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1.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性实践,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都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造性解决。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基层创造和党总结这些创造之间有机结合的实践活动,也就是基层创新与顶层设计完美结合的实践活动,在这一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来不固守某种理论教条或者某种模式,也从不固化某种具体制度,而是在改革开放的现实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
2、新、制度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厚重的理论特色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发展和完善的,它从来没有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推进理论创新的,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特点,每当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我们党都注重首先抓好理论建设与创新。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上不仅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而且包括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
3、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立足于中华大地,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始终是为中华民族谋福祉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发展的新要求、全国各族人民的新期待来发展自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沃土之中。第二,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不断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建设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丰富的时代特色中
4、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来不是封闭的发展,而是开放的,是敢于和善于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包容中发展的,这是时代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和谐世界建设。总之, “四大特色”论断的提出使我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立体化、系统化了:实践特色是基础,理论特色是指导,民族特色是精髓,时代特色是动力;“四大特色”论断的提出使我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清晰化、具象化,使我们能够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 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
5、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党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从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勾画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蓝图。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并
6、通过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党的十六大以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确立了坚实的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社
7、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实现了发展布局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向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个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开辟的一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为正确并将继续指导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
8、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谈得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现实差异?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能从理论上阐释,还得到实践的充分印证;不仅中国人民深切感受到这种制度的优越性, 而且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从经济制度来看,我们不仅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
9、,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从政治制度来看,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和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克服了其中的弊病和不足,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适应了我国人口和民族众多,经济、
10、社会、文化不发达,区域发展不平衡,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等现实状况。当然,不仅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两个方面,在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优越性,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既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既取得重要成果,也遭遇过严重挫折。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制
11、度、体制和机制。它既是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又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它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好不好、有没有优势,应该看全局、看本质,而不能只看到局部,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具有优势,关键要看它是不是总体上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是不是有利于维护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不是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中国成立 62 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伟大实践,已经给出了最有说服力的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具体制度组成的,大到国家的基
12、本制度和政策法律,小到一个领域、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规章。其制度优势也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通过各个具体方面的制度的优越性表现出来的,它实实在在地体现于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当然,在一些具体环节上也还有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对此也应该具体分析,不能因此一概否定整个制度的优势。任何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来讲,时间还不长。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发展完善。与此同时,我们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也将越来越充分地
13、彰显出来。4. 简要评析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实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 16 世纪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终结于 19 世纪 3040 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人们将空想社会主义分为三个阶段:16、17 世纪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18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19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16、 17 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雏形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针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提出了积极的主张,但大多停留在关于空想主义社会
14、制度、社会等理论层面的描述,只是是对未来社会进行想象,缺乏严密的论证体系,莫尔采用的文学游记的方式、康帕内拉采用的对话的方式,使得他们的作品更像是文学著作而非政治著作。几乎没有人能提出具体的实践措施。 18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受启蒙运动的影响,抛弃了宗教神学的外衣,大多是用法律条文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主张,勾勒未来社会的。这一时期,人们对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到了理论探讨的阶段,除了阐述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探索,更多地从理论层面系统论证公有社会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并用“法典”的形式做出明确的规定。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较之 16、17 世纪的早
15、期空想社会主义,有了很大的进步,更为理性化,进行了严密的逻辑论证,但它依然停留在理论论证层面上,并没有能形成一定规模的实践。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大多主张通过苦修、禁欲的方式走向社会主义。 19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将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对这种制度的缺陷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研究,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分别对私有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揭露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虚伪性,并着重从理论上论证了未来社会。在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剖析历史和现状,从而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较之前两个阶段,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
16、露更为深刻,更触及根本。前两个阶段只察觉到资本主义制度是万恶的根源,是一切社会弊端的起始,并未察觉到其中原因,只是凭个人的一种直觉的观点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揭露。这一时期欧文所进行的共产主义实践,虽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是连接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工具,它使空想社会主义有了实现的可能,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了坚实的基础。5.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后,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是否还存在?1848 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867 年发表的资本论和 1875 年撰写的 哥达纲领批判 ,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进行了深刻的论证。20 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就是部分国家的
17、广大人民群众历史地、理性地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建设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这就在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革命性的批判,通过对人类文明成果的扬弃,通过对工人阶级运动经验的总结,实现社会主义理想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转化成为了现实的社会实践行为。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我们应该理性的回顾一下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对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回顾和了解,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更好的促进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时,我们的科学结论也应当符合“论从史出”的原则,根据这个要求,我们可以科学的洞察历史发展的规律,并得出正确理论总结,从
18、而为今天的社会实践提供更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像一个灯塔指导着人类朝着目标前进,尽管这一过程充满了曲折,并且又是相当漫长,但是却阻挡不了人类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执着追求。本文试着以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为核心线索,分析其中成败得失,为我们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空想社会主
19、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要坚定的依然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根本,是国家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保证,同时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把真正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中心,并且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大力惩治腐败问题,加强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教育,继续完善监督体制和用人机制,为党的事业培养可靠接班人,最后,就是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决反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6.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从不
20、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
21、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同社会主义制度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必然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样,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也必然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要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历来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求作为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
22、向,保证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不断巩固和发展,从而有效地防止经济私有化和两极分化。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也要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由政治制度决定并为特定的社会政治制度服务的。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这必然要求作为工人阶级科学思想体系和共产党行动指南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我国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性质,也要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由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思想观念
23、、价值取向也出现了日益多样化的趋势。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确保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性质。7. 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有哪些?如何看待反马克思主义思想? “意识形态终结”论由马克斯韦伯较早提出的。他认为,近代以来的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从强调“价值理性”到强调“工具理性”的转变。弗朗西斯福山在“柏林墙倒塌”之后把攻击的矛头明确指向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制度,认为“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结 ,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式也构成历史的终结 。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实质是把资本主义的价值观美化为“普世价值” ,号召人们放弃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分析方法,鼓动人们拥护其所谓的西方资本主义
24、制度。 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根植于古典自由主义,它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代表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与“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不受政府干预的自由市场才能实现资本主义的自由与效率。 民主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民主社会主义从社会民主主义演变而来,伯恩施坦等人赋予民主社会主义以修正主义的内涵,他认为“民主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它是争取社会主义的手段,它又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形式” 。从而反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极力美化议会民主的重要性。 历史虚无主义当代历史虚无主义可以追溯到苏联时期,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致使历史学研究的政治化日益明显,历史学因此成为政治任意揉捏的“面团
25、” 。戈尔巴乔夫把赫鲁晓夫“开创”的历史虚无主义推向极致。把研究和攻击的矛头不仅对准了斯大林个人及其建立的“斯大林模式” ,而且把对斯大林的否定推延到对列宁主义乃至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否定。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唯心的历史观,其主要特点在于否认历史的规律性。当代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既存在一定的理论共性,又呈现出各自的特性。它们的共性和特性是当代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对立的根本所在。反对“意识形态终结”思想。 “意识形态终结”论割裂了文化与意识形态的辩证统一性,其根本谬误在于,它把马克思主义降低为一种文化现象,并把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念标榜为超越阶级的“普世价值”以此来终结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反
26、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将“自由”视为其思想的核心,并将这种“自由”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哲学基础上,把个体视为社会的最基本的构成单位,进而否定这些社会共同体存在的本体论意义,造成了个人主义和集体决定的根本对立。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的实现,并非个人简单从社会共同体的束缚中超脱出来,而是在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中实现人的自由。反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 。民主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的根本缺陷在于否认民主的阶级性,把“民主”抽象为超越一切阶级的“普世价值” 。民主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混淆了民主的目的和形式。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忽视了民主形式的差异性。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27、的理论特征是从抽象的人性出发,片面强调人的主体性、人的理想和自由意志。马克思主义反对把“抽象的人性”作为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把现象当成本质,把支流当成主流,违背了最起码的实事求是原则,是唯心主义在历史、文化领域的真实反映。8. 简述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被压迫阶级反对压迫阶级的斗争;马恩指出,自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产阶级时代的特点,使阶级对立简单化。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物,其阶级利益是根本对立的。马恩认为,阶级之间的斗争是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与过去的阶级斗争的目的不同。
28、马克思对阶级斗争理论做出的新贡献。 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马恩在 宣言中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马恩在阐述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证明资本主义灭亡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埋葬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各个阶级所做的科学分析,提出来无产阶级所担负的世界革命历史使命的学说。马恩证明了,在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是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埋葬资本主义制度和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伟
29、大历史使命。 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道理-开展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无产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中,首先要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进程,马恩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为了完成消灭私有制这一历史任务,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后,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马恩认为,要使无产阶级在阶级斗争的决定性关头达到足以取得胜利的程度,必须努力建立起一个与一切地主、资产阶级政党相对立的、同一般的工人政治组织有区别的独立的和自觉的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党是
30、阶级斗争的需要。 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马恩指出,要彻底打倒资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必须使全世界无产阶级紧密的团结起来,在斗争中采取联合行动。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是一种国际性的事业,各国无产阶级面对的敌人是强大的国际性力量,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是全世界人们大团结的核心和基础。9. 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进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党在幼年时期党在
31、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使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终于走上了正确轨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中
32、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胜利与挫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引导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
3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继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这个进程永不会间断,它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