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08KB ,
资源ID:1758631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586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公路滑坡整治工程中水的作用及防治对策.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公路滑坡整治工程中水的作用及防治对策.doc

1、1公路滑坡整治工程中水的作用及防治对策摘 要:滑坡的产生与发展与边坡水文地质条件关系密切,本文结合大量滑坡整治工程实例对滑坡水所起的作用作了深入阐述,并对滑坡水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 关键词:水;滑坡;防治 1.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等级公路的修建在我国方兴未艾,由于高等级公路结线形标准要求高,对沿线的地形地貌产生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在一些不良地质地段,由于对坡体稳定认识不足,大量开挖和填筑土石方以及施工方法等原因,破坏了坡体的稳定,促使了滑坡的产生和发展。而滑坡的产生与水极为密切,民间有“十滑九水”的说法,可见水对滑坡的影响之大。在滑坡整治过程中,采用何种方案排泄地

2、表水、疏导地下水,改变滑坡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从而减少下滑力,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已成为当前公路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2.滑坡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滑坡是斜坡土石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其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向下作长期而缓慢的整体移动。按其物质组成可分为覆盖层滑坡和基岩滑坡。 2.1 覆盖层滑坡 常见的该类滑坡有粘性滑坡和碎石土滑坡,黄土滑坡和风化壳滑坡2则较为少见,限于编幅,本文仅对碎石土进行研究分析。 2.1.1 碎石土滑坡 由于碎石土中土和石块混杂,结构松散,粘结力小,透水性强,和下伏基岩的弱透水性有显著差异,所以沿基岩面形成地下水富集带,因而碎石土层多沿基岩顶面滑动。碎石土滑坡与地下水的活动有密切

3、关系,地下水经常呈鸡窝状或透镜体状出现。 2.2 基岩滑坡 产生在第四系以前不同时代岩层中的滑坡。以各种产生于软弱岩层中的滑坡为多,坚硬岩石中的滑坡多沿各种软弱构造面滑动。该类滑坡分布最广,最为多见。 在坚硬岩石中,岩块的抗剪强度与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差值很大,因此软弱结构面结对斜坡的稳定就有决定性的影响,大量实例证明,在坚硬岩质边坡中滑动面的位置与软弱结构面的位置是相吻合的。 在组成斜坡的土石体中,渗透性能差异较大的接触面上,易产生滑动,而且同一斜坡上差异面愈多,滑动面也往往愈多。 3.水在滑坡产生和发育中的作用 滑坡产生的根本原因取决于组成斜坡的土石体性质和结构,但外界条件因素如水的作用、

4、地震、人为因素等的作用不能忽视,它们是滑坡产生的诱发因素,它们的作用可改变斜坡土石体的性质、强度、结构和状态,有时还可改变斜面坡的外形,其结果是引起斜坡的变形和破坏。 3.1 滑坡的产生和发育过程 滑坡的产生和发育形成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蠕动变形阶段、滑3动破坏阶段和渐趋稳定阶段。 3.1.1 蠕动变形阶段 斜坡在发生滑动之前通常是稳定的,在水的作用下,可以使斜坡土石体强度逐渐降低,滑坡出口附近渗水混浊,水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3.1.2 滑动破坏阶段 滑坡在整体往下滑动的时候,滑坡滑动过程中滑动面附近湿度增大,加之重复剪切,土石体结构进一步降低,促使滑坡加速滑动,水在此过程中起了

5、润滑剂的作用。 3.1.3 渐趋稳定阶段 滑坡停止后,形成特殊的滑坡地形,在岩性、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都相继发生了变化,地层的整体性已被破坏,岩石变得松散破碎,透水性增强,含水量增高。滑坡前缘无水渗出或流出清晰的泉水时,表明滑坡已基本趋于稳定。 3.2 水的作用 滑坡的产生与水的作用有密切关系,水的作用包括降雨、地表水和地下水等三个方面的作用。 3.2.1 降雨的影响 实践证明,滑坡多集中在降雨量多的年份发生,而且很多滑坡是在雨季发生的,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特点,因为降雨尤其是长期的绵绵细雨使斜坡土石逐渐饱和,甚至在隔水层上形成暂时的含水层,这样一方面增大了斜坡土

6、石体的容重和降低了土石4体的内聚力,另一方面还产生了动水压力和静水压力,使斜坡的稳定性急剧降低而产生滑坡。 3.2.2 地表水的影响 地表水下渗增加了斜坡土体的含水量,使土达到塑性状态,降低了土体的稳定性。当水渗入隔水层时使层面间摩擦力和内聚力降低,造成斜面坡失稳而下滑。 3.2.3 地下水的影响 地下水浸湿斜坡,使土石体的容重增加,浸湿范围加大,浸湿程度加剧,就显著地降低了土石体的抗剪强度,地下水位的升降,还会产生很大的动水压力与静水压力,地下水还能溶解土石体中易溶物质,使组成斜坡的土石体成份和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滑坡的产生。 4.滑坡水的防治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滑坡的产生与水的关系密切,

7、设置排水系统,消除水的危害,是整治滑坡的可靠措施。整治设计中,应明确以治水为本,支挡为辅,从“水“字上下功夫,采用疏、截、排等综合措施以引开地表水,降低地下水,提高土体强度。排水措施分为地表排水与地下排水两大类。 4.1 地表排水 地表排水的目的是拦截滑坡地段以外的地表水,不使水流入滑坡区内,并尽快排除滑坡范围内的雨水,引导地表水在滑坡体外的稳定山坡处排走。滑体以外的地表水,以拦截和旁引为原则;滑体以内的地表水以防渗,尽快汇集和引出为原则。因此:滑体外,设置一条或多条环形5截水沟,拦截旁引地表径流,不使流入滑坡范围之内。 4.1.1 环形截水沟 一般应按山坡汇水面积、降雨量(尤其是暴雨量)进行

8、设计,经常采用 2025 年最大的流量作为设计的依据。截水沟应设置在滑坡体可能发展的边界以外不小于 5m 处,当山坡坡面较大,地表迳流流速相应较大,应设计数条截水沟,间距以 5060m 为宜,每条截水沟的断面根据沟间汇水面积设计。 4.1.2 滑体内树枝状排水系统 首先应充分利用滑坡范围内的自然沟谷作为排除地表水的渠道,为此要对自然沟谷进行必要的整修、加固及铺砌工作,达到不溢流、不渗漏的目的,一般修成复式断面,沟底沟坡的铺砌厚度为 2030cm 的浆砌片石。 4.1.3 滑体内的泉水露头、湿地处需设置渗水沟与明沟相配合的引水工程 其目的是排除滑体内的上层潜水和疏干边坡,这类引水工程包括集水和排

9、水两部分,埋入地下水为集水部分,常采用渗水沟(又称集水盲沟)形式,露出地面部分是排水明沟。集水部分要设计滤层,排水部分是不透水的浆砌明沟。 4.2 地下排水 地下水是斜坡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斜坡土层(岩体)中埋藏有地下水,流入边坡变形区,产生了动水压力和静水压力,为减弱这种压力的作用,确保边坡稳定,可采用地下排水的方法,由于滑体内地下含水带厚薄、分布、补给条件和当地的地质条件的差异,故有截、排、6疏和降低地下水位等办法。一般在获得较准确而足够的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之后。并做了详尽分析,才能提出切合实际的设计和施工,这样才能达到计划目的。 4.2.1 盲沟 盲沟按其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支撑盲沟、

10、截水盲沟及边坡渗沟。 4.2.1.1 支撑盲沟 一般深度为 2 米至十几米,以支撑山体滑动为其主要作用,并疏干滑坡体,效果较好,一般顺滑坡移动方向修筑,布置在地下水露头处和由于地下水作用形成坍塌之处。支撑盲沟的平面布置形式有 Y 形、YYY 形和 III 形,盲沟的间距根据土质情况而定,一般采用 615m。 4.2.1.2 截水盲沟 当滑坡外界有比较丰富的地下水补给时,常采用截水盲沟,以便将地下水尚未流入滑体之前就拦截引走。一般布置在滑坡可能发展的范围以外约 5m 的稳定地段,要求与地下水流向垂直。该方法在我省滑坡整治排水中应用最广,为一种较为有效的地下排水措施 4.2.1.3 边坡渗沟 渗沟的作用是排除滑坡前缘的边坡壤中水,疏干边坡,同时对边坡的局部地段有支撑作用。其形状从平面来分有垂直的、分支的、拱形等几种。 5 .结语 对于滑坡尤其是大型滑坡,试图通过桩、锚索、支挡结构等纯力学的方法去阻止其变形、运动和破坏往往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通7过对水等的防治措施,改变滑坡内在的物理力学性质,顺其自然,以柔克刚,实践证明,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林宗元主编.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