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29KB ,
资源ID:1794322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943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姜淑梅:认真得像个孩子.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姜淑梅:认真得像个孩子.doc

1、姜淑梅:认真得像个孩子11 月 30 日下午 3 点,当 76 岁的姜淑梅走进北京德胜门“字里行间”书店时,一头银发,目光清澈,在嘉宾席草绿色椅子的衬托下,身穿红杉黑裤的她显得格外鲜艳靓丽。台下坐着近百位听众,都是姜淑梅新书乱时候,穷时候的读者,活动现场的气氛热气腾腾,所有人都想听姜淑梅说点什么。 姜淑梅 60 岁开始学写字,76 岁出了新书乱时候,穷时候 。 “乱时候”写解放前动荡的时代, “穷时候”写建国之初的艰难,文章写得让人“读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对所有读者而言, “姜淑梅简直是一个奇人” 。但她自己却不觉得有多么“厉害” ,接受方圆记者采访时,她拉着记者的手,再三强调“和我说话一

2、定要用大白话 ,不然我听不懂” ,问起当作家的感受,她说“心里觉得就是不对劲” ,她从来不自称是“文化人” 。姜淑梅说,出书给她带来的变化是,她能领到一大笔稿费,然后出门就会打车,买什么东西也不会嫌贵了。 有读者说,姜淑梅身上最动人的,就是她这种天然的实在与真诚所带给人的感动。她书中描述的困苦细节让席间有位读者不能自已地哭泣起来,姜淑梅大声安慰她“都过去了” ,要从好的方面想, “要不是吃那么多苦,受那么多罪,我也写不出书来” 。 诗人王小妮评价姜淑梅,认为她非常可贵,就像一位“偶然现身的隐士” ,姜淑梅原生态的叙述弥补了中国现当代正缺乏的民间记录。 “可以想象,跟她类似的讲故事的人将越来越少

3、,因为他们存在的乡土已经面目全非,他们也许成了最后的讲故事的人。 ”作家马国兴表示:“带着体温的记忆,要比官方发布的统计数字,更能让人触摸到真实的历史。 ” “妈呀,你要是能发表文章,胡锦涛就来接见你” 1937 年 2 月,姜淑梅生于山东省巨野县董官屯乡百时屯。1960 年,姜淑梅跑“盲流”时落脚黑龙江省安达市,在那里当了 20 多年家属工(正式职工的妻子或子女,在没有劳动部门指标又未开具临时工介绍信的情况下,经其工作单位同意接受并实际参加工作的人) 。60 岁之前,姜淑梅的生活很平淡,抚养的六个儿女先后成家立业,她和丈夫一起生活,养花种草,有时候给儿女做个饭。直到 1996 年 9 月下旬

4、的一天,一场灾难打破了他们的宁静生活:她和丈夫坐汽车回山东老家,路经秦皇岛时发生车祸,丈夫当场身亡。 60 岁的姜淑梅经此一难, “精神气儿似乎被抽走了” ,她忍着悲痛给儿女做饭,自己买了好几种常用药,为大家调理。那时身为大女儿的艾苓正在北京的鲁迅文学院作家班读书,姜淑梅怕影响女儿学习,并没把丈夫去世的消息告诉她。当朋友泄露消息给艾苓时,已是事后十多天。艾苓打电话回家,电话里,姜淑梅叫艾苓安心学习,千万不要回去。艾苓听从了姜淑梅的嘱咐,但她一想起家里的事情就哭,情绪很不稳定。 一段时间过后,为了让艾苓心安,姜淑梅用一个月的时间给艾苓“写”了两封信。后来还是放心不下,干脆千里迢迢到鲁迅文学院陪读

5、,并嘱咐艾苓, “像看书一样,把这一页翻过去吧” 。 在鲁迅文学院陪读的日子里,母女俩互相支撑和倾诉。艾苓发现母亲很会聊天,有时唠着唠着就是一个故事,问起母亲的愿望,她表示希望能认字和写字,这样的话以后给女儿写信速度就快了。艾苓于是建议姜淑梅去听一堂作家课。 征得学校同意,60 岁的姜淑梅走进了作家班的课堂。在一群黑发人中,姜淑梅一头“美得纯粹”的白发格外惹人注意。那次课的内容是文学家苏叔阳的电影文学人生 ,姜淑梅坐在位子上正襟危坐地听,“认真得像个孩子” 。 艾苓告诉方圆记者,自己的母亲与别的老太太最大的不同是,对新鲜事物不排斥,保有很强的好奇心。姜淑梅学认字,并不是单一地坐在椅子上认字读字

6、,而是她把周围的一切都变成自己的课堂。从艾苓那里回到家,姜淑梅就一直有意识地学认字,身边的孩子、街上的行人都是她的“老师” ,牌匾、广告、说明书、电视字幕都是她认字的“教材”,没过多久,姜淑梅就能读儿童故事了, “有些字不认识,顺着一读就认识了” 。 姜淑梅一直把学认字当做业余爱好,所以总被各种琐事打断。因为丈夫不在了,她就成了家里唯一“一块大补丁” ,儿女哪家出现了“漏洞”,自己就要赶紧“补”过去:艾苓的表弟开小吃店人手少,姜淑梅听说了赶紧去打下手;小女儿生孩子,她就帮着带孩子;二儿媳妇病倒了,她又过去照顾;大家都忙的时候,她就同时带着外孙女和重孙子 艾苓寒假从作家班回家,看到姜淑梅为自己织

7、的毛裤和坎肩,又从家人那里得知,母亲每夜都睡不好觉,安眠药剂量不断加码。2011 年,在艾苓的儿子上了大学后,艾苓把姜淑梅接到了在绥化市的家里,嘱咐姜淑梅:“从现在开始你要为自己而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活了大半辈子的姜淑梅不懂什么是“为自己而活” ,女儿就教学唱歌、弹电子琴。2012 年 4 月,跟着艾苓认了两年字的姜淑梅,在艾苓的不断鼓励下,有了想把“一肚子”的故事写出来的想法。 因为姜淑梅当过家属工,每年 5 月她必须回安达“认证” (不认证工资会停掉)一次。2012 年 5 月,姜淑梅一到家,就对二女儿说,想跟着艾苓学写作。二女儿笑着说:“写吧,东边茅楼没纸了?”后来给大儿子说,大

8、儿子又笑道:“妈呀,你要是能发表文章,胡锦涛就来接见你。”三儿子是个文化人,也哈哈大笑,敷衍母亲:“写吧,写吧。 ” “他们要不这么说,俺劲头可能还不大。他们这么说了,俺的劲头倒更大了。 ”姜淑梅告诉方圆记者。 2012 年 6 月,姜淑梅回到绥化,正式叫女儿艾苓“老师” ,开始了她独一无二的写作生涯。 “给了三千块钱稿费,这是做梦都没想到的奇事” 一位 60 岁学认字,75 岁开始写作的老奶奶写出来的作品会是什么样子?姜淑梅的第一篇“小说”让艾苓简直看不下去一张小小的纸上密密麻麻全是字,没有标题,没有段落,连一个标点都没有。因为是母亲写的第一篇作品,艾苓沉下心耐心地看,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故事

9、。 艾苓发现,姜淑梅写文章的思路有些“可爱” ,就是那种“老年人讲故事拎起一个话头就讲”的方式,讲着讲着就云里雾里,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既无逻辑也无始终。艾苓告诉母亲:“您给我讲的故事,从哪开头,我都能懂,但是别人是不懂的,您现在写文章、讲故事,是讲给您一个从来没见过的人听,这样的话,一定要交代事情发生的始末。 ”姜淑梅接受意见非常快,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她的叙述开始“有模有样”起来。 有时候,姜淑梅的一篇文章会不断地返工,艾苓特别担心她会不高兴,不玩了。但姜淑梅往往只是说, “老师要求还挺严格呢” ,然后又笑呵呵去“创作”去了。 从稿纸上就能看出姜淑梅的努力,她写的字从刚开始像“锯齿”到后来规规

10、整整,叙述也开始有了她自己的“呼吸” 。艾苓发现,姜淑梅在讲述苦难的故事的时候有一种难得的平静,这是身为作家的自己无法做到的。等姜淑梅写完自己从山东到东北初期的故事,艾苓把她的文章贴到了自己的博客里,很多人留言问:“这是老太太写的吗?”作家马国兴看到了,深觉姜淑梅“大器晚成” ,他告诉艾苓,姜奶奶写东西“行文干净利落,以细节讲述故事,以故事塑造人物,有赤子之心,无酸腐之气” 。 姜淑梅呢,自从在写作这里找到了乐趣,感觉每一天都“短”了起来。她每天都很忙,只要有纸币、台灯,家里能写字的地方都是她的书房。她最喜欢的姿势是坐在沙发上,腿上垫个高垫写。她最佳的写作时间是每天凌晨三四点的时候,她说那时候

11、脑子最清亮,忘了的字也能想起来,陈年的旧事也能记得清了。 放寒假时,外孙回来了,姜淑梅把“书房”搬到了客厅;家里来了客人,姜淑梅的“书房”又换到了厨房。艾苓非常欣慰,知道母亲拥有了自己的“秋天” ,以前的种种苦难和不幸,如今长成了“大豆、高粱、谷子和玉米” ,她在自己的田野里不慌不忙地享受着“收获” 。 “姑娘你记得,脸不是人的脸面,谁有粉都往脸上搽。看一个人是不是真干净,看他的鞋就行了。 ”姜淑梅的文字吸纳了形象生动的民间言语,字句间的味道耐人寻味。马国兴评价:“汗滔滔的 、 活养死葬 、口攒肚挪 、 没事时躲着事,事来到头上不怕事等,记录了裹脚、放脚、守寡、改嫁、跪门等旧时乡村习俗,描摹流

12、动不居的时代里命运各异的众生相。 ” 2013 年 4 月,姜淑梅的部分文章被读库杂志选用并刊载了,她也因此收到了读库三千块钱的稿费,这是姜淑梅“做梦都没想到的奇事” 。让艾苓和姜淑梅更没有预料到,在收到稿费十天之内,就有出版公司找到她们,想跟她们商谈姜淑梅写书出版的事情。 母女俩兴奋得拥抱在一起。等姜淑梅乐呵呵做饭去了,艾苓一个人坐在电脑桌前浮想联翩,眼泪不断地流, “我觉得她走到这个地步真的太不容易了” 。 最后讲故事的人 “日本鬼子第一次到百时屯,俺十个月。娘说,年轻的时候不管来啥兵,她都到街上站着,死也不会死得窝囊。她正抱着俺站着,来个小鬼子,看俺手里拿着一只小花鞋,过来就抢。俺哭了,

13、他嘻嘻笑。笑完,他把鞋放俺身上,从干粮袋里拿出东西给俺。娘后来才知道,那叫饼干。” “集上的大公鸡和干榆树皮一个价,都是八角钱一斤,都买榆树皮,没谁买大公鸡。买鸡损失大,骨头和鸡毛都不能吃,榆树皮是干的,可以多吃几天。 ” 这些生动而细致的故事,非亲历者不能言。姜淑梅一边写着,一边回味洋槐叶子、桑树叶子、臭椿叶子、榆树叶子等不同的口感,半个世纪前那段饥荒年月经由姜淑梅的回忆,展现在人们面前。姜淑梅告诉方圆记者,她也有因为记忆太过真实和残酷而写不下去的时候。 “现在想来, 穷时候比乱时候要苦。穷时候三年困难时期,没有东西吃。我抱着我儿子回娘家,那时候好几天没吃东西没喝水了,站起来眼就发黑。我一早

14、起来就抱着孩子走回娘家,18 里地,走一走就眼黑,我就缓一缓,看好道,再继续走,就好像闭着眼往前走。孩子也好几天没吃饭了,头歪着抬不起来。那时候实在走不动了,看见河水里一个浪一个浪,就想投河死了,也不用那么难受了。但是又一想,我要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我婆婆肯定得说我跟人家跑了,那时候真是死也死不了,走也走不了。 ”姜淑梅说。 姜淑梅说自己是不爱哭的人,但是写到这里就怎么写也写不下去,用了好几天的时间才叙述出来。为这,她趁“十一”大假让艾苓陪她回了趟山东的老家,到当初落难的地方看了看。 艾苓原来担心,母亲写完了这些旧事后,会不会没有材料可写了?姜淑梅接着又交出一部俺家人 ,等待发表。 姜淑梅告诉

15、方圆记者,没有故事了就去“上货”呗!艾苓说,现在老人俨然成了一名记者,走到哪里都记得采访,可她不会说自己是去“采访” ,她觉得那是“文化人”做的事情,她跟人唠嗑顶多叫“上货”。 “把一生一世的事儿写在纸上,真是太高兴了!”问起姜淑梅接下来的愿望,她说,希望有天能建一座“老人院” ,她就可以每天去院里听所有的老人给她讲故事。 王小妮说,她最看重的就是姜淑梅的这种纯粹民间书写传达出来的文字、知识、文化原本的意义。 “中国人喜欢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表面看我们真是崇尚文化,而这个崇尚的真正前提,看重的恰恰是悬梁刺股苦读诗书之后的目的,它直统统全无掩饰地通向最实际的用途,求升官、图生存的必然阶梯” 。 “姜奶奶却不同,她像一名隐士,她也许成了最后讲故事的人,通过她,我们得以分享她亲历的年代里人世间的最末梢。 ”王小妮说。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