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西部民族地区农牧民增收问题研究【摘 要】在西部民族地区,农牧民增收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由于西部民族地区存在的一些特殊情况,就如自然条件较差,农牧民自身素质较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等,因此要解决西部民族地区农牧民增收问题,需要在各方面下功夫,不仅要靠国家和政府在财政资金和技术的帮助支持,更要依靠西部民族地区自身的努力,通过提高农民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区域特色等措施,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农牧民;增收;农业;畜牧业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十多年来,西部民族地区农牧民收入增幅加快,农牧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西部民族地区底子薄,所以总体增速依然落后
2、于国民经济增速及全国平均水平,与其它地区的差距依然在扩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其关键在于增加农牧民收入, “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农牧民收入的增加,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尤其是在西部民族地区,农牧民增收问题更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农牧民的收入,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重大成果的关键,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是解决内需不足,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西部民族地区乃至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基石。因此,必须努力2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农牧民的收入,走各民族共同团结发展、共同繁荣之路。 一、当前西部民族地区农牧民增收存在的
3、主要问题 (一)农业增收不稳固,农牧民增收难度仍然很大 西部民族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自然环境较恶劣,农业基础条件较差,抗风险力弱,农业“靠天吃饭”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农业方面,西部民族地区干旱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率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农业减产、歉收。另一方面,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不断上涨,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给农民带来的利益被增幅更猛的农业生产成本所抵消,影响了农民的既得利益,农民增收受到了影响。畜牧业方面,西部民族地区畜牧业的主要经营方式主要依靠天然放牧,不少地区仍未摆脱靠天养畜的状态,畜牧业发展速度低而不稳,生产水平较低。
4、而且近年来由于超载过牧、开垦农田以及人们对草原缺乏深刻的认识,只利用不保护,致使草场退化、沙化、荒漠化十分严重,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进而影响牧业的良好发展和牧民的增收。 (二)农牧民自身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 农牧民知识水平有限。西部民族地区的农村文化教育条件差,农牧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掌握并应用现代科技的能力普遍较差,这不仅不能适应现代农牧业的要求,而且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牧民向二、三产业的转移。知识的匮乏加上西部民族地区长期普遍贫困,在边远贫困地区的农牧民的视野范围内缺乏发财致富的示范力量,致使部分农牧民仍3坚持保守小农意识, “故土难离” “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的传统思想根深
5、蒂固,认为走老路保险,这些严重影响了农牧民的增收。 (三)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缓慢 特色经济是一种差别经济,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区域优势资源为依托,依靠科学技术和资源的差异性,形成具有规模化、异质化的特色产业和独特产品。西部民族地区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有的地区原有的优势产业确没有优起来,新兴的产业没有兴起来,特色资源优势没有形成产业优势,更没有形成龙头产业和特色产业群,品牌知名度还不够高。就如青海互助的青稞酒,小西牛乳业,虽然在省内有了发展并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市场中却没一席之地。 (四)政府财政支农力度不够,信贷投
6、入不足 西部民族地区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当地政府财政比较匮乏,仅仅依靠中央财政补贴是不能解决农牧民增收慢这一问题。此外,当前农村资金的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不能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民间金融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使农牧民的贷款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目前,西部农业投资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资金不足,个人拥有的资金也十分缺乏,农业信贷资金所占比重较小。资金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西部生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那么,资金供给不足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二、西部民族地区农牧民增收措施 4(一)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的投入,增加农业收入 农业基
7、础设施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益,进而影响农牧民增收。西部民族地区由于自然、经济等原因,致使农业基础设施更为落后,因此更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力度和进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水利工程、排灌工程、棚圈、青贮窖、储草棚等的建设,以应对干旱、洪涝、雪灾等对农业的影响。如在青海农业区就迫切需要加大农业灌溉工程的建设,以应对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此外还应当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农业进程,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努力完善西部民族地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重大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提高农牧民科技应用能力。地方政府应组织科技人员进村
8、入户,深入生产一线,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重视和发挥示范户的带头作用,夯实农牧民增收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提高农牧民自身素质,倡导和鼓励农牧民自主谋业、创业 要增收关键还是要靠农牧民自身,西部民族地区的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总体来说比较低,有些偏僻地方文盲率还比较高。因此,想要富口袋就必须先要富脑袋。 首先,要大力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比如在农闲时节在各村开办扫盲班,对村里不识字的人员进行基本的文化教育。此外要真正办好义务教育,使处于义务教育年龄阶段的孩子都能进入学校学习,让农村的未来不输在文化的起跑线上。其次,要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农牧民拥有一技之长。当然,这种对农牧民的培训还应更纵深、
9、更普及,并且建5立起培训的长效机制,坚持此项工作的长期开展。 (三)发展特色经济,打造地方品牌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占全国的 39.3%,草场面积 286 亿公顷,占全国的 89.6%,各类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约占 60%左右,石油、天然气储量可观,金属矿产种类繁多,储量巨大。同时民族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具特色性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特点。因此有着发展特色经济的有利条件。 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坚持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建设和发展农业特色基地。同时在农牧产品生产和加工方面要进行规范化生产,特别是在优质名牌上
10、下功夫,靠市场的推动力量做强做大特色农业,形成特色鲜明、独具优势的支柱产业,打造地方品牌。如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适宜果树、蔬菜、花卉的生长发育,较强的价格优势,有利于国内外市场的开拓;畜牧产品也是西北的资源优势,近年来西部奶业迅速崛起,并创下了“伊利、蒙牛”等全国著名品牌。 西部民族地区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有着丰富的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恢宏、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浓郁的宗教色彩,神秘的民间文化,别致的建筑式样,瑰丽的歌舞艺术和古朴的风土人情,这些多元的旅游要素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使西部民族地区有了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如青海具有独特的高原生态风光资源、少数民族风情资源等,当地就
11、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发展旅游业。在青海可以发草展草原风情游、少数民族农家乐、三江源生态游、新玉树风情游,广泛吸引国内6外各个层次的游人,使旅游业成为青海的特色经济、支柱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积极完善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多种服务体系 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建立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完善农产品直接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格制度。各地区要按规定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对中央已经提前拨付的各项补贴资金,要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兑现到户。除了增加对农业的各项补贴支持外,要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
12、度的建立健全,优化农牧民增收的外部环境。 各类金融机构也要加大金融信贷支持。鼓励、支持农村小额贷款机构发展,把发展小额贷款作为信用社的业务重点,采取措施逐步扩大无抵押贷款,鼓励政府、企业和社会资金合作社建立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多种担保组织和基金。建立政府主导的政策性农业保障制度,分担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切实解决贷款难问题。另外应加强服务保障,加快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西部民族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提供专业化、优质化、系列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巴达拉呼.制约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J.北方经济,2002(1). 2 牛绿花.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创新J.社科纵横,72002(1). 3 周晓蓉.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05(6). 4 王文长.西部特色经济开发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祁海珍(1989- ) ,女,青海湟中人,硕士,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