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摘 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作为传统高等教育的补充,开始发挥作用。从移动学习的角度出发,结合智能手机的特点,探讨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智能手机;移动学习;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284-02 收稿日期:2013-09-28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探讨”的研究成果(JG00111JX88) 作者简介:王娟(1982-) ,女,江苏南京人,讲师,从事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一、概念的界定 (一)移动学习
2、 移动学习(E-learning) ,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进行学习活动,是对现有的传统的场地式教学方式的大的突破。移动学习可以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MP3 播放器、电子阅读器等终端设备。 最早的移动学习始于 1994 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展了无线网络教育研究项目,通过三年的研究,最终建成覆盖整个校园的无线高速网络,并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积极的影响。之后,斯坦福大学实验室也开始致力于移动学习系统,与爱立信公司合作,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学习之中。2001 年欧洲资助了“下一代学习”项目,非洲开展了农村移动学习项目。英国开发了具有自动
3、回复功能的多项选择题短信测试系统。意大利国家教育技术研究中心让学生通过使用移动设备依照教师设定的模式进行交流。日本开发了 BSUL 环境,使用 PDA 和无线网络帮助师生完成日常的出勤,交作业,报告提交等活动。新加坡架构了无线学习解决方案,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虽然对移动学习的研究时间不长,但就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发展是非常迅猛的。 中国移动学习项目起步较晚,最早是北京大学 2001 年的“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项目,由国家教育部牵头,将移动计算与教育技术结合。2006 年上海电视大学首次采用了手机远程教育。目前,国内很多大学都开展了移动学习的研究,大型网站也陆续推出了手机和短消息形式的学习辅导服
4、务。 (二)智能手机 手机,美式英语中被翻译为“cell phone”,英式英语中是“Mobile phone”。智能手机的诞生,是掌上电脑演变而来的。起初的掌上电脑并不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但是随着用户对个人信息的需要,厂商将掌上电脑和手机的功能合二为一。通俗意义上说,智能手机就是除了拥有普通手机的基本功能之外,性能更广泛,手机内预装了开放式操作系统,可以安装 APP 软件,可以无线接入互联网。国内学者对智能手机的功能进行了多项研究。徐超(2010)认为智能手机的便携性适合多媒体资源的存储及播放,新媒体信息的传送。罗宇等(2011)认为智能手机的开放式的操作系统处理速度快。宋少婷、王朋娇(20
5、10)肯定了智能手机因为其移动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在移动学习中的优势。余杰(2012)认为智能手机是人的随身助手,可以具有听、说、读、写等各种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产物。 二、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优势 (一)移动的学习环境 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网络教学方式,都是固定的教学场所。但是移动学习的环境不是固定的,真正地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利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真正实现 anyone anytime anywhere anystyle 的 4A 学习。移动学习从传统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学习形式转变为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学习形式,即一个学生对应一名教师或多名教
6、师,还可以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学生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平时零碎的时间都可以用来学习,增加了学习的弹性,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丰富的学习交互 交互是新技术条件下学习环境赋予学习者的独特优势,包括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学习者/教师和资源的交互。在新的交互方式支持下,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正逐渐演变为以学为主,移动学习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和移动计算机技术实现交互交流,适合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学习或者自主学习。比如通过短消息、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和其他同学或者老师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习惯各不相同,在学习中感兴趣的
7、问题和可能遇到的难题也截然不同,传统的集体式的教育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移动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便捷可适的途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握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学习内容。基于无线移动网络和情境感知技术下载合适的学习资源,学校也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目前很多高校推出的“自主个性化学分”就是对普通教育课程的补充。 三、高校开展移动学习的可行性 (一)高校移动终端普及 移动学习终端应该具有可携带性、无线性、移动性的特点。可携带性要求设备形状小、重量轻,便于随身携带;无线性是指设备入网无需连线;移动性指使用者在移动中也可以很好地使用。目前所说的移动学习终端一般是
8、指三代手机和具有无线连接的笔记本电脑等。目前高校学生移动终端的普及情况如何呢,笔者对南京仙林大学城、江宁大学城的高校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拥有量接近 100%,其中智能手机拥有量接近 75%。 (二)移动教育网络完善 该网络是整个移动网络的一部分,由多个基站组成,用来发射或接收来自移动学习终端以及互联网的信息,并通过空中接口将移动学习终端与互联网实现无缝连接。无线移动教育网是移动学习技术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制约移动学习的瓶颈。目前无线移动教育网络基本上是 2G 或 3G 网络。相对第一代(1G)和第二代(2G) ,第三代无线网络系统是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
9、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分别支持至少 2 Mbps、384 kbps 以及 144 kbps 的传输速度。目前很多高校都建设了无线校园网,为高校移动学习提供了完善和先进的技术环境。 (三)学生的移动学习需要强烈 笔者对南京仙林大学城、江宁大学城的高校开展了问卷调查,被试学生中 76.1%的学生都非常希望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于移动学习非常有兴趣。学生大部分采用的都是包月流量的方式上网,接近 50%的学生认为上网费用偏高,这也是移动学习发展的瓶颈。同时,网速偏慢,
10、智能手机电池的延续时间过短,都是移动学习进一步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四、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一)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 从整个移动教育系统的框架来看,Internet、教学服务器、直播教室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主要传送。学习者通过手机等学习终端,将短信息发送到位于互联网的教学服务器上,教学服务器分析用户的短信息后转化成数据请求,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再发送到学习者的手机。利用这一特点,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可实现学生通过无线移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并完成一定的教学活动。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可以实施的教学活动有如下几种: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通知;学生向教师提问以及通知教师
11、浏览和回答。也可以按照关键词匹配的方法系统检索问题知识数据库,如果找到答案了就直接回复学生的问题,实现自动问题答复功能;学生对考试分数和作业提交情况进行查询;进行一些简单的测评和辅导。 (二)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 对于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来说,其数据通信是间断的,不能实时连接,因而不能利用该种方式实现移动学习终端对学习网站的浏览,也就很难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传输和显示。随着通信芯片和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性能的提高以及 3G 通信协议的推出,移动通信协议将得到很大改进,通信的速度也会大大提高,基于连接浏览方式的移动学习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方式是学习者利用
12、移动学习终端,经过电信的网关后接入互联网,通过 WAP 协议访问教学服务器,进行浏览、查询,实时交互,类似于普通的互联网用户。由此可以看出,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方式不但可以传输文本,还可以传输一些图像信息。 (三)基于校园无线网络的准移动学习 准移动学习指可以在局部范围内(如整个校园、一栋楼、一片户外学习区或一个教室)实现移动学习。从 3G 技术不同标准之间的争论和产品开发进展来看,在全球或全国范围内完全实现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无线局域网络(WLAN)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了,可以作为准移动学习的实现技术。根据移动学习环境的范围和不同的需求与功能,校园准移动学习环境建设可以有以
13、下三种形式。 (1)集中控制方式:适用于教室范围内的移动学习。 (2)中继连接方式:适用于整栋楼或两个楼范围内的移动学习。 (3)混合连接方式:适用于校园范围的移动学习。 五、结语 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弥补了传统高等教育的不足,随着中国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智能手机移动学习与传统教育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教师需要转化教学观念,适应新的教学工具。通过移动学习系统,教师可以短信或者 Email 布置作业,安排教学活动,上传教学课件,资源共享,移动专业化的学习内容。同时学校需要引导学生形成移动学习的习惯,很多学生在休闲时间都是利用手机发微博、发短信,真正利用移动学习的学生人数很少,学校就需要政策引导学生利用零散的时间加强学习,充分发挥智能手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云玉芹.移动学习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08, (2):33-35. 2 连红.移动学习中教学设计模式的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 (1):65-67. 3 王朋娇,王爱文.手机移动学习平台在开放教育中的构建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 (5):60-63. 4 任海峰,赵君.移动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J.成人教育,2010, (1):276. 5 李顺玉,马丁.移动学习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 (3):9-11. 责任编辑 魏 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