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传统理水艺术对中国现代水景艺术的影响摘要: 水是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灵魂,理水是园林造景的四大要素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理水艺术进行解读,梳理出其形式特点及其反映出的造园思想和艺术手法,旨在增加对山水园林精神的理解。同时研究中国现在的水景状况,应用新的技术,结合实际提出理水原则。 关键词: 传统园林理水;艺术手法;现状研究;现代理水;理水原则 Abstract: This paper aimed at the problem of the multilayer residential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according to the
2、design standar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pecification, from the water supply pipeline laying, installation of floor drain, to the common problems of drainage design are discuss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measures. Key words: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multi-storey residential buildin
3、g, indoor sewage pipe laying; with the drainage layer;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于水景具备的独特魅力以及人类亲水的天性使然,自古以来,人类就热衷于将水景植入日常居住、游玩场所。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宗教观和艺术审美观,由此也形成了不同的理水观念和水景创作形式。而传统水景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表现手法,更是现代城市水景设计者们创作的的素材和灵感的来源之一。 传统造园的理水艺术 中国的水景艺术与园林建筑艺术源远流长,结伴发展。由此中国的水景艺术的发展,必须连同园林艺术一起研究。 1 理水就是
4、对园林水体进行设置,其内容包括水体形式的选择,水体空间的分隔与组合,水岸与桥等局部细部的设计,与山石、建筑等景物的关系处理等。2 1.1 水体的分类及形式 在园林设计中,按照水流状态水有动态和静态之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多以静态的水出现,如湖泊、池水、水塘等;也存在溪流、喷泉、瀑布等动态的水。着重取“自然”之意,塑造出湖、池、溪、瀑、泉等多种形式的水体,给人以视觉、听觉、心理上的不同感受。 1.2 园林理水的方式 理水的方式,也就是营造水景的形式,如岛、堤、洲、渚、桥、驳岸等。2 岛是重要的水景形式,中国古典园林有“一石三山”的传统手法即指水中设岛。设岛时宜小宜少宜自然,岛上可点缀花石树木,也
5、可建设亭阁。设计中也常用曲桥、沙堤、驳岸、汀步分隔水面;以亭、台、榭、廊划分水面;以山石、树木、花草倒影水面等。 1.3 理水手法 理水的手法可概括为聚散、曲折、掩映、临近和静与动五种。2集中的用水用于形成内敛、向心的空间布局,使有限的空间呈现疏朗开阔的景象,适用于小庭院。分散理水,是采用分隔的方法,使水大小、长短、深浅、形态各异。古代造园家十分注重水型、岸畔的设计,水体的聚散、开合、收放、曲直极有章法,利用水面的开合变化,形成不同水体形态的对比与交融。 此外,它还极其注重水体的配合组景。可用山石、树木、建筑等掩映水,营造深远的意境。掩的同时也要注意映,在适当部位开敞,形成相互映照的生动景象。
6、总的来说,中国园林的理水,重在表现其静态美,动也是静中之动势。 1.4 园林水体的造景功能 画坛中有“画水不画水”之说,意即画水应靠周围景物的倒影为其增色。同样,古代造园家擅长运用水的倒影效果将天空云霞、树木、亭台、山石以借景的手法引入其中,犹如水中别有一天,使园变得宽广而深远。 中国园林理水还擅长利用水体营造声景。古代园林水景中,不乏利用水声成景的例子,如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圆明园的夹镜鸣琴、避暑山庄的风泉清听等。还有借助听觉变化,赋予建筑以诗的意境,如苏州拙政园的留听阁、听雨轩。 中国水景设计的现状研究 2.1 现代园林设计理论 随着现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更加开放的生活方式,引发了人们各种
7、不同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现代园林设计顺应这一趋势,在保持园林设计观赏性的同时,从环境心理学、行为学理论等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大众的多元需求和开放式空间中的种种行为现象,为现代园林设计进行了重新定位。现代园林在功能定位上,不再局限于古典园林的单一模式,而是向微观上、宏观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2 现代技术的促进 新的技术,不仅能使我们更加自如地再现自然美景,甚至能创造出超自然的人间奇景。它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用来造景的方法与素材,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美学观念-景观技术美学。而古典园林由于受技术所限,就使它对景观的表现被限定在一定的高度上。 2.3 中国现代水景设计现状 现代景观中水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
8、其水景处理,更多地继续了古典园林中对水景动态美的表现手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动态水景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以人工造景为主,融自然为一体,水态变化多样,创造出的是新颖奇特、气魄宏大的景观。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各城市不断地加强城市的美化、亮化工程建设,使得动态水景工程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1各种新型喷泉水景工程在我国各地相继出现,例如天大正门入口处的旱喷泉、水上公园正门附近湖中的音乐喷泉、北京三里屯广场中的旱喷泉等。 2.4 中国现代水景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大多数的水景设计,往往仿照或照抄西方的形式,缺少中国独有的文化内涵,出现了盲从倾向,重模仿、轻个性,产生了大量国际式的平均和拼凑
9、的景观设计3。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几乎被完全抛弃,仅有的也只是装饰符号,如:纹样、造型等敷衍地利用传统的外壳,甚至将古人的亭台楼榭直接放到水景设计中。我国的水景设计在技术上与国际的差距正在缩小,但在设计的大方向上却有一定偏差。因此,我国现代水景设计存在着观念滞后、概念不清、形式主义、过分张扬等几大误区,空泛的概念、肤浅的主题、繁琐的构图、杂乱的材质、艳丽的色彩、堆砌的小品等构成的人工景观成为中国水景设计的主旋律,造成自然资源和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4。另外我国各地气候不同,有些地区水资源缺少,但却为了形式而建造大型水景观,造成人力和物资的大量浪费。据调查,目前黄河流域正在打造水域景观的大中城市已有
10、 16 个,仅郑州、西安、咸阳三市计划投入的相关“圈水”资金就达 40 多亿元5。现代理水艺术原则 传统留给我们大量宝贵的艺术遗产,现代技术也给我们提供了众多崭新的艺术素材。如何运用它们是水景观必须解决的问题。 3.1 宜小不宜大 小规模的水面或点式水景,在环境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构成空间的视觉焦点,起到引导作用。其布置较灵活,与大面积水不同,更易让人亲近,增强景观的参与性与趣味性,而且维护较容易。也许大水体会让人更能感觉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可是建成后的大水体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3.2 宜曲不宜直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师法自然” ,而且曲折、掩映是园林水景主要的设
11、计手法。遵循大自然中的规律营建成曲的易于形成变幻的效果,一路也点缀花树、怪石、亭阁等景色,使游人不断领略幽深意境之美。 3.3 宜下不宜上 此处的“下”与“上”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设计的水景尽可能与自然中的万有引力相符合,不要设计太多的大喷泉,他们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因此,在现实中我们最好能利用重力的作用,用尽可能少的能量来形成尽可能美的景观。3.4 宜因地制宜 我国不同地区水资源情况有很大差别,不能草草照搬,一定要结合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虚的水景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此处的虚的水景是相对于实际水体而言的,它是一种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
12、征的造园要素如石块、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体的形状而成的。6这样的水景对于严重缺水地区水景的营建具有特殊的意义。 综上所述,现代水景设计不应停留在一般美学意义上的理解,应以“师法自然”为基本依据,实现视觉上的愉悦和生态上的可持续。注意观赏价值的同时还应注意人性化设计,提供更多位置欣赏水景、接近水面。 结语 水资源日益缺乏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在缺水的今天去营建美好、宜人的水景是我们每一个景观设计师的责任,正如约翰O西蒙兹先生所言:“我们可以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 ”对于我国而言,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在借鉴西方设计理念的同时,现代水景设计须立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上,因地制宜,才能真正走上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刘祖文.水景与水景工程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加勉.中国园林分类图典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孙以栋,曹志奎,潘海浩. 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从沈阳北国之春景观设计谈起J.装饰,2007. 4徐敏. 景观设计师切勿成为景观破坏者N.中国花卉报,2005. 5载自景观中国网站 http:/ 6李英彤.小庭院水景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