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法宝提要 传统的高职教育发展是基于对教学、科研和生产等方面展开。本文另辟视角,从人、创新和品牌三个层面入手,并将此称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法宝。 关键词:高职;可持续发展;创新;品牌 基金项目:2012 年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发”市级重点课题立项高职经贸类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编号:201218) ,主持人:仇荣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 年 1 月 22 日 中国最早的职业教育,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六十年代的实业教育,已经有 140 多年的历史。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有其不同的理念。当前高
2、职院校面临的背景:一是高职院校不再升格为本科院校;二是在高等教育中,高职应占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三是高职的专业培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四是高职院校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办学规模、教学管理、教育经费等软、硬条件上都远远比不上普通高校;五是人们在观念上总是认为带“职业”二字的教育不是高等教育,接受高职教育总是下下策;六是高职院校在生源范围、质量及毕业生就业等方面比普通高校存在更大的困难;七是高职院校之间存在着同质的竞争;八是国外教育机构对国内生员市场的抢占;九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2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的出台并明确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运用 SWOT 分析法,可以看出目前高校职院是优
3、势与劣势同在、机会与威胁并存。但从整体上讲,笔者认为优势大于劣势,机会大于威胁。从外部环境来看,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从内部环境说,高职教育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或者叫做“一次创业” ,只要能够适时抓住机遇和调整战略,提出并践行富有竞争性框架理念,并不断地进行“二次创业”或者“再次创业” ,就能够化劣势为优势、变威胁为机会,从而在竞争中取胜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人、创新和品牌三个层面入手,并将此称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法宝。 一、法宝之一提高群体素质 (一)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师素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未来的几年中来自师资方面的压力
4、将和生源压力相提并论。同业竞争将从“争夺生源”进入靠“比拼师资”来制胜的发展阶段。衡量师资结构的一个主要指标是“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中所占的比重。这里所说的“双师”是指既具有够硬的实操技能,又有较高理论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而不是仅仅参加了某一次考试,取了一个类似“经济师”这样的证书,然后美其名曰“双师” 。笔者认为,此“双师”非“双师” 。据教育部高教司于 2000 年 5 月对江苏、四川、辽宁、陕西、湖南等 5 省 30余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现状的抽样调查显示,从企业调入的教师仅占11.06%。而高校毕业生和从其他高校调入的教师却占 75.05%。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通过挂职等手段高职院校“
5、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有所改善。3但“双师型”教师仍然是当前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道“瓶颈” 。而高职类院校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培养“实用性” 、 “技能性”的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的教师不仅具备普通教师都具有的共同素质,更应该具有技术型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利用外脑(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为教师或兼职教师)的力量为高职院校服务,变外脑为内脑;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和名校合作以挂职、培训、进修等方式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经验、操作能力、应用能力、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 (二)优化管理团队,提高综合素质。从广义上来讲,高职院校的管理团队既包括校级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也包括一线管理人员和老
6、师,也就是全院(校)的专兼任教师。从狭义上来说,高职院校的管理团队仅仅是指校级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在这里,笔者倾向于狭义) 。校级管理者要用科学发展观制定学院的战略选择、战略构想和战略分析,明确发展思路,制定目标指南,提出“经营范围”和找准位置;中层管理者是实施者,把学院的总体发展战略、思路、 “经营范围”等加以落实,从而实现学院的总体发展目标。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两者并不是那么默契。如中层管理者错误地理解学院的战略和在执行过程中偏离了既定的轨道,如果得到及时纠正,危机尚可挽回,最可悲是有些中层管理者在自己囫囵吞枣时还不敢再次面见校级管理者。为什么?一个字怕。怕校级管理者认为自己的理解能力有问
7、题,从而影响他们在校级管理者心目中的形象。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优化管理团队,提高综合素质。具体措施如下:一是确立学校(院)切实可行的总目标,并把总目标分4解成一系列的子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团队成员的身上;二是建立目标责任制,充分调动每个成员实现目标的自主权,使其享有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三是在目标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团队成员在操作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过程控制,并且发挥其应有的创作性和主动性;四是发扬民主、提倡协作和加强监督检查;五是在竞争性框架的理念下,引入竞争机制;六是正确面对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只有这样,两部分管理者才能形成真正的合力,才能形成真正的团队精神,才能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群体。 (三)坚持以
8、能为本,提高院(校)长素质。高职院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对院(校)长综合素质和人格提出新的要求。笔者认为,一个成功的院(校)长至少应该具备三项素质要求,并且要在这三个方面加强修炼:一是自信。成功的欲望是创造和激发潜意识的源泉,并把之转化为一种信心。院(校)长具备这种信心后,能够释放出无穷的热情、精力和智慧;会在自己的内心里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对问题的判断和解决的能力,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成竹在胸。二是理念。院(校)长的理念应该包含:1、搭平台的理念。成语“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如何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刘备看中了诸葛亮的才能,而诸葛亮看中的是刘备为自己搭的可以施展才华的平台。目前,高职院校正处于青果时代,
9、人才的竞争将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二次创业的成败。因此,为不同的人才搭不同的平台,是院(校)长应该重视的理念。2、服务的理念。教育的产品是服务,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社会。院(校)长只有具备服务的理念,才会主动接受市场检验、开发服务新产品、研究市场新动向、不断创新和参与市场竞争。3、终身学习的理念。当前,高职院校在富有竞争5性框架理念下,院(校)长面临着更新观念、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公关能力等方面的挑战,因此需要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三是战略眼光。就是指院(校)长能够高瞻远瞩、对内外部环境与学院(校)的长期发展相关的战略性因素要比别人看得早、看得远、看得更加透彻。院(校)长只有具备这种战略
10、眼光,才能够及时地把握市场脉搏,以快取胜,迅速占领市场,获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也是学院(校)绝佳的成长机会。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 二、法宝之二勇于创新 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面对这样的要求,高职院校本身也要进行创业,而创新正是创业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可以是一种新服务;可以是一种服务的新方法;可以是组织高职院校的新方法;可以是经营与其他组织的新方法因此,笔者从形象创新、文化创新和组织机构创新三个角度阐述高职院校的创新。 (一)形象创新。
11、形象是高职院校二次创业的一个重要战略窗口。学校的形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学校的理念形象、行为形象和视觉形象;对应的它的识别系统也分为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其中,理念识别是指学校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哲学、宗旨、目标和精神等,它是学校形象的灵魂和整体系统的原动力。行为识别是学校形象策划的动态识别形式,主要是指学校组织及全体师生的言行和各项活动具有的特色。视觉识别是指学校要有独特的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视觉效果。6所以,高职院校的形象创新应从上述诸要素入手。 (二)文化创新。如果说学校形象是学校外在身躯的话,那么学校文化则是学校的内在灵魂。 “culture”(文化)在英文里原意是胶水、粘贴
12、。所以,学校文化,笔者认为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吸引、凝聚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急需在这方面下工夫。因为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用一种以学科为本的模式培养人才,造成人们思维定式就是重理论、轻实践,把职业教育视为“刺激教育” ;另外就是人们对高职教育的固有轻视态度以及根深蒂固的“文化崇拜” ,不少选择去高职类院校读书的考生,仅仅是把这看成“最后一条出路” 。正是这种传统偏见造成家长和考生不愿意报高职院校。但事实上,随着企业用人观的日益理性化,一名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 ,无论在社会地位、还是薪酬待遇方面都在不断地提高。 “高级钳工的工资超过博士”等事实,无疑都是最好的例证。因此,笔者认为在高等教
13、育背后隐藏着教育观念的选择,这些教育观念源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文化。也就是说,虽然在主流文化中,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等都是高等教育,但是隐于人们内心观念之中、成为血液一部分的亚文化和潜规则中,依然是理论重于技能。要把亚文化真正回归到主流文化,那么在这方面所有的高职院校应该形成战略联盟,共同对高职院校的文化进行创新,用创新了的文化改变传统观念,进而达到吸引、凝聚家长和考生的目的。 (三)组织机构创新。高职院校是培养面向市场、面向生产实践一线的高端技能性人才的高等学府、这是大家认可的给职院校中高职院校的定位。而高职院校的管理理念仍然是金字塔式的,院(校)长-处长-7科长-教师-学生-市场。因此,笔者认为
14、高职院校的定位与管理理念存在矛盾。要想把两者和谐的统一起来,必须对高职院校的组织机构进行创新。另外,为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普及教育方向发展,构建教育职业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谁在扮演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角?国家、政府还是社会?笔者认为,还是社会。因为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必然会借鉴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走抓大放小的路子。这里的“小”指的是高职院校,让其在市场的竞争中自生自灭。因此,当前对高职院校小组织机构的创新乃是战略趋势。将原有的金字塔式的高职院校的管理理念,逐步演变为:市场学生员工(教师)部门经理董事长。即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为方向,学生和教学为双主体,管
15、理层提供服务的组织机构。 三、法宝之三打造品牌 “品牌” (brand)一词源于古挪威语的“Brandr” ,意思是“打上烙印” 。现在,品牌的用途已远远超出早期的“识别”范畴,已经具备了识别、质量承诺、质量保证、心理效用、无形资产、获利、竞争、广告、延伸和价值链等一系列功能。因此,笔者把品牌发展战略列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目标服从于高职院校的战略,它的构建方式遵循富民强省(从小到大)原则,遵循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品牌院校的路径。即先有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实现特色专业(群) ,然后综合各要素,打造品牌院校。 (一)品牌专业。在新的形势下,学校教育产品的竞争与日俱增。学校
16、要想在竞争中确立竞争优势,即让顾客(用人单位、家长和学生)8发现既独特又具有吸引力的东西,那么品牌专业或特色专业的建设浮出水面,在运作的过程中,做到三个“必须”一个“把握” ,即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必须处理好相对稳定和相对调整的关系,必须解决好专业口径的宽与窄的问题,把握一个柔性化的特点。在这样的前提下,使品牌得以延伸,就是说在品牌专业的大帽子下,通过对市场的调研与预测,进行市场细分,生产若干个花色多、批量小、灵活机动的小帽子,满足社会不同类型顾客的需求,进而保持竞争优势,使之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的出发点。 (二)品牌院校。清华、北大和南大等高校为国人所知,他们是中国教育机
17、构的一线品牌,而高职院校的品牌建设还处在萌芽状态。因此,在品牌专业(特色专业) 、服务品牌的基础上,打造品牌院校,培养高职院校中的清华、北大,这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长期发展目标。因此,全体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研究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丰富高职品牌院校的构成要素,即商标、文化、质量、学术、创新和服务等。 (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这里的商标是指高职院校的名称,图形或者其组合等构成,适用于院校,用以区别不同院校的显著特征,它也是一种文化象征。文化指校园文化;质量指学生的素质、院校的服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朱九思先生说:“大学的根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学术。 ”学术即大学实现汇聚知识、集约人才、实现发现、整合和传播知识功能的总称。高职院校作为大学的组成部分,理应重视学术研究。 因此,高职院校在优化稀缺资源理念下;在产品是制造的,而品牌是塑造的理念下;既知道卖产品,也知道卖品牌的理念下;学校也是产9品可以进行品牌塑造的理念下根据上述诸要素来进行品牌院校的打造。 主要参考文献: 1邱川弘.高职高专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4.13. 2胡平波.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维度结构及测量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 3李宇辉,陆海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模糊判断以南通大学某学院为例J.教育研究,2011.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