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06.50KB ,
资源ID:1761525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615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高校人文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高校人文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doc

1、1论高校人文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摘 要:高校的人才培养,既要注重专业技术教育,也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现实教育状况的制约,以及课程设置的现状等诸多原因,造成人文课程在高校不受重视或被大大削弱,使得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养的水平不容乐观。以目标模式课程论设计其人文课程体系,首先应确立课程设置的理念和目标,其次选择与组织兼具普适性与学校个性的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并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动态开放的课程评价体系。高校人文课程体系只有在观念、机制与措施的保障下,才能真正实施。 关键词:高校 人文课程 构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

2、013)09-0057-02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如何构建能够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人文课程体系,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之一。因此,我们可以说在高校中构建合理的人文课程教育体系,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通过人文课程的建设来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历史赋予高职教育的一个时代性课题,更是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实现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的必然要求。 一、关于人文课程 辩证法是那样明显地属于人的科学,而并非社会科学,当它进入课2程时,自然也就是人文课程,它亦应是为人开设的。让每个人都掌握这种每个人都可能(却不一定是事实上)掌握的方法,并在这一掌握的过程中发展辩证思维,成为更聪

3、明的人,使得人在我我关系、人我关系、物我关系中的“我”有一双更明亮的眼睛,使得人因为有了形式逻辑而高明之后更高明,使人大踏步走向人,使得我成为站上更高台阶上的我。文法是一种具体的“形式逻辑” ,它更靠近人的日常生活。可是,这还不够,还要修辞,修辞不完全是为了准确,它还为着更好的情感表达、意志体现,为了动人,为了美丽。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因为修辞而使人与文、文与人更是相通了,从修辞上更能看见人,修辞犹如人在“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那样塑造自己的文本。当修辞作为课程时,它亦是经典的人文课程。 二、高职人文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课程体系是为培养学生目标而服务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的目的,就在于

4、弘扬人文精神,重视人的人格和尊严,以人的综合发展为根本目标。人文教育课程体系不是为了装饰门面,而应该切切实实让学生真正理解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之间的深刻贯通与渗透关系。一个人只有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和人文力量,才是真实的人文素养。高职人文教育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在素质教育观的指导下,结合高职教育的实际,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出既有过硬技能,又有敬业精神,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等职业品质的现代职业人。然而,我国的高职人文课程体系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体系分散,缺乏整合 3高校的教育以技能教育和专业知识理论为主,着眼于理论和技能的掌握与运用。相对而言,人文课程的课时比较少,备课要求

5、比较高,加上扩招带来的教师资源的缺乏以及教师工作量的限制,造成开设人文课程的不稳定性。一般高校只是根据师资情况开设固定的人文课程不灵活增设其他的人文课程,造成学生感兴趣的人文课程不能及时开设。同时高校对人文课程的不重视,没有像专业课程一样对人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进行深入的研究,致使教学的内容和水平差距很大;同时相关的课程类别很少,学生不能较灵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人文课程。 2.形式单一,忽视实效 高职的课程过多地关注了客观需要,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课程内容的目的单一地指向某专业、某工种应该达到的职业要求,以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执行,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整个课程体系里,只重视

6、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过程和方法,人为地割裂了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丢失了课程中蕴涵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如:忽视在专业课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人文课程作为激发学生的潜能向现实素质转化的信息载体,没有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很多情况下,学生只知道上过这些课程,却不了解这些课与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3.内容重复,缺乏创新 目前高职的人文课程中,主要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大学语文、应用写作、演讲训练等课程。这些课程与中学阶段的课程内容重复较多,缺乏新意。例如:高职的“两课”与中学阶4段开设的政治课重复;高职开设的大学语文与中学阶段的语文课重复;这样

7、造成学生对人文课程缺乏足够的认识,理解上存在严重的偏差,加之在中学相关的课程学习过程中,老师重理论讲授,让学生感觉该课程枯燥。再者,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文课程中陈旧知识比较多。在知识体系中,缺少国内和国际在职业方面的前沿性知识,缺少既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及其深刻的文化底蕴,又能展现世界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尤其是科技发展成果的信息,从而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构建高职人文课程体系的对策 构建高校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必须充分适应社会对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要求。企事业对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要求应当成为重构高校人文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核心要求。企事业单位对高校学生既有专业素质要求,也有人文素质

8、要求。依据课程建设原理, 结合社会整体人文素质教育和高职生自身人文素质培养的需要以及高校人文教育的特点,构建高校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应当包含以下三个主要层面: 1.设置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人文课程体系 各年级开设的各大类课程应形成系列。必修课作为核心课程,应有在学科上相关联的选修课,使学生在学习选修课时,能够加深对核心课程的理解,充实其内涵,拓宽知识面。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内容上既要前后联贯,又要循序渐进,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学到较为系统的知识。首先,要对选修课程进行模块化归类,可将人文选修课程分为: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伦理、心理学等六大模块,要求学生从这些模块中选择至少四门课程。如:语言文学类的

9、中国古典文学、美学概论、唐诗5宋词欣赏、应用写作、演讲训练、普通话等;历史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革命史、中国传统文化等;哲学类的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古典哲学、中西文化比较、中国经典著作导读等;伦理道德类儒家伦理与民族精神、伦理学与现代生活、大学生礼仪修养、成材与修养、职业道德等;艺术类的中外美术欣赏、中外音乐欣赏、影视赏析、书法、摄影等。2.设置合理的专业人文课程 不同的职业岗位对其员工在思想、道德、性格、心理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某些特殊的人文素养要求。在这一层面,应该主要采取专业人文素养课程的形式来组织实施,其主要内容应该充分满足学生未来就业定向的特定职业岗位对其员工在人文素质方面的特殊要求

10、。例如,对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其人文素养要求应该更突出强调合作、协调、沟通、自制和好学,可以开设公共关系学等课程;对会计、物流、金融类专业的学生,其人文素养要求应该更突出强调规范、严谨、耐心和细致,可以开设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等课程;对园林设计、工艺美术类专业的学生,其人文素养要求则应该突出强调求异、求变、创新、开拓,可以开设创造学等课程。 3.开发优质的校本人文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尊重具体学院环境和师生独特性与差异性,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校本课程能结合学院实际,整合优化各种课程资源,是最适合于高校学生成长的信息载体。校本人文课程可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满足学生的多种选择,促进学生多方面

11、的发展,逐步形成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作为校本课程的一种呈现形式综合性或6交叉学科课程,一般比较容易贴近社会现实和实际生活,通过把多种人文学科的相关内容融合在一起,构成新的课程,如社交技能课、闲暇与生活方式、文化与习俗等。综合性或交叉学科课程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学生往往对与自身有关的学习内容更感兴趣;同时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当课程被精心地综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能消除内容重复、浪费时间的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是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迁移现象。校本人文课程的编制与开发可以有效地使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衔接,充分重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促进其职业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沈时仁. 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素质养成体系的构建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6) . 2 刘伟. 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 J. 职教论坛,2010(20) . 3 许亚琼. 职业素养:职业教育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J. 职业技术教育.,2009(19). 4 卢洁莹. 社会转型背景中职业教育价值定位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1) . 作者简介:朱玉芳(1963.2-)女,吉林长春人,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