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危机后中国投资银行发展模式探究提要 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释放,金融行业的改革整顿,我国投资银行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比较国外发达国家投资银行发展模式,分析当前我国投资银行发展模式面临的国内环境及存在的问题,从可能性、必要性出发,给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投资银行;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 年 3 月 29 日 一、国际投资银行发展模式分析 (一)分离型模式(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 。这种分离型模式是指将间接从事融资活动的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商行)同直接从事融资活动的投资银行(以下简称投行)截然分
2、开。这种模式明确了商行和投行的业务范围,使大银行将两种业务分离开来,成立专门的投行和商行。这有利于提高市场管理效率,减少其信用扩张的风险,提高监管专业化程度,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遏制金融危机的发生。但是,分离型经营模式在经营、监管方面有其自身的缺陷,最主要的是限制了投行和商行的业务活动,缺乏优势互补,不利于金融创新,从而制约了它们的发展壮大,从某种程度影响和削弱了本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二)综合型模式(以德国为代表) 。在这种模式下,银行可以提供全面的银行与金融服务,包括存贷款、证券投资、融资租赁、担保、外汇买卖和经营进出口业务等,国家对于金融机构具体选择经营何种业务不做过多干涉,它们
3、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各种主客观条件及发展目标等自行考虑。商行和投行二者彼此融合渗透,投行作为商行的一个业务部门不再是一个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的法人实体,而成为商行的下属机构。综合型模式的缺陷在于其可能给整个金融体制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如果实行这一模式,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 二、我国实行分离型发展模式的国内环境分析 (一)从宏观环境来分析 1、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 1978 年的 5,689.8 亿元增长到 2011 年的471,564 亿元,为我国投行业务的大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但是结构失衡仍然比较明显。因此,经济结构的
4、不合理对投行的资本运作形成了巨大需求,有利于扩大投行的资本规模,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2、证券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第一,国际化程度提升。大量国内企业进行境外融资可以促进我国投行扩展海外业务,但也将面临更大的国际竞争;第二,规模不断扩大。我国证券市场规模自 2008 年金融危机的短暂停滞后,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2010 年我国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稳步扩大,累计发行人民币债券 5.1 万亿元,实现超越式发展;第三,市场风险增加。我国经济仍处于复苏阶段,金融体系仍较脆弱,投行在产品创新风险方面的管理风险难题也逐渐显现。 3、行业监管环境的发展变化。在证券行业的监管方面,证监会更留意业务操纵规范,制定
5、了证监会行政许可落实程序规定等方面的管理措施,继续完善证券行业监管的法律体系,继续深化创新机制,先后推出了中小企业创业板和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稳步推动金融创新。 (二)从微观环境来分析 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而已上市公司要在经营中注入优质资产,保持高回报率和壮大公司实力,转换经营机制和民营企业谋求未来发展等方面也将越来越依靠资本市场的作用,迫切需要发挥投行在策划、融资、资产评估以及市场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 2、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有着庞大的潜在信贷需求,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最关键是没有或没有足够抵押物,从而形
6、成了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竞争能力弱、信用水平低等问题。所以,推动中小企业进行兼并和重组、抵押和担保,为我国投行业务的发展创造了大量机会。 3、商行巨额的不良资产需要处置。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商行不可避免地承担了一部分改革成本,再加上自身内控机制不完善、经营不规范,所以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迫切需要投行更多地参与到不良资产的处置中来。 三、当前我国实行分离型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法制不完善 1、经营管理水平低。目前,在我国投行业务中还存在着大量违规行为,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体系总体建设还相对滞后,管理水平低,经营风险大。首先,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其次,缺乏有效
7、的风险补偿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难以有效控制风险及发挥资本中介作用。 2、内部监管体制尚未完善。在分业经营管理体制下,不但容易造成不公平竞争,极有可能将潜在的金融风险转化为金融危机。第一,监管机构权力交叉重叠,降低了监管效率;第二,管理分散,信息共享机制未形成,容易形成监管的“真空” 。 (二)国际竞争力不足 1、资本资产规模小。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育不成熟、融资渠道不畅、分业经营等因素,资产规模普遍很小。截至 2006 年 12 月,我国前十大证券公司注册资本总计 418.8 亿元,全国证券公司注册资本金最高的也只有 87.37 亿元,最小的投行注册资本金不足 3,000 万元。资本资产规模小必
8、然导致抗风险能力不足,开拓新业务能力弱,同时也限制其抵御国际竞争的能力,从而制约我国投行业的持续发展。 2、融资能力差。现阶段,我国投行分业经营制度不利于投行规模经营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也不利于传统投行向现代投行转变,抑制了市场资金供给来源,人为地割裂了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融通渠道,不利于资金之间的相互融通。 (三)创新能力不足 1、业务范围单一。我国证券业务缺少特色经营和合理分工,业务范围单一,经纪业务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承销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比重也较高。次贷危机后,投行传统融资业务比重越来越小,中国投行业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以求在开放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9、2、金融风险增加。在分业经营制度下,由于投行参与证券业务受到限制,一些具有转移风险及套期保值功能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无法在市场上立足,由此影响到证券机构的市场运作及策略,表现出很强的短期投机性和不稳定性,创新型业务和延伸型业务与国外相比较少或基本没有,缺乏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市场有效性和市场效率低下,风险可想而知。 (四)高端人才匮乏。缺乏优秀投行人才,特别是那些在企业管理方面有丰富经验并具有创造性思维、善于策划的人才是限制我国投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投行从业人员很多,但专业人员和高素质管理人才却很少,特别是投资顾问及风险投资的高端人才更是稀缺,这使我国投行综合竞争能力不高,无力参与国际
10、资本市场的竞争。而且有些投行并不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再加上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尽健全和完善,往往丧失了引进大量高级人才的机会,从而使投行业务的发展失去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四、完善我国投行发展模式的策略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法制机制 1、健全法律体系。尽管我国已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法 、 商业银行法等金融法律,但和西方国家相比,有关法规还很不完善,法律体系还很不健全。因此,首先,必须完善我国现行有关法律规范,形成一个健全的法律框架体系,为投行业务活动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其次,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金融机构内部及地方企业的各种违规行为。 2、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美国金融创新过
11、度,金融监管不力。为此,我国应当在风险可测、可控和可预期的前提下,逐步建立投行保险制度。首先,逐步加强各监管机构之间的联合监管,特别是对银行、证券、保险三个行业之间的交叉点实施重点监督;其次,改变现行金融监管方式,从对金融机构的合规性监管转向对内控制度的监管上来;再次,积极改善金融机构外部经营环境中的信息不对称,建立一个全方位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二)扩大资本规模 1、推进投行业务全球化、国际化。推进我国投行业务全球化有深刻的原因:一是全球各国经济、证券市场发展速度快慢不一,使得投行以此作为新的竞争领域和利润增长点,这是投行向外扩张的内在要求。二是国际金融环境和条件的改善,客观上为投行实现全
12、球经营准备了条件。2、开辟融资渠道,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推动证券公司上市,增强资本实力,发行中长期债券,通过同业拆借、国债回购等融资方式解决短期资金需求;采用西方国家金融业发展的普遍趋势,促进投行业与产业之间的资本渗透与融合;通过投行间的兼并重组,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投行业务的全球化和国际化进程。 (三)注重特色化经营 1、巩固传统业务,加快业务创新。投行集中化、规模化、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除传统的证券承销、经纪和自营业务以外,投行还应深入到并购重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项目融资、研究开发和金融衍生工具等诸多领域,完全跳出传统证券承销与证券经纪狭窄的业务框架,形成多元化的业务结构
13、。 2、大力推进专业化分工协作。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使我国投行业务逐步走上专业化的道路,根据自身特色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有针对性地培育各自专业细分领域内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国内投行应积极主动进行业务创新与研究,开拓新的业务空间,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形成具有特色的经营风格,增强竞争力,从而实现发展与壮大。 (四)建立良好的组织机构和人才队伍 1、构建新型选拔人才机制。多层次的培养金融人才,着重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可以从大学生中培养一批金融人才,也可以建立公开竞聘、优胜劣汰的市场化选人制度;其次,强化对员工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养,实施高层人才培养战略;再次,直接聘用海外高级人才并选派中高级金
14、融管理和技术人员到国外学习。 2、健全风险控制和员工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风险控制预警机制,注重对流程、制度进行设计和管理。同时,注重对风险的判断和市场动态的把握,防范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根据绩效原则,改革人事和分配制度,强化高端人员薪酬管理,把防范金融风险与增加赢利有机结合起来,使我国投行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岩.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 2沈希.美国次贷危机对投资银行的影响初析及启示D.上海财经大学,2009. 3刘轶超.后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投资银行治理优化及启示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 4刘传厚.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环境分析及趋势探讨J.中国经贸,2011. 5王敏.美国投资银行发展模式与危机处理对我国的启示J.知识经济,2011. 6Boston Consulting Group,Investment Banking and Capital MarketsR.Market Report-First Quarter 2008Edition,New York,Frankfurt,May28,2008.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