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建筑知觉现象学对街道建筑界面改造设计的影响摘 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盲目的大拆大建使改造后的街道建筑界面雷同,缺乏文化传承。本文从建筑知觉现象学角度审视街道建筑界面改造设计,探索街道建筑界面改造的设计原则,为改进街道建筑界面改造设计提供相应的改造意见。 关键词:街道建筑界面知觉现象学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 blind demolition and construction so similar to street construction interface
2、 after transformation, the lack of cultural heritage. Perspective learned from building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street construction interface transformation design, to explo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reet construction interface design principles, a corresponding transformation opinions interface
3、 transformation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street construction. Keyword: Street Construction interface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中图分类号:TU204+.2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为了迅速提升传统街道建筑的文化品味,更好地实现其经济价值,传统街道建筑界面改造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热潮。但是大规模的大拆大建使传统街道建筑界面遭到破坏,其蕴含的文化品质渐渐消失,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因此,在街道改造设计中设计者必须重视保持街道建筑界面原有的文化特色和人文
4、气息,以达到“在改造后的街道空间中原居民有归属感,游览者有可参与性的活动”的效果。在街道建筑界面改造设计中运用建筑知觉现象学理论的方法,营造富于场所精神与场所体验感的街道空间环境,是街道改造设计有意义的探索。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建筑知觉现象学理论及研究方法 以斯蒂芬霍尔的“场所体验”理论为代表的建筑知觉现象学注重“在由特定的地点、人群、事物和历史构成的环境中,考察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从人们的环境经历中揭示出环境结构和形式的具体意义和价值。 ”【1】此理论注重内在心理而非外在物质,考察与描述人与环境的关系,探寻街道建筑界面与居民生活和存在的本质关系。 1.2 街道建筑界面 界面是指
5、实体与空间的交接面,是限定某一空间区域的面状要素。有机的界面组合会构成形态各异的有特色的空间效果,反映空间的场所精神,带给人美的享受。 以空间构成的角度来分类,街道建筑界面可分为底界面、侧界面和顶界面三部分。 街道建筑底界面:与道路构成街道的平面肌理组织,有组织活动、划分空间和强化景观效果的功能,是三种界面中人们接触最密切的一种界面。 街道建筑侧界面:是构成街道空间的重要因素,形式随建筑的形状而定。它是观赏面,又可成为空间的背景和轮廓。它既是街道空间轮廓的生成者,又是街道空间特色的承载者。 街道建筑顶界面:建筑立面轮廓是街道天际轮廓线的主要构成,屋顶界面起到了统一控制顶界面形成街道特色的作用。
6、 【2】 2 街道建筑界面与建筑知觉现象学的关系 街道主要依赖临街建筑界面来限定塑造空间,设计精巧的建筑界面形式给予人们美的视觉体验,建筑界面材质又给予人们特定的触觉体验。下面我们把建筑界面分为“底界面、侧界面、顶界面”三部分来分类论述。 街道建筑底界面是与人接触最多的界面,尤其底界面与侧界面交接的地方起着承接转折的作用,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视觉、触觉、嗅觉的体验。 街道建筑侧界面是视觉体验的重要内容,不但是街道空间形象的主要构成要素,还是人们体验街道空间场所、感知街道文化氛围的主要构成要素。街道建筑侧界面能带给人直观的视觉刺激,要具有极强的统一性。为避免千篇一律,在统一性的基础上,单体建筑还要体
7、现自己的个性。 建筑顶界面就是建筑轮廓线,以多姿多彩的样式随着街道空间的一起延伸,增加了街道空间视觉体验的多样性。顶界面具有空间指示的导向性,对街道空间的可达性设计有所贡献。 3 街道建筑界面的改造设计 3.1 建筑底界面 街道建筑底界面的材质的选择和铺设方式不同,会造成街道空间场所的不同,带给人不同的视觉体验和触觉体验。建筑底界面具有划分街道空间的作用,不同材质的运用还有引导指示作用,在强化可达性方面作用明显。 设计者应该对建筑底界面的铺装做一定的考虑,增加人步行的舒适感和趣味性。增强舒适感需要底界面有平整、防滑、易渗水的界面,方便人们出行。因底界面的景观属性,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利用点线面等图
8、案,为人们带来愉悦感。 3.2 建筑侧界面 建筑侧界面的改造修缮主张以现代的结构材料逻辑表达原有建筑的遗风余韵【3】 ,主要有立面改造、结构改造、增建扩建三方面内容。 3.2.1 立面改造: 为更好地营造好的街道空间场所,设计者需要运用不同建筑材质对体验者在视觉、触觉、情感上的影响,发挥不同材质的表现特性,配合多变的设计手法,使建筑界面与环境自然融合。因此在街道空间改造设计时,设计者应考虑选材功能性的同时,还应考虑选材的艺术性和经济性。 3.2.2 结构改造 结构改造是以保存原建筑外立面特征的前提下,对建筑结构进行调整或改造的方式。其改造方式如下: 分隔垂直空间:工业建筑结构牢固且层高较大,改
9、造时可采用增加夹层或局部夹层的手法进行建筑垂直空间的分割,以满足其新功能的要求。这种方式多用于内部空间较高的厂区沿街建筑中。 分隔水平空间:根据现有建筑空间条件与新功能需求,重新分割原建筑较大的水平空间,原来大空间的内墙成为新的小空间的外墙,内部空间被重新定义,自成一体的不同尺度的小空间满足了不同的使用要求。这种方式多用于内部水平空间较大的框架体系的沿街建筑中。 整体或局部结构替换:这种方法多用于年久失修的木结构建筑,这类建筑物基本保留了传统面貌,但结构破坏严重,稳定性极差,需用新结构体系替换原结构以延长其使用寿命,以达到安全坚固、保持原貌且满足新功能的要求。 3.2.3 增建新建筑 用新的设
10、计手法和现代建筑材料对原建筑进行扩建设计,不仅增加了建筑的面积,而且新材料和新设计手法的介入,使原建筑和增建建筑产生强烈的对比,带给人特殊的空间体验。这种设计的常用手法有外包增建、协调增建、对比增建三种方式。 外包增建式:多用于沿街建筑扩建改造,增建部分把原建筑外包起来,原来的室外街道空间通过外包变成了室内空间,在增加使用面积的同时还能保护原建筑免受风霜雨雪的侵蚀。 协调增建式:外部形象采用与原建筑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在原建筑侧面或背面增建,且存在内部联系的方式就是增建式。比如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增建就是采用了这种方式。 对比增建式:外部形象采用与原建筑反差较大的材料或样式,如增建部分使用简单的
11、几何体反衬传统建筑繁复的细部,新旧建筑产生对比效果。但是新建部分在材质上与原建筑对比的同时,在色彩和风格特点方面要注意与原有建筑的关联,以免破坏整体性。 3.3 建筑顶界面 屋面改造是建筑顶界面改造的主要内容,它是三维的实体,以广阔纯净的天空为背景,统一连续而又错落有致的轮廓形成人们对这个区域的形象。其改造目的主要有:功能实用、景观美化、延续文脉等。改造时应该加强建筑间的关联,注意控制建筑轮廓线,形成有规律的形式集中的整体感。 综上所述,运用建筑知觉现象学的理论指导街道建筑界面的改造,让人回归一种可参与的、可认同的、富于场所精神的街道场所,为街道改造开启了一个新的改造途径,值得大家共同研讨。 参考文献 1 德胡塞尔著,倪梁康译.现象学的概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2 谭晓红.城市街道空间地域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4. 3 常青.历史环境的再生之道-历史意识与设计探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