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构建基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党员再教育机制【摘 要】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基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党员再教育机制的构建途径,主要是:开展理论学习,注重党性意识培养;打造实践平台,充实志愿服务内容;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志愿服务技能;完善激励机制,构建监督考核体系;加强选拔培养,推进大学生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关键词】 志愿服务;大学生;党员;再教育;机制构建 开展大学生入党后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发展数量增长较快,党员素质却良莠不齐,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
2、、 “重发展,疏教育”的现象。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培养,研究并探讨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党员再教育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的现状分析 1、重视程度不够,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力度不大 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员再教育的认识不足,缺乏对学生党员再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工作中将重心放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党员发展上,忽视了对已发展党员的后续教育与管理。学生入党后,一般只在重大纪念日以及重大事件时,才开展相应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平时对他们缺少组织的约束与要求。这种发展前后的失衡状2态,使得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与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2、教育形式单一,大学生党
3、员再教育运行机制缺失 目前,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员再教育缺乏系统的规划与安排,教育内容脱离大学生的思想和实际,对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分析的不够,内容鼓噪无味,缺乏吸引力;在教育形式上,极少结合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需要及专业特点,停留于念文件、听报告、看电影等层面,缺乏灵活性与生动性;缺乏对学生党员科学合理的监督考核机制及必要的党员退出机制,不能对学生党员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导致部分学生党员组织纪律观念散漫、自我约束力下降。 3、力量整合乏力,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管理力量薄弱 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主要由院系的党委书记(党总支书记) 、副书记牵头,学生专兼职辅导员负责。有些高校辅导员
4、的职责不明确,具体事务工作繁重,这影响和制约了他们在学生党员再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谈不上对学生党员再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探索与创新;另一方面,大部分辅导员都是非思想政治教育类专业出身,党务实践工作经验不足,在政治理论修养、政策把握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还不够成熟,使得学生党员再教育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新途径 1、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内容和方法上的探索,也需要载体上的创新。志愿服务具有形式多样、灵活便捷的特点,能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3的愿望。高校开
5、展志愿服务活动,既有助于学生党员高尚品德的养成,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新风尚。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将志愿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志愿服务为有效开展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 2、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 密切联系群众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对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党员以参与志愿服务的方式联系和服务群众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通过参与“三下乡” 、扶残助残、科普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党员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在实践中认识国情、
6、社情、民情,与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建立了联系,有助于营造互助友爱的社会氛围、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责任感,有利于促进党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3、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重要平台 大学生党员是青年学生中佼佼者,是党的新鲜血液和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应当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大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是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服务于社会实际的过程;是培养团结协作、竞争进取精神,磨砺品格、锤炼党性,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高校组织大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能引导大学生党员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社会和谐稳定和科学发展的促进者,是体现
7、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平台。 4三、构建基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党员再教育机制 1、开展理论学习,注重大学生党员党性意识培养 高校学生党员在学习上存在重专业知识学习轻政治理论学习,能关注时事政策变化但对党的基本理论把握不够的特点。完善理论学习体系,加强思想引导,对大学生党员提升理论水平、增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着积极作用。 完善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体系要从社会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出发,要系统地规划与安排理论培训和教育的目标,将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反映社会主流的立场观点等社会意识形态传授给学生,以增强理论培训和教育的成效;要充分考虑大学生党员的学科专业
8、及不同发展阶段特点,创新理论培训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可以根据学生党员的成才规律,开设新生党员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毕业班党员培训班等,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从而实现“分层培训、分类指导、逐个教育”的目的。 2、打造实践平台,充实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内容 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只有在实践中才可以得到不断的锤炼和升华。积极打造实践平台,将大学生党员再教育融入现实、丰富的志愿活动中,才能促进其将党性观念内化与提升为自身的品质和能力,进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打造学生党员实践平台一方面要依托班级、学生公寓等校内场所建立活动基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推行“党员示范寝室”创建,体现学生党员在寝室文明建设中的标
9、杆作用;实行学生党员联系寝室制度,带5动广大同学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进步;另一方面要拓宽志愿服务领域,通过加强与农村、社区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精品活动项目,努力打造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品牌,让学生党员从志愿服务活动中,体会到自身的社会价值,增强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技能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党员由于专业能力限制及沟通应变能力的缺乏,其服务水平与质量与其他志愿者并无太大差别。在志愿服务之前,对大学生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提高其志愿服务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开展志愿服务技能培训要加强大学生党员内在素质培训,帮
10、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理念,提高沟通协调、组织管理、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要积极宣传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先进典型,启发和鼓励大学生党员开拓创新,策划和开展形式新、实效性强、示范性好的志愿服务活动;要根据志愿者本身的专业和服务对象及志愿服务客观需要,深入研究,科学制定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培训计划,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水平,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 4、完善激励机制,构建大学生党员监督考核体系 长期以来,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监督考核方法研究不足,无法对大学生党员形成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价,使得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影响了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1、。因此,完善激励6机制,构建大学生党员监督考核体系是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确保志愿服务具有活力的重要举措。 完善激励机制,构建大学生党员监督考核体系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在对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党员意识和党性修养、专业知识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考评的同时,要将志愿服务作为重要考评内容,实现全方位综合考察;其次要创新考评方式,通过个人自评、党员互评、党组织考评、群众测评相结合,建立全面、立体、动态的考评方式;三要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将大学生党员的考核评议情况作为预备党员转正、评奖评优的一项重要考核依据,对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先进事迹进行积极宣传,在广大青年学生中树立榜样,充分发挥党员
12、群体对广大学生的激励和示范作用。 5、加强选拔培养,推进大学生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是大学生党员再教育最直接、最基层的实施者,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高校党建工作的成效。对此,我们必须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学者型的高校党建工作队伍。 建设专业化、学者型的党务工作队伍一方面要优化选拔机制,合理配置和补充党务工作资源。要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热爱学生党务工作的同志承担大学生党建工作,指导大学生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抓好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构建培养机制,满足学生党务工作者的专业发展需求。要给学生党务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学习、发展、对外交流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确保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目标实现提供保障。 7【参考文献】 1 蒲俊霖,庄玉琳,卢春慧.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J.科教文汇,2012.12. 2 许文蓓.创新再教育机制, 提升学生党员素质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4. 3 陆丹红,陈素云,叶发青,梅思佳,程建坤.以志愿服务为载体 ,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J.本刊视点,2012.1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