急为将来做准备呢?所以,教育目的有一定的现时性,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而贬低现在生活的价值和意义的教育目的观是不可取的。 在知识经济、信息革命以及科技发展大潮涌动的今天,各国教育大改革的呼声不断。众所周知,任何教

13、育改革的行为及其展开的教育活动都是基于对一定教育价值的追求。教育不仅可以满足社会某些方面的需要,同时可以满足个体诸多方面的要求。教育目的是与教育价值密切相关的,所以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会演绎出不同的教育目的观。因此,现代教育要跟随时代对教育价值的崇尚而制定出相符合的教育目的。 (三)学校教育目的应多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素质培养 我国现代的教育出现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有些硕士研究生、博7士生只会读书学习而不会做一些基本的家务。这样的学生怎么能适应社会,其实实践动手能力远不能达到要求水平。现代学校教育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的升学率。因此,学校教育目的应有所改变,应加强对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视。素质教

14、育要求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中的只重分数、不看能力的状况,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要求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发展。如果我们现代的教育仅仅停留、局限于升学考试成绩、升学率或就业率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就不能顺利完成。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避免我国“应试教育”把正确的教育价值追求异化为对学生智力的片面开发,扭曲为对学生身心的极大伤害的局限。因此,立足于现实的教育才是我们坚定不移所追求的理想以及“生存”之上的卓越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旭,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翟葆奎.教育学文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5. 3赵祥麟.杜威教育论著选M.王承绪,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4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5易中平.教育目的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6王乐.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观的启示J.教育探索与实践,2006, (5). 7王艳秋.杜威“学校即社会”思想新探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82004,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