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的研究摘要: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微循环的特点,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现状,微循环系统建设思路,微循环交通组织方法及微循环的负面影响,对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交通组织 中图分类号: 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微循环的由来 在医学上,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如果将城市交通系统比作人体系统的话,城市支路及以下道路相当于人体毛细血管,承载着连通动脉与静脉的作用,是城市交通的微循环。 试想,如果人体局部毛细血管出了问题,那么局部
2、组织将逐渐坏死;同样城市微循环系统不畅,也将导致城市局部交通的拥堵。 二、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的特点 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主要功能是生活性道路,兼有交通性功能。从国内外拥有较为完善的交通微循环系统的城市来看,组成城市微循环的道路主要为居住区或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内部及周边的道路,与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这些道路系统均为开放式道路系统即不会形成断头路,不会有围墙、栅栏等物理隔离设施,能够为通过性车辆提供交通服务。 微循环系统与干道系统相比,具有更高的路网密度和更长的道路总长,可以缓解干道交通压力,提高干道网运营质量。城市微循环系统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流向自由,可达性好; 交通流受干线交通流
3、波动影响小; 交通压力时空分布比较均匀; 非机动车交通需求较大。 上图显示了城市各等级道路其机动性与可达性之间的关系。 三、城市微循环现状 在现状国内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在城市拆迁、旧城区改造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城市支路的建设。在中国,人们总喜欢把属于自己的范围给圈起来,做上围墙,从党政机关、大专院校到医院、住宅小区等等。 由于围墙的存在,导致现状城市中各小区内部道路不能够被充分利用,出入小区的车辆往往集中在小区周边主、次干道上。进出小区的车辆对干道交通产生极大地影响,进一步降低了干道车辆通行的质量。 从现状调查来看,城市支路多数被沿街商贩占据,仅留一条车行道,极大地降低了支路的通达性,使为数不多
4、的微循环道路成为了一条条的死胡同。 因此,要破解中小城市微循环的难题首先要打破思想上的“围墙” ,继而打破各小区“围墙” ,使其能够与城市道路衔接,把整个小区开放起来。 四、微循环交通系统建设思路 1.宏观控制 微循环系统建设应与城市干道系统建设同步推进,只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路网结构才能为微循环交通组织提供便利条件。因此,需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层面对城市路网尤其是支路网进行控制,使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基本达到 1:1.2:4 的标准。 2.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市道路微循环的必要条件。主要手段包括:打通断头路、根据规划加密支路网等。也包括对有条件的小区、大专院校围墙的破除,允许社会车
5、辆进出等。 3.与其他交通系统的协调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包括许多子系统,除了微循环系统外,还有干道系统、公交系统、非机动车及行人系统、停车系统等。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需多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如果各系统之间独立考虑往往无法根本缓解交通拥堵。 1)与停车系统的协调 我国中小城市多数缺乏配建停车标准,导致在各城市汽车保有量日趋增多的今天,停车难成为了小汽车出行的首要问题,从而导致随处可见的路边停车,尤其是在微循环系统主要构成的支路上停车,使得本身就不通畅的微循环系统更加阻塞。因此微循环系统需要与城市停车规划、停车管理相互协调才能够使微循环系统真正循环起来。 2)与公交系统的协调 微循环系统最显著地特点就是
6、其可达性较好。在公交线网的评价指标中,公交“可达性”是其线网优劣的主要指标。在微循环系统上布设公交线路,有利于居民乘坐公交,提高公交出行比例,降低小汽车使用率,是“公交优先”的重要体现,是对“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最好诠释。 3)与非机动车、行人系统的协调 一个完善的微循环系统需穿越城市居住小区,大专院校等,在这些支路以下的道路上,更多的使用者是非机动车及行人。这些小区均需一个宁静化的交通环境,其开放后应为更多的非机动车及行人提供服务,甚至部分道路可以作为非机动车及行人专用道。 五、微循环交通组织方法 1.单向交通组织 1.1 单向交通的分
7、类 单向交通组织可分为以下三类 1)固定式单向交通 该方式较为常见,即该路段内所有车辆在全部时间按照一个规定方向行驶; 2)定时式单向交通 对于潮汐车流较为明显的城市区域,这种方式能够在不同的时间段组织不同的单向交通,提高道路的利用率。 3)定车种单向交通 对于“公交优先”控制较好的城市,部分路段仅允许公交车辆双向行驶,进一步提高了公共交通的便捷。 1.2 单向交通组织条件 1)棋盘状路网 棋盘型道路系统是最适合组织单向交通的城市道路网络,可以有相邻的道路配对组织单向交通,为避免过远距离的绕行,道路间距不应大于 300m。 2.路网密度大但道路宽度不足的旧城区: 道路宽度小于 12m,而且流向
8、比大于 2,且有平行道路可以配对;道路宽度不足以同时设置人行道、车行道; 平行于大流量主干道的一组支路 3.交叉口 对于 5 路或 5 路以上的交叉口,交通组织较为复杂时,宜将交通流量或等级较低的路段设置为单行线,以利于交通组织。 1.3 单向交通组织的优势 1.提升路段通行能力,提高车辆平均运行速度,降低延误。 2.减少交叉口冲突点,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并且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3.为路内停车设置创造了便利条件 1.4 单向交通组织的劣势 1.增加车辆绕行距离,对其他路段来说,增加了绕行交通量,可能引起局部路段拥堵。 2.降低了微循环系统的可达性,给居民出行带来一定的不便。 2.交叉口禁左组织
9、 城市交通拥堵多产生于交叉口,受交叉口信号灯的影响,对单个进口来说,在交叉口通行能力降低为原路段通行能力的 25%(绿信比为0.25) 。尽管通过交叉口渠化、信号灯优化配时等手段,其通行能力最多提高至原路段通行能力的 30%40%, (绿信比提高至 0.3-0.4) 。 因此,对于四路交叉的“十”字形交叉口来说,交叉口禁左成为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最直接的手段。交叉口禁左后,原四相位信号路口可变更为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提升为原通行能力的两倍。 但是,交叉口禁左后,将产生一系列交通问题,如果不能不能合理的解决,则交叉口禁左不但起不到缓解交通拥堵的问题,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1)原有左转需求
10、的解决方法 方案一:通过路段或下一个交叉口掉头。 用于道路中央绿化带较宽的路段,车辆掉头后对对向车流不会产生较大的冲突。 方案二:对于较为完善的路网,则通过连续右转的方法实现原来的左转需求,相当于“立交平做” 。 2)路网可达性降低,增加绕行距离 禁左后,原左转需求的可达性大大降低,增加了居民出行难度。如果对于公交车不实施禁左,则交叉口通行能力大打折扣。因此,交叉口禁左之前需调查该交叉口左转需求,对于左转需求较大的交叉口则不试用禁左方案。 六、微循环产生的负面影响 1.治安管理问题 当居住区、大专院校、医院等成为开放小区时,相对于“围墙”小区较难管理,一些有不法企图的人也能够随意进出小区。 2
11、.交通安全问题 当通过性交通经过居住小区、大专院校时,即使通过限速等手段,道路上行人相对于车辆来说依然是弱势群体,如何保障行人安全是小区开放后的首要问题。 3.环境污染问题 汽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首要来源,因此小汽车通过居住区、医院、大专院校时,会带来一系列的尾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 4.车辆绕行问题 交通微循环组织后,由于“禁左” 、 “单行”等手段而产生的车辆绕行,对于大气污染及其他道路的拥堵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5.城市拆迁问题 城市支路的建设、小区围墙的破除等都会带来新的拆迁。 七、微循环系统的影响评价 城市交通微循环的意义在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对于城市道路系统还不完善的区域
12、来说,不能简单地对交叉口进行禁左或实施单向交通,这样会引起大量的绕行交通甚至于交通违章,加剧城市交通拥堵。 因此,在城市扩张或旧城改造过程中,微循环系统应该以支路的建设为主,同时加强管理,保障这些支路的畅通,待路网完善后,再进一步组织单向交通或实施交叉口禁左。 结语 综上所述,微循环系统犹如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转。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微循环系统建设应与干道系统建设同等考虑,同时进行。同时,城市管理者应逐步转变思维,从区域试点开始,逐步打破区域围墙,构建完善的城市微循环系统。 参考文献 【1】过秀成等;城市交通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2 【2】陆华普;城市交通管理评价体系;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城市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 【4】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 号 【5】城市道路单向交通组织原则,GA/T486-2004 作者简介:张肖斐(1986 年) ,男,大学本科,华中科技大学交通工程专业,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主要从事交通规划、交通工程及道路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