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关于提高江西城市农民工幸福感的相关探讨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后 30 多年间,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特别是中国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的急速加快,使得农民工这一巨大的社会群体涌入城市,和城市原本的居民共同生活在相同的地方。他们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活跃在城市生活中的各个部分。然而,城市农民工在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等多个方面与城市户籍居民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人口上。因此,就要努力调动构建和谐社会的人口主体农村人口的积极性,改善城市农民工生活,保护城市农民工的权益。 关键词:城市农民工;幸福感;和谐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 A 当前江西省
2、城市农民工在收入水平、社会地位,权益保障等方面均有待加强。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认真探讨如何好的解决这必然要求解决好农民工在收入分配、生活环境、制度保障等方面的现实情况,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经济、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完善城市农民工生活水平及幸福感状况,协调城乡发展,为农民工提供一个平等、友善的城市氛围,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综合现有研究我认为提高城市农民工幸福感的主要方向为提高基本生活水平、完善基本保障和精神成长方面,就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2供参考: 一、强化城市农民工基本生活保障是提升城市农民工幸福感的基石。通过对现实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城市农民工幸福感主要和他们的生活基本保障,收入待
3、遇、工作环境、住房状况、子女教育、基本保险等方面密切相关。 其一,增速产业升级之路,提高城市农民工劳动力价值。 提高城市农民工的收入对增加其在城市生活中的幸福感有所助益。长期以来,城市农民工最迫切的就是提高工资待遇。但要改变城市农民工长期以来积累的收入低、工作强度较高的情况并不简单。从本质研究,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是江西省大部分企业还是以低廉劳动力成本为盈利点的制造产业。二是中国劳工市场目前总体上基本上还处在供应多于需求的状况,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理论显示城市农民工收入的高低与市场需求有很大相关性。 【1】三是城市农民工在行业选择上有很大局限性,工作更换频繁,稳定性不高,主要以体力劳动进行交
4、换。四是对于城市居民来说,除了基本工资作为劳动收入外,还存在其他福利性收入,如社会保险,公积金,医疗保险、带薪假期等,甚至还存在教育优惠、解决住房等,但由于制度差别,大部分城市农民工在社会福利这方面是很缺乏的。要提高农民工的总体收入,首要的是各地政府加快建设新兴产业升级之路;其次,企业要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改革创新,从原来靠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的方式改进为技术创新节约型生产方式,逐渐转变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再次,城市农民工要努力进行3技能培训,适应新型企业的用人需求;第四政府应将城镇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从城市慢慢扩展到农村实现全面发展态势,根据各地农村的特殊情况增加投资,兴建设施,加快新
5、农村建设速度。最后,实现劳动力分层次、分区域转移,形成供求平衡,提高城市农民工总体收入。 其二,改善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减轻家庭负担。 城市农民工家庭长期在城市生活的越来越多,其子女很多从小跟随父母在城市学习和生活,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城市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学习难问题受到各方面的强烈重视和关注。从幼儿园的难、贵、差,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上学问题都较为严重,虽然国家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如何在城市享有平等受教育权的方面,颁布了很多相关的制度法规,但由于政府政策实施不到位、监管不力、资金缺乏等,政府实施的政策并未达到理想效果,大多数公办学校仍以各种名目向农民工子女收取赞助费,加重了农民工子女
6、上学的成本压力,而大多愿意接收农民工子女的民办学校无心经营,教育质量等无法得到保障。我认为针对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严酷形势,国家应多管齐下,创新思维来制定有关法规制度,出文明确规定具体经办机构,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不同问题制订多重制度,首先,要使农民工子女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一方面,按和谐社会所期望的,改变户籍制度的限制和加速教育体制改革,消减歧视外来人口的现象,使农民工子女能够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农民工的分布情况,在农民工聚居的地方批准兴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第二,让城市农民工子女融入本地生活中,由于长期的户籍二元政策影响,导致权利和保障城乡分离,所4以,当农
7、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并长期生活在城市后,对于城市农民工的制度不公平便显现出来了,今后,应通过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同时,针对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对政策制度进行改善,在加强监督的基础上尽量改善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情况。只有城市农民工子女状况改善,让下一代生活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才能提高其家庭幸福感。 二、完善政策、文化环境是提高城市农民工幸福感的动力源泉。 城市农民工不仅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城市农民工长期与城市社会存在隔离与抵触,其幸福感缺乏容易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产生不稳定因子,所以急需对城市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并就如何通过加快城市农民工市
8、民化建设提高城市农民工幸福感的课题进行研究。 第一、政府加大重视,给予城市农民工城市化制度和政策保护。 由于我国城市农民工特殊现状,提高城市农民工幸福感以及促进其社会融入应该以政府为制度导向,以社会支持为基本方式,改革现有户籍政策,健全城乡融合制度,实现城市农民工市民化和提高其幸福感。为此,首先需要各级政府部门构建适合城市农民工融入和市民化的平等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加强监管,全力保证城市农民工各项权利不被侵犯。“其次,尽快取消阻碍城市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城乡二元制度,让城市农民工可以公平、平等的融入城市。 ”刘传江,徐建玲,第二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J,2007.1.17 再次
9、,建立有效率的农村土地交易地,构建合理的农村土地征地补5偿政策,加速以家庭为主的小农耕作向现代化、规模化农业种植转变,并在市场化的前提下建立农地价格保护是机制,保障农民的基本合法利益。最后,推进封闭型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向包括对农民工提供社会保障的开放式社会保障的转交步伐,为农民工的城市生存和融合营造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环境,引导农民工的良好行为规范。城市农民工作为一个越加壮大的群体,若长期不给予其公平的待遇和稳定幸福的制度保障,极易发生不稳定,从而影响和谐社会进程。所以,农民工群体的稳定性需要政府进行制度改革和法律政策保障,赋予城市农民工公平的权利。 第二,加大公共财政支出,促进城乡保险一体
10、化。 由于我国保障制度全面性的缺乏,城市农民工普遍存在社会保障率低的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城市农民工安全感和幸福程度的一个关键点。而导致我国现在社会保障不全面不健全的原因主要是:“现行的城乡二元制度把城市农民工在城市中变成了一个隔离的群体,和城市户籍人口相比社会地位地下,不论是基本劳动保障还是医疗、养老保等各个方面保障权益都受到影响和制约。”刘文韬,刘安民,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看保障农民工权利,商品与质量,J,2011.8.150一方面要从行政机关内部进行管理,这样可以对农民工权益保障的进行法律上的监管,并为农民维权提供政府支持,如设立农民工维权保护部门等;再次,
11、为农民工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农民工一般是缺少文化与技术的一个群体,大多数都是从事体力劳动。建议作为构建服务型社会的一部分,各级部门应在其管理区划内建立相关教育学6校,并编制适用于农民工学习的书刊,以此提高农民工的教育素质及工作技能,满足农民工对知识的渴求和提高他们的基本技能,而农民工个人文化水平的提升又能提高我国精神文明水平和社会稳定性,也对农民工返乡再就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另外,建议农民工户籍地相关部门可为本地居民提供资金补助,提升其在城市发展的生活水平;最后,政府加大支出是完善的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加大力度建设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就有了现实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农
12、民工流动性大、保险转接限制的问题,才能给予农民工自由选择未来生活地的权利保障和在生活地的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 三、 个体文化、精神成长是城市农民工幸福的稳定剂。 首先,营造和谐社会氛围,提高城市农民工精神文明水平。 随着城市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增加,城市农民工对城市价值观及生活方式的接受度慢慢有所提高,但依然接受度较低。大部分城市农民工希望能逐步融入在城市工作生活的文化氛围,演变为城市居民。但由于城市农民工长期在城市和农村两地生活,价值观内在冲突性较大,容易产生个人精神心理层面的如下问题:一是,身份定位混乱。二是,城市农民工长年在外,家庭道德观念面临冲击。三是,农民工职业道德教育较为空白
13、。四是,城市农民工社会公德意识较为薄弱。精神层面的高度,是衡量城市农民工幸福程度的重要尺度。在我国,而精神建设与道德建设在本质上是相辅相成的,其目的都是促进社会的和谐。针对农民工群体的情况急需加强其道德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1改变对城市农民工的歧视性制度,给予农民工公平、平等的人格和尊重。 【2】由于7历史原因限制,城市居民和社会提供给农民工群体的待遇并不公平,使得农民工精神上处于压迫状态。这就显示出改革二元户籍制度的必要性,消除二元户籍制度显示的市民和非市民标识,实现城乡一致的公平、平等的社会氛围。2,改革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系统,给予城市农民工的合法享受权益的保证和平等的社会地位,保证城市农
14、民工的基本安全感。【3】3合力提倡人文关怀,为农民工提供和谐的道德建设基础。首先,各级部门应为农民工提供公正、有保障依据的制度环境。其次,企业应给予农民工有安全性的工作环境和稳定健康的生活设施,丰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提高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再次,社会各方倡导,为农民工营造和谐、平等的人文社会环境。只有城市农民工群体精神文明水平增强,平等、公平的生活在城市中才能提高社会的和谐和城市农民工的幸福感。 其次,创建有利于城市农民工培训环境,提高对城市农民工学习热情。 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其被需要感和归属感的有效方式,也适应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后对工作人员技能提升的要求。但是,我国现有农民工职业培
15、训情况并不乐观,主要有几个矛盾:一、城市农民工大多数缺少专业技能,没有经过现代技能培训,只能从事简单工作,培训参与率急需提高;二、由于培训费用高的制约,农民工文化生活匮乏,参与文化学习热情低;三、虽然现在企业和社会文化活动场所和图书馆都对外开放,但是由于城市农民工的收入较低,大部分劳动时间长、强度大,且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现有学习场所和培训机构针对性不强。所8以,提高农民工技能素质和学习热情应加强以下几点:(一)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从根本上提升素质。对于农村的教育,应该既要加强研究型人才培养,更要增加职业学校数量,加强技能教育。让农民工在进城前素质和技能水平更加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同时,对从
16、事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机构国家要进行严格监管和管理。 (二)加大城市农民工文化培养程度。我国城市大部分文化设施多在城市中心,而农民工群体由于经济限制大多生活在城市周边。应有针对性的在农民工聚集地建设文化学习设施,所有人都能享受和谐的文化生活是和谐的社会的基础,也是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助益。 【4】(三)个人、社会共同努力,创造和谐学习氛围。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置文化活动中心,组织学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技能课程等。同时,媒体可在城市农民工学习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第一,针对农民工文化水平特殊性选择适合其理解的文化教育节目。传媒还可以发挥其舆论监督用途,通过贬低社会不良现象和褒扬良好行为来倡导社会优良氛围,使得城市农民工对于道德、法律有更清醒的认识,塑造符合和谐社会发展和幸福生活建立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桂新,城市农民工的分布、居住与社会融合以上海为例,J,人口研究,2006,4(32) 2潘丽明,城市农民工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2(161) 3张小娟,基于可行能力视角的农民工幸福感研究,期刊论文,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1,3(6) 94金 菁,杭州农民工住房解决途径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1,9(2)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