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晚年亚当斯密销毁其手稿的思考摘 要:一向被尊为英国经济学理论的泰斗和祖师的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始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奉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圣经 ”,亚当斯密本人则被誉为一个坚定反对政府监管、强调一切由市场自行调节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祖师” 。 然而亚当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大部分手稿全数销毁,在学术界广受争议。以亚当斯密的时代背景为入口,通过对其著作的研究和生平事迹的了解,合理推理出他晚年销毁手稿的原因。 关键词:国富论;自由经济体;光照者路西法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004-02 一、共济会的授意和资助 亚当斯密被尊为“市场经
2、济之父” ,他以两部书立世。同一个作者的两本书,却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性:国富论揭示了人的物质属性是利己的;而道德情操论则指出人的精神属性是利他的。 国富论中的利己主义人性假设和道德情操论中人类同情心的人性假设历来被视为斯密悖论。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把我们的行为动机归为同情,而在他的国富论中,他却把这些归结为自私。稍微看看这两本书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分歧的存在。 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不仅仅不一致,且在关于人的行为动机,道德和行为的来源问题上互相2矛盾。虽然从历史角度看, 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的主题不一样,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关注的问题是道德行为的动机和道德判断,而在国富论中关注的则是经济活动和
3、经济行为。正是主题的不同,可以部分地解释所谓的两本书之间的矛盾。但是,历史还有另一面的真相。至今国人很少知道,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写作,曾得到共济会罗斯切尔德家族的授意和资助。共济会是反对传统基督教文明的跨国秘密宗教组织,信仰的是与基督教的“上帝”对立的“路西法” (也被基督教称为“魔鬼撒旦” ,而共济会自称为“光照者” ) 。 17231740 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 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
4、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1746 年毕业后,亚当斯密好几年连工作都找不到。1748 年,他在享利霍姆卡姆斯的帮助下,开始“游学” ,宣讲“如何获取财富” ,这就类似于现代一些“投资公司”的“投资讲师”,雇主给一个观点和投资方向,他们就给“观众”讲课,既没有个人立场、也没有固定观点。给金融集团当了几年“投资讲师”后,亚当斯密的社交圈逐渐拓展了,他的才华引起了罗斯切尔德家族的兴趣。1751年,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 1764 年离开为止。这时期中,亚当斯密于1759 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 176
5、8 年开始着手著述国家康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简称国富论 ) ,本书的写3作实际上有幕后集团秘密资助罗斯切尔德家族。这个秘密恩主资助亚当斯密写一本书,鼓吹放弃政府监管、建立没有任何政府管理的“自由经济体系” 。目的很简单排斥、弱化政府机构的市场监控,强化幕后的、世袭的、垄断的、非法的、黑箱操纵的、没有任何监督的金融僭主体制,简而言之:(1)让跨国金权操纵英国政权。 (2)让世袭金融银行家族操纵英国议会选举制度。 (3)让世袭金融建立金融贵族和传统贵族的联盟。 (4)破坏英国市场经济的理论、文化与游戏规则,用一种“伪市场经济”来操控跨国金融资本对英国各阶层和实体经济的财富转移。 (5)宣扬一种
6、“利己主义” 、 “唯利主义” ,把道德等同于金钱,毒化英国道德体系、否定道德、守信、善良等人性的价值、凸显金钱的价值,提高罗斯切尔德家族跨国垄断金融资本的价值与力量。罗斯切尔德家族需要的经济政策,被斯密包装成普遍性的“经济原理”都写进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该书于 1776 年受资助出版。1778 年,亚当斯密以此书一步登天,登上苏格兰关税局长宝座。亚当斯密是一个共济会成员,但他也是一个爱国者。他提出有一只“看不见的那只手”在主导市场,还提出要防止“大资本的垄断” 。实际就是在影射罗斯切尔德家族对英国经济的幕后主导。 二、思想伴侣的感性影响及严谨的治学追求 斯密一生最好的朋友就是大卫
7、休谟(17111776) ,英国启蒙运动中的苏格兰学者之一、英国共济会成员。在大约 1750 年时亚当斯密认识了休谟,两人成为亲密的好友。休谟的观点是: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由我们的激情决定的,人类不可能用理性的计算去指挥自己的行动。看4起来的理性行为只不过是达到我们个人感情目的的手段而已。自此,自利是人的本性。指引我们一切行动的是我们要达到个人目的的激情。一切对他人的义务,内在的道德感,都不过是经验形成的习惯。这是人类的基本共性,是任何道德系统,任何政府形式要考虑到的出发点。作为休谟的朋友,亚当斯密对休谟的理论了如指掌。可是,斯密不能肯定个人的道德一定是社会强加的。他结合了老师哈钦森和休谟的观点
8、,认为人人都是个二面体:一面像休谟说的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一面对这个行为作个道德评论。后面的那一面是和社会站在一起的,以社会规则作为标准,也就是所谓的良知。亚当斯密早年迫于经济压力加入共济会,他加入共济会的时候,正是负债累累,这时他欣然接受了休谟的利己观点,四处搞“理财讲座”诈骗钱财。他放弃了“上帝” ,去信仰“光照者路西法” 。但他晚年思想成熟,经济条件也允许他进行反思,此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先前的错误,深受道德和良心的谴责。他常常独自到苏格兰长老会去做忏悔,最后重新皈依“上帝” ,背叛了共济会的神秘信仰。 亚当斯密一生追求完美,治学态度严谨。他曾经因为崇尚古典派,贬抑浪漫派而坚持终身只写押韵
9、诗,但是最后因为创作过程有某种挑战的精神存在,而且“押韵诗”没有确实内容,所以亚当斯密一生都没有创作过任何一首“押韵诗” 。对应到他的学术追求上也是如此,正是因为他力求完美追求真理的治学态度,担心早年创作的国富论可能成为罗斯切尔德家族控制经济的理论依据,所以在临终前悔恨交加,要求家人烧毁其所有手稿。 5亚当斯密晚年销毁其手稿主要是由于国富论的创作是在罗斯切尔德家族目的性的资助下完成的,旨在弱化政府监管,控制国家经济,强化幕后的、世袭的、垄断的、没有任何监督的金融僭主体制。亚当斯密一生追求完美,而且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晚年深受内心道德谴责,所以最终留下遗嘱销毁其大部分手稿。 参考文献: 1 江晓美.货币长城英国金融战役史:第七章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9:11. 2 杜格尔德斯图尔特.亚当斯密的生平和著作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8. 3 亚当斯密.国富论M.孙善春,李春长,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吴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