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现状及改革措施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其教学模式与方法在提高教育质量与实现培养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综观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高职教育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1.以老师讲授为主传统教学模式 目前,各高职教育的课程多采用以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这种典型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比较符合普通教育的教学规律和师生教与学的习惯,在教学中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透彻性,要求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它可以使学生学到较扎实的理论知识。教师大多采用“教
2、室+教案+多媒体”的代理式教学模式,教师负责的是“传” 、“授” 、 “解” ,单项信息传递,灌输知识,而学生是处在“接” 、 “受” 、“听”的位置上,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满堂灌”的知识传授方式,缺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实践训练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从而缺乏就业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过程和标准统一,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招生数额不断增加,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这使得对某些课程不得不采用合班授课的方式,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一个目标、一个标准、一个要求和一个考核标
3、准,针对性差,学生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职业技能得不到个性化发展,影响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对各门课程开课时间的安排比较固定,学生必须在统一固定的时期里学习这门课程,这也导致了顶岗实习的时间也必须统一集中安排,而无法顾及企业在不同时期和季节业务量的不同,众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涌入实习基地,其实习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3.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的差异性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一定职业道德素质、有一定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原有的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学目标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侧重于对某一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和一定的分
4、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然是基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方法;而培养目标更注重于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它需要全方位的教育培养和熏陶。这种差异必然要求教学目标要向培养目标靠拢和看齐,在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上也必须要进行大幅改革。 4.重知识重技能,轻人文素质 近几年来,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正被广泛接受,同时也导致了实用主义或技能主义教育观念的盛行:教育过程被视为“就业准备的过程” 、 “智力投资的过程” 、 “潜在生产的过程”等等,甚至主张将其“产业化” 、 “商品化” 。这种教育理念,使部分高职院校染上了实用唯学、急用先学、急功近利的毛病,重知识的传授、能
5、力的训练,而忽视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提高。 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要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的教学理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课堂教学改革:分组学习制,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解决问题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以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提出学习
6、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集中答疑的方式取代“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增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参与性、合作性和互动性,营造积极思考、探索创新的氛围,使学生快速而积极的获取知识与技能。问题的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尽量选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例为引导,尽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形成,既可形成一般学习能力,又可形成包含合作意识与创新思维在内的职业综合能力。 2.课程安排改革:学分制,自由安排实习与选课 高职教育强调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在积极谋求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的同时,要合理灵活的安排实习时间、充分利用实习基地这种教学资源
7、。既然已经采取了学分制,只要学生在3 年的时间里修满学分即可,而在上课的时间选择上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满足他们参加顶岗实习的要求。具体来说,无论是专业选修课还是专业必修课,学校都可以每年或每学期循环开课。如果学生在这半年要外出参加顶岗实习,那么这部分同学可以在下学期再来学习这门课程,修够学分即可。这样学生可以在 3 年的时间里自主灵活的来安排自己的课程学习也顶岗实习,同时也可以缓解实习基地的压力,在业务繁忙的季节吸纳更多的学生来实习,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实现互利双赢。 3.评价标准的转变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由追求学生的分数转向重视学生的能力,由看重学生的最终考试结果转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8、由强调学生认知成绩的提高改变为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成熟,由运用统一标准、采用一个模式转向参考多样化的指标和注重评估特长。考核方式由单一的试卷测试改变为提交项目设计报告、项目成果展示、答辩等多种方式进行,这使考核的过程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以人为本的质量观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的在自身基础上努力所取得的进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和自主的学习选择权,在注重培养专业素质及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自学能力等综合素质。 4.管理方式改革:实行导师制,满足差异性要求,体现个性化培养机制 从高中的基础学科的学习转变到对专业课的学习,刚入校的高职学生对这种学习领域和学
9、习方法的转变感到迷茫,对专业和职业缺乏感性认识,短暂的入学教育 和职业讲座仍然无法解决他们伴随课程的学习而产生的困惑与迷茫,高职院校可以借鉴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导师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具体来说,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实行双向选择,由导师对所负责的学生进行跟踪指导,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人意志,协助其制定学业发展规划,及时解决其学习上的遇到的问题和难题,有效的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防止其自由散漫、漫无目的,同时也体现了老师对学生人文关怀,以增强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走好成长成才道路上的每一步。 5.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就业率固然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
10、平的重要指标,学校就业率的高低和毕业生本人对就业的满意度是学校的生命线。但是从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和社会适应性来看,企业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较高的人,在求职面试、工作期间胜任度和创造性方面都占有优势。知识和技能可以在短期内获得,但是人文教育和综合素质则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熏陶。一个人的知识能力,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发挥被运用,及其发展潜力,均受其人文素质的高低所制约。高职院校应从学习的自主性、工作的创新性、岗位的责任感、集体协作感、社会适应能力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三、结束语 高职教育不仅是一种职业教育,更是一种素质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而且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和如何发展,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金启东.试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当代理念J.职教轮坛,2007, (10). 2王云江.人文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相互渗透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1). 3谢渝.高等职业教育要突出以人为本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9, (23):47-48. 4谭移民,钱景舫.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J.职业技术教育,2001, (3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