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27.50KB ,
资源ID:1766508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665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于“网络问政”健康发展的再思考.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网络问政”健康发展的再思考.doc

1、关于“网络问政”健康发展的再思考摘 要 网络的日益普及使人们的政治生活更加民主和自由,网络问政则成为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福音。但在网络问政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伪舆情”的干扰、网络问政活动的“空壳化” 、网络民意的“被代表”以及网络“广场政治”的正负效应。这些问题影响网络问政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政府执政过程中需要谨慎对待。 关键词 网络问政 广场政治 政治生活 作者简介:葛少虎,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1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8-158-02 一、网络问政的基本内涵

2、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已深入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角落,并逐渐成为广大群众表达民意、参政议政及监督政府工作的一个便捷而有效的新平台。不可否认,网络使人们的政治生活更加民主和自由。公民通过借助网络平台参与问政,与政府在线双向互动和沟通,这是民主政治发展方式的创新。可以说,网络问政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福音。 网络问政有其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在我国,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其作了相应的诠释。一是立足于政府的视角。认为网络问政是各级党政机关尤其是领导干部运用和依靠网络问政于民,问情于民,问计于民,行使其管理职能,实行民主、科学、依法行.政的新手段。 我国学者樊金山 等也持此相同的看法。二是立足于公民的视角。认为

3、网络问政即“公民网络政治参与” , 其本质是“公众通过网络表达诉求,实现参政议政的新型民主形式” 。 三是立足于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视角。认为网络问政一方面指政府问计于民,另一方面指网民问事于政。网络问政的主体内涵是双重的,是有问有答的良性互动过程,需要问政主体双方的共同努力。 就其实质而言,网络问政就是“借助网络独特的技术和价值特性来着力强化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平等互动关系” 。 综上所述,要把握好网络问政的基本内涵,我们应从问政的主体着手,网络问政的主体应是广大民众,严格意义上讲是那些代表广大民意的网民。网络问政是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双向互动,简言之,政府公共权力和民众合法权利的一种平等互动。

4、网民借助网络平台问政府的“政” ,政府借助网络平台倾听民声、回应民意,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为民执政,从而更好进行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幸福社会的步伐。 二、网络问政发展过程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警惕“网络伪舆情”的干扰 所谓网络伪舆情,即网络虚假舆情,是指“在网络这一特定的环境下,一些有组织的公司或网民个体,利用互联网为载体和工具,散布各种虚构的或歪曲事实的信息和言论,刺激或引导公众表现出具有明显倾向的、并可能造成强烈负面影响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 。 在当前新形势下,网络日益成为舆论传播的集散地,网络舆情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社情民意的反馈渠道和社会情绪的展示窗

5、口,网络舆情越来越主流化。但是,近年来一些有组织的网络公关公司以及少数别有用心者利用网络言论散布各种虚假信息或夸大、扭曲事实,严重干扰公共话语体系和公民的价值判断,给政府决策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 2003 年“非典”期间,一些别有用心者炒作板蓝根可以预防疾病,引发人们抢购,而后,甲流袭来,人们又抢购大蒜。2009 年发生的被 10 多家知名网站转载的“中国最疯狂敛财的校长:曹鑫”帖子,引起网民的谩骂,后经调查,证实上述帖子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2011 年 3 月,日本发生 8.9 级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泄漏,人们听信了“吃盐抵制核辐射”的谣言而引发部分沿海城市的大规模的购盐潮。以上事件引起

6、网络舆论的高度关注且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类似事件一再发生,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面对网络一些虚假舆情,政府应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加强打击力度,同时还要加强舆情信息的研判、甄别,及时公开信息。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发挥主流网络媒体的引导作用: 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在网友看来更具有权威性,相较于政府而言,它是第三方,容易被网民接受。 (二)防止网络问政活动的“空壳化” 近年来,国家高层领导重视舆情助推了网络问政的新风气。随后,一些省市的积极实践进一步推动了网络问政在中国的发展。然而,政府在网络执政方面还存在许多的“短板” 。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2010) 显示,在对国务院部门和地

7、方政府关于信息公开目录、指南和年度报告 3 项透明度指标评测当中,个别国务院部门、地方政府的得分居然为零。一些地方政府和个别领导干部对网络民意敷衍、懈怠甚至带有抵触情绪,致使网络舆论升级,将政府置于被动局面,结果既失民心又降低政府公信力。除此之外,一些政府部门网站流于形式, “重建轻管”导致内容更新不及时,服务功能不健全,网站形同虚设。众所周知,网络已经深刻影响着我国广大民众的生活,同时也透过社会渗透到政治层面并逐渐改变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网络问政已成为一种时尚,是政府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党和政府在执政过程中要做到懂网、爱网、用网,通过网络“面对面”关注社情民意、汇集民智,将网络问政变成

8、一种“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 。 (三)防止网络民意的“被代表” 网络是民意的主阵地和集散地,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社会管理等方面要充分尊重网民及尊重网络民意。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网络表达了民意,但由于数字信息鸿沟的存在,网络民意并不代表全部民意。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2 年 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5.64 亿,其中互联网普及率为 42.1%。 可以看出,中国还有近 10 亿多人群没有上网,加之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较大,网民结构也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同时,由于“网络表达的匿名性、非完整性,网络民意本身也存在着冲突、非理性的一面” ,因此,政

9、府在执政过程中要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理性看待网络民意的表达,在采纳网络民意时要辨别是非、取其精华。不可否认,网络为广大民众进行民意表达提供了重要渠道和参政议政的平台,党政领导干部应重视网络民意,善于接纳网络民意,并将其作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同时也要理性看待网络民意表达,防止网络民意的“被代表” 。可以说,能否准确把握网络民意并及时回应民意,是考量政府执政智慧的试金石。 (四)正确评判网络“广场政治”的正负效应 当前,网络广场越来越被人们视为反映社情民意、表达民主意志的重要形式。就目前来看,网络正处于一种无序的广场政治状态,网络广场是一个充满道德感的场所,是一种用道德情绪代替理性管理体制的场所,网

10、络广场政治的核心意象就是“民主” 。 网络广场政治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看到其积极效应,也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潜在的政治风险。网络广场为广大网民提供了言论自由话语平台,网民可以将各种声音、意见、观点汇集一起形成一个网络广场,在各种思想、观点、意见的相互碰撞、交流中形成网络舆论,进而影响政府决策的制定过程和执行方式,避免“群体极化”现象的发生。可以说网络广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民众的不满情绪,发挥“减压阀”的作用。但我们也应意识到,网络广场政治在监督和质问现实政治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政治风险。网络广场的可怕之处在于“网民聚集的嬉戏狂欢一方面代替了理性思考,另一方面,也干脆让人们对理性的声音天然采取

11、不信任的态度。忙于在虚拟的世界中说话,而常常不关注现实表达体制的建立,这正是网络广场话语令人担忧的地方” 。11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对网络的法律约束,建立网络法治秩序,同时增强网络空间的道德约束,推进“网德”教育,实现以法治网和以德治网相结合。除此之外,政府还应积极推进良性的网络话语平台建设,引导网民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参政议政,从而谋求现实民主与网络民主的有效对接。 三、结语 网络问政已经成为政府与民众有效互动的重要渠道,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网络问政是一把双刃剑,政府在行政过程中要把握好“网络问政”的现实内涵,同时还要注意网络问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政府官员要学会“懂网、知网、用网、爱网

12、” ,高度重视网络,尊重网民,理性对待网络民意,积极通过网络媒介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民服务,加快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步伐。 注释: 魏登才.论网络问政背景下的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江汉论坛.2012(7). 樊金山.领导干部提高网络问政能力的对策.领导科学.2011(5). 王素萍.网络问政的伦理思考.学理论.2010(23). 王水兴.网络问政:本质、意义及其实现途径.廉政文化研究.2010(2). 郭芙蓉.论网络问政的兴起及其理性限度.中国青年研究.2010(9). 邹鲁清.“网络问政”与党的执政方式创新.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5). 刘勘等.网络伪舆情的特征研究.情报杂志.2011(11). 冀楠,刘晓斌.主流网络媒体要勇于担当“网络谣言扑灭者”.新闻知识.2011(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 3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3-01-15)2013-01-15.http:/ 邹庆国.应对“网络问政”党政干部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8. 周志强.网络“广场政治”的非理性缺陷.人民论坛(增).2009(8).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