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马克思的政治解放观浅谈【摘 要】在一系列政治解放运动中,以法国大革命为其中的典范,其昭示的世界历史意义深为马克思所认同,这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史而言同样是一大进步,国家与市民社会、劳动与资本、宗教与政治等在此冲击下逐渐趋于分离,政治民主与自由获得了珍贵的胜利。但是宗教并未因政治解放以及法国大革命而消亡,真正的平等、自由和人权也并未实现,人类解放自然也没有真正实现。 【关键词】法国大革命;马克思;政治哲学;政治解放 随着政治民主化以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发展,我们在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一路走来,而民主政治建设是其中关键一环。在当前以人类解放为宗旨的全新政治解放时期,要想对现代
2、社会的政治民主、自由、宗教与人权有客观的理解和评价,对马克思著作中的政治解放理论加以解读和探析是极为必要的。 一、马克思对法国大革命、政治解放的肯定 在巴黎旅居的那段生涯中,马克思深入研究了法国大革命。在此过程中,其思想观点以及实际行动也出现了决定性转变,即从激进民主主义者向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转变。在马克思看来,法国大革命是统一了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并实现政治解放的一个最伟大范例,而后者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也深得他的肯定与赞扬。马克思认为,虽然政治解放并非普通人的最后解放形式,但在当今时代的各种社会制度中,政治解放却2又可被视为人类最后的一种解放形式,因而它理应被视为人类的一大进步。 在政治解放方
3、面,马克思认为法国大革命所体现出的历史进步性以如下三个方面为主要表现: (一)法国大革命推动了宗教与国家的相互分离,宗教信仰自由得以实现。与大部分启蒙主流思想家一样,马克思对于“以宗教为基础的国家“予以坚决反对,同时认为政治解放必然带来宗教信仰自由以及宗教与国家政体的分离。在政治解放得以完成的前提下,国家民众仍然会因为政治生活与市民社会生活、人类生活与个人生活之间存在的二元性影响而坚持信奉宗教,这充分说明,国家的完成和宗教的存在之间并无不可调和的矛盾。因而在政治国家中,一些发达区域的民众往往在现实生活以及精神观念中均享受着双重生活。政治解放推动了政教分离,从宗教桎梏下降国家解放出来,进而将宗教
4、信仰问题缩小为私人性质问题,最终使宗教信仰自由得以实现。 (二)法国大革命推动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相互分离,这昭示了在针对封建等级特权以及专制权力的战斗中,资产阶级获得了一次极具历史意义的胜利。马克思在其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针对国家与市民社会在法国大革命下的分离、国家由市民社会所决定的思想作了初步论述;并通过论犹太人问题深入分析了政治解放,进而阐明了市民社会之于国家的意义、决定性和基础性作用。在黑格尔政治哲学中,市民社会同政治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一次以历史唯心方式而提出,而在研究了经济学和法国大革命以后,马克思将这种原本被颠倒的关系予以3翻转,逐步转入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方向。 (三)资产阶级通
5、过法国大革命获得了平等、自由以及人权。马克思对于法国大革命的研究不可谓不深入,他针对近代西方政治哲学中包括平等、自由以及人权等在内的政治理念予以反复、严肃的思考。然后从政治解放的角度和意义出发,对平等、自由以及人权观念所具有的历史和理性予以肯定,同时也赞扬了法国大革命在反封建斗争中所体现出的时代进步性,并在经济学理论中予以科学的界说。 二、马克思对法国大革命、政治解放的批判 对于以法国大革命为代表的政治解放固有的历史局限性,马克思同样给予了深刻的批判。政治解放并未改变私人之间固有的分裂现状,政治解放也恰恰是在这个前提下难以从私有财产中将人真正解放出来,人们通过政治解放仅仅在享有财产上获得了绝对
6、自由。事实上,只有资产阶级真正通过政治解放获得了利益,政治解放带给人们的人权,也仅仅为资产阶级所独享。归根结底,人类社会中私有制的存在是导致政治解放难以摆脱这一历史局限性的根本原因。 具体来看,相对应于政治解放中法国大革命所表现出的三个方面的历史进步性,其历史局限性也同样包括三个方面: (一)在政治解放与法国大革命以后,包括经济压迫、政治压迫在内的诸多宗教世俗基础仍未被摧毁和消灭,宗教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因而无法被根除,以法国大革命为代表的政治解放实践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在人们力求通过政治自我解放来作为自我解放形式以及市民社会内部通过暴力产生政治国家的不同时期,国家有能力对宗教予以废除和4根除
7、,并且必定会实现此点。然而代价则是对财产最高额予以限定,废除私有财产,同时推行累进税,没收财产,通过断头台不断消灭生命。而只有当革命被宣布是持久的情况下,这一点才能被无所畏惧地实现。所以,市民社会秩序、私有财产以及宗教等要素的最终恢复才是这一幕幕政治剧的终点,恰如和平是战争的终点一样。 (二)政治解放与法国大革命确乎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然而人类社会并未藉此得到普遍性解放,同样也缺乏真正的利益共同体。通过法国大革命,人民群众所固有的革命热情以人类共同利益的名义被成功点燃,资产阶级藉此实现了自己的利益。然而从人民群众角度来看,法国大革命对其自身利益的实现无疑是失败的。 对于那些由政治解放以及政治革
8、命所孕育出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家,私人与普遍利益、私人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其立国的重要基础。换而言之,国家也同样属于社会结构的一种,而社会之所以存在缺陷,国家以及社会结构是其原因所在。现代国家要想具备高效的行政管理机构,消除无能与低效部分,现有私人生活必须被消灭;而国家要想消灭私人生活,其自身首先必须被消灭,盖因私人生活与国家之间属于一种对立而存在的关系。一个国家的国力越趋于强盛,则具有越强的政治性,自然而然地,这个国家对于国家原则以及现存社会结构才是社会缺陷根源所在的论点就愈发不认同,对于社会缺陷论点下的普遍原则也就越不愿意主动去理解。简而言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并非是自由的一种实现
9、形式, “既然国家仅仅在革命与斗争中被视为一种暴力镇压敌人的暂时性工具或设施,那么这些所谓的自由人民国家,根本就是无5稽之谈;即便无产阶级仍然和资产阶级一样需要建立国家,但其目的是截然不同的,无产阶级需要通过国家来对自己的敌人实施镇压,当自由的时机已经成熟,或到了可以真正论及自由的时候,国家将不复存在。 ” (三)人类并没有因法国大革命以及政治解放获得实质意义上的、覆盖整个人类社会的平等、自由以及人权。一部分人认为平等、自由以及人权观念是永恒的真理,而非历史的产物,资本主义国家法权观念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历史局限性以及虚伪性由此可见一斑。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提出了这样的一种观点,即法国大革命
10、所谋求的个人自由是一种“使每个人不是把他人看做自己自由的实现,而是看做自己自由的限制” 。所以, “政治解放不是彻头彻尾、没有矛盾的人的解放方式” ,它“甚至是从一种普遍内容的假象中得到解放。 ”事实上,法国大革命并不能称之为人类解放,它并未推动人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向前发展,并向人类自身回归。在市民社会中,那些利己者反而影响了人与共同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 三、结语 由此可知,自由主义所谓的平等、自由以及人权观念和他们所追求的目标自法国大革命至今,从来都未跳出政治解放的范畴,人们通过这种形式的革命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或者仅有一部分人能够享受自由和解放。马克思政治哲学则与之完全不同,
11、它以人类解放为基础和最终目标,在改造“感性世界”的前提下继续革命,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质性的自由和解放。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相比,马克思政治哲学无疑是广博和宏大的,且远远超出了前者的狭隘眼界。 6参考文献 1 张添翼.论作为同化的启蒙从政治哲学角度重释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J.学习与探索,2013, (9):15-20. 2 吴倬,王良滨.从政治批判到经济批判:马克思早期宗教批判思想内在逻辑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3, (3):56-63. 3 聂锦芳.再论“犹太人问题”重提马克思早期思想演变中的一桩“公案”J.现代哲学,2013, (6):1-14. 4 宋建丽.两种不同正义规范之下的平等罗尔斯和马克思平等观之比较J.伦理学研究,2012, (4):43-48. 5 刘日明.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中的现代政治批判理论兼评阿隆对马克思实质自由观的回应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2(6):88-95. 作者简介:余艳楷(1989- ) ,女,河南禹州人,汉族,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