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于职业教育的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摘要】针对职业教育的院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通过院校之间的合作,可以开阔办学的视野,拓展更多的办学专业,共享信息和资源,培养更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育,院校合作,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通过院校之间的合作,可以开阔办学的视野,拓展更多的办学专业,共享信息和资源,培养更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办学形势的不断变化,各职业院校正在努力探索
2、符合社会历史条件、适合院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开发出了几种被广泛认可的人才培养模式。 (1)大类招生、小专业施教模式 该模式是在变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职业院校按大类招收学生,第一年统一教学,开设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第二年在大专业的基础上设置专业方向,按专业方向设置小专业,将学生按专业方向分别教授专业课,第三年根据专业方向安排学生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实习实践,逐步将学生导入工作。该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以学科为中心2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其“宽基础、活模块、重能力”的特色被广大职教工作者所推崇。 (2)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
3、速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比较成型的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3+1”学制人才培养模式和“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三种。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人才代理培养协议,学校按照协议要求招生,按照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由企业接收;“3+1”人才培养模式前三年以学校培养为主,学生在学校接受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第年以用人单位培养为主,学生到现场进行现场实训和顶岗实习;“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生产、教学、科研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以学校为主,通过学校自主办企业、企业自主办学校或学校与企业联合等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为核心,利用学校和企
4、业的教育资源,达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以及科技开发的有机结合。 二、基于职业教育的院校合作培养模式方案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型人才,强调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知识及其学科基础注重综合性并紧紧围绕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需要,这是它区别于科学教育的重要特征。而在技术型人才的能力培养上,如果没有系统的学习,没有从中职到高职的完整层次培养,很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这样的职业教育业很难做大、做强、做好,这也是我国十分匮乏高级蓝领的根源。 3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尤其是理论基础,但他们大部分的生源来源于农村或者企业的年轻职工,比较
5、吃苦耐劳,所以根据这些特点,在中职制定重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然后通过对口升学把优秀学生选拔到职技高师院校,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他们的高级技能,使他们成为社会急需的高级蓝领人才。下面是从中总结的一些经验: 第一,专业技能课与其他课程同步进行,其课时安排应达到 11 或 11.2。同时,要加大实践课程的教学力度。在教学中要将实践课提到应有的重视高度,对于重要的专业课都要相应配置实践实训,尽可能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交融的现场教学形式;同时,要重视学生毕业前的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以案例或现场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封闭训练,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教学反馈和教学
6、补救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实际工作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为今后的工作储备知识和经验,最终实现学习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第二,要重视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养成。学校和企业往往把精力过多地用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专业技能是学生进入用人单位的“敲门砖” ,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才是学生在用人单位长久工作下去的“铁饭碗” 。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更多地取决于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努力程度和人际关系等非技能因素。加强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创业意识,使学生不仅能找到工作,而且能认识工作、适应工作、热爱工作,正确评4价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增强
7、经受挫折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第三,要注意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学校人才培养的内容是以课程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课程除了课程表所规定的课程教学内容外,还包括学校为配合教育教学所开展的课外活动,以及整个学校校园文化生活对学生的影响等,这些就是隐性课程。因课时安排有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挖掘隐性课程,要突出专业技能课程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第二课堂、课外小组、组办学生社团等形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竞争合作意识,进一步巩固显性课程的教育效果。 三、结语 在院校合作过程中我们会面临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师资队伍力量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质量不高等方面
8、。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高职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造成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是一种多变量的复杂系统,是涉及多个环节的动态过程;其模式创新是一个长期过程,它的创新之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立足于以专业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任何好的模式要落实到专业培养中,才有实际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庆.浅议高职教育的同质化与差异化竞争J.职业教育研究,2007, (6):1-2. 2曹胜利.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创新与创5业教育,2010, (1):27-28. 3孟波.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 (23):63-64. 4姚文俊.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 (4):10-11. 5华芳英,孙云祥.本土化校企合作“双元制”新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9, (10):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