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胡锦涛民生思想的思考摘 要:胡锦涛的民生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并结合当前中国的具体国情,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民生思想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个方面,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胡锦涛;民生;民生思想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178-02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 ,将民生问题明确写进党的政治报告,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1。胡锦涛在十八次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
2、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2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处处重民生,句句体民情,字字得民心。因此,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的民生思想的内涵是非常重要的。 一、经济民生 所谓经济民生,是指经济层面的人民生计,也就是解决广大人民群2众衣食住行之类物质层面的需求,让人民群众具备有从事其他活动的物质前提,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解决民生问题的物质基础是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民生与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保障
3、民生和推动发展,密切联系,相互促进。要改善民生,任何只谈民生而不谈物质基础的想法都是空想。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有新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能够吃的温饱,而是朝向新的小康水平和更加富足舒适的生活目标迈进。伴随着人民需求的基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物质的需要层次和水平都有了新的变化,这就给我们的社会生产力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下,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不断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 二、政治民生 所谓政治民生,是指政治层面的人民生计,是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政治权利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基本的生存问题解决之后,广大人民群众的开始关注自己在社会中的各种民主权利,关注社会的公平公3正,关心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通过参政、议政为国家出谋献策的积极性空前增长。当前,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涉及政治民主的公民民主权利和涉及民主法治的建设法治社会等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人民群
5、众基本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胡锦涛同志敏锐地把握到了人民群众在政治层面的利益诉求,将民主和法制纳入民生的范畴。 政治民生的主要任务是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维护和扩大人民民主政治权利。中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使得人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人民的各项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并指示
6、:“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 ” 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体制改革方向,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目的,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扩大了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最广泛地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社会以及国家事务、经济以及文化事务;完善并改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人民民主,保证最广大人民的当家作主权利,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大力发展社会最基层的民主,通过不断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加强4社会最基层的政权建设,完善基层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具体的制度,实现政
7、府的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的自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更具体的民主权利3。 三、文化民生 文化民生就是指文化层面的人民群众生计,是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文化需求,既包括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也包括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是公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注民生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民生事关人民群众的精神信仰、思想状况、文化权益和生活品质,体现国家的“软实力” 。没有文化的民生是不完整的民生,是不健康的民生4。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社会主义文化民生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的、进步的精神文
8、化信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精神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知识层次和水平。正如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中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 发展是硬道理,也是满足我们国家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不懈努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充分利用文化国际性的辐射能力,充分把握好国内文化市场和国际文化市场的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建设基地和区域特色5文化产业集群的
9、发展,打造出一些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文化产业链和文化产品的品牌,巩固中国文化在当今世界影响力,都是利用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必由之路。 四、社会民生 社会民生,就是社会层面的人民群众生计,就是要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生存和发展相关的社会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社会保障。 社会民生与人民群众的幸福紧密相联,加快社会民生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最为直接和最为现实的需求,是我们党和国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职责。改革开放初期,民生问题的核心是温饱问题。当前,民生问题进一步扩大到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等领域。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不断
10、顺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化解民生难题。 从目前实际看来,我们应该着力解决以下民生难点:第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胡锦涛同志历来重视教育工作,他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我们国家教育发展的一大目标,并把这一重大目标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结合起来。第二,就业。就业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国家为了解决就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出台了就业政策,但是,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胡锦涛同志指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
11、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6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第三,增加居民收入。胡锦涛同志指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因此,国民收入分配制度与切实的民生问题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所以,要通过合理的分配制度促进人民群众共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全体人民都能共同富裕。第四,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民
12、生建设的安全保障网,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重要的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快速发展的润滑剂。社会保障建设也是保障民生是重点之一。胡锦涛十八大报告中强调道:“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面对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现实,政府一是要继续完善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二是要继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三是要不断提高社会保障金的金额,四是要努力加大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慈善事业的关注度。另外还要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体制,保证保障基金的安全有效。第五,医疗。健康是我们人类生存所追求的最为基本状态,是一个人能够
13、实现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确保广大人民的身体以及心理健康是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目标。 总之,胡锦涛同志民生思想的内容丰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7社会四个方面,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胡锦涛的民生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并结合中国当前中国的具体国情,对于解决中国当前的民生问题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及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龙佳解,罗泽荣.胡锦涛民生思想初探J.学术论坛,2009, (2):59-62. 4 方东华.文化民生:民生视角下的文化建设N.宁波日报,2011-05-31(A12). 责任编辑 安世友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