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8 ,大小:264.50KB ,
资源ID:180238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802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考政治学概论-串讲笔记.doc)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考政治学概论-串讲笔记.doc

1、1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 绪论 政治 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 其 实质 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 研究 的目的 就是试图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一门关于 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马克思主义认为,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 特定 阶级利益和意志的反映 ,因此,政治学不可能成为纯粹的实证科学。 第一节 政治学研究对象 1. 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 最初含义指古代 城邦 ,即 城市国家。 亚里士多德 ( 西方政治

2、学的奠基人 ) : 政治主要指 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 核心含义是统治,政治主要指“治国平天下”,以治为主 2. (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非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 ( 1) 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 ,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孔子、孟子、柏图拉、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康德) ( 2) 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凯尔逊) (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马基雅维里 -第一次将政治与理论分开、君主论 , 韩非 -法家 、拉期韦尔 、马 克思韦伯 ) ( 4) “ 管理众人之事 ” 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孙中山、

3、麦肯齐) ( 5) 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戴维伊斯顿“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3. 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 ( 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 3)核心:是政治权力, 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 ( 4)活动:是科学、 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 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

4、系的总和 。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 政治活动的核心 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因此,政治学应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 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狭义:以国家为研究对象 , 即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发展规律等 ;广义: 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 ,即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 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 4. 政治学研究范围归纳为六个领域: ( 1) 政治学基础理论。 是政治学的基础与核心 ( 2) 中国政治。 这是我国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 3) 比较政

5、治。 ( 4) 公共政策。 现代政治学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对政府制定与执行政策过程的研究日益发展 ( 5) 行政管理。 ( 6) 国际政治。 5. 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与 哲学、经济学、法学 关系密切。 ( 1)政治学和哲学的关系。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 哲学是政治的基础。 ( 2) 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关系,两者的联系非常密切。经济关系决 定了政治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另一方面, 导致 政治学与经济学联系的另一个重要国素,就是关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问题。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任何政治学理论,都不能脱离特定的经济学而孤立地存在和发

6、展。因此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 ( 3) 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具有不可分割的相关性。在历史上,政治学和法学曾经长期处于彼此不分的状态。但研究重点是有所不同的。政治学所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中的权力现象,权力是其研究的核心;而法学的研究对象则2 以特定的法律主体的权 利和义务关系为重点。法是进行政治活动和实现政治目标的一种 规范手段,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就是在法律约束下的政治,政治必须采取合法性的形式而有规则、有秩序地运行,因而政治和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政治学和法学也就具有联系的必然性。 第二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 中国古代政治学。 1、儒家(孔孟,论语、孟子) 从“为国以礼”的

7、政治原则,即“礼治” 孔丘 ;到“为政以德”的治国之道,即“德治” 孟子 ;发展至“以德行仁”的“王道”以 反对 “以力假仁”的“霸道”。 2、法家(韩非子韩非子) 反对“仁政”和“王道” ,主张“霸道”和“以法治国”。 3、道家(老子、庄子) 用消级无为的手段来进行政治统治,即“无为而治” 就是要求国家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社会生活 。 (二)西方政治学。 1、最早起源于古希腊 柏拉图理想国(西方政治思想的最初萌芽)和 亚里士多德 ( 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 )政治学 (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 2、神学政治论 奥古斯汀和托马斯阿奎那 3、 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西方社会的政治思

8、想沿着两条路发展:一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是近代无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4、 文艺复兴时期 , 被马克思称为 新时代第一个政治学家 的是 马基雅维里君主论 (人性与权力);布丹的共和六论,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莫尔乌托邦和康帕内拉太阳城。 5、 17 世纪 18 世纪 : 资产阶级政治家(孟德斯鸠、卢梭、汉密尔顿等) 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理论、分权制衡学说。 6、 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末 :资产阶级 自由主义 (孔斯坦、边沁) 和 实证 主义学说 ( 孔德、斯宾塞 : 主张用社会政体代替国家 ) 。 无产阶级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 (三)

9、 西方政治学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个阶 段:从 19 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 第二个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以政治权力为研究对象。 典型代表 :罗斯福新政,即运用资产阶级国家政权采取一些改良主义措施。 第三个阶段: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从权力 逐渐转变为对 政策的 制定过程 。 行为主义方法是 20 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四) 共产党 宣言 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 政治纲领。 内容: 第一, 提出了国家的阶

10、级组织的观点。 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表现。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的专政,国家的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外部表现,国家对外职能是国家对内职能的延续。 第二, 宣言明确指出了, 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第三, 宣言 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第四, 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第五, 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上述观点表明,它真正地实现了政治学 的科学性与阶级性、革命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第三节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

11、析;从具体到一般,再从一般到具体;理论联系实际;阶级分析;经济分析。 2. 政治学研究 比较常用的方法有 ( 1) 历史研究法。( 2)制度研究法 (静态:将政治看作是一种法律规范的科学;动态:研究制度的功能变化、政治制度在社会关系中的关系、制度模式相互冲突和协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行为关系机制) 。( 3)比较研究法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 4)结构 -功能研究法。 ( 5)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方 法 3. 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1)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 2)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 3)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

12、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1. 国家起源的研究,特别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概括的 阐明两个观点: 第一,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时间问题 。 第二, 国家的产生是 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原因问题。 3 2. 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 家庭形式是 群婚 ,血缘家庭。 这是一种禁止父母与子女通婚的婚姻形式。 其后发展为 普那路亚家庭 。 这是兄妹姐弟禁止结婚的一种家庭形式。 氏族就是普那路亚家庭直接引起的。 3. 氏族 :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 通 婚的人们的集团

13、。 是 原始公社 制度 的社会经济单位 。各个氏族一般具有 共同 的 名称、宗教信仰和墓地。 4. 氏族社会的历史可以分为产生、发展、繁荣、解体四个阶段。 5. 原始氏族制度的特点: 以氏族为核心,原始公社制度有 氏族、部落、部落联盟 几种形式。其特点有: 第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 第二,氏族制度中 的决策组织 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 第三,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 6. 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和阶级,氏族组织也随之解体。 则是 原始社会三次社会大分工 的结果。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 畜牧业与农业 的分工。给社会带来三个结果和变化: ( 1

14、) 畜牧业和农业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部落有了剩余产品。 ( 2) 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 ( 3) 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家长制家庭 ,是以一个男子为首的大家庭公社,包括家长,晚辈及奴隶。 家长制家庭特点:( 1)把非自 由人包括在家庭内( 2)父权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 手工业与农业 的分离。给社会带来三个主要结果: ( 1) 奴隶制的巩固与发展。 ( 2) 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 ( 3)部落联盟的出现。 (部落联盟设立由 军事首长、议事会、人民大会 所组成的联盟机关)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 商业从手工业 分离出来。 分离出一个

15、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交换的阶级 商人阶级。 ( 恩格斯称其为 有决定意义的生要分工) 带来的二个结果: ( 1) 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金属货币。 ( 2) 由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 ,原来氏族与部落居民杂居起来 。 7. 恩格斯对国家的产生论断 说明三点: ( 1) 历史现象,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表明国家产生的时间。 ( 2)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 3) 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8. 国家在氏族制度上产生的三种形式: ( 1) 雅典国家的形式 ( 2)罗马国家产生的形式 ( 3)德意志国家的形 式 9. 国家区别于氏族组

16、织的主要特征如下两点: ( 1) 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 2) 国家公共权力的设立。 公共权力是指武装的人 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 属物 监狱和强制机关; 氏族组织没有公共权力。 10. 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1. 神权论:亦称君权神授论。国家源于神,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 2. 契约论: 把 国家的产生 说成是 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以格劳秀斯、斯宾诺莎、霍布斯 -“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洛克“自然权利”、卢梭“主权在民”,其中以 卢梭 的 社会契约说 之大成。) 3. 暴力论:

17、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 是 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与职能 1. 国家的本质问题, 是国家学说的核心问题, 也成为政治学中的核心问题 。对国家本质问题的不同理解,也是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分水岭和出发点。 2. 国家 :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三层 含义 :( 1)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2)阶级统治。( 3)是个机器。 3. 国家权力 ( 亦称政治权力,这里指狭义的;或称公共权力 ) 是 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 4. 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表现 有三

18、方面: 第一, 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 第二, 职业性的常备军的 建立。 4 第三, 赋税制度的确立。 阶级权力通过一定形式上升为国家权力的结果。公共权力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由原始状态进入文明状态的必要条件。5. 国家权力特性 主要表现: 第一, 强制力的垄断性。第二,普遍的约束力。第三,主权性。 5. 国家主权: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全权在政治、法律上的表现。 国家三要素:主权、领土、居民。 国度:按政治地理位置划分的。 6.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当阶级出现,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时就产生了国家,当阶级完全消灭,国家就消亡了。 第二,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阶级专政

19、,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生 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改变,通过社会变革,国家的阶级性质也就随之改变。 第三,国家是个实体物,是社会组织,是机器、工具。 7. 国家职能 的 两种 基本 职能: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外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内外部职能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只有 加强内部职能,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有效地实现国家的外部职能;同样, 有效地发挥外部职能, 对 巩固和社会发展会起到重要作用。 内部职能,从国家活动性质和方式的角度分:政治 职能和社会职能。 政治职能:又叫镇

20、压职能, 即 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在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 社会职能: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管理职能。 社会 管理职能存在的前提是社会的存在,而政治统治职能存在的前提则是国家的存在。 8. 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关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社会管理职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其执行和实现 必须依靠国家权力,所以它又与政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从这个意义上讲, 政治职能是 社会职能的前提; 另一方面,政治职能又必须以社会职能为基础。 因为 国家有效地实现了社会管理职能,政治

21、统治才能够得以持续。 9. 国家社会管理职能的扩大,政治职能的弱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节 国家的消亡 1. 国家消亡的前提:是阶级的消亡,随着阶级的消亡,作为解决阶级矛盾的工具的国家,由于失去了作用,逐渐走向消亡。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国家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国家消亡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果。 2. 国家消亡的条件:消灭阶级,消灭剥削阶级,消灭一切阶级,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彻底铲除阶级产生和存在的一切根源,使阶级及 其差别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 3. 最高级的人类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已经消除了,阶级的差别也就不存在了。共产主

22、义社会,才是国家消亡的条件。 4. 为什么 只是 消灭了剥削阶级,国家还不能消亡 ,必须在阶级差别消灭之后,国家才会消亡 ? 从经济方面看,社会主义社会虽然解决了所有制,消除了国家存在的社会条件,但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还达不到使物质极大丰富的程度。因此,在分配领域只能实行 “按劳分配 ”的原则。只要是按劳分配就必然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从政治方面看,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 级虽然被消灭了,但由于国内国际各方面的因素,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只要有阶级斗争存在 , 国家就不会消亡。 综上, 其中主要是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还需要法律规范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因此, 只要有法,就需要有保证

23、法律实现的具有强制性的国家机关。 5. 国家消亡的各种条件 : 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的完全消灭,是国家消亡的 政治条件 ;旧社会分工和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差别的消除,是国家消亡的 社会条件 ;全体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是国家消亡的 精神条件 ;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使全人类获得解放,是国家消亡的 国际 条件 ;而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国家消亡的 最根本条件 。 6. 国家的消亡 表明了过程的 渐进性 :是指国家消亡也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又表明了过程的自发性:是指国家不是被消除的,而是自行消亡的 。 5 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第一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 一、国家的历

24、史类型问题,是指国家的分类问题。 (一)非本质性分类: 1、 以 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将国家划分为: 正常国 家是指为多数人谋福利的国家 ( 君主国、贵族国、民主国 );变态国( 专制国家 -一人掌权 、寡头国家 -少数人掌权 、暴民国家 -多数平民掌权 ) 系统地对国 家进行分类,最早是从 亚里士多德 开始 。 2、 神权国 用以解释中世纪的神权国家。 3、按政府对国家主权的掌握程度,把国家划分为: 主权国、部分主权国、殖民地国家。 4、以地理环境划分: 海洋国、大陆国、岛国。 5、现代西方国家划分: 法治国、民主国、专制国、福利国。 国家的分类应当以各种国家所具有的 最本质的特点

25、 作为划分标准。 ( 二 ) 马克思划分标准: 从对国家的 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 的分析出发 。 自从阶级产生以来,人类先后经历了四种社会生产方式: 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在这些生产方式中占主导地位的阶 级分别是 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因此,国家的历史类型相应地分别是: 剥削者类型国家 -私有制 ( 奴隶制国家 -是奴隶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奴隶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奴隶制的剥削形式 、封建制国家 -是封建地主阶级用以压迫和统治广大农民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封建制的剥削形式 、资本主义国家 -是资产阶级压迫和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它维护着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

26、)、 完全新型的 最 高历史类型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 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统治少数剥削者的工具,是建设社会主义,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 件与精神条件的工具 ) 。 第二节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1.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历史类型的 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是社会变革的经济基础。 2. 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 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 政治革命 。 政治改良 是社会政治变化的另一种方式。但是,它不是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方式和途径。改良的实质是统治阶级在被统治阶级斗争的压力下,被迫

27、作出的某些局部性的让步,它并不会改变社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形态,因而不能完成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3. 革命与 改良的区别: 第一, 革命是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并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和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社会得到根本的改造。而改良是在不改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某些现状的改善来缓和社会矛盾。 第二, 革命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的必然现象,革命根源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性质。而改良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 第三,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

28、题,是一种激烈 的社会变动。而改良则是渐进的,是一种和平的、局部的改造的过程。改良者实质上以争取统治阶级让步政策为最后目的,是旧的社会制度的维护者。 第三节 国家历史类型概述 1. 奴隶制国家 :是建立在奴隶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奴隶主不仅占有全部生产资料,而且还占有生产者 奴隶本身。 职能:内部职能:控制奴隶和自由贫民等广大被压迫群众;外部职能:侵略他国领土或保卫本国领土以防别国侵略。 具有重要意义。 奴隶主阶级通过国家控制被压迫阶级的另一种办法,就是利用宗教作为精神武器,以麻痹奴隶和自由民的反 抗。 2. 古代奴隶制国家:埃及、巴比伦、亚速、波斯 希腊的城邦国家

29、:雅典 采用奴隶主阶级对的民主制 人民大会 古罗马和斯巴达这样的奴隶制国家采取的是贵族制 元老院(古罗马)、长老会议(斯巴达)掌握重要权力。 3. 奴隶制国家的实质都是奴隶主阶级实行的政治统治,都是奴隶主对奴隶进行的阶级专政。 4. 封建制国家 :是建立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是封建大地主占有者对广大农业劳动者进行剥削和压迫的工具。 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四种: ( 1)领主占有制: 领主领地可以世代相袭,但不能买卖。经管庄园、利用特权、附属农奴 西方 封建社会 ( 2) 地主占有制:合法买卖土地。出租土地,收缴地租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 中国封建社会 ( 3)国家占有制:是以国王名义占有

30、土地。分封级各级领主,实质是领主占有制。 6 ( 4)自耕农占有制:占有是少量的。 “ 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的土地制度 。仅满足基本生存条件。 综上,真正对封建制国家起决定作用的,在中国是地主占有制,在西方是领主占有制。两者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具有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即土地由享有一定特权的大土地所有者占有;劳动者耕种领主或地主的土地,并以劳役或实物的形式将维持家庭生产和生活以外 的剩余劳动无偿交付给土地占有者; 5. 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 第一,在国家结构方面,中国是 中央集权制 ( 实行超经济的强制手段 政治力量是游离于土地关系之外,由国家行政机构统一掌握的,地主个人

31、无权直接运用政治权力压迫农民 ),西方是 分封割剧制 ( 土地所有权和实施超经济强制的政治权力都集中在领主个人手中。 ) 第二,在权力结构方面,中国是 官僚等级制 ( 特点:由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在官僚集团内部,有着按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密组织 ; 封建官僚按官阶高低享有特权,特权成为官僚制的核心。 ),西方是 地产权力等级制 ( 是一种 土地所有权与政治特权相结合的制度,因此,逐级分封所形成的严格等级就必然成为权力结构的直接基础) 。 第三,在统治思想方面,中国 侧重于宗法伦理观念 (中国封建是一个以地主制经济为基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因此,它既需要有一种宗教化的、以盲目信仰为基础的政治文化来

32、控制人们的思想,又不允许有一个像西方的教会那样的组织独立于国家政权之外) ,西方则主要 借助于宗教信仰 (起因于它们的领主制经济以及由此产生的分封割剧制度。宗教特点:它是一种 思想 ,表现为 教义、教条 ;它是一个 组织 ,表现为 教会 。) 6.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具有三个特点 : ( 1) 由 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举荐、科举,国家任命取得官职。按官职领取国家俸禄。 ( 2) 在 官僚集团内部, 有着 按等级划分官职的 严密 组织。 ( 3)封建官僚按官阶高低享有特权,特权成为官僚制的核心。 7. 1)我国第一个封建官僚政权 秦朝建立之初,统治阶级提出“邦之急,等级” 到魏晋时代形成九

33、品三十等级制度。 2) 西方封建社会的领主制是一种土地所有权与政治特权相结合的制度。 3) 宗法:是指以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的,规定宗族内部的尊卑、贵贱和上下等级的一种制度,主要表现为同姓宗族内部分为大宗、小宗和嫡长子继 承等。 8. 资本主义国家 是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的组织化 、制度化 ,是人类历史有国家以来最完备、最复杂的国家机器。 按其发展 阶段划分 为: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本质: 是 资产阶级 专政 。 9. 社会主义国家 是最高历史类型的国家,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历史的深刻变化 。 社会主义国家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

34、和政治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国家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以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为其政治特征。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为 其思想特征。 第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建立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 , 它在实现政治的方式上,一般采取普选制、议会制等民主形式;其政权组织形式主要有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发源地是在西欧。 市镇的出现,标志着城市经济在西欧的形成。这种城市以手工业和商业为基础,以雇佣劳动作为主要的生产方式,使作坊转变成了资本家。 雇佣劳动关系在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中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

35、生产的形成。 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展必需具备两个条件 : (一)是充 足的货 币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二)广阔的劳动力市场。 二者缺一不可 ,这两方面的基本条件是通过原始积累过程创造的。 2. 资本主义 原始积累 的过程 ,其本质特征就 是暴力。 其 途径 有: 第一条途径,其典型形态就是 “圈地”运动 ,剥夺农民土地; 基本途径就是对农民土地的掠夺。 第二条途径,通过 奴隶贸易 ,贩卖人口,使他们沦为雇佣劳动者,由此,资本家也积累了巨额资本。 第三条途径,通过 殖民活动 ,征服和掠夺殖民地,获得资本,并扩展世界市场。 3.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 第一,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所有。 第

36、二,资本主义生产 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第三,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劳动力本身也是商品。 第四,资本主义生产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 7 4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共同点: 以 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 为所有制形式 。 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不同点: ( 1)封 劳动者没有出卖自身的自由 ,资 雇佣劳动者在市场上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 。 ( 2)封生产以使用价值的生产为目的, 以自给自足的生产为限度, 资追求剩余价值为 自己生产的 目的。 ( 3)封建立在暴力和政治权力超经济强制因素之上,资建立在平等交换和 排斥任何超经济的强制因素。 5在封建社会,占据社会

37、经济生活主导地位的是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与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封建地主阶级生存的经济基础。 6. 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一般都是通过政治革命实现的。 资产阶级革命 有三种类型 :英国、法国和德国为典型代表。 1) 17 世纪的 英国 革命,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其根本 特点 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及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 法国 资产阶级革命是一种急风暴雨的 大革命 形式。 社会划分为 三个等级 ,第一等 级的贵族和第二等级的僧侣是特权等级,而包括资产阶级、农民、城市贫民和工人在内的广大人民构成了法国社会的第三等级。 3) 德

38、国 资产阶级革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一次社会变革,特征是:封建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政治多重压力下,被迫进行资本主义 改良 ,逐步使封建专制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国家。 7. 资本主义本质特征 : 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是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利益、剥削与压迫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机器。 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 为经济基础。 具体 : ( 1)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本 私人所有和剥削雇佣劳动前系,构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权力的力量基础; ( 2)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运行规则。 资本以雇佣劳动为其生存条件,以 资本增值 为其根本目的

39、。 ( 3)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和发展。 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本质上是维护生产资料资本私人所有制和雇佣劳动关系的政治工具。资本主迟钝国家的政治生活、政策方针和实际措施,本质上都是维护资本属性和满足利益最大化要求。 7. 资本主义国家的 民主统治方式 仍然是对无产阶级金额劳动人民的专政,它与资产阶级暴力统治方式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 它以 更加隐蔽的方式 掩盖着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专政。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1. 两个发展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 自由 资本主义国家 ,是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也就是列宁所指的“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自由资本

40、主义的基本 经济特征 :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的实现 方式 。 自由资本主义的国家 政治 特征:资产阶级以自由主义的方式来统治国家。 3. 自由方式在政治生活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具体体现: 1) 在 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方面 ,它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以 所谓公民政治自由、政治平等和政治权利作为政治生活的基础。 2) 在 政 治制度方面 ,它体现为资产阶级国家以 选举制、代议制和政党制 作为资产阶级政治自由和民主 最集中、最典型的制度体现。 3) 在 政府 职能 方面: 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体现 的 是 “ 最低限度国家 ” 和 “ 消极国家 ”,即政府最低限度地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政府的只能只限于必要

41、的公共事务,社会经济活动完全由“看不见的手”即市场进行调节,政府充当的是“守夜人”的角色 。 4.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指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 资本主义从自由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对的矛盾运动的结果。 在政府职能方面,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把政府变为集中主要权力的 “万能政府” ,政府作用的范围、方式和强度也随之发生转变。政府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最低限度政府”转变为对经济、社会、文化进行 干预的政府 ,从“ 消极政府 ”转变为积极和强有力地控制和调节 社会内外矛盾的政府,从“守夜人”转变为社会的领航者和掌舵者。

42、5. 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 ,构成了 20世纪 30年代以来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基本形态 。 法西斯国家 :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它是垄断资本所采用的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是垄断资产阶级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经济 地位所实行的公开的恐怖专政。 1)在统治思想方面,法西斯国家一般以 “ 种族 优越 论 ” 、 “ 领袖权威论 ” 作为政治统治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特征。 2)在 经济 生活 方面 ,法西斯国家的基本特征是 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军事化。 3)在 政治 生活 方面 ,实行 法西斯寡头统治。 4)在 对外关系方面 , 奉行疯狂的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 法西斯国家

43、典型代表国家是:纳粹德国 、 意大利、日本 -从政治文件和意识形态看,具有 国家崇拜、国家至上主8 义、民族优越和沙文主义 传统。 福利国家 :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完善一整套社会福 利政策和制度,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1) 福利国家 : 美国 -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罗斯福“新政”、 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士、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冰岛等。 2) 福利国家 的公共工程和社会福利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也是资产阶级。实际上是以国家福利的方式掩盖了资本家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直

44、接剥削,它更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统治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稳定。 3) 福利国家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一种 现代形态 。 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也 叫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在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国家。是新的历史类型的国家。是最后一个历史类型的国家。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的社会化水平,使生产获得了社会的属性。 主要表现为: 1)生产资料的社会化。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社会属性,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基础。 2)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3)生产产品的社会化。 2. 1)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45、: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 盾,造成了资本主义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的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造成了资本主义 生产无限扩大 的趋势与无产阶级和 劳动人民 购买力相对下降 之间的矛盾,而哲学矛盾的运动和发展,其结果必然导致周期性的 经济危机 。 2) 英国在 1825 年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此后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周期性地爆发。 3)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 对立和 斗争, 表现为反剥削和剥削、反压迫和压迫的对立和斗争。 3.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46、。 具 体表现为三大矛盾: 第一, 无产阶级 与 垄断 资产阶级 之间的矛盾 。 第二, 资本 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 第三, 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使 殖民地 、 半殖民地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尖锐。 4. 社会主义国家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 1) 首先体现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 历史性 否定。 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否定,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对资产阶级利益的否定。 3) 社会主义国家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也体现为无产阶级统治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否定, 并且在这一否定中根本改变了阶级发展的历史

47、命运。 4) 无产阶级统治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否定主要体现在 国家政权 上。 5) 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还体现在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 国家机器 的否定。 5. 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历史经验, 实现革命和平发展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 1) 资产阶级还没有建立庞大的军阀制度和官僚制度,因而不可能对群众施加暴力; 2) 在有健全的社会民主制度和传统的国家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获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 ,使资产阶级不敢或不能破坏议会民主制; 3) 资产阶级拥有的武装力量在战争的环境中被 冲垮,而又来不及重新组织和掌握反革命武装力量,因而出现了没有对群众施加暴力的局面; 4)我强敌弱,在无产阶级

48、强大压力包围下,资产阶级放弃反抗自动向无产阶级做出重大让步。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及其历史 地位 1.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的和最后的一种政治统治,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 2. 民主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 ( 1) 民主是指公民管理国家的权利,反映的是公民与政权的关系。民主是国体问题。 ( 2) 民主是指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方法, 也叫做 管理国家的方法 , 即国家的 政治统治形式,是政体问题 。 ( 3) 民主是指国家活动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 9 3. 民主的这三个方面的含义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把这三个方面的含义合起来,就称为国家形态。这种国家形态是由它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4. 社会主义国家为何实行新型民主? ( 1) 新型民主是 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 2) 新型民主 是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需要。 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