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07KB ,
资源ID:1761081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610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媒体时代四川省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调研.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媒体时代四川省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调研.doc

1、1自媒体时代四川省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调研摘要以微博和人人网为代表的自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应用最广泛的媒介形式。在“人人手握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的网络媒介素养现状令人堪忧,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 美国学者谢因波曼(Shayne Bowman)与克里斯威理斯(Chris Willis)于 2003 年 7 月首先提出自媒体(We Media)的概念: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自媒体包括微博、SNS 社交网络平台、博客、个人主页等形式。自媒体由于具

2、有“草根性” 、 “低门槛” 、 “零成本”和“互动 f 生强”等特点,已成为当下大学生使用最广泛的媒介形式。在“人人手握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作为网络“原著民”的大学生们非常乐于通过自己所熟知的自媒体平台发布信息,表达观点和诉求,实现自己的网络民主参与。自媒体营造的“多噪音”的网络环境,使得学生在充分享受观点表达自由的同时,也要面临虚假信息泛滥和谣言丛生的严峻现实,良好的网络媒介素养已成为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 。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使其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技巧、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中保持客观理性,正确面对各种问题,是需要引起我们特

3、别关注的话题之一。 2一、概念界定 1933 年,英国学者 F.R.利维斯(F.R.Leavis)和丹尼斯桑普森(Denis Sampson)在其论著文化与环境:培养批判的意识中首次引入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的概念。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定义的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辩的反应能力。英国媒介素养教育专家大卫帕金翰博士(David Buckingham)则认为:媒介素养是指人们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将本文所研究的网络媒介素养界定为:人们在使用网络媒体的过程中所需要

4、的信息选择、信息分析评价、媒体参与及思辨能力。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2012 年 10 月,笔者选取四川省内的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等 4 所高校的在校全日制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等比抽样的方法展开实际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454 份,回收有效问卷 422 份,问卷有效率达到 92.95%。其中男女比例为 52.1%和47.9%;文科、理工科、医科及其他学科的比例为43.2%、46.4%、10.4%;本科一二年级、本科三四五年级和研究生的比例为 42.1%、42.7%和 15.2%。问卷共分为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媒介接触习惯与动机、媒介信息获取能力、媒介分析评价能力

5、、媒介参与、媒介意识及媒介依赖 6 个部分,对在校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状况进行实证调研。 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 3(一)大学生通过网络媒介获取信息的模式固定化 区别于传统媒体,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如当代高校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新媒体,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媒体工具。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功能的不断增强,网络的“随身性”特征更加明显,大学生已快速步入“数字化生存”的状态之中。根据笔者的调查统计,在校学生的网络使用率高达 98.6%,在 422 名调查对象中,仅有 6人从不使用网络,其中每天使用网络超过 3 小时的为 246 人,每天使用5 小时以上的有 80 人。相

6、较于网络,大学生使用其他媒介的时间非常有限,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每天使用电视小于 1 小时的为 408 人,阅读报纸少于 1 小时的为 398 人,收听广播少于 1 小时的为 404 人,阅读杂志和书籍少于 1 小时的为 206 人。大学生上网的最主要目的为信息获取,占总比的 44.1%、其次为学习知识(24.6%) 、网络娱乐(16.1%)和交流沟通(13.7%) 。由此可见,校园信息获取方式“网络化”的变革已经完成,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每日接触最多的第一大媒介,并且大学生通过网络媒介获取信息的模式已存在固定化趋势。 (二)大学生对网上信息持“适度求证”态度 网络媒体在“泛娱乐化”的大背景下

7、,受“眼球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多时候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不惜以牺牲新闻真实性为代价,通过夸大事实、捏造情节等方式制造骇人听闻或者低俗化的标题来达到增加点击量的目的。调查显示,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73.5%的学生持高度质疑态度,20.8%的学生基本相信,仅有 5.7%的受访学生表示从不怀疑网上信息。但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也降低了学生信息获取的效率,面4对海量信息,大学生们没有精力也没有可能对所有的信息进行核实,因此,他们对网上的信息采取“适度求证”的态度,对于以娱乐性为目的的信息内容基本不予求证,仅对事关自己学习、生活、就业等切身利益的重要信息进行小心求证。调查结果显示,仅有 51.2%的受

8、访学生常会想办法求证网上的信息,而 20.8%的学生基本上不求证;在浏览信息时,仅有 55.4%的受访学生常会关注媒介信息的发布者和背景资料。有很多受访者表示虽然会质疑网上传播的内容,但是在存疑的情况之下依然会选择转发而不是质疑性的评论,进而让这个消息继续传播。这也是议程设置权下放、把关人缺失条件下出现的一种必然的结果。 (三)大学生理性参与网络信息传播的能力较为欠缺 网络媒体的普及、特别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成为手握麦克风的信息传播者,这无疑大大激发了大学生参与信息传播的热情,受访学生均表示非常乐于通过网络媒体交流信息、表达观点,但就调查情况来看,大学生理性参与网络信息讨论的情况令人堪忧

9、。调查现实,大学生网上交流的热点话题依次为个人近况(73%) 、社会热点(63.5%) 、兴趣研讨(58.8%) 、校内新闻(41.2%)和学习经验(22.7%) 。91.9%的受访学生表示愿意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在表达途径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圈子化”特征明显的网络媒介载体。微博、QQ、飞信等媒介平台较容易建立自己的虚拟环境,带有较强的“私人领地划分”性质,利于真实信息的表达;而博客、论坛等媒介平台则偏向于一种“公共领域” ,环境相对比较“嘈杂” ,观点易被淹没,甚至某个观点会被“群起而攻之” ,所以很多人不愿选择在其中表达真实观点。 (四)网络媒介依赖5现象较为严重 美国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

10、(Melvin De Fuller)和桑德拉鲍尔洛基奇(Sandra Bauer Rocky Chi)1976 年在大众传播学绪论一书中首次使用“媒介依赖”这一概念。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 ,一种媒介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重要,人们对这种媒介的依赖性就越强,此种媒介对人们的影响力就越大。调查结果显示,在上课、学习的时候会用手机上网的受访学生比例达 96.7%,其中经常保持此种状态的学生比例达 37%,仅有 3.3%的受访学生表示从不在上课时用手机上网;91.5%的学生会出现每次都只想上网待一会儿,但一上网就很久下不来的情况;网络断线或连接不上时,就会坐立不安的学生比例高达 75.8%;不愿意

11、再去记忆相关知识,而是习惯于在网上搜索相关内容的学生比例为 77.7%。从这些数字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网络时代“原著民”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已达到较为严重的状态。难怪在学生中会流传“老师上课的质量取决于手机的流量” 、 “高中时手机聊 QQ:上课了,不说了 ;大学时手机聊 QQ:下课了,不说了 ”、 “数字化的生活对我们来讲已经是常态,传统媒体对我们似乎没有太多存在的意义。 ”这样的言论,这生动的反映出大学生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对手机和网络的依赖。 (五)网络对大学生的“异化”作用初现端倪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使用它的过程中,由于对其过度依赖,而被其所控制,进而引发自身心理状态、交往行

12、为、身体机能和精神价值等方面的一系列异化现象。美国作家尼古拉斯卡尔曾形象的描述过这种状态:“在 2007 年的某个时候我开始认识到,我正在失去长时间专6注于一项事物的能力。当我坐下来读书的时候,我只能集中注意力看一两页,我的思维开始渴望刺激而分散注意力,总是想点击链接,浏览网页,或者到 google 去查点儿东西,网络所倡导的思维习惯正在控制我的思维。 ”过度的网络依赖行为对大学生的危害性很大,会导致大学生出现譬如主动思考意识淡薄、抄袭现象严重、学业荒废、心理障碍、缺乏理想、没有责任心、疏离现实人际交往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威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调查结果显示,被试学生中有 66.8%表示上网使其

13、对周围事物的关注程度下降;75.8%的学生表示上网对其学习和生活已经带来一些负面影响;75.4%的学生表示上网使其腰酸背痛;23.2%的同学已经出现了宁愿选择网上交友,也不愿意在现实中交友的情况。92.9%的被试学生认为网络对其价值观、社会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改变;89.6%的同学认为网络已引起其思维方式的改变。网络异化是由于人们适应网络社会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严重不足而导致的一种现象,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使得网络对大学生群体的“异化”作用初现端倪。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已迫在眉睫, 四、结语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新旧媒介的更替让我们面临着很多挑战。信息的爆炸、媒介的融合等现状让我们不能对媒介抱以消极、规避的态度,我们要从根源出发,采取主动有效的方式积极应对,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正如美国学者丹吉尔默(Dan Gillmor)在其 2004 年出版的专著We The Media中所描述的, “草根新闻的兴起伴随着严重的道德问题,包括真实性和公然欺骗” ,因此,如何有效提7升大学生群体的网络媒介素养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