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中日金融体制比较的银行业发展战略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加强,中国的金融产业也必将与世界经济、世界金融融合在一起。分析了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日本的银行改革对我国银行健康发展的启示,力图能为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金融体制银行业改革 一、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与现状 1949 年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首的银行混业经营模式。20 世纪 80 年代后,我国经济增长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联系更为紧密,中国银行业逐渐走上了分业经营之路,政府进行了一系列加强监管的措施和手段,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
2、国农业银行以及中国建设银行分工更为明确。1995 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等,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建立,相关监管法律法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自 2003 年,我国银行业在深化自身改的同时,加强银行业的开放力度,一方面利用扩大的开放力度大量引进外资银行,另一方面致力于中资银行竞争力的提高,改善了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缩小了与国际银行业的差距,也提高了中国银行业自身发展能力和竞争实力。 (二)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 1、监管政策不够健全 目前,银监会主要按照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并重的原则,建立现代监管的框架和工作机制,但实际上非现场监管的作用尚未能够真正
3、发挥出来,在非现场监管上忽略了风险分析和判断,仍然着重于收集报表和统计数字的工作。不仅有与外资银行母国监管者的合作力度不够的问题,而且我国相关立法规定在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问题上不够明确,尤其是在银行业监管的规章和各类监管指引,以及治理外资银行公司、资产转移、跨境交易以及母行对在华机构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 2、区域发展呈现失衡 到目前为止,我国仍存在中西部地区金融市场发育滞后,市场参与主体缺位,银行业机构结构单一、数量少,而且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一些落后地区的银行不仅规模小,而且经营效益和资产质量相对偏低。这导致我国金融配置资源的整体效率不高,市场竞争不够充分,不能充分满足金融消费者需
4、求,为社会和谐发展的金融服务基础不够扎实,一些偏远地区甚至还存在金融服务的盲点和空白。 3、技术开发应用落后 近年来尽管我国银行业不断加强金融创新力度,但与发达国家的银行相比,我国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仍十分落后,对于创新技术和应用方面也远远落后于西方跨国银行,绝大多数是从国外银行业的创新中借鉴发展,而很少出现真正符合中国市场情况的原创性创新。另外,我国银行业的创新目前多集中于负债类业务,资产类业务方面的创新较少。我国银行业的创新中大量产品是对传统业务的组合和改进, ,而真正融合了先进的技术和模型的创新产品,尤其是衍生产品严重匮乏。 二、中日金融体制的比较 (一)金融监管的比较 在中国,分业监管模
5、式确立之前,我国金融业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实施监督管理,保证金融业的稳定且合法的运行。金融监管职能随着分业监管体制的建立而由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履行,监管职能从此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金融监管的执行分别依据中国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中国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等法律,这些金融法律制度体系构成了金融监管的整体依据。在中国,银行、证券、保险有各自的收益和风险特征,拥有比较独特的金融活动,它们存在不同的监管目标。 在日本,1997 年开始的金融改革,使日本的金融监管向统一监管转变,金融体制向市场化转变,金融厅成为日本的最高金融监管行政机构。为了促进改
6、革,日本还制定一系列的金融法规,作为实施监管的依据,体现了依法监管的精神,金融市场朝着公平、公开、公正方向发展。日本作为世界上拥有最成熟金融体制的国家之一,结合本国的国情,吸收英美先进制度和法律框架,最终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金融监管的体制,并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日本的金融监管目标包括保障维护公众的权益,特别是存款人和投资人的利益;金融体系的安全与健全,维持整个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确保顺利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维护金融体系公平而有序的竞争,并在竞争中为公众提供尽可能多的金融服务;提高本国金融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主银行制度的比较 在我国,曾经借鉴日本的经验,为了贯彻落实“抓大放小”
7、的产业政策,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新型银企关系,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主办银行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试行主银行制度。主银行制度是企业与一个或某几个银行之间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双方有主要的经济业务往来。我国的主银行制度在一些试点地区的实行过程中,出现了银行和企业进行了良好的互动的局面,实现了综合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和利税的快速增长。但总体而言,我国的主银行制存在很多根本性的毛病,对日本模式的模仿对于解决这些困难难以起到作用,关键问题是要根据本国国情,具体的分析和对待我国的经济情况,这样才能使这一制度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日本二战后为了缓解资金紧张压力,实行了主银行制度,银行不仅是企
8、业的债权人、股东,而且对企业有一定的管理权,银行可以准确地获取资料,了解企业的信贷质量和经营效率,这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战后日本经济由于主银行制度带来的益处,出现了飞快的增长,形成了一批以银行为中心的大型企业集团。但是,由于金融监管和风险意识的缺失,到了八十年代时期,金融机构助长了泡沫经济的产生,银行为了获利,不计后果的向房地产和股票投资者发放大量贷款,结果助长了金融风险,又制约了经济增长。 三、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战略 (一)调整金融监管 国内、国际金融业发展实践表明,在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促进资金融通和优化资金配置等方面,金融监管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日本的改革经
9、验可以发现,监管体系必须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完善,日本金融业发展进步的一个规律正是“机构监管市场监管机构再监管”的动态博弈过程。考虑到日本的经验教训,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同时必须加强金融监管,避免金融不稳定甚至更为严重的经济问题的出现。我国的经济正在经历着高速的增长,随着市场的发展和金融机构的日益完善,金融机构竞争加剧、国际竞争者的加入,就必须逐渐放松限制,在限制竞争性措施放开的同时,必须由限制性的监管转向加强健全性的监管。针对当前国内金融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入世对我国金融业带来的挑战,我国政府要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配合与协调,积极改革当前的金融监管体制,适当参照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切实提高监管水平
10、,把金融机构的市场约束和内部管理纳入监管的范畴,引导这两种力量共同保障监管目标的实现,这样的监管模式更能发挥监管的效用。 (二)完善金融体系 进入 21 世纪后,信息的全面普及填补了各个金融部门之间的障碍,这对世界金融业提出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仍未彻底改变,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远远高于我国,这使企业过度依赖间接融资,企业资本的扩张受到影响,也容易造成银行业的低效率和风险积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国际金融自由化的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和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也日益提高,我国需要主动适应国际银行业竞争,扩大银行的业务范围,逐步实行银行的混业经营。为了保障改革
11、的顺利进行,政府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相关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保持金融市场的平稳发展,在整顿、改革中逐步规范交易主体的交易行为,加强内部管理,不断积累监管经验,提高政府监督水准,完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确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律基础及运作原则,为金融业混业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我国要积极改革现有的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管理模式,在完善金融市场监管体制的前提下,逐步使之向混业经营方向过渡。总之,只有迎合改革契机,团结政府、人民银行、银监会以及各家商业银行等各个部门,共同努力,继续坚持推进中国的银行体系改革,中国才能建设成符合国际化要求的现代金融体系,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处置不良资产 在日本
12、金融改革中,金融机构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完善信贷风除评估方法,强化内部对信贷风险的管理,从而有效减少不良债权的产生。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规模过大,成为我国金融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不仅压迫了银行的经营,也阻碍了银行业的体制改革和并购重组。因此,银行自身应该提高增量贷款盈利,以及通过向社会增资扩股以及增加非贷款资产和中间业务等的收入来化解不良资产。同时,外资也可以参与国内不良资产的处理。政府也应该采取资本再注入或出资注销的方式,解决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从日本银行业改革的实践看,日本的银行通过吸引外资的参与,提高了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和经营效率。伴随入世后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13、,我国巨大的金融市场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外资金融机构大多都实力雄厚,有处理不良资产的丰富经验。此外,日本近几年加大了对信息的披露程度的做法,在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也要通过建立公开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透明度的建设,保证真实地披露信息,坚定公众对政府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信心。 四、结语 日本地处东亚,与我国在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中日两国的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两国经济运行方式和主体价值观的特殊相似性在长期的交融中逐渐形成了,特别是我国现在所处的发展情况与日本当初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情况非常相似。我国要结合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特点,把握我国银行业改革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借鉴他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速我国银行的改革步伐。 参考文献: 1黄泽民.日本金融制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胡雪琴,陈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与变迁J.中国金融,2008, (18):64-66.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