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护理等专业用,第六章 病因,第二节 内伤病因,内伤病因,一、七情内伤二、饮食失宜三、劳逸失度,一、七情内伤,七情的概念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七情的致病特点,七情的概念,七情: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所作出的七种不同的情感反应,正常时不会致病,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七情与脏腑的关系:情志活动由脏腑精气所主生理脏腑功能活动正常情志活动发生有度 五脏与情志的关系?病理脏腑功能活动紊乱情志变化异常情志过度损及相关脏腑 怒伤? 喜伤? 思伤? 悲伤? 恐伤?,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七情与气血的关系:气血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
2、础生理气血功能正常情志活动适度病理气血变化异常情志变化异常 情志变化异常气血失调,七情的致病特点,怒则气上 肝气上逆血随气涌 - 头胀头痛,目赤易怒血随气逆 - 呕血,昏厥肝气横逆 - 腹痛,腹泻,纳差喜则气缓 心气涣散心气涣散 - 失神,狂乱心气暴脱 - 神志不清,大汗淋漓,气息微弱,七情的致病特点,悲则气消 肺气耗伤 - 气短乏力,意志消沉,精神不振,胸闷懒言恐则气下 肾气不固而陷于下 - 二便失禁,遗精惊则气乱 心气紊乱 - 惊慌失措,惊悸不安,神志错乱思则气结 脾气郁结 - 精神萎靡,不思饮食,纳呆, 腹胀,便溏,七情的致病特点,直接伤及内脏:不同的情志刺激可直接伤及相应的脏腑,产生不
3、同的病理变化,临床又以损伤心、肝、脾三脏多见 情志过度分别伤及哪些脏腑呢?影响脏腑气机:七情致病常导致气机失常,气血运行紊乱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七情的致病特点,影响病情变化 情绪积极乐观,有利于病情恢复; 情绪消极,悲观失望,加重病情,二、饮食失宜,饮食不节,饥饱失常过饥 摄取的饮食明显低于本人的适度饮食量摄食不足,气血化生无源;脏腑功能活动减退,抵抗力降低,容易外感过饱 摄取的饮食明显超过本人的适度饮食量暴饮暴食,可导致饮食阻滞中焦,脾胃受损 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呕吐泄泻日久既可化热,又可聚湿生痰饮食无时 可损伤脾胃,甚至变生他病,饮食不洁,饮食不洁
4、因食用不清洁,或陈腐变质,或有毒的食物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胃肠道疾病 腹痛、吐泻、痢疾等寄生虫病 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等食物中毒 剧烈腹痛、吐泻,重者可昏迷甚至死亡,饮食偏嗜,五味偏嗜 饮食的五味与人体的五脏,各有其亲和性。如长期嗜好某种味道的食物,就会造成与之相应的脏腑机能偏盛,久之还可损及其他脏腑 “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素问至真要大论,饮食偏嗜,“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素问五脏生成,饮食偏嗜,“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5、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央。” 素问生气通天论,饮食偏嗜,寒热偏嗜 过分偏嗜寒热饮食,可致阴阳失调偏热 损伤脾阳,寒湿内生偏寒 导致胃热,肠胃积热偏嗜肥甘 湿热内生嗜酒成癖 聚湿成痰,饮食偏嗜,种类偏嗜 膳食结构不当,调配不宜,有所偏嗜,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某些元素缺乏 瘿病、佝偻病、夜盲症过食肥甘厚味 肥胖、眩晕、中风、胸痹,三、劳逸失度,过劳,劳力过度(形劳)可耗损人体之气,尤易耗损肺脾之气 少气懒言,体倦神疲,喘息汗出可致形体损伤(筋骨),久而积劳成疾劳神过度(心劳) 长思久虑,易耗伤心血,损伤脾气,可致心神失养,脾失健运耗伤心血 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损伤脾气 纳少,腹胀,便溏,消瘦,过劳,房劳过度(肾劳) 房事不节,会耗伤肾中之精气肾精亏虚 腰膝酸软,眩晕耳鸣,早衰肾气不固 腰膝酸软,阳痿,早泄,遗精,五劳所伤,“久视伤血, 久卧伤气, 久坐伤肉, 久立伤骨, 久行伤筋, 是谓五劳所伤。”素问宣明五气篇,过逸,体力过逸易使人体气血不畅,致脾胃功能减弱,或继发形成瘀血、痰饮等;阳气不振,正气亦虚,脏腑功能减退,抵抗能力低下,容易外感脑力过逸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等症,甚或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百病丛生,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