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6.50KB ,
资源ID:1763875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638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城乡统筹与经济区域化发展探析.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城乡统筹与经济区域化发展探析.doc

1、城乡统筹与经济区域化发展探析摘要:本文首先从经济区域化问题、城乡统筹问题、经济区域化与城乡统筹的关系问题出发,然后从发展思维、区域合作、农村经济方式转变、农村文化及创新机制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措施。 关键词:城乡统筹;经济区域化;发展;探析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经济区域化发展的必要性和条件 经济区域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地理相邻的地区之间建立经济合作,通过政策或协定,促使资本、技术、劳动、信息、劳务和商品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在经济上形成一定程度的联合体,实现经济领域内的跨区域发展的过程和模式。经济区域化发展是适应国际竞争、国内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城乡统

2、筹是历史选择和现实的要求 城乡统筹是指以城市和农村一体发展为指导,以打破历史和制度设计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为出发点,立足城市发展,着眼农村建设,以最终实现城乡差距最小化、城市和农村共同富裕文明为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 长期以来,中国的发展模式使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发展关系可概为:第一阶段:1949 年-1978 年政府强制性的“以乡促城” ,主要特征是:工业导向、城市偏向,强调农业除了解决基本的吃饭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积累。第二阶段:1978 年-2000 年市场导向下的“以乡促城” ,主要特征是:1978 年改革开放后,市场化程度空前加强,在市场化趋使下,农

3、村低廉的农产品、劳力、土地等资源纷纷流向城市,城市通过工业经济的低成本获得快速发展,但提供低成本资源的农村却由于传统体制遗留影响和城市利益集团的压制而变得更加落后,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强。第三阶段:2000 年-2012年,中央开始注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着重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先后提出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种粮补贴、减免农业税、农机具补贴、免除学杂费等,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城乡差距拉大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据统计: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由 1988 年的 0.341 到 2000 年的 12 年间扩大到 0.417,超出国际警戒线;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差距拉大,据教育部2009 年统计数据结果表明,普通高

4、中招生 8303384 人,其中城市学生2935470 人,占总人数的 35,农村学生 595318 人,占总人数的 7,普通高中毕业生 8237220 人,其中,城市 2903867 人,占总毕业生数的35,农村 627150 人,约占总毕业生数的 8;农村与城镇医疗保障水平差距大,城镇医疗保障占社会保障总支出的比重从 2004 年至 2007 年一直维持在 13-17 的范围内;而农村医疗保障占社会保障总支出的比重从 2004 年至 2007 年一直维持在 0.4-3.1之间。长此下去,必将影响到当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知,缩小城乡差距,实行城乡统筹既是历史选择也是现实要求。 3

5、 实现经济区域化发展和城乡统筹的关系 经济区域化发展的城乡统筹指:在以城市和农村一体化发展思路的指引下,通过制定政策和措施,使相邻村与村之间、城与村之间以及地区之间建立经济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在相邻地区间互通交换,最终达到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 实现城乡统筹和经济区域之间的关系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诚。其中实现城乡统筹,是实现经济区域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实现经济区域化发展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要方式和途径。总而言之,就是要树立以城乡统筹为手段,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为目的,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实行经济区域发展,在经济区域发展中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区域发展和城

6、乡统筹发展。中国有 13 亿多人口,农民就有 8 亿多,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区域化将是无源之水,实现农村发展,实行城乡统筹发展是基础。 4 推动经济区域化的城乡统筹发展措施 推动经济区域化发展的城乡统筹发展,既要总结传统经验,也要着眼当前地区、城乡各自特点,关注未来发展趋势,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4.1 打破条框思维,建立联动发展思维 在传统体制下,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自闭、孤立的特点,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严重,有时出现地区封锁,成为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要打破封闭,提高地区经济发展联动性,对传统思维进行清算。在此过程中,要求必须首先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职能转变到为市场提供引导

7、和做好服务上来,并逐步完善市场统一、联动、协调发展的机制,特别是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投资,有效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平衡,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基础。 4.2 实行区域互补,打造龙头产业 发挥区域互补优势,要求首先对各区域优势、劣势进行分析,找出互补的客观基础,这样才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产业、资源的整合,最终为打造跨区龙头产业提供必要的客观条件,通过龙头产业带动地区联动发展。 就当前来看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各有特色,如:我国东部地区拥有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可以研发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高新技术,同时也可以利用中部地区区位优势和大宗农产品集中地的优势以及西部资源优势,增加效益,降低成本;另一

8、方面可以在政府的协调下,将部分产业向中、西部转移,逐步提升中西部产业档次和水平。中部地区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东部地区的支持下,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可以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等;西部地区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政策)推动下,在发展本身经济的同时,为东、中部提供资源支持,有效扩大对东、中部地区设备、材料、资本的需求。 4.3 改变传统农村经营,推进农村现代化 数千年来中国都以农业经济为主,但初级的农业形态带来的最多只能是解决温饱,而要实现富足则很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推

9、动农业发展模式转变,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4.3.1 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物质装备水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4.3.2 通过产业化经营,把小生产与大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产供销、贸工农、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4.3.3 把加快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 4.3.4 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 提高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4.3.5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生态,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4.4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归根结底在于人的素质的提高,目前城乡人口素质

10、差别较大,农村人口素质低下的境况必须改变。 提高农村人口素质,首要的是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其次是重视农村人才开发, 培养一大批有文化、 懂技术、 善经营、 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发挥农村人才在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中的带头作用。 三是发挥农民工的作用,农民工是沟通城乡关系的重要力量,制定措施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同时又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这样既可提升他们的素质,增加他们的收入,同时也为农村带回技术、 信息和资金,为推动农村发展贡献力量。四是积极鼓励乡镇企业发展,通过乡镇企业大批吸引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强农民市场观念,逐步打破封

11、闭观念,在企业管理制度的激发和督促下,打造现代农民素质。 4.5 创新农村发展机制 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城乡关系,必须创新制度建设。在制度创新方面,可作如下探索: 4.5.1 在保证农民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根据自愿原则,改革试行土地流转政策,有序逐步推进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使农业经营向工厂化转变。 4.5.2 在国家政策规定的范围内,优化投资环境,健全投资政策,增加农村吸引投资的魅力, 使城镇产业向农村转移。 4.5.3 加强对农村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制度,健全农村基本保障制度,有效解决农民小病不看,大病不敢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有效解决农民后顾之忧,为农民致富奠定基础、增强信心,为点燃农村消费市场提供启动基础,实现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德锋.农业弱质性若干表现及原因分析J.农村经济,2009, (11). 2 楚成亚.二元社会结构与政治稳定J.瞭望,2008, (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