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于职业化的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研究与实践摘要:高职院校在积极开展工学结合实践的过程中,由于缺少职业化的课程标准体系,对课程建设缺乏有效指导和管理,影响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为此,制定基于职业化的课程标准是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高职 职业化 课程标准 实践 中国职教学会课程研究会主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教授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考的报告中指出:课程开发要素包括课程内容选择标准、课程内容排序标准。他强调“职业性原则” ,即任何职业劳动和职业教育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教育职业的开发应该是对各种共同的社会职业进行分析而生成,其参照是职业能力。 1 课程
2、标准的内涵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掌握的特定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描述,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是管理和评价高职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制定应体现专业教学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对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定位(性质、任务、课程衔接) 、目标、设计理念与思路、内容框架、课时安排、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 22 课程标准编写原则 2.1 课程标准应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把工作实践的要求课程化,把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课程化,以培养学生综
3、合职业能力为宗旨,体现工学结合的职业化要求 高职教育培养对象“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是我国高职教育界普遍接受的共识。基于高职教育的“高层次”特征,这种“职业能力”本质上是才能、方法、知识、观点、价值观的综合发展,体现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多项要素。因此高职课程标准应对学生将来必须面对的“职业行动领域” 进行具体描述,同时融入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强调工作过程能力、知识的掌握。通过一系列可以操作、学习和传授的具体工作任务,学生能获得与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并能拓展更加宽广的职业发展空间,为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2.2 课程标准的内容必须明确、具体。一是课程标准的语言要清晰、明确、
4、具体,无歧义。二是关于工作过程知识的描述应是企业技术和管理通用的专门术语,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使用工具与工作人员(包括顾客、同事和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沟通。 2.3 以职业工作(项目)来选择课程内容并合理安排教学顺序,采用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高职课程标准的质的科学性,是指高职课程标准的制定必须依据社会发展和国家对于高职人才的需求,根据企业工作过程和人的职业成长与生涯发展规律,提炼工作过程知识。知识和理论以有用为准,以够用为度,3按任务需要来确定讲授知识的取舍,并依据工作过程结构,对知识进行排列或重组,紧紧围绕学生的能力进行训练。让学生通过采
5、用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建构本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知识,能够高质量地从事岗位工作。 2.4 高职课程标准应便于考核评价。制定高职课程标准的目的之一,即让教师能够整体地、一致地思考“为什么教” 、 “教什么” 、 “怎样教”和“教到什么程度”四个问题,因而高职课程标准应便于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考核,应尽量选用可观察、可检测的语言来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与此同时,课程标准不能过于宽泛,否则将无法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标准。 3 基于职业化的高职课程标准的编制 3.1 课程标准建设流程的制定。在课程标准的建设过程中,为了正确贯彻课程标准建设的基本理念,须建立一套合理的、规范的“课程标
6、准建设流程” ,通过课程标准建设过程的规范化,达到课程标准成果的合理化。从专业特点出发,经过全体课程标准建设参与人员的共同研究,制定课程标准建设流程。具体流程如下: 确定待建课程标准科目确定该科目技术范畴确定该技术应用企业群企业群调研确定该技术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应用技术群相关任课教师讨论应用技术群教学化处理(划分教学情境、确定导向任务、确定教学方法、确定教学条件)课程标准编写分工编写课程标准合并、归纳、调整教研室检验、征求企业群意见、修改系验收、修改学院验收(不合格修改)实施。 43.2 确定某技术典型工作任务的要点。在确定某项技术的典型工作任务时,要考虑到课时限制,必须抓住核心内容
7、而去其枝节。重点检查如下一些影响实用性的情况: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否符合企业生产实际情况。教学情境设计是否具备一个独立教学单元的条件。导向任务是否难易适当,是否具有包容性。设计的理论教学环节能否在安排的学时中完成。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否在安排的学时中完成,是否符合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被学生接受,是否符合学院的教学条件。教学设计内容是否被课程组教师接受,是否符合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水平。 3.3 专业群教学化处理过程的要点。导向任务的设定要具有技术上的包容性。各情境中的导向任务要具有技术上的包容性,要能够涵盖该情境教学内容中的技术要点。从而能够从该导向任务引出所要进行的教学过程
8、。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确定过程中要符合本专业教学条件。在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条件过程中,要从本专业的教学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切不可贪大求洋,造成教学无法开展或标准与实际不符的现象。对于不具备实物支持的教学内容开展,应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完成。 3.4 合并、归纳、调整过程的要点。在合并、归纳、调整过程中,要由课程标准编写执笔人进行认真的审阅,防止以下情况的发生:导向任务重复。各情境学时累加超过总学时。不按“任务导向”方式开展教学过程。教学条件不符合本专业条件。学时分配不合理,特别是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比例不合理。教学内容过难、过深,在规定5学时内学生无法掌握。教学内容过易、过浅,学生无
9、法达到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 3.5 征求企业意见过程中的要点。课程标准定稿前要征求企业意见,即完成“从企业中来,再回到企业中去”这样一个过程。重点征求企业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见:典型工作任务确定的是否准确。导向任务的设定是否有代表性,是否遗漏了重要技术内容。实践学时设置是否 合理,在设定的实践学时中学生能否掌握教学内容,达到 应用技术的水平。在本专业所不具备的教学条件中所 涉及的技术,是否有极其重要的?可通过何种合理方式补充。 4 基于职业化的高职课程标准制定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领导身体力行,亲自参与课程标准建设工作。为了更深入地认识课程标准建设工作内涵,更好地带动教师参与课程标准建设工
10、作,领导要亲自参与课程标准建设工作,这样会大大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标准建设的积极性,也通过撰写较高水平的课程标准为其它课程标准的制定建立参照。 4.2 积极开展企业调研。为了制定出职业化导向的课程标准,需要开展大量的企业调研工作。针对不同课程,组织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了认真细致调研工作。通过企业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的技术要求,确定各类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从而使课程标准内容更符合企业的职业岗位要求。 4.3 认真分析课程标准建设的实用性。在各科目课程标准建设的过程中,实用性是课程标准建设必须具备的特性。因此,在各科目课程标6准的检验中,教学情境的设计、导向任务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过程的安排,都
11、要具备实用性的特点。 4.4 制定课程标准四级验收体制,密切关注实施效果。为了保证课程标准建设质量,结合学院课程标准验收体系,制定“课程组-教研室-系部-学院”四级验收体制,有效地保障课程标准建设的质量。不断做好课程标准的修改完善,对于已制定的即将开展的课程标准,同样要做好信息收集反馈,为课程标准的修改完善提供基础材料。 总之,通过不断推进职业化的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建设,将职业标准全面融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学校、企业共同认可并执行的高职教育课程标准体系,培养适合岗位群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中职网,2010年 10 月. 2刘向红.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职业技术教育,2007(26). 3覃国蓉,何涛.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8). 课题项目: 本文系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2013-2014 年度科研规划立项课题第 LZY13277 项“基于职业化的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7王诚勇(1964-) ,男,辽宁锦州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专业 毕业,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纪委书记,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研 究。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