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115.50KB ,
资源ID:1809571      下载积分:12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8095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动力分析.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动力分析.doc

1、1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动力分析摘要 在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同主体具有各自的优势,发挥不同的作用。产学研合作通过创新主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创新要素的有序流动,使合作创新组织能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从而使合作组织具有创新动力。本文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对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说明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适应性的系统,具有自组织的某些特征,产学研之间进行各种要素的流动是促使合作进行的动力之一。 关键词 产学研;耗散结构;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13)01-0032-05 一、技术创新的要素构成 技

2、术创新要素主要包括知识、技术、人才、资金以及信息等因素,实验设备、土地等物质要素由技术、资金等要素表示,这些要素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 知识是技术创新的智力保证。Webster 词典(1997 年)关于知识的定义为:知识是通过实践研究、联系和调查,对事物的实施和状态认识的集合,是对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理解,是人类获得的关于真理认识的总和。伴随着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在经济发展方面的2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时代的主要特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的拥有、配置、产生和使用为最重要生产要素的经济型态” 。 “知识已是一种生产的要素,而且是全球化经济环境中最重要的关键资源。 ”

3、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了土地、资金、设备等原本企业赖以竞争的要素,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一个组织的优劣依赖知识的储存、扩散、创新能力。创新本质上是知识再创造的动态过程。知识既是创新不可缺少的投入要素,又是创新的结果和产出。 “知识”具有系统性和动态性,它是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组成规则形成的有序集合,同时知识通过与人或组织交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系统。因此,各种知识必须协同发展并在使用、传播和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其价值。各创新主体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相互合作,协同发展,促进创新网络的形成,使产学研合作内部各主体所具有的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在流动和扩散的过程中不断增值,从而产生新的知识。新技术的构想不是

4、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大量占有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创新的导入就其本质而言,是利用旧知识产生新知识的过程。 技术是技术创新的核心。技术既是技术创新成功实现的手段,也是技术创新的目的。技术具有延续性、累积性。技术通常依附于组织和个人,并通过产品、设备表现出来。采用什么技术、对什么技术进行创新是组织必须面临的选择。如果选择过于先进的技术,超出组织本身的技术能力,就很可能使技术创新活动失败,组织将面临极大的投资风险。因此,组织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组织能力的技术进行创新。 人才是技术创新活动的承担者,是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活动3既需要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领导者,还需要具有一定能力的技术、营销和管理人员。技

5、术人员是技术机会的主要发现者,是新技术知识在组织内的应用者和传播者;营销人员通过广泛的社会交际能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把握技术创新市场的营销机会;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直接影响创新活动的效率和生产系统的有效运行。技术创新活动必须依靠各种人才的创造及其潜能的发挥,人才的素质决定了技术创新水平的高低。 资金是技术创新活动的物质保证。为有效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组织必须在市场调研、研究与开发、工艺设计、制造生产、市场销售等一系列创新环节进行资金投入,否则,技术创新活动就无法开展,因为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所以组织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必须以一定的资金作保证。 信息决定技术创新的方向。随着信息

6、在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被认为是与人才、资金、知识同等重要的创新资源。创新信息包括客户信息、产品信息以及同业者等市场信息,也包括资金、人才、政策、法律法规等资源信息。因此,信息是产学研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创新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进行交换和产生信息的过程。开展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各种信息需要在产学研内部以及产学研之间进行交流才能加以利用,即需要传送、交换和处理。技术创新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信息的处理过程,生产经营、产品开发、原材料供应、能源利用、资金分配和人才管理都必须有相应的信息保证。决策机构依赖于信息的支持,4以保证技术创新

7、决策的准确性、高效性和及时性。技术创新型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靠信息来维持的。 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在发明活动、试验和试生产阶段以及市场运营阶段均具有不确定性。要降低和抵御各种技术创新风险,就必须对信息进行有效收集和处理,加强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预测、评估、分析和监控,利用各种渠道获取充分的技术,市场信息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各个创新环节的不确定性。通过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形式,能有效地分摊创新成本、分散创新风险。 二、对于技术创新主体的再认识 技术创新主体是指参与技术创新过程,或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资源,并能够影响创新成果分配的组织机构。一般情况下创新主体具有以下几个特

8、征:具有进行创新活动所要求的能力或资源;能够承担创新活动的责任与可能的潜在风险;可以获取创新活动产生的收益。 对技术创新主体的研究,可以从宏观(国家) 、中观(区域或行业)和微观(企业)三个层次进行,对应于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系统,技术创新有着不同的主体。 一般而言,国家创新系统是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创新网络系统,创新行为主体包括企业、科研机构、教育与培训机构、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和基础设施等;有的学者认为,技术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主要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中介机构等,并且认为企业是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核心;有的学者认为,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组织是技术创新的行为主体,并认为政府

9、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起到重要的5作用,是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主体。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多数学者对技术创新主体的认识具有共识性,均把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中介组织等行为主体看作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参与机构或组织。本文认为技术创新主体应分为行为主体和参与主体。所谓技术创新的行为主体是指具有创新资源要素、能够直接开展创新活动,并且可以具体参与科技创新全过程或某几个阶段的个体和组织机构。大学和科研机构都是技术创新前两个阶段的主要执行者,而企业则主要实现后两个阶段。参与主体不直接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但为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相应的资源,参与主体包括政府、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 技术创新的自身特点

10、决定了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构成技术创新的行为主体。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首先是因为技术创新是一项与市场密切相关的商业活动,只有企业才具备进行市场活动的商业能力;其次技术创新需要很多如工艺、制造、市场方面等与产业相关的特定知识,而这些知识只有产业或企业才能提供;最后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只有通过企业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只有转化为生产力,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才具有现实意义。企业不仅是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而且是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研发主体,还是技术创新的收益主体。 三、产学研行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一)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企业通

11、过技术创新活动把先进技术转化为社会可利用的产品或服务,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可6以获取相应的技术创新收益。因此,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具有把人力、资金、技术和知识等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功能,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等创新活动,实现创新要素资源功能的最大化。 企业根据政府产业政策,按照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可以自主设定并实施开展重大技术创新项目。通过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能力,弥补自身的不足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企业必须具有把创新成果转化成市场需求产品的能力,必须具有通过技术创新获取经济效益的能力。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创新的复杂性,企业必须具有同高校、科研机

12、构等社会单位合作的能力,能够把社会创新资源吸收到企业内部,通过产学研合作解决技术创新中的知识和技术难题。企业是资金的主要提供者,承担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在技术创新活动成果的分配中,应具有知识产权和财务收益的主要权利。 产学研合作方式有多种,如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企业是资金的主要提供者,从而获取部分知识产权或创新成果的优先转让权;企业也可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研究所、实验室,以此形成相对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 (二)高等学校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在承担教育、创新知识职能的同时,成为科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早在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教育体制改革的

13、决定就指出,高校应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成立科研中心。我7国高等学校具有学科门类齐全、科技人员聚集、人员知识层次较高的特点,并且具有覆盖科学技术各个学科领域的优势。因此,能够承担和组织创新性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为国家科技创新系统培育高质量的人才,从而在国家创新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信息资源丰富,通过与国际学术界、教育界的广泛联系,把握着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通过自己培养的毕业生,与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保持密切的联系。我国高校是科学、教育结合较为密切的社会系统。基于人才和科研资源的优势,在整个技术创新系统中,高等学校还承担着知识、信

14、息的生产、传播、转移和人才培养的任务。 高等学校在技术创新体系中不断创造新知识,为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强大支撑力量,这些奠定了大学在技术创新系统中的知识创造和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三)科研机构的地位和作用 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科研机构主要承担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的活动,常常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撑,满足社会进行技术创新的技术需求。因此,科研机构的科技活动必须以社会、市场需求为核心,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所开发的技术能够快速转化为产品或服务。通过产学研结合,为企业提供新技术,这样既满足了企业对科研成果的需求,又实现了科研机构自身的社会价值。 科研活动应配合国家或区域的发

15、展战略,根据国家、区域和企业的需要,结合科研机构自身的技术优势,确立主要技术发展方向,开发具有突出特色的技术领域。科研机构应与企业及市场的需求融为一体,在8自身优势领域开展具有选择性的研究,以便在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的活动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为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科研机构具有大量先进和前沿的技术储备,在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既是技术的开发者,也是技术的提供者。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也是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宝贵资源,这些科研人员往往具有很强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是技术创新过程中进行中试活动的主要行为者。有些科研机构还具有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可以为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物质手段

16、。 四、耗散结构理论 普利高津认为,现实的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对于那些复杂的有机系统、社会系统,以不同的形式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因而表现为一种显著开放的状态。对一个开放系统来说,向外部流出物质、能量和信息时熵流表现为正值,系统从外部环境吸收物质、能量和信息时熵流为负值,系统与外部环境不发生交换时熵流为零。当系统的熵值增加时,系统会朝着混乱的方向发展。如果系统从外部环境吸收“负熵流” ,系统的熵值就会减少,系统就会向平衡、自组织的方向发展。对于一个平衡态的系统来说,开放条件下不断从外部环境吸收能量使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形成系统在温度、压力、浓度及能量和信息上的非平衡,而这

17、种非平衡又会导致在系统内部进行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交换和流动,进而导致系统内部熵值的变化,这又会使系统的秩序、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不断促使系统向更高级的方向进化、发展。 9随着耗散结构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它不再仅限于解释热力学系统,而在流体、激光等系统、核反应过程、人口分布、环境问题乃至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等课题中都得到具体应用。有些经济、社会学者有时也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社会、技术创新等具有自组织现象的社会科学问题,具体表现为: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吸收外部的物质和能量,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由于系统内部以及与外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通过内部因素的涨落可以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在技术创新

18、过程中,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创新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通过涨落使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五、技术创新系统的耗散结构特性 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是通过各种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机结合,各种要素之间相互流动、密切合作,以及各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推动技术创新自运行、自发展的动力机制和驱动力量,促使技术创新活动朝着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促使与技术创新有关的科技、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 技术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适应性的系统,在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系统中,各主体紧紧围绕技术创新这一核心任务,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自律的创新网络。同时,各创新主体从自身的原则出发,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一

19、定的整体特性和规律。产学研合作创新系统具有复杂实用性系统的一些特征:缺少核心控制机制,只具有在简单的规则支配下运行的实用特性,并涌现出复杂的特征。所以,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适应性的系统。 10(一)技术创新主体相互作用 OECD 在 1997 年的国家创新体系报告中这样描述:存在于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促成创新的重要原因之一。技术创新的要素和效果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这个复杂的系统中要素的作用、反馈及其他相互作用,其投入和产出都不是单一的,因此,可能是存在多对多的矩阵关系。在这个复杂的系统中最为核心的是企业,因为从合作组织来讲,需求缺口和难以通过自身满足需求的是企业,它是进行生

20、产组织和获取外溢特别是知识的最重要主体,这种溢出知识的来源可能是其他企业、高校甚至于一些中介机构。产、学、研、政府、其他中介机构等组成合作创新不同层次的主体,各主体有自己的目标、结构、动力和策略,这种不同使组织合作创新变得更为复杂,但是在相互作用中也更具有活力和可学习的特征。对于整个创新合作组织而言,并不存在绝对的主导者,而是通过某种机制自动有序运行。正是这种不同,才形成了产学研合作的进化动因和发展动力。 (二)技术创新体系开放和非均衡 技术创新系统作为一个开放性系统,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外部环境对组织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外部环境变化给组织带来冲击和威胁,成为组织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外部环境是组织负熵流的重要来源,为组织良性发展提供机会。技术创新系统就是以关系为节点,以协同为链条,通过各种“流”为具体内容形成的自适应体系。创新组织的形成及有序演化不但取决于主体之间,还受到主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影响。任何孤立和封闭都会对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