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民事检察监督与权利救济关系之探析摘 要2013 年修改后的民诉法全面实施,在肯定民事检察监督权得到强化的同时,当事人的权利救济是否得到强化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民事检察监督具有维护司法公正、平衡利益冲突、强化司法救济的作用,依据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价值理念,检察机关在监督法院的诉讼过程中,也为促进当事人实现权利、维护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民事检察监督具有间接的权利救济功能,它兼顾法律监督与当事人权利救济,但又只提供有限性的救济。民事检察监督不是审判化制度,它是公权力对公权力的监督,因此有必要探索实务中如何平衡二者关系,有效实现司法公正和法制统一。 关键词民事检察监督;权利救济;民诉法修改 一、问题的
2、提出 民事检察监督是民事诉讼中的权力监督,是法律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防止权力滥用和异化的重要环节。2013年 1 月 1 日,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全面实施。本次修正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制建设中的重要一步,也是民事检察监督领域的新发展。从原来的监督民事审判过程到扩大为对民事诉讼活动和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从监督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到在此基础上明确加入对调解书的监督。总体来看,无论是监督范围、监督对象还是监督的方式手段,均有所扩充和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民事检察监督权。而民事检察2监督作为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权利救济的最后一道防线,此种强化是否必然加大了对当事人的权利救
3、济力度,民事检察监督与当事人权利救济之间又存在何种关系,如何在实务中平衡权力监督与权利救济的关系,均值得研究。 二、民事检察监督与权利救济之关系剖析 权利救济的基本目的,是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能够实现、合法义务得到履行。权利救济的途径主要有司法救济、行政救济、仲裁救济三种。其中司法救济程序就是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程序,当事人在寻求司法救济时诉讼权利受到侵犯,才会转而寻求检察监督。如前所述,民事检察监督具有间接的权利救济功能,既是一种监督,又提供一定救济,它是监督与救济的有机统一。民事检察监督与权利救济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民事检察监督兼顾法律监督与权利救济 我国立法赋予检察机关监督权
4、的初衷,是旨在维护司法过程与结果的公正性,促进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维护和谐安定的社会秩序。民事检察监督的实现主要体现在民事抗诉中,一方面,检察机关通过对生效裁判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对错误裁判与调解书启动再审,保障民事审判活动适用法律的准确性,维护民法秩序;另一方面,民事检察监督旨在通过再审改判或者纠正违法,矫正被扭曲的民事关系,为民事诉讼当事人提供平等的再审救济。当事人申请抗诉与申请再审,都是为了启动再审程序,以纠正违法或错误的民事裁判。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申请检察监督做出了明确规定,3当事人只有在经过法院再审后才能申请检察监督。这一方面是节约司法资源,避免造成当事人既向法院申请再审又向
5、检察院申请检察监督的浪费司法资源的现象;另一方面也是为当事人明确了司法救济途径,确定了当事人申请检察监督的权利。这种变化是民事检察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意味着检察机关实行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不仅是对公权力的监督,同时也兼顾到对私权的救济,体现了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的当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二)民事检察监督提供有限的权利救济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具有救济功能,但是这种救济功能是有限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内部监督、当事人监督与检察监督具有一定的先后关系,检察监督是置后的。当事人在诉讼中首先直接在法院主导下行使诉讼权利,其次和其他诉讼参与人通过法院系统的内部监督(包括审级监督)实现和保障诉讼权
6、利与实体权利。最后仍存在问题的才通过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监督实现权利保障。民事检察监督是公权力对公权力的监督,主要是监督法院的审判程序,并不是替代审判程序为当事人解决权利义务纠纷,而是通过检察监督促进当事人的权利实现。由此,其提供的权利救济的有限性显而易见。这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第一,民事检察监督对当事人不提供主动的救济。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为当事人享有处分权。诉讼活动应尊重权利人的选择,允许权利人处分民事权利。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即使侵犯了某一个体的权利,只要该权利人没有提出监督申请,检察机关也无须启动监督程序。 4第二,民事检察监督不为当事人提供预防性救济。我国检察机关对
7、民事诉讼活动的监督是一种事后监督,是于审判行为作出之后、民事判决、裁定生效后进行。虽然针对审判活动过程的监督不一定在推结案后进行,但是当事人在诉讼之前要求检察机关进行监督的,除非受案法院无管辖权或者合议庭的组成违反诉讼法有关回避的规定,检察机关一般不直接参与到诉讼中去。 第三,民事检察监督不为当事人提供重复的救济。检察机关对于当事人的申诉不重复处理。当事人申请抗诉以后,检察机关作出不予立案、终止审查或者不抗诉决定,申请人不服再次申请抗诉的,检察院不予受理。 第四,民事检察监督不是裁量性救济。检察机关监督民事诉讼是针对审判过程中的违法现象以及民事裁判的错误结果,是对法院的监督,并不是为了保护当事
8、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将检察监督审判化。 三、实务中民事检察监督与权利救济关系的平衡 理论上,民事检察监督既要实现法律监督的目的,达到司法公正的效果,又要在不干预当事人处分权的前提下促进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实现,间接实现司法救济。现实中,检察机关往往会与当事人出现认识上的冲突,当事人大多怀抱着到检察机关寻求公正裁判的愿望,期待由检察机关做出裁决。但检察机关的职责是对公权力的监督,而不是对 私权的裁判,是平息当事人与法院间的矛盾冲突,而不是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纷争。因此,目前在检察工作中,调整工作认识,尽可能地平衡权力监督与权利救济尤为重要。 首先,要确保检察机5关内部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工作认识。
9、民事检察业务部门的承办人应该在日常的案件审查过程中明确民事检察监督的目的,不能盲目地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权利纠纷为任务,必须端正自己的立场,确保案件质量。其次,要加大服判息诉工作力度。办案人员要认识到当前民事检察工作中,服判息诉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方式。实践中民事检察部门受理的大多数民事申诉案件在法院审判程序上不存在问题,此时为维持法院正确的判决和裁定、维护和尊重法院司法权威,办案人员需要作和解和息诉工作,这时的权力监督与权利救济冲突也就是最严重的。因此,要区别对待不同情况的当事人,做好释法说理工作:对虽不符合抗诉条件,但法院裁决确有不妥、具有一定申诉理由的案件,可以考虑在调查了解当事人和解意向
10、的前提下促成双方和解;对法院判决正确,但申诉人由于自信或无知而坚信自己有理的案件,从解读法律条文入手以案说法,维护司法的权威性;对因法官工作方法欠妥而使申诉人心生怨恨的案件,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向当事人说明,必须有理有据;申诉理由不成立,但申诉人认为可以通过缠访闹访等方式达到目的的案件,采取依法说理等方法,以法律和正气打消其缠诉的企图。综上,民事检察监督工作中,要注重思想的不断深化和息诉服判工作的开展,努力保障司法公正,充分发挥民事检察权在民事诉讼监督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保障权力监督与权利救济的平衡,实现民事检察监督的作用。 注释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 209 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
11、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一)人民法院驳回再审6申请的;(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三)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 ”当事人提出监督申请必须经过法院再审。 张步洪.新民事诉讼法讲义M.法律出版社,2012:16. 李妍静.论民事诉讼再审程序之重塑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2(12).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01 年印发的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第 6 条第 4 项. 孙加瑞.完善民事检察制度需要解决几个问题N.检察日报,2011-11-09. 赵刚,刘淑媛.服判息诉是民事检查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方式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C.2011. 作者简介张葳,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书记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