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28KB ,
资源ID:1797908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7979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析多塔结构设计.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析多塔结构设计.doc

1、浅析多塔结构设计摘要:多塔建筑比单塔建筑的结构设计要复杂的多,它并非几个单塔结构的有效叠加,需考虑单塔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尤其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受力比较复杂。本文将从多塔的概念,抗震分析及构造处理和计算范例四方面浅析多塔结构设计。 关键词:多塔结构 抗震分析 概念设计及构造 中图分类号: TU3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的使用要求日趋复杂,高层建筑在数量提升的同时,结构形式也在发生多样性变化。建筑一方面在考虑住宅配套工程和满足停车要求,须建造公共建筑用房和地下停车库,为提高车库有效利用率,一般尽可能建造多楼的公用车道的大型停车库;另一方

2、面,考虑建筑节能及适宜居住,单体住宅不宜体量太大,楼与楼需保持适当的间距,为此,多塔结构便是顺应这种变化而发展起来的新的结构形式。 一、多塔结构概念分类及计算方法 1. 多塔结构根据其受力特点一般大致分为三类: 一般多塔结构:在多栋多高层建筑的底部有一个连成整体的大裙房(含地下室)形成大底盘,单塔与单塔之间的间距比较大,大致成点状分布。但若多个塔楼仅通过地下室整体连接,没有裙房,或者若有局部小裙房连为一体,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多塔结构。 (如下图一所示) 图 一 带缝多塔结构:由于建筑功能需要,建筑结构仅被伸缩缝、抗震缝和沉降缝等分成若干部分,即单塔与单塔之间的间距非常小,是一般多塔结构中的特例。

3、 (如下图二所示) 图二 复杂多塔结构:它是在多塔结构形式上又存在如带转换层、带加强层、连体、错层等复杂的结构形式。但高规第 10.1.4 条规定“7度和 8 度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不宜同时采用超过两种本规程第 10.1.1 条所规定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超过两种或不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 3.4.3 中的三项和第 3.4.1 条文说明表一中的一项的建筑均视为超限高层建筑,需进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专项审查。 2. 对于多塔结构通常采用两种计算方法: 离散模型:切分大底盘,将各个塔楼分成若干个完全独立的单塔结构分别计算分析。这是一种简化模型,这种计算模型比较适用于一般的多塔结构,由于塔楼

4、与塔楼之间间距较远,相互之间影响相对较小,其多塔的计算控制指标(如周期比,塔楼的位移比)可按单塔结构计算来控制,但计算内力及配筋宜考虑多塔对大底盘的相互影响,宜结构两者分别计算。 整体模型:将各个塔楼按实际情况和底盘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结构计算。这种计算模型比较接近实际,但国内现有软件计算存在节点数过多,计算时间久等欠缺。这种计算模型比较适用于一般多塔结构的大底盘计算、带缝多塔结构,复杂多塔结构。 二、多塔结构的抗震分析 多塔结构的抗震设计首先要了解多塔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再根据其受力特点,通过对计算各项指标的控制来对结构进行合理性设计。多塔结构的地震反应 与其他结构相比,多塔结构的地

5、震反应十分复杂,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准确分析结构的地震反应。工程界在处理多塔结构的地震反应上多采用简化模型的方法计算,不考虑扭转效应,采用集中质量(串联质量串)的模型分析,该简化方法比较适合对称多塔结构,对于非对称的多塔不能准确反应其地震特征,有专家学者研究串并联质点系层模型、三维动力分析模型、分段连续化串联模型等多种简化模型,对应适用于各种特殊性多塔结构。研究发现,底盘刚度、底盘高度及底盘承载力对结构地震反应有影响 底盘刚度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由于底盘室内大空间要求,通常柱网间距比较大,有时采用框支底盘,这种情况下,当底盘顶层抗侧刚度与上部塔楼结构首层抗侧刚度比 小

6、于 1 时,底盘会使结构所承受的地震作用减小,层间剪力减小,上部结构的侧移刚度及各层层间位移均减小,但底盘的侧移和层间位移明显增大。当 大于 1 时,能有效控制底盘的变形,随 的增大,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增大,导致与底盘相邻的局部结构楼层的层间位移增大。为此 宜接近 1.高规附录 E 对于转换层上下刚度做了规定。 底盘高度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以 H 表示结构底盘的绝对高度与结构总高度的比值,有研究通过分各种情况下塔楼地震反应分析得知,当底盘层刚度基本保持不变时,随着底盘高度的增加,结构基底剪力、层间剪力都明显增加,尤其是上部结构的鞭梢效应加剧,由此,控制 H 在 0.2 以内。 底盘承载力对结

7、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提高底盘承载力,虽然使底盘的层间剪力增大,但是能有效降低结构底盘部分的层间变形和延性要求,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底盘成为结构的薄弱层,然而随着底盘高度的增加会使结构的薄弱层上移,上部的位移增大,对上部结构的延性需求增大,底盘柔弱时该现象更加明显,为此,各层的计算设计剪力与各层的实际承载力的比值应控制。 多塔结构的计算指标控制 一般结构设计是否可行,安全合理并且经济,取决于对结构平面、竖向布置及对地震反应的特点,而这些是否合理,规范一般都是以计算指标来衡量。 结构的规则性 结构的规则性包括平面的规则性和竖向的规则性。 高规第 3.4 节和第 3.5 节都做了相应要求,宜尽量满足。 结

8、构的地震作用 地震计算控制指标一般是周期比,位移比,上下层侧向刚度,上下层承载力变化,双向地震作用,偶然偏心,重力二阶效应,有效质量百分比、剪重比等指标。多塔结构阵型复杂,且高振型对结构内力的影响较大,当各塔楼质量和刚度分布不均匀时,结构的扭转振动反应较大,为此各塔楼的楼层数、平面布局、竖向刚度及结构类型宜接近。 三、多塔结构的抗震构造 多塔结构在底盘上一层的平面布置有剧烈变化,上部结构突然收进,属于竖向不规则结构。塔楼和底盘的结合部位结构竖向刚度和抗力发生突变,容易形成薄弱层,尤其是带高位转换的结构,多个塔楼的相互作用,使结构的阵型复杂,产生复杂的扭转振动,大量震害表明,塔楼与大底盘结合部位

9、及上下各一层的构件在地震中破换最为严重,为此,规范对多塔结构提出了比较详细的抗震构造措施。在多塔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应从概念设计出发,重视对结构薄弱部位的分析,加强构造措施,其要点有: 塔楼对底盘宜对称分布,塔楼群体质心宜接近大底盘的质心,上下质心的距离不宜大于底盘相应边长的 20%,以减少塔楼偏置对底盘的扭转效应;高规第 10.6.3 条 抗震设计时转换层宜设置在底盘楼层范围内,不宜设置在底盘以上的塔楼内,以避免高位转换形成的结构薄弱层部位; 为保证大底盘与塔楼整体工作,底盘屋面板应加厚,不宜小于150mm,宜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方向钢筋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 0.25%,体型突变部位上下层结构楼

10、板也应加强构造措施。 高规第 10.6.2 条;带转换层的多塔结构,应注意局部抗震等级的提高,及裙楼抗震等级的确定,具体见高规第 10.2.5、10.2.6 条和第 3.9.5 条 塔楼中与裙楼接连部位的外围柱、剪力墙,从固定端至裙房屋面上一层的高度范围内应特别加强,柱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宜适当提高,箍筋屋面上下层的范围内全长加密,剪力墙宜按规范的相关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高规第 10.6.3 条 多塔结构的基础设计,可通过计算和平面尺寸确定是否需要设置沉降缝活后浇带,或采用变刚度调平法,使主楼与裙楼的地基基础沉降差异减少。 四、多塔大底盘结构的计算分析实例 某工程为三塔楼大底盘结构,其中

11、1#3#塔楼高地上 28F,裙楼 3层,地下室两层,按五级人防设计,嵌固端定在地下一层顶板处,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基本加速度为 0.10g,场地类别为二类,根据规范查得抗震等级为一级,平面如图三所示; 图 三 根据整体计算模型和单塔计算模型的控制指标对比如下所示: 表一:周期比(取前 3 个振型) 表二:位移比(X 向地震作用下) 从表中可知,整体计算和分塔计算量两种方法计算出的周期值、平动系数和扭转系数都异同,周期比自然不同。整体计算的周期比单塔计算的周期偏小,同时位移比和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均呈现出整体计算比单塔计算要小,而层间侧移刚度比、剪重比和刚重比均呈现出整体计算比单塔计算要大,结果

12、显示:单塔计算是刚度比整体多塔计算时的刚度要小,在竖向力、地震力和风荷载作用下,表现为周期大,层间位移大,受剪承载力小,是因为单塔计算是,迎风面更大,没有考虑多塔之间影响,即没考虑风荷载遮挡面,同时也没有考虑多塔之间在竖向荷载、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作用,故单塔的计算结果指标偏大。因此,带缝的多塔结构计算宜采用整体计算模型,更接近实际模型,以考虑塔楼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建筑结构更合理和经济。而对于多塔之间分布比较分散时,相互之间靠裙房连接,相互之间的影响较小,风荷载的影响亦较小,可忽略,因此,这种一般型的多塔结构宜采用单塔来控制指标,而裙房的结构计算配筋宜采用多塔整体计算模型,以考虑每个单塔对单塔相关范围结构的影响。 五、结语 多塔结构设计显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只要把握设计要点,抓住设计重点,以合理的设计为前提,进行全面考虑,使建筑多塔结构结构设计工作发挥其最大的经济作用和社会效益、战略效益。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S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S 3包世华,王建东。大底盘多塔楼的结构振动计算 J建筑结构,1996(6) 4沈蒲生。多塔与连体高层结构设计与施工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