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产业化的不断深入,接受高等教育的费用越来越高,近年来贫困大学生比例不断增高,他们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日益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就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087-02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产业化的不断深入,接受高等教育的费用越来越高,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中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日益成为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研究、探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及时有效有针对性地做好这个群体
2、的思想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成因 1.自卑感、负疚感、焦虑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或者城市低保家庭,他们成长环境特殊与身边同学相比经济上存在巨大差距,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时他们努力通过取得优异成绩来维护个人尊严,然而这种强烈的自尊心常会导致情感脆弱,一旦遇到挫折,便陷入深深的自卑当中长时间不能自拔。一份首都高校贫困大学生状况调查显示,60%以上的贫困大学生因贫困而感到羞愧难当,22.5%的学生感到自卑,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及师生善2意的同情1。引起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主观原因是消极的自我暗示,对个人期望值降低,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做出偏低的评价,
3、悲观失望心理。客观原因是经济生活压力以及人际交往不良。 贫困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和现实经济困难短时间难以摆脱,使得他们内心比较脆弱。他们想通过获得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养育之恩、赢得个人尊重,可往往因为学习基础薄弱、方法不当,不能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有时甚至事倍功半。残酷的现实和种种不如意一齐袭来,很容易使他们产生挫败感,同时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有心回馈父母却无力改变现实之间的矛盾,让他们心生愧疚,难以自拔。 焦虑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的情绪,而贫困大学生出现的情况较为明显。因为家庭常常无法供给足够的学习生活费用,使得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得不到可靠保证由此引发焦虑情绪。有的学生因暂时无
4、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而焦虑,有的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这个特殊的群体又会认为自己没有好的关系背景,害怕找不到工作而焦虑。他们经常处于由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缺失、挫败感和愧疚感等交织而形成的紧张、不安、焦虑的消极情绪体验之中。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排解,长时间会造成情绪抑郁低落,思想消沉,引发严重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因承受不了精神压力而走向极端。 2.人际交往不良 人际交往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方式2,人际交往能力是个体完成这些活动所具备的心理条件3。在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里,良好3的人际交往能力已经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
5、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团结互助,朝气蓬勃的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品质。贫困大学生中有部分学生不善于与周围人进行交流与沟通,由于经济上的拮据不愿过多参加集体活动,很难融入集体生活圈子造成缺少倾诉的对象,身边没有知心朋友,内心思想无法释放与交流。自我封闭的消极状态与渴望和同学之间感情交流的矛盾给他们带来不安和焦虑,过度自卑与强烈的自尊使他们变得既敏感又脆弱。在人际关系方面一经受挫,自信心、自尊心受到打击后就把自己封闭起来长期拒绝与他人交往,远离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这样的经历往往导致他们更加缺乏交流,不善言谈,长期人际关系不适应易导致抑郁和人格扭曲。 3.依赖心理 少数贫困大学生一方面受父母及家
6、庭影响,另一方面受自身条件限制,缺少改变命运的毅力和决心,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缺少摆脱贫困的具体行动。他们确信高校不会把贫困大学生赶出校门,抱着上了大学就该有人管的心态,一味等待救助,甚至有些人拿“贫困”当资本,四处伸手,每逢补助必争,缺少谦让之心,缺少感恩之心,甚至花钱大手大脚,认为接受补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等、靠、要的现象在贫困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屡见不鲜。 二、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消极心态不仅直接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极易造成其偏执心理引发其他问题。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在日常工作中应该结合我国国情以及贫困大学生4思想、工作、学
7、习、生活多方面实际情况,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济救助与心理帮扶有机结合起来。 1.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 高校根据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更应该去帮助这类人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鼓励他们正视困难在困境面前不低头,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要让贫困大学生认识到要彻底解决自身的经济困难问题,不能一味地等、靠、要,需要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才能改变现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力求使每一位贫困大学生都能主动承受由经济窘迫带来的心理压力,避免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通过真情释疑、融情说理等科学教育方法,帮助学生以良
8、好的心态、顽强的意志和宽阔的胸怀面对困难和挫折;另一方面,学校、社会定期针对贫困大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服务,运用科学的心理咨询手段,消除和治疗由贫困已发的心理问题,为贫困大学生提供顺畅的心理“绿色通道” ,以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勤工助学对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有着独特的作用,在安排勤工助学过程中加强责任意识教育,使其在思想上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真切地体会到国家、社会、学校对贫困大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生活勇气,以此为契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坚定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身边的温暖,体会到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的成就感。思想政治工作者就是要帮助更多家
9、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教会他们如何正确面对困境,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和人生道路。 2.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5传统教育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内动力,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都闪烁着我党艰苦奋斗的思想光辉。新时期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并不是要求贫困大学生“以贫为荣” ,“以苦为乐” ,而是要求他们发扬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精神,继承前辈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在逆境中坚定信念,开拓进取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克服不劳而获的思想,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诚实劳动获取回报,并在实践中拓宽视野,培养能力,增长才干,达到一举多得的积极效果。 3
10、.开展诚信教育,感恩教育 诚信是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在经济困难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尤为重要,鼓励学生自觉培养诚信品质是大学必修的基本素质。诚信更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道德财富。在校园通过多种方式开展诚信教育,如邀请社会成功人士、杰出校友现身说法讲解诚信,通过学生讨论,形成师生、学生间互动良性学习交流营造良好诚信氛围。定期举办诚信征文、辩论赛、社会调查等活动使诚信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素质的一部分。在社会上通过加大诚信宣传教育力度,发挥社会舆论导向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开展诚信教育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之风,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性社会诚信环境。感恩是中华民族的另一项
11、传统美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多数是依靠社会资助,当这个群体成长成才之后,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和社会呢?多数贫困大学生在谈到今后志向时,6都谈到感恩一词,或是报答父母,或是报答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或是报答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抓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展开感恩教育,从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通过感恩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会以自身本领回馈社会,自身的精神境界同时得到提升,为社会做出贡献也将会让其感受到自信和成就感,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综上所述,贫困大学生是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着特殊的心理特点,只有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中,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发动校园、全社会的力量对这个特殊群体思想上进一步加强引导,物质上进一步加强资助,生活上进一步加强关怀,心理上进一步加强辅导,才能把贫困大学生帮扶工作落到实处,驱散每一位贫困大学生心中的阴霾,鼓足生活的勇气,扬起生命的风帆,塑造健全的人格,走上自强不息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杜喜荣.论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成人教育,2006, (7):80-81.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彭聘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李鹏飞)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