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向戌:春秋时期的和平大使和平大使不是和事佬。和事佬固然热衷于调解纷争,但有时会陷入无原则的调解,没有明确的是非和爱憎。和平大使则不然,他们往往以天下为己任,深度体察民间疾苦,旗帜鲜明地反对战争,倡导和平,在战与和等问题上有着很强的原则性。我国春秋时期就有这样一位不辞劳苦的和平大使,正是由于他的不懈奔波和巧妙斡旋,纷纷攘攘的战争终于得到停息,和平大会得以顺利召开史称“向戌弭兵” 。向戌弭兵是春秋史上的一件大事,不少学者将其作为标志性事件,由此而将春秋史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各国人民总算迎来了一段久违的和平时期,只此我们便应当记住他的名字:向戌。 一 春秋时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动荡时期。周天子地位逐
2、渐式微,引发社会各个阶层结构发生改变,于是出现很长一段时间你争我夺、纷乱复杂的乱世。作为诸侯,首先想到的是篡位夺权、称霸天下的地位;作为执政大夫,首先想到的则是僭越,伺机夺取诸侯之位;作为平民阶层,则希望通过军功来获得改变身份和命运的机会。 在这个乱世之中,齐桓公和晋文公先后在北方称霸,形成了一个保卫中原文明、共同抵御楚国的同盟。楚国在南方经营多年,实力强大之后便试图向北进军,由此而在宋国、郑国一线与北方同盟军展开长期的拉锯,甚至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而宋、郑处于大国夹缝之中,不得不饱2受战争之苦。针对这种局面,郑国干脆采取了“墙头草、两边倒”的策略苟且偷生。当楚国大军压迫过来时,便立即倒向楚国,
3、等到晋国兴师讨伐时,马上再倒向晋国。这确是一种无奈之举,一方面反映出郑人的无奈,一方面则折射出当时争霸战争的凶险。 宋人与郑人有很大不同。宋人一直以殷商后裔自居,自感出身高贵的宋人不肯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比如,公元前 594 年,楚国攻打宋国,宋人立即向盟主晋国求救,哪知道晋人使了个坏心眼,佯称救兵马上出发,让他们拼死抵抗,背地里却是坐山观虎斗,想等到楚国的实力大幅消耗后再动手。宋国人等不到救兵,只能拼死抵抗,最终以“易子而食,折骸以爨” (左传?宣公十五年 )的气概,让强大的楚国望而却步,订立城下之盟。 春秋迂阔之事常出于宋人,人们经常由此而对宋人心存偏见。但在愚见以为,由于古风犹存,宋人做
4、事常透出一种可爱和可敬,而这或许不能完全讥之为“迂阔” 。宋人这种不惜一切代价坚拒强楚的勇气,比当时“朝盟夕叛”的中原诸国不知强多少倍,与一仆二主式的郑国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宋国在晋楚争霸的过程中受到的损失并不比郑国小,也同样是迭为战场,屡被兵甲。宋人很苦恼,也在不停想办法找出路。他们最终想到的办法是召集大家坐到一起开和平大会,自己充当和平使者,于是就诞生了诸如向戌这样的和平大使。公元前 579 年,宋国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叫华元的和平大使,通过他的积极斡旋,一度促成晋楚和解,史称“华元弭兵” 。遗憾的是,这次和平局面仅仅维持了 3 年,便宣告破裂。 3晋楚重开战火后,晋国与东南新崛起的吴国联手,
5、楚国则与西北的秦国合作,双方展开了新一轮长达近 30 年的对抗。因为双方的战略后方均有对方得力的牵制力量,此次对抗变得更加凶险。30 年间,大规模的会战就有晋楚鄢陵之战和湛阪之战,吴楚衡山之战及晋齐平阴之战。其他如齐鲁、郑宋之间的局部战争更是此起彼伏,连绵不绝。中原大地重新回到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深重的战争灾难,宋人向戌果断地站了出来。而这一次,他比华元决心更大,走得更远。 二 向戌,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宋国执政大夫。据史书记载,向戌一直是一个识大局、顾大体之人。公元前 526 年,以晋国为首的各路诸侯合力拿下邻近宋国的逼阳,准备将这座城池作为封地赏赐向戌,没想到向戌却以死请辞。他对诸侯说道:
6、“如果把这块土地赏赐于我,就等于是让为臣的势力逐渐坐大,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极大的犯罪行为。 ”向戌对于唾手可得的利益并不是马上贪婪占有,而是坚决辞让。他尤其不愿因为扩充私利而引发纷争,可见他的睿智与通达非常人可比。很显然,在向戌身上还保留着古风和上古的贵族之气。 向戌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敏锐政治眼光的政治家。向戌看到大国争霸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由此而决心极力斡旋,促成各国和解,这就是一种负责任的政治家的情怀。 左传记载向戌“欲弭诸侯之兵以为名” ,这显然是一种歪曲和误解。向戌固然因为促成弭兵大会而名垂青史,但他的出发点一定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立名,而是看到争霸战争给人民4所带来的深重灾难,由
7、此而引发了深重的忧患之情,这才促使他下定决心去做这种外交斡旋,促成弭兵之举,充当了和平大使。 作为一个二流小国的执政大夫,向戌因为他的贤能而受到楚国和晋国执政大夫的赏识,晋国的执政大夫赵武和楚国的令尹屈建都对向戌非常友善,私交一直很好。因此,向戌正好左右逢源,弭兵消战的这个历史重任也就此交给了向戌。 向戌首先赶到晋国与赵武会晤,商议和谈之事。赵武其实也深知战争给晋国所带来的沉重负担,正好也有了几分休战的打算,所以当他看到老朋友向戌正是前来商谈此事,便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二人之间的会谈也由此变得异常顺利。 其实,晋楚之间长期的争霸战争,也让晋国人感受到了沉重的负担。晋国重臣韩起的一番话很能代表晋人
8、其时的心态。韩起说:“战争是劳民伤财的行为,更是小国的灾难。如果有可能,还是弭兵吧。如果我们不答应休战,万一楚国人率先答应了,那我们晋国的盟主地位将会受到影响。 ”作为晋国的大臣,其实是知道这些战争给周围小国带来的伤害,也就是说,晋国其实已经深知各国期盼和平的愿望,休战已经是大势所趋。 晋国既然已经同意休战,向戌便赶赴楚国。楚国果然不出韩起所料,马上就答应休战。两个大国答应休战,二流大国就好说话了。向戌于是再次奔赴齐国。齐国大臣陈文子说:“晋楚都答应休战了,我们能说什么话呢,那就休战吧!”就这样,齐国也答应休战。向戌于是马不停蹄再赶往秦国,没费多少口舌,秦国马上也同意弭兵。几个大国一旦拿定5主
9、意弭兵休战,其他小国当然就更乐得鼓掌欢呼了。至此,经过向戌两年多不知疲倦的奔波,经过与当时各主要参战国的巧妙斡旋,召开弭兵大会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 三 向戌为了把交战各方拉到谈判桌前,没少费脑筋。盟会期间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头绪纷杂。比如说,首先要解决晋、楚各从属国的互相朝见问题。晋与楚两大集团麾下的随从国理当互相朝见对方的盟主。小国好办,但齐、秦两国的地位只是比晋、楚稍次,晋不能指挥齐,楚也不能指挥秦,所以很难解决这个朝见问题。经过向戌的斡旋,双方最终达成妥协:除了齐、秦之外,其他与会成员需朝见晋、楚双方首领,齐、秦则无需这种朝见。再比如,会议必须“齐言” 。所谓“齐言” ,即统一盟辞,以确
10、保结盟之时不会发生多余的争讼。因为是国际会议,各国代表均可发表不同意见,但只要晋、楚意见一致,其他各方则不可多言,如此才能确保大会达成比较一致的协议。为此,向戌再次连夜在晋、楚及各属国之间斡旋,通过举办预备会议使得双方就盟辞最终达成“齐言” 。盟会期间也发生了突发情况,比如楚人的“衷甲”事件。鉴于弭兵大会随时有破裂的可能,双方都有一定数量的军队与会,并以篱笆为界,分驻南北两边。七月辛巳(初五) ,双方准备在宋都的西门之外结盟,不料,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楚人以“晋楚无信久矣”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为由,在外衣里穿上战甲赴会,导致气氛一时极度紧张。向戌及时劝说晋国退让,而晋国大夫也以大局为重,作
11、出适度的忍让,这才使得弭兵之会没有中途流产。由于楚人带着随时爆发军事冲突的准备参会,6时时防范,甚至一度产生偷袭晋军的念头,这让大会组织者非常为难。向戌找到屈建紧急磋商,楚人最终放弃了偷袭的计划。从这个角度也可看出弭兵之难,可以看出向戌的辛苦。 盟会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由谁来担当盟会的盟主。按照礼仪,大会有个晋、楚两国谁先歃血的问题,先歃血者便是此次盟会的盟主。在“晋楚争先”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是非常挠头的。这个时候,幸亏是晋国再次作出让步,让楚人占了先。不管如何,弭兵总算是有机会达成了。 公元前 546 年夏,晋、楚、齐、秦、卫、鲁、曹、宋、郑、许、陈、蔡、滕、邾共十四个诸侯国先后派出代表前
12、往宋国,在宋国都城商丘召开休战大会并订立盟约,史称“向戌弭兵” 。从五月甲辰(27 日)晋国赵武第一个到达宋国算起,到七月乙酉(初九)于宋都的蒙门正式结盟为止,前后历时 42 天。会后,晋、楚又互派使节前往对方会盟,以巩固双方的友好关系,弭兵大会到了这年的九月才算最终完成。此次弭兵是春秋时代一次极为成功的国际和平运动。由于弭兵之盟的达成,中原与荆楚之间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战争和冲突终于告一段落,和平局面甚至维持数十年之久,中原各国人民由此获得一个非常难得的休养期。 这次弭兵大会对于当时的国际战略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弭兵之前,国际形势是以晋楚争霸为主轴,而弭兵之后,国际形势则变为晋楚主导下的和平时
13、代,晋楚长期争霸的局面不复出现,各国政治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总结道:“大会以前,列国形势主要是诸侯兼并,其次是大夫兼并;大会以后,形势变为主要是大夫兼7并,其次是诸侯兼并。 ”此外,弭兵所达成的和平局面,为当时各国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此前一直存在的经济与战争的矛盾,并为实现中原与南方经济文化的进一步交融创造了条件。总之,向戌弭兵是中国古代社会国际和平运动的成功范例,春秋史自此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春秋乱世之所以能够赢得一段难得的和平时期,与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借助的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机和相对比较全面、多元的条件,更与向戌本人孜孜不倦地努力密不可分。自从发现有和谈休战的蛛丝马迹,向戌便自觉地以和平使者的身份穿梭于各国之间。一年多时间,借助于落后的交通工具,向戌跑遍了今天的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湖北等广大地域,经常是往返奔波,非常辛苦。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好名”而又坚韧不拔的向戌,弭兵大会很可能随时胎死腹中。正是这个原因,我们称赞向戌为春秋时期的“和平大使”是毫不为过的。 作者单位: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编辑部 责任编辑:谢建平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