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结构性失业研究文献综述摘要 本文回顾了结构性失业的相关理论,并在对我国研究结构性失业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与分析了相关学者对结构性失业原因、类型以及治理对策的观点,明确这一领域目前的研究动态,为更深入研究结构性失业问题提供一个参照平台,以期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 结构性失业;原因;类型;对策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世人瞩目的显著成果。随着改革的继续深化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结构性失业成为我国转型关键期面临的一大重要难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因此有必要对国内外关于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进行基本的梳理,以便能够清晰深刻地认识结构性失业,并为该问题后续研究与解决
2、提供参考与启示。 一、西方学者结构性失业理论回顾 失业现象的普遍出现最早发生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中。随工业革命的推进,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新技术的采用在带来了生产率的高速增长的同时,失业也因此普遍化、尖锐化,极大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稳定。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多次提到了结构性失业,集中体现在对结构性失业成因及表现形式的2论述上。马克思认为,因分工而变得畸形的穷人,离开他们原来的劳动范围就不值钱了,只能在少数低级的、始终是人员充斥与工资微薄的劳动部门找出路。这种情形即对结构性失业的表现形式一些行业出现大量失业人员与一些行业存在空缺职位并存的描述。 此后,西方经济学
3、家们对失业问题给予了很多关注,各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探讨和关注结构性失业问题,形成了各具特点、侧重不同的结构性失业理论。其中新古典综合派学者托宾、杜生贝针对在 20 世纪70 年代出现的滞涨局面,从劳动力市场的技术结构层面分析指出,由于劳工市场供求结构不适应会形成失业,就是结构性失业;发展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刘易斯分析了二元经济结构模式下的失业,他认为农业部门作为传统部门,人口众多但劳动生产率低,现代的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相对比较高,从业人数少,有较高的工资水平,因此会吸引农业部门的劳动力流向工业部门,同时他指出劳动力在部门间转移的过程中会受到自身素质及工作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转移并不
4、顺畅,进而造成结构性失业。 二、国内学者结构性失业研究评述 近年来,我国“就业难”和“用工荒”共同存在的现象引起了诸多学者对结构性失业的分析。总体而言,对其研究集中于分析形成原因,进行分类讨论以及提出解决对策这几个方面。对结构性失业的成因及解决对策的研究中,不少学者认为我国失业中总量性失业问题不再突出,结构性失业逐渐成为失业问题的主要方面。熊斌(2001)通过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指出工资差距不断加大,并由此对结构性失业加剧现象进3行了论证,他认为总量失业已不是主要矛盾,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张车伟引用近年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的绝对数并通过对其就业状况分析同样得出该变化趋势。 对于结构性失业的类型,
5、当前研究分类角度各不相同。黄敬宝(2008)按照结构性失业的成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类,指出我国的结构性失业主要分为市场型结构性失业、制度型结构性失业和观念型结构性失业三种失业类型。 市场型结构性失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由于劳动力供需匹配不良造成结构性失业类型,该失业类型主要是微观视角下的失业分析的结果。具体来看,从供给方角度分析,成学真、王超(2005)指出我国劳动力供给结构中低素质劳动力所占比重较大,并着重强调了我国教育体系弊端对劳动力匹配度低的促成作用。张车伟(2008)从劳动力市场需求角度探讨了导致的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等结构性失业的相关原因,在分析过程中引入引致因素经济增长,他肯定
6、了经济增长对于就业的积极作用,即创造了足够的就业岗位,但同时认为经济发展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第二产业较之第三产业发展更为迅速,由此也就引致了生产制造型岗位的增长,而对于大学生集中的知识密集型服务性岗位以及农民工集中的劳动密集型服务性岗位的拉动作用较小。陈强强(2011)等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差角度分析了结构性失业问题,指出劳动力就业难主要是劳动力技能与产业升级不相适应造成的,这一观点结合了劳动需求方和劳动供给方双重因素进行阐述。 市场机制问题也是学者们重点讨论的内容。综合各家观点,劳动力4市场上就业信息不充分、中介组织不发达、就业渠道不畅通等问题成为被广泛认可的原因。另
7、外从劳动力价格的引导机制角度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的工资制度并未完全市场化,政府通过制定最低工资制度干预劳动力市场,最低工资的存在使劳动力价格不能真实反映劳动力的供求状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劳动力供给结构的调整与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化之间的时滞很长,造成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失业。从我国特有制度角度进行的分析主要聚焦于宏观因素对结构性失业助推作用。观点集中表现出在劳动力市场主体相互寻访过程中,实质是制度代替了市场机制、在劳动力配置发挥主导作用。孙强(2009)等人指出结构性失业与我国现有的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分割制度都有很大关系。其中多数人循着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以及市场分割的分析路径指出在城乡市场之间、
8、各地区市场之间,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受阻,使其供给不能及时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失业与招工难并存。除此之外,黄敬宝(2008)从法律体系的角度进行了补充,他指出市场中求职者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当他们的利益受损时,无法有效地得到法律保护,所以他们宁可在当地就业、甚至失业在家,这个视角实质上可以归结成对宏观体制中各种福利制度以及协调劳动关系的相关法律保障机制缺失的探讨。 以上观点着重于归纳了不同学者对于劳动力结构性失业的非主观因素的分析,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的理论路径阐述以及通过数据统计的方法进行的实证研究分析。除此之外,心理学角度的阐述则试图从主观层面对结构性失业的原因进行补充,具体而言,供
9、给方的就业观念以及就业预期超出现实也成为结构性失业的因素之一,主要表现为大学毕5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就业预期过高,即使存在就业困难,也坚决不去小城镇或乡镇单位就业;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存在着不同于以往农民工的自身期望和社会期待,在择业时也会出现预期与实际的偏差,同样列入结构性失业大军。 在对策方面,大部分学者从宏观的层面给出了建议,如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快就业制度改革等措施。有人侧重于从各个微观主体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措施,徐林清(2006)在借鉴新加坡解决结构性失业措施时指出,劳资政三方主体要配合起来,共同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其中对于就业再培训的经验,着重指出要提高就业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10、,这些做法为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有的学者将分析视角具体化,李士梅,徐志勇(2005)着重从民工荒的视角给出了解决这一结构性失业的对策。康文(2003)从反面即培育健全结构性就业体系的思路进行分析,其中的培育、健全所有制结构型、企业组织结构型和素质结构型就业机制分别从我国政府、企业以及劳动者的角度提出了应对思路,在宏观对策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从微观主体角度给出了相应建议。 三、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对于结构性失业原因的阐述大致可归纳为主观和非主观原因两个方面。对现存的结构性失业状态描述以及产生原因基本上提出了一致的见解,因此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下存在重复性研究现象。归纳
11、起来,从具体研究内容上看,在微观主体行为的研究视角下,结构不匹配或非完全匹配产生的挤占效应为结构性失业提供了主要依据,具体而言,从劳动供需双方对雇佣关系稳定性偏好的角度6分析,相关研究指出尽管员工与岗位并不匹配,雇主也不会轻易换人,成为结构性失业的直接原因;在研究的方法上,大多数学者集中于对结构性失业进行理论阐述,个别学者采用数据统计和描述来进行实证分析,但是这些数据数据大多来自的官方统计,在估计过程中会与实际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对策方面,绝大多数学者偏向于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即从国家制度和教育体制完善等方面进行阐述,忽略了微观领域特殊性的考察。在对不同的结构性失业人群进行细分以后,针对结构性
12、失业背后的不同成因,采取的措施应呈现差异化特征,以使这些措施最大化地实现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熊斌.关于我国的结构性失业分析与治理J.人口与经济,2001 (03) 2黄敬宝.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类型与对策J.经济经纬,2008(06) 3孙强.我国结构性失业原因与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2009(04) 4徐林清.新加坡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经验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6(7) 5康文.城镇人口结构性失业的突出矛盾及治理体系J.当代经济研究,2003(06) 6陈强强.甘肃省“就业难”与“民工荒”问题探析J.人口与经济,2011(5) 77成学真,王超.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5 (05) 8张车伟.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及其经济学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8 (03)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