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2013 年 3 月,国家统计局发表了 2 月份中国制造业的 PMI(采购经理指数)50.1%,与 1 月份 50.4%相比递减 0.3%。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在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背景的条件下,我国制造业又将何去何处?制造业低、高端制造业发展趋势 一、制造业 定义: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02) ,经过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后成为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作,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零售,均视为制造。制造业包含 30 个产业大类。 二、制造业的重要性 制造业在一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
2、几个方面: 1、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其每年增加值占据国内生产总值较大,从 2003 年的 25.1%到 2009年上升到 34.7%。 2、制造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它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进而增加国民收入。2009 年制造业提供了大约 7719.53 万个工作岗位。 3、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可以促进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 4、可以吸引外商的不断投资,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 5、制造业的发展壮大能够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三、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从总体上讲,制造业规模总量快速增长。2010 年,我国制
3、造业总产值高达 1.9550 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首超美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不断增强,迎来了我国制造业的转折点,但是处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较低端。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制造业内部结构轻重工业得到了优化,重工业比重大于轻工业,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合理成分。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 2008 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方 GDP 的比重分别为 35.91%、27.8%和 23.47%。 虽然自 2004 年以来,我国制造业的能耗强度呈现降低状态,但是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且生产效率低。仍然具备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特征。技术
4、创新能力仍然比较薄弱,关键技术依赖引进。 制造业领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不断增长。从2003 年我国制造业领域外商直接投资量为 3693570 万美元到 2008 年增长到 4989483 万美元;对外直接投资方面,2003 年为 62404 万美元,2008年增长到 176603 万美元。 四、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化。近两年来受外需萎缩、内需不足的影响,制造业 PMI 指数一直徘徊在 50%左右,这是 PM 指数的一个分界点,低于 50%意味着制造业处于收缩的状态,增速适度回调,有利于释放和缓解偏快的增速对经济运行形成的压力,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5、响应国家“十二五规划”号召,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迈进,而不再是占据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 外商对制造业的投资将会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但占总投资的比重将会减少,制造业对外商的依赖程度具有相对降低的趋势。外商直接投资时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2008 年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出台后,外企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面临取消,同时生产成本上升,企业运营环境不佳。据统计 2012 年 FDI 数据呈现逐月走低的趋势,并一度出现负增长,在 5 月份由负转正后,在 6 月和 7 月份再现连续负增长,这意味着部分外资在退出中国市场。但是中国是全球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消费市场之一,并且制造业经过 30
6、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配套产业链以及工业体系,特别是沿海地区,产业之间的协作和产业内部的配套都比较完善。这些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无法相比的。因此根据市场优胜劣汰法则,低端制造业如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将会减少,而高端制造业、服务业方面的投资将会增加,中国制造业将会发生升级转型的变化。 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将会更加明显。2012 年 1-2 月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总和超过行业增加值 50%。未来这些行业对工业的拉动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而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等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增长将会变弱。制造业
7、信息化程度以及产品高科技化的程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逐步实现资源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目标。 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将会降低,但是其地位保持不变。根据欧美国家制造业发展历史看,中国制造业目前的状况正是向工业强国、后工业时代迈进的关键时期。其工业在国家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将会降低,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将会上升,但是仍然改变不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事实。 五、结论 虽然当前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从长期分析制造业的比重会不断下降,但是其地位和主导作用仍然不会发生改变,制造业总量以及增量在今后的时间里仍然呈现上升的趋势,吸纳的就业人数仍然呈增长趋势。其内部结构不断的优化升级,从粗放型经济、低端制造业向集约型、高端制造业迈进。区域间,中西部地区利用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土地价格便宜的优势承接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集约型制造业,而东部地区利用其完整的工业配套设施以及高新技术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制造业。中国必将从制造业大国、 “世界工厂”转为制造业强国。 参考文献: 1丁永健.面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国制造业升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李廉水.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 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所.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