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07KB ,
资源ID:1760247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602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校勤工助学的困境与出路.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校勤工助学的困境与出路.doc

1、1高校勤工助学的困境与出路【摘 要】勤工助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高校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发挥了一定的育人功效。但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岗位匮乏、岗位层次较低、校外勤工助学缺乏相应保障、学生认识偏差、缺乏激励机制等现实,我们要通过规范经费管理、拓宽岗位载体、提供制度保障、加强业务引导、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措施来更好地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高校勤工助学;困境;出路 韩山师范学院地处广东省潮州市,学生生源 70%以上来自农村或乡镇地区,每年认定的贫困生比例达 30%左右。本文以韩山师范学院勤工助学现状为例,探索高校勤工助学的困境与出路。 一、勤工助学的作用 (一)现有的高校资助政策 “让每个孩

2、子不因贫困而失学” ,这是党和国家对社会的庄严承诺,为了兑现这一承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高校设有专门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通过“奖、助、贷、减、免、补”方式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新生开学时专设“绿色通道” ,为贫困交不起学费的大学生服务。 (二)勤工助学的作用 作为高校资助方式之一的勤工助学,俗称“勤工俭学” ,学生口中通常称为“打工” , 2007 年 7 月出台的高等学院学生资助政策简介中2对其定义是: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了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目前国家帮困体系中唯一一个需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的

3、方式。 通过勤工助学,贫困学生自己辛勤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劳动报酬,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让他们不会因为贫困而无心学习;通过勤工助学,贫困学生在劳动中培养了自己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自强自立的精神品格,勤工助学对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成长教育和心理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勤工助学,学校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劳动成本。 二、勤工助学的困境 (一)经费投入不足 国家规定高校每年必须从学费中拿出 10%的资金作为勤工助学基金,许多高校没有真正落实处。经费若得不到保障,接下来的助学工作可想而知。 (二)岗位匮乏 每年认定的贫困生数量约占全校学生的 30%,贫困生能参加校内勤工助学的占 1

4、0%左右,岗位以劳务型为主,智力型相对较少。校外的占30%40%,这些勤工助学岗位主要靠学生自己寻找,也有少部分系有自己的校外合作企业。尽管如此,仍有 50%左右的贫困生找不到合适的勤工助学岗位。 (三)岗位层次相对较低 3校内勤工助学的岗位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劳务型,主要从事体力劳动,如教室协管员、食堂清洁员等;二是管理型,主要从事办公室文书管理,如兼职辅导员、办公室助理、图书管理员等;三是技术型,主要是利用所学知识从事某些技术服务,如学生宿舍网络协管员、实验室协管员;四是科研型,主要是协助教师完成相关科研工作,如科研助理。校外勤工助学,大多由学生自行应聘,如大卖场收银员、传单派发员、家教等

5、;校企合作的如旅游管理专业去酒店当服务员、传菜生或去旅行社当导游等。在以上几个类型的岗位中,学生比较偏向于竞聘兼职辅导员、办公室助理、家教、导游等智力型含量相对高的,这样有利于他们特长的发挥,而事实上这些岗位人数需求相对少,层次低的岗位人数需求往往很多。 (四)校外勤工助学缺乏相应保障 国家劳动部于 1995 年颁布的 309 号文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指出:“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没有签订劳动合作,就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遇到纠纷,往往都是忍气吞声,自认倒霉;校企合作的校外勤工助学,学生向学

6、校及用人单位投诉,学校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这样学生在勤工助学遭遇纠纷时大部分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五)学生认识上存在偏差 学生对参加勤工助学认识上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第一,不能处理好勤工助学与学习的关系。有的学生“勤工”而“误学” ,他们为了打4工赚钱,经常逃课,分散学习精力,影响正常的学习。第二,不能处理好勤工助学期望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正如上文所说,学生偏向于选择智力型相对高的工作岗位,劳务型的岗位选择往往较少。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说,不少用人单位偏向让学生从事一些简单重复的短期工作。如旅游管理的学生只有少数几个优秀的学生能被安排去当导游,绝大多数同学被安排到酒店当服务

7、员。这样,期望与需求往往不成正比,找到合适勤工助学岗位对学生来说成为难事。第三,少数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缺乏“职业道德” ,眼高手低,拈轻怕重,影响用人单位对学校甚至大学生群体的看法。 (六)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学生校内勤工助学考核每学期一次,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三个等级,不同等级有几十至几百元奖金不等。相比其他的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评选、表彰,勤工助学考核相对冷清。校外勤工助学除相对重视校企合作的企业会有一个“优秀实习生”的表彰,其他学生自主寻找的勤工助学岗位没有任何奖励。 三、勤工助学的出路 (一)规范经费管理 勤工助学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要有一个专门的团队来经营管理。在确保国家规定的

8、勤工助学基(下转第 214 页)金到位的情况下,要使其健康发展,必须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组织机构,党政领导齐心协力、下属员工兢兢业业,遵循法律、教育、经济三重规律,使勤工助学的经费管理规范化,把钱花在刀刃上。 5(二)积极拓展校内外岗位 第一,在原校园岗位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校内岗位的载体,主要向智力型、创业型岗位发展。多提供办公室助理、科研助理等能够发挥学生专业特长、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岗位。条件允许的学校,由学生资助中心提供资金,将书报亭、水果店、复印室等学生能够自主管理的项目市场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能胜任的岗位,参与到市场活动的每个环节中,学生资助中心负责业务指导与运行监督。第二,

9、拓宽校企合作平台,帮助学生树立职场观念。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主动联系质优的校外企业开展合作,让学生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树立职场观念。 (三)加强业务引导,发挥育人功能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勤工助学政策,加强业务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第一,勤工助学不仅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的一种手段,而且是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一种绝佳途径;第二,“勤工”但不能“误学” 。勤工助学要把握适度原则,在工作与学习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从工作的实践中找到学习理论的不足,将学习到的理论运用到工作的实践中;第三,端正勤工助学动机。通过“勤工”而“助学” ,不付出辛勤的劳动,不可能有“助学”的报酬,在

10、勤工助学过程中不能拈轻怕重,急功近利;第四,通过勤工助学,找到职业定位。通过勤工助学,学生可以更好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工作水平,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职业定位。如文秘专业的学生在一个公司的文员、助理岗位上,能逐渐发现自己的文书处理能力、应急能力、待人接物等综合素质是否6符合职场的要求,不断调整,逐渐寻找到自己毕业后的工作定位。 (四)给校外勤工助学提供制度保障 对自行寻找校外勤工助学岗位的同学而言,国家应该充分考虑到校外勤工助学的各种纠纷,切实保障高校大学生在外勤工助学的利益,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保障他们的劳动权益。对参加校企合作的学生而言,高校也应积极同合作单位保持密切联系,主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协

11、议,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勤工助学考核机制,效仿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奖励程序,通过评选勤工助学先进个人、勤工助学先进集体等方式,给勤工助学中表现优秀的个人或集体予以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同时通过校园网、系内网、微博、校园广播台等媒体予以宣传,用来激励更多的学生在勤工助学中创先争优,形成良好的勤工助学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立英.试论勤工助学在资助体系中地位的提升J.中国成人教育,2008(20):68-69. 2 李安民,傅朝荣,杨胜良.商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现况及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农林教育,2001(4):50-51. 作者简介:骆娟(1985.10- ) ,女,江西南昌人,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