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摘要:文章分析旧城中心区的一般特点及做法,并结合广州市某区旧城更新规划实践,探讨了该类项目引入城市规划设计新策略。 关键词:旧城改造;城市规划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R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旧城更新规划的价值取向对城市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旧城更新规划中引入城市策划有利于平衡多方利益,促进更新地块局部与城市整体的融合;有利于处理近期与远期关系,加快旧城更新的进程;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旧城更新规划模式进行研究,探求新的规划对策,以促进旧城价值的整体提升和核心
2、竞争力的快速提高,进而推进旧城全面振兴。 二、旧城中心区的一般特点及做法 (1)特色。作为城市发源地,旧城中心区内集中了众多具有历史意义的特色街区、历史建筑、传统环境以及古树名木,也集中了城市最古老的居民、商店、街区之间所建立的稳固的社会关系,深厚的文化积淀与鲜明的传统特色是复兴中心区功能的重要资源。 (2)优势。旧城中心区一般位于城市区位核心,是传统商业高度集中区域,无论从土地经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还是从居民心理认同程度来讲,都远比其他地区重要。 (3)问题。旧城中心区土地利用强度降低,地区发展缺乏活力。低劣的生活环境难以满足现代生活需求,住房拥挤简陋、基础设施老化、公共空间匮乏、交通拥堵
3、、配套设施不足、防灾抗灾能力低下等问题严重;历史文化特色缺乏系统保护,传统环境逐渐丧失;商业规模偏小、经济效益和商品档次偏低等问题使中心区功能面临衰退。 (4)做法。针对旧城中心区特点,采用“全面保护”与“推倒重来、大拆大建”的规划思路都难以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同时发挥旧城中心区的优势与特色。为此,我们提出“尊重民意、有机更新、新旧融合”的规划思路,理智对待现代城市发展需求与历史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通过尊重居民意愿、保护历史建筑、提高建设强度等方式协调各利益主体关系;通过梳理道路交通、更新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等措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需求;通过留存城市记忆、协调新旧关系等
4、手法延续传统风貌,以此创造既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又能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城市中心区。 三、实例分析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行的不断加快,城市的更新改造也不断推进,广州作为现代化的大都市,市中心拥挤破旧的老城区必须进行全面的更新改造。广州市某区旧城更新改造重点项目,借鉴对以往在旧城改造过程中许多教训的反思,特别是要避免商业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而损害当地居民的利益和破坏老城的文脉与肌理, 广州市政府决定在此工程中采取新的操作方式:(1)由政府主导、投资,没有开发商的介入;(2)由居民自愿决定回迁、外迁还是领取经济补偿,不搞强制拆迁;(3)建筑量在满足回迁住宅及配套需要的基础上,仅适量增加商业、住宅面积用于补偿
5、政府投资,此外不考虑盈利;(4)改造后的空间和形态将延续老城的文脉和肌理,对基地中有价值的建筑予以保留。政府的开明态度与政策给了设计师鲜 有的机遇,同时也给设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与挑战。 四、旧城改造思路与规划设计原则 借用美国城市规划师哈米德雪瓦尼所说, “旧城改造应侧重于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延续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内容” ,才能带来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各方面协调、长远、可持续的改善和提高。 (1)贯彻阳光规划原则,实现全过程公众参与,改善基本生活环境。旧城改造的首要目标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 ,充分考虑居民的改造意愿,从住房、交通、安全、卫生、环境、生态等方面入手,满足居民现代化生活要求
6、,是穏定社会结构和延续场所感的前提。通过民意调查,了解拆迁意愿。在旧城改造中,通过发放居民意愿调查表、进行社区居民座谈和住户走访等方式,了解居民对回迁、拆迁补偿方式及城市环境改善重点等方面的意愿,并将统计结果作为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采取切实可行的规划措施,同时应在规划公示过程中,及时吸纳居民反馈建议,将公众参与扩展到规划全过程。根据现状条件逐步改造,避免大拆大建。面对旧城区拆迁日益困难的形势,规划应针对地段的现状特点,运用保留、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开发,避免大规模拆建对旧城区的破坏。 (2)调整用地布局,更新基础设施,复兴城市中心功能。城市功能定位是旧城中心区的发展核心,规划应通过对
7、传统地位、未来规划、交通区位等条件的研究,确定合理的功能定位,用以指导用地布局的调整;同时赋予其现代化城市功能,恢复城市的多样性,避免由于功能单一而使城市丧失应有活力。根据条件分析,规划确定永康旧城功能定位为:集特色商业、文化娱乐、商务办公、休闲居住、医疗服务于一体的功能复合型中心区,体现历史风貌特色的城市核心区块。 (3)延续城市肌理,构筑“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和谐并存、互相促进的规划结构。空间结构是旧城区的发展骨架,其构筑应在满足城市整体功能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延续城市空间肌理,体现旧城区文脉精华,形成新旧融和的城市新格局。面对拆除与新建的矛盾和碰撞,规划通过对城市空间的重新诠释,寻找新
8、旧和谐的机遇,在调整用地结构的同时,构筑相应的空间格局,既满足了现代交通、土地使用、开敞空间等要求,又尊重了中心区的传统空间肌理,从而适应中心区现代多元功能要求,达到有效复兴中心区的目标。 五、设计目标 我们根据现场特点,通过多次讨论,逐步确定了项目的设计目标:三个价值体系兼顾并重。首先是社会价值。这是一个具有政治意义的试点项目,我们应该顺应本项目创新性的开发模式的要求,探索岭南传统城区复兴的新模式。其次是经济价值。通过设计的高附加值,实现低造价、高品质的住宅建筑。此外,非常重要的还有文化价值。由于项目基地所处的特殊区位,其城市文脉肌理、历史文化因素应该得到重视,设计应在岭南地区的地域性和文化
9、性层面上作出积极的思考和反应。 六、规划设计策略 控制适宜的开发强度和居住密度:以往的旧城改造,由于房地产利益的驱动, 开发规模往往失控,改造后高楼林立,给老城区的交通和市政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严重破坏了传统的城市空间结构。本次项目实践由于采用全新的开发模式, 新建筑仅供原居民回迁,保证基本的居住需求,增设少量的底层商业用房来平衡项目成本,因此开发规模和居住密度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打通开放空间系统: 充分发掘老城区、老建筑潜在的文化、历史、空间价值,优先建立连续贯通的步行开放空间系统,形成若干新旧建筑界面围合的“城市客厅” ,并理顺区内车行交通,“激活” 市民生活。 融入岭南城市肌理:由于开
10、发规模和居住密度的有效控制,规划设计得以控制新建筑物的单体体量与老城尺度的相适应,使之以群体组合方式融入老城肌理。 七、单体设计策略 新与旧的连接、融合:建筑布局上,保留建筑周边置入新建筑体量,组成完整的街巷广场空间结构。新建筑采用钢、木、玻璃、等材料,在比例尺度、组织划分和纹样色彩上与老建筑配合,新老建筑共同结合成一个融汇时代气息与历史信息的群体。 精心设计居住空间:由于新建住宅主要用于原居民的回迁,所以单元面积根据原居住面积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设计过程中我们不畏繁琐,精心布局,细分面积,争取做到功能合理、空间互借、小中见大,全部明厨、明厕,以创造现代、健康的生活方式;户型拼合方式便于灵活分配
11、面积,入户阳台的设置把传统街巷生活立体化、空中化。群体组合关系在尺度上与老城文脉相呼应。应对岭南的气候特点,建筑群体梳状布局,楼梯间部位前后通透,加强通风采光,力求从整体上改善住区的小气候。 文化传承与创新:新建筑是传统建筑类型、建筑元素的现代版本;住宅延续基地原有建筑的肌理特征,形体处理为一系列有韵律、进退凹凸的小开间体量组合,细部精美,色彩上却采用谦和、含蓄的灰白色系。商业裙房在尺度划分、空间模式、色彩运用上与保留建筑相呼应,同时在结构方式、构造方式、材质表现等层面上大胆更新,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 八、结语 总之,在未来的城市发展竞争格局中,将日益形成崭新的竞争理念与法则,其核心内涵是城市以功能比强弱、以空间视优劣、以环境定胜负、以特色见高低。在旧城更新重新引入城市策划,有利于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直接效益与衍生效益的关系、外延增长与内涵提高的关系、经济效益与人本关怀的关系,有利于推进旧城全面振兴,实现旧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沧杰,王治福.历史街区与周边地段整体发展策略初探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2006 2崔宁重大城市事件下城市空间再构以上海世博会为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