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哈尔滨松江湿地旅游开发模式探究摘 要:近些年湿地旅游倍受人们亲睐,湿地生态环境问题也日渐被关注。为了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以哈尔滨松江湿地为例,针对哈尔滨松江湿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当地经济发展需求,提出松江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系统开发模式。 关键词:松江湿地旅游开发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S342.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旅游开发逐步深入到湿地区域内部,相关的实证性研究反映出当前湿地的旅游开发是一种对自然资源高需求、高消耗的模式。国内许多学者认为对资源类别不加以区别,全面推行的大众旅游开发模式将对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要实现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深入分析湿地旅游系统,
2、并找到与湿地区域相适应的旅游发展模式1。 松江湿地区域旅游资源特征 哈尔滨松江湿地生态环境经过长期的自然变迁,并在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下,形成了目前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型生态系统,在湿地旅游开发上具有以下优势。 1.1 生境资源多样性 松花江哈尔滨段湿地动物区系属古北界、东北区、长白山亚区。生境的多样性带来物种的多样性,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据统计,松花江哈尔滨段湿地内脊椎动物有 58 科 190 种。 1.2 湿地景观多样性 哈尔滨松江原生态湿地区是由松花江及其支流呼兰河、阿什河等受河道地形和水文情势的影响下,形成的联通水道的带状湿地。在哈尔滨段发育有大面积的水面、沼泽、河滩和岛屿,水
3、陆界面景观多样,通过不同形式的过水断面及堤岸形态塑造多样性的滨水带状景观,突出空间的延展性。 1.3 湿地文化多样性 松江湿地文化资源有其特定的形式和内涵,主要表现在:以闯关东为变迁的历史文化;以中华巴洛克为代表的欧陆风情民俗文化;以松花江湿地为基础的生态景观文化。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哈尔滨,其为使人所熟知的丰富的多元文化与正处于开发初始阶段的松江两岸湿地旅游资源相结合,以湿地为载体进行复合型生态与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条件。 松江湿地旅游开发基本原则 哈尔滨松江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兼顾湿地旅游价值的挖掘和湿地生态功能的保护,全面实现湿地在生态、社会、经济上的综合效应,因此要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2
4、.1 生态设计原则 哈尔滨松江湿地旅游开发要根据景观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的要求对景观环境进行监控,以最少化的人工设计突出显露湿地的自然性和原生性,并以水系通道和生态廊道动态连接整个生态景观体系,利用有效的手段对景观活动斑块与交通廊道进行隐蔽和同化,将旅游活动和湿地环境完美结合。 2.2 多元规划原则 松江湿地旅游应多层次规划建设,使多种旅游层次,多种旅游形式和旅游项目来分担旅游开发的风险。在开发的时候从横纵两个维度进行,横向上划分不同功能,满足多种需求,可以划分为生态修复区、生态保护区、游览观光区、休闲度假区等;纵向上实行分期开发,分别从远期、中期、近期开展规划建设,有弹性的根据时间调整建设方案
5、。 2.3 突出特色原则 挖掘旅游特色是增添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哈尔滨松江湿地旅游的特色在于气候上适宜夏季避暑的特点和区位上与市区联系方便的特点,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资源优势建立区域旅游特色,打造了“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国际旅游形象。 松江湿地特色旅游开发模式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湿地旅游开发的前提条件,湿地生态旅游是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的结合点。在湿地生态旅游进一步的发展中,应寻求能够兼顾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发展模式。 3.1 功能分区开发模式 生态旅游分区模式有很多案例可循,最早的功能分区模式是美国景观建筑师 Richard Forste 所提出的
6、同心圆式模式,他将国家公园由里向外划分成三个区域,即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 其中核心保护区域为生态极度敏感的区域,应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禁止任何形式旅游活动。缓冲区用来缓冲对于核心区的影响,可以允许有限的活动,可采取必要的设施与技术手段对被破坏景观资源加以培育恢复。游憩休闲区是探索生态资源保护和生态旅游结合的最佳区域,是游人集中活动区域,其活动量需控制在自然环境承载力范围内2。根据该理论,以松花江哈尔滨段为依托,将其划分为四段旅游区:湿地恢复培育区段、松江湿地保护区段、湖光山色景观区段、城市绿色休闲区段。同时结合松花江旅游景点沿江呈带状坠珠式布局特点,三者呈同心圆结构,建立松
7、江湿地理想的湿地功能分区模式。 3.2 “一线四项”开发模式 针对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应实施保护优先,选择适合各类型湿地的特色发展模式。哈尔滨,北方寒温带特色湿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根据其气候上适宜夏季避暑和区位上与市区联系方便的特点,把湿地旅游开发定位为“一条主线,四项结合”的思路。一条主线即是避暑休闲湿地观光领略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四项结合是指:与避暑休闲结合;与了解金朝遗址文化结合;与节庆活动结合;与游览哈市独特欧洲风情结合。从而为改善哈尔滨广大市民的生存环境、优化哈尔滨的人居环境和提升哈尔滨的旅游产业环境,为实现城市的生态化发展做出贡献。 结论 总的来说要实现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护性开发的前提下,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与本地域湿地相适应的旅游开发模式。哈尔滨市以“万顷松江湿地、百丽生态长廊”为依托,大力开发松江湿地旅游资源,通过生态旅游的特色开发模式,使生态旅游开发向深层次推进,实现松江湿地的全面升级。 参考文献 1 孙琦. 黑龙江省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商业研究,2007(7):67-69 2赵志强等. 哈尔滨松江湿地保护与培育规划.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6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