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江西南城徐坊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摘要江西南城徐坊金矿位于华南褶皱系,赣中南褶隆太湖芙蓉山隆断束中,南城一大余,安远鹰潭深断裂交汇于矿区南东侧。矿体均产于震旦系上施组地层中,主要受断裂控制,并赋存于断裂中或断裂下盘裂隙中,少数产出于断裂上盘或断裂交汇处。矿床成因类型为混合岩化热液金矿床。 关键词金矿床 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江西徐坊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处于华南褶皱系,赣中南褶隆太湖芙蓉山隆断束中,南城一大余,安远鹰潭深断裂交汇矿区南东侧。鹰潭赣州混合岩带通过其南部。 (图 1) 区域上大面积出露震旦系下统变质岩系,零星出露三迭系砂岩
2、、砂砾岩,侏罗系砂岩、粉砂岩,白垩系红层及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等。 岩浆岩活动以燕山早期为主,其次为加里东期。燕山早期有徐家村岩体和腾桥岩体等,岩体呈岩株产出,另外见一些小岩瘤分布,岩性主要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加里东期主要形成混合花岗岩,一般呈小岩瘤产出。 震旦系地层在区域上发育规模较大的近东西倒转复式褶皱,其东延部分,在茅排-徐坊一带略向北弯曲,呈北东东-北东向展布。褶皱北2翼正常,南翼倒转,褶皱形态紧闭,两翼近于同斜,在荣山一带的侏罗系地层中,发育一短轴状向斜,向斜轴向北西。断裂以北东向为主,次为近南北,近东西和北西向,其性质一般为压性、压扭性。以断裂相互切割关系确定形成的先后顺序为北东东
3、、北东、北西、近南北向。断裂成群成组平行排列,其中表现最明显的为北东向断裂。由此观之。本区存在着明显构造迭加和多期活动的特点。 作者简介:江里跃(1968-) ,男,高级工程师,地质矿产勘查专业。区域之西部,梨溪-荣山有一个孤独的砂金异常,南部丹下有一个钨锡铜重砂异常及与之扣合的铜铅锌分散流异常。 区域内矿产丰富,主要分布于区域南部,主要矿种有:金、钨、铅、锌、煤、石墨、磷等。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区内主要出露震旦系下统变质岩系,主要见上施组和下坊组。 上施组(Z1sh):其岩性主要有含矽线黑云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长英质变粒岩、角闪帘石变粒岩、含矽线黑云石英片岩、含石榴矽线黑云斜
4、长片麻岩等。岩层倾向北西,倾角 75,出露厚度大于 800m。该组地层普遍具强弱不同的混合岩化,长英质脉体多呈脉状、透镜状、肠状顺片理产出,脉体矿物成分布不均,总体含量为:长石 7075%,石英32530%。混合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部分长英质脉体含金品位已接近或超过工业要求。 下坊组(Z1X):其岩石组合为:黑云片岩、含矽线黑云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含砾黑云片岩等,出露厚度大于 170m。 矿区主要矿体均产于上施组中。 2.2 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分布面积较少,仅见有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和少量脉岩。混合花岗岩主要呈长条状、团块状、不规则状产于变质岩中,与围岩界线清楚,总体展布方向北东或北北东
5、,岩性主要有两种:中(粗)粒混合花岗岩和中(细)粒(黑云母)混合花岗岩,后者主要见于钻孔中。脉岩主要有花岗伟晶岩、闪长玢岩、煌斑岩等。 2.3 构造 2.3.1 褶皱构造 矿区褶皱为一复式背斜,属于区域近东西向复式褶皱的一小部分,两端延出矿区外。 组成背斜核部的地层为震旦系上施组,翼部为震旦系下坊组。背斜北西翼在本区未见出露。总体轴向呈北东 40展布。由于本区断裂十分发育,破坏了褶皱形态的完整性。在上施组地层中,上下之岩石组合差异,大致恢复其次级褶皱形态,如图 2。由图观之,复式背斜中次级褶皱发育,且大部分均已倒转,正常翼产状 290-340/4065,倒转翼产状相对较陡。其次级背斜之核部控制
6、了混合花岗岩,而次级倒转向斜核部则控制了大部分断裂,并接受矿质沉淀,形成含金地质体。 4本区小褶皱亦较发育,大多数小褶皱波长为 2030cm,波幅为 1520cm。其轴向多为北东,少数为近南北向和北西向。这些小褶皱属于后期褶皱迭加的结果。大多数褶皱呈等斜或紧闭状态,反映了强烈挤压之特征。另外,有个别小褶皱,其轴线近于直立,孤立地、不协调地产出于变质岩中。 2.3.2 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集中在发育在矿区中部,总体展布呈北东向,由一系列北北东、北东及少数北东东向的压扭性断裂组成,断裂空间上似有向北东收敛往南西散开的趋势。 断裂对区内成岩成矿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南东侧长条状混合花岗岩明显受北东向断裂控
7、制。金矿化受断裂制约更加突出,如、号矿体直接产于断裂中,大多数矿(化)体亦产于断裂附近的旁侧裂隙中,以断裂下盘为多。 应当指出的是,矿区内已发现多处有糜棱岩或糜棱岩化岩石,另外小褶皱亦较发育,且多为紧密型,个别褶皱呈直立状。上述特征说明了矿区发生过韧性剪切作用。 矿区规模较大的断裂主要有 F1、F2、F4 等,分述如下: F1 断裂:位于矿区中部,长度650m,地表宽一般为 58m。该断裂段走向北北东向或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较陡,多大于 60。断裂面沿走向或倾向舒缓波状,断裂主要呈破碎带、硅化(破碎)带等形式表现。硅化普遍较强,并见有黑云母化、绿泥石化等。黄铁矿、磁黄铁矿是断裂中常见的金属硫
8、化物。断裂中有时能见到自然金。 5F1 是区内活动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导矿、容矿构造之一,号矿体直接产于其中。 F2 断裂:位于 F1 断裂的北西侧,属矿区的最大断裂构造,长度约1750m,宽度一般为 110m 不等。断裂走向北东 2045,倾向北西,倾角陡,为 6585,破碎带中岩石主要由碎裂(黑云片)岩、碎斑岩、构造角砾岩、糜棱岩化云母片岩等组成。断裂带中见石英脉,石英脉脉幅 1530cm,膨大处达 50cm 以上;石英脉沿走向不稳定,总体排列具尖灭侧现,尖灭再现等特征;石英脉具金矿化,但品位大多较低(0.21g/t) ,只有 9 线附近(号矿体)金品位较高,最高达 121.75g/t。
9、F4 断裂:位于 F1 断裂之南东侧并与之平行产出。断裂带内岩石主要有硅化岩、碎裂岩、碎裂花岗伟晶岩及硅化角砾岩等。断裂中蚀变较强,常见硅化、绿泥石化,并常见黄铁矿、方铅矿等金属硫化物。 2.4 围岩蚀变 矿区围岩蚀变较发育,主要有硅化、黑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叶腊石化,蚀变多呈线状、带状,沿构造带或矿(化)体延伸。其中硅化、黑云母化与金矿化关系较为密切。另外,虽然绿泥石化分布较零星,本身与金矿化关系不明显,但若迭加在上述蚀变上,金品位尤好。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区内矿体均产于震旦系上施组地层中,主要受断裂控制,并赋存于6断裂中或断裂下盘裂隙中,少数产出于断裂上盘或断裂交汇
10、处。区内共有 9 个矿(化)体,矿体长 35-290m,厚度一般为 1m 左右,最厚可达5.70m 以上。矿体空间连续性较差,变化亦较大。矿体多呈不规则脉状、脉带状产出,矿体边界主要依靠化验结果按工业指标进行圈定。走向上矿带总体呈北东向延伸,自南西向北东,矿体走向稍向东偏转,其变化规律是:北北东北东北东东;倾向上呈舒缓波状,向下有增厚之趋势。 在矿(化)体中,石英脉或长石石英脉之形态极为复杂,常呈不规则脉状,肠状、透镜状、团块状等多种形态产出,具有平行排列或尖灭侧现象等特征,如图 3、图 4 等。脉与围岩界线多较清晰,少数呈渐变过渡特征。脉边部常有一层厚薄不等的黑云母蚀变边。也有的黑云母蚀变沿
11、裂隙贯穿脉体。石英脉中,长石分布较为普遍,并含少量云母,含量高时,长石可达 15%以上,甚至达花岗质成分特征,自脉中心,向其下盘或两侧,长石含量增高,并常过渡为花岗伟晶岩。同时,沿走向和倾向,石英脉亦常为花岗伟晶岩所代替。 主要矿体为号矿体主要特征述如下: 分布于 65 线之间,赋存于 F4 断裂之下盘的次级破碎带或裂隙中,产出标高 160-300m。矿体呈脉状、带状延伸。其中南西段矿体走向10-20左右,倾向北西西,倾角 60或更陡;其北东段,矿体走向向东偏转,为 40左右。倾向北西,倾角 80左右,矿体长 220m,7平均水平厚度为 1.76m,平均品位 4.40g/t,最高品位达 11.
12、95g/t,矿体品位变化系数为 62.40%,属均匀型,矿体厚度变化系数为 40.50%,属稳定型。获得金的金属量 393.77kg。 3.2 矿石质量 3.2.1 矿石的矿物成分 矿物种类及组合 综合野外地质观察及人工重砂资料,区内矿石矿物成分种类有 29 种,其中硫化物类矿物 6 种,氧化物 6 种,硅酸盐及其它 17 种矿物(见表 1) 。主要有用矿物为自然金。 表 1 矿石的矿物成分 在这些矿物中,黄铁矿、石英、闪锌矿的特征变化是很典型的。一般说来,黄铁矿颜色较深,晶形较差者,多呈浸染状分布,矿石金品位亦较好;反之,黄铁矿颜色较浅,晶形较好者,多呈细脉状分布,矿石金品位较差。石英以断面
13、呈贝壳状、油脂光泽强者,金品位较富;反之则贫。另外表生作用下,硫化物流失,有的石英被铁染呈肉红色或黄色,其金品位有时亦较好。由石英脉长英质脉,闪锌矿颜色变浅而鲜艳,其变化规律为黑色褐黑色,少量黄色棕色。 自然金的形态及产出特征 据野外地质观察、民采调查及人工重砂鉴定,区内自然金主要呈金8黄色,少量呈浅金黄色,浅金红色等,以粒状、片状为主,次为树枝状,长条状、网眼状,局部见立方体及八面体晶形。金颗粒较大,最大粒径在 2mm 以上,一般均在 0.020.10mm 之间。自然金多沿裂隙及矿物质粒间产出,少量呈硫化物的包体产出。金常与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或石英、云母等连生。部分自然金含铁质包体。含铁
14、质包体的自然金呈强弱不同的电性。 3.2.2 矿石化学成分 据部分矿石样品的化学及光谱配套分析结果统计表明,区内不同矿物组合的矿石存在着明显不同的元素组合特征。其中,石英脉中,元素含量特别突出,分别为硅化岩或长英质脉的 510 倍,见表 3。 在矿(化)体中,取 9 个金矿石标本进行单矿物颗粒的电子探针光薄片的分析鉴定,发现金品位与诸元素的相关性较差,如表 4。 表 2 矿石微量元素含量特征 注:Au、Ag 为化学分析,其他为光谱分析,矿区背景中 Au 为微金分析,单位 g/t。 3.2.3 矿石结构构造 区内矿石结构主要有:它形粒状结构,部分见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连生结构等。构造主
15、要有浸染状构造、细脉状、脉状构9造,局部见晶洞构造及蜂窝状构造。 3.2.4 矿石类型和品级 据区内矿石的矿物成分、矿物组合、结构构造及矿化等特征,可将矿区内矿石划分为三种类型: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金矿石;石英黄铁矿金矿石;长石石英金矿石。 三类矿石中,以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金矿石金品位最高,可达209.75g/t,其次为长石石英金矿石,石英黄铁矿金矿石金品位最低。另据工业要求及区内矿石之特点,矿石可划分为二种工业类型:金硫矿石;金低硫矿石。 区内矿石主要以金低硫化物矿石为主,约占总矿石量的 95%,金硫化物矿石主要分布于矿体。 表 3 单矿物颗粒电子探针光薄片分析成果 注:据江西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
16、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检测报告2010 年 3 月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1 矿床成因 纵观本区区域地质及构造地质特征,矿区中矿体总体呈北东向展布,10与其南部地区的鹰潭南城赣州混合岩带的总体展布方向一致,矿区位于该混合岩带向区域中浅变质岩带之过渡地带中。 由矿床地质特征可知:矿区上施组地层有较高的含金背景值,均方差很大,且岩石含金量随变质程度的加深降低,有明显的后期迁移之特点,含矿地质体中,石英脉、长石石英脉形态不规则,常呈细脉状、透镜状、肠状、团块状等,平等排列,带状产出,局部见脉体呈揉皱状。脉幅一般 1十几 cm,少数达几十 cm,多数脉平行片理分布,与围岩界线清晰,且边部常有黑云母
17、边,较大脉中,时有片岩残留体,脉与花岗伟晶岩关系密切,常相伴产出,有时见分异过渡之特征。脉中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并含少量黑云母。同时脉中亦常见石榴石、矽线石等变质矿物分布。 由此观之,区内金矿及区域混合岩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热液,溶解活化了上施组地层中的金,并携之向构造有利部位迁移,在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时,金自热液中沉淀出来而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混合岩化热液金矿床。 但必须指出的是混合岩化作用较弱地段对成矿反而有利,区内矿体均分布于中低级混合岩化发育地带,而众多的混合花岗岩中,并没有矿体产出,相反,有的混合花岗岩脉却切穿矿体,如在 4 号勘探线中所见的混合花岗岩产于矿化体中,却并没有同期的黄铁矿、磁黄铁矿等矿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区内的北东东向的矿体,分布于矿带之北东端,呈大脉、大透镜状产出,其围岩蚀变较弱,并有一套独特的多金属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