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摘 要:经济新闻报道,要全方位、多角度地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就应该在报道中坚持以人为本,即贯穿人文关怀的报道理念,对人文关怀作出新的追求:经济新闻报道要凸显公众利益,经济新闻报道要关注人的精神伦理道德,在传播经济信息过程中把经济活动向人性化的层面升华。 关键词:经济新闻;人文关怀 对于直面经济生活的经济新闻,要能够记录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过程,对经济发展起指导作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为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发动者、推动者、受益者,是社会活动的核心所在,人也是新闻产生和存在的理由。社会经济发展归根结底是人和人之间的活动,所以经济新闻报道应坚持以人文关怀
2、关注经济生活,也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去报道经济新闻。 一、经济新闻报道要凸显公众利益 在人与自然交往以获取物质资料的过程中,人始终处于经济活动的主体地位,任何科学发明、经济进步都是在人的主持下完成的。国别与民族间的经济差异归根到底是由于人们在各自的经济活动中采用了差异很大的制度形式与管理方式造成的。有学者甚至说:“我们可以认为,人的无限的欲望与实现欲望的手段这一对供求矛盾,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社会辩证地向前发展的最根本的矛盾。 ”宇宙间的物质与能量是一2种恒定,而人的欲求却是无穷地不定,在由人的无限欲望与有限供给构成的“稀缺性”矛盾中,人处在“稀缺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引起稀缺性的主要原因
3、在人,解决稀缺性的手段也在人,人是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根本推动者,减少稀缺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要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人类自身的能力。正是人类的有限能力与无限欲求构成了这对稀缺性矛盾的真正本质,展开了人类无穷的改造自我与发展经济的活动。人,必然地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所以也成为经济新闻关注经济发展的一个全能视角。 经济新闻报道要实现站在人的视角关注经济活动,就必须在报道中凸显公众利益,即在提供真实信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基础上,贴近公众议程,传递公众声音,维护公众利益以推进社会发展。2006 年末,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中国名牌产品战略推进委员会对 91 类产品进行 2006 年“中国名牌产品
4、”评价及表彰会上,湖北楚源精细化工集团公司“楚源牌”活性染料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新华社记者以中国名牌“楚源”烫金奖匾后是沉重的环保代价 (新华网 2006 年 12月 13 日)为题报道了在这块华丽的“烫金奖匾”背后沉重的环保代价:这家公司长期向长江及周边排放废水、废气,当地群众苦不堪言,水稻减产,疾病频发。报道没有站在企业的角度传达这一喜讯,而是从公众利益出发,在披露个别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博取名利的同时,也向一些地方政府及评优单位提出了警示,不能因讲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当地政府和部门应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单位 GDP 能耗降低 20%的约束性指标。 3要
5、凸显公众利益,还要通过报道解释和讨论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议题,以影响政策的制定和经济行为的发生,要站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高度做文章,在“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关怀上下工夫。凭借垄断地位赚取高额利润的垄断利益集团,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众矢之的,2006 年以反垄断为核心的公共利益事件接连上演。6 月末,随着列入立法规划 12 年之久的“反垄断法”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人们日益认识到,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将反垄断进行到底。新华社记者采写的百姓向垄断利益集团讨公平 (新华视点2006 年 12 月 17 日)报道,从声讨“福利腐败” 、博弈价格听证会、质疑竞争怪圈、
6、起诉违法行政、呼唤民主决策等等方面,对承袭计划经济时代而来的国家垄断行业及企业的种种表现做了分析,对由此产生的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弊端进行了揭示,为反垄断法的出台和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做了舆论上的准备。关心民生,以悲悯的情怀对待民生疾苦,是民众对政府最殷切的期待,也是经济新闻报道在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人文关怀实现的必经路径。 有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提到,新闻媒体的存在目的和价值,在于使人民群众知晓与他们的最大利益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真实情况。要关注公众利益,就要摒弃旧的办报模式和报道模式,坚持报道的主流选题,多刊登公共事务新闻,通过发挥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逐步影响、引导读者
7、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关心那些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在采编过程中,要注意站在公众利益的角度进行报道。 二、经济新闻报道要关注人的精神伦理道德 4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支持。对经济活动而言,人文关怀关注的是经济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竞争、开放、有序的经济,作为经济主体的人必须相应地具备适应市场变化的各种谋生能力,具有开拓进取的创造性个性心理素质,能够在市场要素的流动性、竞争的残酷性和环境的变迁性中拓展个人在经济活动领域,把握更多的发展机会。为此,经济新闻报道应有意识地注意劳动者这种心理素质培养,促进劳动者从体力型向高智力型,从能力单一型向复合型,从半封闭型的
8、半自然经济状态向开放的经济状态转变。20 世纪 90 年代在众多记者大谈温州经济模式是, 经济日报记者詹国枢等却挖掘到温州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是深层的人文精神:善创新、敢冒险、能自立,这也是温州特殊的移民传统、地域文化、生存环境造就的秉性。他大力肯定了这些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格精神,同时也指出,温州要保持长期的活力还必须克服过于自负、难以容人、重利轻义、锱铢必较的负面因子。这种在经济活动中关注人的精神伦理道德的写作视角,使报道神秘温州人多了一份文化的厚重和深邃,给受众更多的感悟。 有学者指出,道德不过是人们在生活中的态度或选择,它需要自己的制度基础,只有人们讲道德比不讲道德收益更大时,道德才是人
9、们追慕的对象。显然,在经济新闻中,我们首先要通过经济生活中的经济事件,抛弃狭隘、封闭、守旧的自然主义价值取向,弘扬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和坦然宽容、仁爱达兼的人本思想;其次要挖掘经济转型时期经济主体昂扬奋发的精神,自觉摒弃物欲至上、极端个人的价值取向,5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和谐社会提供事实上的说服力。三、在传播经济信息过程中把经济活动向人性化的层面升华 人是经济活动的归宿,是经济学的目的。正如有学者所说:“经济活动同人的其他活动方式一样,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保持和优化人的生命存在,表现出人的文化存在。 ”因此,经济新闻报道中坚持人文关怀就应在传播经济信息过程中,把经济活动向人性化
10、的层面升华。 首先,要以人为视点和中心,建立以人为主体的思维方式,学会跳出经济写经济的模式,从人的心理观念、生产技能、生活需求等方面去观察、分析、拓展经济新闻报道的空间,通过经济活动反映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以真正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中国经济自身的理性发展。 其次,作为经济报道的记者,对人民群众充满人文关怀的同时,要养成理性、客观、冷静报道经济活动的职业习惯,而不是充当个别企业的代言人。 上海奔驰出租车从“奔”不下去到退市谁之过? (解放日报2006 年 8 月 11 日刊发)就是记者在获悉继 2006 年 8 月初大众出租汽车公司宣布 45 辆“奔的”退出营运、剩
11、下 55 辆奔驰出租车也将于国庆前夕全线“下岗”的事实后,未停留在单纯的经济信息的传输,而是从出租车行业主管部门以要维护上海出租车市场运价的统一为理由,两次驳回了大众出租车公司的调价申请的事实中,将经济信息向人化的层面延伸,提出启发性的思考:主管部门这种违背价值规律的中国古代家长式的管理方法,短期内虽有利于规范市场、管理方便,但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和阻碍市场的发展。 6再次,要跳出经济事实本身来报道经济事件,学会正确估量经济形势,缜密分析经济政策,有意识地去贴近大众心理,探索经济行为、现象与社会时尚、风气之间的内在关系。因为经济新闻对于公众的引导不仅仅是灌输简单的政治意识,而往往直接引发公众的经济
12、行为,同时为和谐社会建没提供先进的文化生活理念。新华社记者采写的中国第一个“休闲小康指数”昭示生活方式的变迁 (新华网 2006 年 5 月 2 日刊发)报道,从深层次上提出,休闲不仅是经济现象,更重要的是人文要求,是中国人开始享受的一种社会权利。旅游休闲不仅是国民的一种正当权利,也是人类自身全面发展无法替代的渠道。我国实行黄金周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国人在崇尚劳动光荣的同时,认识到劳动的目的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解放。 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发展要围绕着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经济新闻人文关怀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唐迎春:经济新闻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载新疆新闻界1997 年第 4 期. 2陈惠雄:人的研究:经济学研究的新层次 ,载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97 年第 6 期. 3宋承先:过渡经济学与中国经济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4秦国防:关注公众利益巩固主流媒体访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希光教授 ,载河南日报2004 年 8 月 6 日.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