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29.50KB ,
资源ID:1800963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8009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实证研究.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实证研究.doc

1、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实证研究提要 该文利用 Grubel-Lloy1d产业内贸易指数、Brulhart 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和 Thom&McDowell垂直和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剖析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产业内贸易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的实证研究 收录日期:2013 年 4月 3日 一、引言 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业(行业)内具有较为严密的生产替代和(或)消费替代关系的产品(服务)通过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间的双向流动,其理论基础是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报酬递增。

2、1961 年瑞典经济学家 Linder提出了需求偏好相似理论,解释了发达国家间制成品双向流动的现象(产业内贸易) ,从而使产业内贸易研究成为分析商品贸易类型的新模式。一般而言,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越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越高,某一产业的竞争力越强,其产业内贸易水平就越高,而产业内贸易本身也可以增加社会福利,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产业内贸易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贸易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实证研究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从 G-

3、L指数、bruelhart 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和 Thom&McDowell垂直和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出发,分析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 G-L 指数是比较通用的测度一国某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标。如果将一国的每个产业的进出口总值占整个国家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作为权重,加总之后即可得到一国总体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Bruelhart 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是衡量某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指数,能够动态分析某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特征。本文选定的时期为一年。 Thom&McDowell 水平及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可以考察哪些产品属于垂直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哪些是属于水平差别的产业内贸易,能够更加深入地考察

4、某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和结构。 本文所选数据均来自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 ,选取的时间区间为 20012011 年,按照 HS编码分类,将农产品划分为四大类共 24章。 (二)计算结果及分析 1、G-L 指数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我国 24章农产品的每章贸易指数均大于 0小于 1,说明 20012011 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均存在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其中,02、03、04、06、08、11、14、22、23、24 章农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这些产品有产品种类的多样性或者质量方面的优势,07、09、15、16、20 章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历年均小于 0.5,说明我国在这些产品上

5、是以传统的资源禀赋优势参与国际贸易的,具有比较优势。这五章产品基本上属于适合中国现阶段资源禀赋状况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这些产品劳动要素含量较高,资本和技术要素含量较低,从而形成比较优势。 计算结果表明,从第一类农产品的 GL指数来说,2006 年达到最高峰0.75,2011 年达到最底峰 0.58,仍然是大于 0.5,指数波动幅度不大,产业内贸易表现出稳定性,且占据优势,说明第一类农产品以 HS章为基础产品计算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第二类农产品历年 GL指数均小于0.5,处于较低水平,体现出了一部分产业内贸易现象,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第三类农产品的 GL指数在 2001年达到 0.

6、26,为最高值,其他年份的数值几乎等于 0,说明该类农产品基本属于产业间贸易;第四类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在 2006年以前保持着稳定,2006 年以后有所上升,表明我国在第四类农产品贸易中产品的多样性或质量、档次方面优势在不断上升。从整体来看,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在 0.5左右浮动,且历年均小于 0.5,说明我国农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还未占到优势,也表明我国农业仍旧是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参与国际贸易的。从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呈波动性下降,从 2001年的 0.48到 2011年的 0.39,说明我国农产品正在丧失产品多样性及质量方面的优势,而传统资

7、源禀赋优势在扩大。 2、Bruelhart 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以 HS章(二位编码)的产品为基础产品组合计算出 HS各类农产品的 B指数。其基本计算方法是先计算出每章农产品的边际产业内贸易 B指数,每类农产品中各章 B指数加权平均得到每类农产品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每类农产品的进出口总值占整个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作为权重,用每类农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加权平均来衡量我国整体农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水平,计算结果如表 1。 (表 1) 从第一类的结果来看,仅 20092010 年度的 B指数较低,为 0.02,说明该年度的贸易增量基本上是由产业间贸易带来的,20062007、2007200

8、8 年度的 B指数分别为 0.26和 0.39,这两个年度的贸易增量主要是产业间贸易增量,其他年度的 B指数在 0.5左右,产业内贸易增量占了主要部分。该类农产品的 B指数波动幅度比以 HS类为基础产品计算的波动幅度要小很多。从第二类的结果来看,只有20052006 年度的 B指数为 0.63,达到了 0.5以上,其他年度的 B指数均小于 0.5,说明该类农产品在计算期内的贸易增量主要是产业间贸易所带来的。从第三类的结果来看,该类农产品的 B指数均小于 0.5,且有部分年份的 B指数等于或几乎等于 0,表明第三类农产品的贸易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间贸易。从第四类的结果来看,该类农产品仅在 2007

9、2008 年度的 B指数大于 0.5,其他年份 B指数在 0.3附近波动,表明该类农产品的贸易增量仍然主要来自于产业间贸易。 我国农产品的整体 B指数都比较小,最高为 20052006 年度的 0.44,表明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主要是产业间贸易引起的,然而我国农产品 B指数从 20012002 年度的0.20,增长到 20102011 年度的 0.32,说明产业内贸易在我国农产品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Thom&McDowell 垂直和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首先计算出 HS各章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各章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乘以各章在同一 HS类中某章农产品进出口增量占闽台农产品进

10、出口某类总增量的比重,后求和,得出某类农产品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HBk) ,然后按 HS类计算出各类的边际总产业内贸易指数(Ak) ,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VBk)为边际总产业内贸易指数与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之差。边际产业间贸易水平为 1与边际总产业内贸易指数(Ak)的差,因此,通过计算边际总产业内贸易水平,也可了解边际总产业间贸易水平。计算结果如表 2。 (表 2) 按照 HS类和整体农产品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水平指数的状态空间,可将其划分为四个子空间:纯粹水平产业内贸易、弱水平产业内贸易(强垂直产业内贸易) 、强水平产业内贸易(弱垂直产业内贸易)和纯粹垂直产业内贸易。以 20102011 年度

11、为例,从表 2中可以观察到我国农产品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状况。第一类农产品边际总贸易指数为0.96,表明第一类农产品的增量 96%来自产业内贸易,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为 0.49,大于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 0.47,表明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并存,但属于强垂直产业内贸易类,因此第一类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第二类农产品边际总贸易系数为 0.67,贸易增量主要来自产业内贸易。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为 0.27,小于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 0.40,说明此类农产品是强水平产业内贸易类;第三类农产品边际总贸易指数为 0.12,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为 0.12,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为 0,说明第三类属于纯

12、粹水平产业内贸易,但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非常小,产业间贸易在该类农产品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第四类农产品边际总贸易指数为 0.79,产业内贸易占主导地位,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为0.33,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为 0.46,表明该类农产品贸易属于强垂直产业内贸易。从整体上来看,20102011 年度我国农产品边际总贸易指数为 0.71,表明该年度我国农产品贸易增量主要来自产业内贸易,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为 0.32,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为 0.39,说明我国农产品贸易属于强垂直产业内贸易。 在第一类农产品中,10 个年度里有 7个年度水平产业内贸易是大于垂直产业内贸易,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水平产业内贸易特征,产业内

13、贸易带来的增量主要来自水平产业内贸易变动的结果;在第二类农产品中,2个年度中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大于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其他 8个年度中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大于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且差异较大。计算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带来的增量主要来自垂直产业内贸易变动的结果;第三类农产品只包括第 15章,全部体现为水平产业内贸易,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为 0;在第四类农产品中,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交替拉升,各占优势,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共存现象。在整体来看,我国农产品垂直产业内贸易在 8个年度中大于水平产业内贸易,且差异较大。计算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增量主要来自垂直产业内贸易,在总体上质

14、量、档次有所提高,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各项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图 1) 就第一类农产品而言,20012005 年间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说明我国在活动物、动物产品这类农产品上具有多样性的优势,2005 年之后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有所下降,说明这段时间内我国的动物产品是以传统的比较优势参与到国际贸易中的;第二、三、四类农产品的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较低,说明这三类农产品款式、规格的多样性不够,产品结构单一,缺乏竞争力。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首先,从整体农产品角度看,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是存在的,按章计算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小,表明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上是较低的。从产品分类的角度看,我国四大类

15、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在不同的年份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但总体上仍为波动运行态势。总之,我国农产品贸易存在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并存的现象。 其次,从 Bruelhart边际贸易指数看,不论是以 HS类为基础产品分类还是以 HS章为分类计算的我国农产品边际产业内贸易在各个时期有一定波动。我国农产品 B指数是波动上升的,说明产业内贸易在我国农产品贸易增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从 Thom&McDowell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测度结果来看,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表现出比较强的以技术差异为特征的垂直产业内贸易。但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都相对较低,说明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多样性

16、和质量档次,以更加有效地参与到国际农产品贸易中。 总的来说,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不高,竞争优势不够明显,应进一步加大农业技术转化和推广,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投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的多样性,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增强我国农业长期发展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McCorriston and M.Sheldon.Intra-industry Trade and Specialization in Processed Agricultural Products:The Case of the US and the ECJ.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1. 2Bashir A Qasmi,Scott W Fausi. NAFTA Intra-industry Trade in Agricultural Food ProductsJ.Agribusiness,2001.2. 3宋玉华,刘春香.我国农业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4.2.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