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07KB ,
资源ID:1760161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601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城市外来人口犯罪现状及对策探讨.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城市外来人口犯罪现状及对策探讨.doc

1、1城市外来人口犯罪现状及对策探讨【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人、财、物大迁徙,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深入,流动人口正逐步由不发达地区向比较发达的地区涌入,他们流动的规模前所未有。外来人口犯罪问题具有地域广、素质低、成分复杂;手段凶狠、不计后果等特点,这种现状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同时也始终困扰警方。为此我们提出对策进行探讨,建立统一的外来人口管理机构、健全法律法规。 【关键词】外来人口;犯罪特征;犯罪现状;控制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人、财、物大迁徙,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深入,其流动人口正逐步由不发达地区向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涌入,他们流动的规模和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外来人口涌入经济发

2、展较快的大中城市,他们的出现,一方面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在当地经济建设方面起到了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城市外来人口犯罪问题,已成为困扰警方的一大难点和危及社会稳定的不安因素。外来人口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着复杂的社会根源,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和外来人口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何预防与控制外来人口犯罪,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城市外来人口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一)城市外来人口犯罪的现状 当前,人口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2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也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是具有其内在规律和特点,因此充分认识这种规

3、律和特点对于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发挥流动人口给社会经济带来的积极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1. 以侵财型案件为主,抢劫案超过盗窃案跃居首位 流动人口多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生活水平较低。这些人到了当地后,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意志薄弱者经不住诱惑,同时又好吃懒做,贪图一夜致富,为了获取钱财,改变生活现状,他们能偷则偷、能骗则骗、能抢则抢,从而走上犯罪道路。从犯罪的成功机率和风险性来看,盗窃、抢劫、诈骗犯罪成功机率相对较高,刑罚又相对较轻,所以流动人口犯罪分子选择盗窃、抢劫、诈骗作案的居多。从笔者所在基层检察院今年统计的数据来看,流动人口实施的犯罪,涉及抢劫案件的109 人,涉及盗窃案件的 67 人

4、,涉及诈骗案件的 34 人,这三类案件占了受案总数的 80%还多,而且参与抢劫的总人数已远远超过盗窃总人数,反映出流动人口侵财型犯罪已由传统的秘密窃取向采取暴力、胁迫手段强行劫取转变。 2. 犯罪目标随机、盲目,手段残忍 流动人口的流动属性决定了其犯罪目标的随机性和盲目性。一部分居无定所的人往往抱着碰运气的心理,游荡于街头巷尾、车站网吧以及城镇乡村,寻找作案目标,捕捉犯罪时机。他们为了既易于寻找、选择犯罪对象又便于逃避法律惩处,往往东游西荡,作案后即逃跑,异地销赃。而其作案目标的随意性既可能是见财起意,也可能是见色起心,可能起初只是想入室盗窃,发现家中有人便发展为抢劫。这种犯罪目标的3不确定性

5、和人员的流动性,使流动人口犯罪带有实施多种犯罪的突发性和盲目性而且手段残忍。如笔者所在基层检察院批捕的 17 岁王某等三人抢劫出租车司机案,王某在捅伤司机脖子鲜血四溅的情况下,仍然毫不手软持刀继续捅扎司机头部多次,致使出租车司机严重残疾。之后王某在无法将出租车弄走的情况下竟浇上汽油将车烧毁,手段十分残忍,危害后果严重。 (二)城市外来人口犯罪的特点 1. 文化程度低 文化素质是个体素质的基础,外来流动人口中大部分文化程度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一般占流动人口的 80%左右,导致他们法制观念、道德观念差,辨别是非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2. 农民工二代犯罪问题突出 当前,无论是与第

6、一代农民工相比,还是与城市中同代人群相比,“农民工二代”群体的违法犯罪率都相对较高。据 2009 年江苏省张家港市司法局专题调研数据显示, “(三年来)张家港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农民工子女占到了 80%以上。 ”再如,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法院的调研数据也表明, “农民工二代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现在我们审理的案件中,80%以上都属于农民工二代。 ”在一些大中城市中, “农民工第二代”的犯罪率正在呈上升趋势,他们可能在未来城市犯罪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例。农民工第二代犯罪特点除了与外来流动人口相似外还有其自生的特点。如:激情化犯罪较多,暴力化趋势明显,自杀问题比较突出。 二、城市外来人口犯罪的原因

7、4(一) 外来人口犯罪的主体原因主要表现为:1.外来流动人口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外来流动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而文化素质差、自我控制能力就弱,无法正确辨别是非能力。2.外来流动人口犯罪多为法制观念淡薄。在这些外来流动人口中大多数人是没有受过正规的法制学习教育,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性和严重后果。3.在南北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情况下,部分外来人员心理严重失衡。 (二)导致外来人口犯罪的客观原因主要为:1. 外来人口就业形势严峻,工作条件差。2. 外来人口的权益遭受严重侵害,用工单位仍然存在不规范现象。3. 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完善。目前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对外来人口的保护制

8、度还不完善,关于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制度如何制订还无力顾及外来务工人员,这种保障制度的建立对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影响极大。 三、城市外来人口犯罪的控制对策 (一)社会对策 1. 建立城市统一的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机构 为了更好地及时掌握外来流动人口综合信息,需要建立和完善外来流动人口管理体制,以便促进城市综合管理。 2. 规范外来人口劳动力市场体系,保障其合法权益 城市劳动部门需要建立外来人口劳动力职业介绍所,外来劳动力中介服务机构,并统一纳入到外来劳动力市场体系,要尽快建立统一的外来劳动力市场,制定具体计划,强化外来流动人口劳动监督,保护其合5法权益。 (二)公安机关对外来人口犯罪的控制对策 1.

9、基层公安机关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队伍的建设 从城市目前情况看,基层派出所管理外来流动人口队伍主要是由专职从事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民警、社区民警,以社区保安队为主体的辅警力量构成。各基层派出所专职负责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人员偏少,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的专职民警较少,造成日常管理难以落实。 2. 不断完善和构建城郊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 在管理相对滞后的城郊结合地区,往往是外来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的主要集中区域。针对上述地区,公安机关应加强与完善城郊结合地区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 (1)加强完善警务合作机制。当前,城郊结合部的基层公安机关警务运作机制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警种之间业务分工过细,相互配合较少。对共同

10、存在的治安问题,往往不能形成整治合力,存在单一作战多,协同作战少的状况,这给违法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完善警务运作机制。 (2)提高警务运作的针对性。适时组织警务力量在多发案地段进行守候伏击,在夜间发案增多的情况下,应将警力向夜间倾斜。要对外来流动人口中重点人口加强检查和控制力度。 四、结语 总之,在现阶段外来流动人口犯罪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特点,这应当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重视。法院、公安、检察部门以及各基层组织6应携手作战,打防结合,恩威并举,使流动人口形成规范化管理,综合性预防的制度体系,真正使外来流动人口犯罪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社会的安定、祥和。 参考文献 1 徐志林,金林生,何银松.上海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现状的社会学分析与控制对策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2 张跃进.中国农民工问题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7. 3 张友文.流动人口犯罪主体预防对策J.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4 宋小宁,周钢.外来人口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J.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作者简介:邢文艳,女,河北人,硕士,兰州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商法。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