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攀援植物支持物的生态设计摘要: 分析了国内外攀援植物支持物的演变过程, 比较中西方支持物应用的差异, 阐释廊架 形式在国内出现的原因; 同时从归纳攀援植物在园林应用中不同于乔木等其他植物类群的特点与要求, 阐明支持物相应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关键词: 攀援植物; 支持物; 园林建筑; 历史1园林中攀援植物支持物的演变攀援植物支持物是攀援植物生长过程中缠绕或攀附的物体, 如自然界的树、石与各类人工设施。在园林中其形式与功能是自然条件、社会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生活习俗的综合反映, 东西方差异明显。1. 1 在西方古典园林中的演变在古代西方, 葡萄棚架是支持物的最初形态。之后的古希腊时期, 棚架更倾
2、向满足几何式的整体布局。在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中, 使用蔓生和悬垂植物来遮挡部分柱廊和墙体, 建筑即是支持物。古罗马时期, 棚架出现于庄园中, 同时攀附的植物种类也有所增加, 如洛郎丹别墅庄园( V illa Laurent in)中的葡萄棚架, 庞培城( Pompe ii) 遗址内维蒂住宅 ( V ett i)中的长春藤架, 哈德良山庄( V illa H adrian)中与雕塑结合的花架等。15 17 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台地园上层平台往往设棚架, 既可遮阳,又便于眺望。17世纪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中, 经常采用拱形棚架形成视廊, 以尽头的雕塑作为视线焦点, 如德国苏维兹因根庄园( G
3、ardens o f the Schw etzingen Pa lace)。17世纪英国规则式园林的园路上常覆盖着爬满藤本植物的拱廊, 称为CoveredW alk。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趋向完全模拟自然, 很少使用人工痕迹明显的棚架。攀援植物支持物在西方古典园林中有以下特点:( 1)棚架是西方园林中不断继承与发展的园林建筑要素之一。从形式上看, 依次为葡萄架、柱廊形式、拱券形式, 从功能上看, 棚架最早由攀援果树的支持物演变到多种观赏植物的支持物, 再到利用攀援植物遮荫的同时又可产生一定空间感受的支持物, 棚架随着西方园林总体脉络不断继承与发展。2)棚架演变的动力是充分发挥攀援植物的功能,
4、攀援植物与棚架形成了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的组合。假如没有攀援植物, 设计出的藤架将丧失主要功能, 这与可以单独设立的凉廊、凉亭有所不同。1. 2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演变在距今2 400前的春秋时期, 吴王夫差就命人在南京城墙上种植了薜荔( F icus pum ila)。有关攀援植物园林应用的文献记载大致可分2类: 第1类常见于乔木、山石的描述之后, 多使用古藤、虬藤等词语, 如金鳌退食笔记中描述唐代国都长安的太杨宫乔木数株参立, 古藤萦绕, 悬萝下垂,陈植先生在中国造园史中用石间老藤虬结, 错节盘根描述沧浪屿中景致等; 第2 类则是与攀援植物相关的景题, 如安澜园记中记载安澜园的古藤水榭,金陵
5、园墅志中记载随园的藤花廊、薜庐的藤香馆、愚园的瑞藤馆,中国造园史中提及的十二时斋的紫藤花馆等。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典籍中, 极少提及架字和包含攀援植物支持物的内容。攀援植物支持物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以下特点:( 1)受攀援植物使用方式影响, 藤架不被看作一种园林要素。由于攀援植物多与树、石、建筑相结合, 很少单独用于空间限定, 因此不需要藤架这类支持物, 这是与西方在攀援植物应用上的最大不同。( 2)关注攀援植物本身, 为达到寿的目的不懈努力, 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之精髓。古人受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观念支配, 提炼攀援植物在自然界中古的特点, 古代造园家为达到这一目标, 首先选择乔木、石、建筑等作为攀援
6、植物支持物, 乔木、石与建筑能够比简单架设的棚架更耐用, 满足攀援植物多年生长需求, 易于长成古藤, 且意境丰富; 其次通过突出攀援植物在园林中的地位来加强园主的关注度和保护力度, 藤架仅仅是一种为保护植物而设立的辅助设施。1. 3 民国时期出现廊架的雏形廊架定义尚不明确, 与藤架形式上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且它们的雏形都可追溯到南京中山陵音乐台的紫藤花廊。1929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首都计划, 促使中国建筑师集中进行了一批传统复兴式建筑的设计探索, 中山陵音乐台紫藤花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由杨廷宝、关颂声先生设计, 并于1933 年建成, 宽约5 m, 长约150 m, 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外
7、侧种紫藤攀援其上。建筑风格透露出浓厚的中西结合气息, 与中国古建筑的台梁式相近: 形体特征为直线排列立柱支持水平纵梁, 纵梁上架设横梁, 横梁端头切角以显体量轻盈, 基础部分由古典园林山石花台形式演变而来, 整个建筑适当扩大了尺度与模数, 有西方厚重之感。稍后建成的南京总统府子超楼前的藤架也具有相同的特点(见图1)。图1 南京总统府内子超楼前紫藤花架这类紫藤花廊的意义与影响是巨大的:( 1)这样匠心独运的设计, 能够在中国近代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下探索出适合当时国情的中国风格, 体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精神。( 2)这种形式与功能类似中国古典园林中廊的线性藤架成为此后藤架设计的主要形式, 在此后近
8、70 a中几乎没有变化, 并成为设计师对藤架这类园林建筑的思维定式, 随即出现千架一面的现象, 甚至放弃了对攀援植物的使用, 最终出现廊架一词。2 攀援植物支持物的设计原则过去由于对攀援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远不及对其他植物类群, 因此习惯套用其他植物类群的应用方式对待攀援植物。攀援植物的生态学特征决定了其在园林中应用的特殊性。2. 1 自由获取生态因子原则攀援植物对生态因子, 特别是光的获取更为自由, 一般而言, 植物必须同时满足光照、水分、温度等条件才能正常生长, 而攀援植物以其极强的攀援能力, 大大提高了获取有利条件的可能性, 且比乔、灌木更适合生存于复杂的人工环境。2. 2生态因
9、子与支持物共同作用原则攀援植物的生长速率受生态因子与支持物的共同作用, 设置适当的支持物可使得各类生态因子的可利用性得到提高, 加快植物生长速率的同时减少自然资源消耗。2. 3 支持物多变、可替换原则支持物在类型、材质、形式上有着多变、可替换的特点, 在满足攀援植物特定要求基础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完成设计。2. 4植物类群多样、种类丰富原则以乔木作为攀援植物支持物在自然界与中国古典园林中都存在, 在自然界中攀援植物绕乔木而生是典型的群落结构形式。国内除植物园外, 每个相关设计中攀援植物仅使用1 2种, 且不与其他类群交叉组合配植, 是导致景观单调的主要原因。2. 5形式与功能相互制约原则攀援植物支
10、持物的形式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设计的功能: 丰富的形式能够带来多样的功能, 而对功能的需要又是形式设计的思想源泉。2. 6 平衡攀援植物觅食行为与人的需求原则攀援植物觅食行为可能与景观、遮荫等人的需求不一致, 在2者之间寻找平衡点, 通过特定手段解决矛盾。3 攀援植物支持物的设计方法3. 1 创造性运用攀援植物造景的面的基本形式攀援植物叶片铺成的面形式有别于乔木、灌木分枝引导的体块结构, 通常依据应用方式进行的凉廊式、悬蔓式、附壁式、立柱式划分, 从形式上可看作平面式、立面式、曲面式。从形式设计本身来看,攀援植物犹如一张绿色纸片, 能够实现围合、遮挡、穿插、拼接、折叠、覆盖、扭曲、镂空、剪裁等处
11、理手法, 并且多种手法能够进一步组合, 得到更为复杂的形式, 这种思维方式能突破应用类型的限制, 创造更为丰富的可能性(见图2)。3. 2 充分利用攀援植物对生态因子自由获取的能力人们越来越热衷于使用攀援植物, 但往往忽略攀援植物灵活的觅食行为。例如在高架与立交桥立柱应用攀援植物时忽略其对光的觅食行为: 当植株的一部分枝条能够越过桥面下最阴暗处而伸展到桥体侧面, 得到较充足的光照, 则整株植物生长旺盛,相反, 当没有任何枝条能够突破最阴暗区域, 整个植株的生长都将受到抑制, 国内高架桥下应用攀援植物很多, 但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能够靠自身生长觅得阳光的植株是幸运的。3. 3营造物种丰富、配
12、植合理的攀援植物群落需要辅以精心设计的支持物现存中国古典园林中很少见到攀援植物与乔木组景, 更多情况是与石、建筑组景, 这是因为攀援植物与乔木共生易导致乔木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同时山石、建筑比较自然的形式非常利于形成丰富的植 物群落。现今支持物多为规则式的形式, 且倾向于将攀援植物孤立出来加以利用, 这是与中国古典园林传统相背离的应用方式。因此, 支持物的精心设计要向形式自由、能够承载多种攀援植物、利于攀援植物融入场地内整个植物群落的方向发展。3. 4 满足攀援植物觅食行为对支持物尺寸、材质有特定要求一般来说, 木材规格至少在10 cm 以下才有利于大多数攀援植物攀附, 金属材料应在5 cm
13、以下,以铁丝网最为经济, 另外乔木、麻绳、砖石、合适的废物皆可使用, 差异较大的材料组合适合多种攀援植物攀附而互不干扰。设计藤架应事先确定将哪一种或哪一类攀援植物与之匹配, 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如紫藤藤架或缠绕类攀援植物藤架。3. 5合理运用攀援植物在无支持物和有支持物情况下不同的生长状态无支持物时较有支持物时分支数量多, 分支生长快, 最终表现在平面形状上, 例如单株爬山虎植物接近墙面种植时, 一般呈现出Y形覆盖区域, 增加或减少与墙面相接触的时间可呈现出U形或T形覆盖区域。3. 6明确支持与限制攀援植物生长是支持物的2大功能在生长条件良好的环境中, 限制攀援植物生长反而会成为园艺师的主要工
14、作, 为减少攀援植物肆意伸展影响景观效果和游人通行, 园艺师往往采用定期修剪的方法, 除了这种方法之外, 通过改变支持物直径、材质、间距和生态因子可获得性, 都可以起到限制攀援植物生长的作用。4结语攀援植物的应用首先要辩证地对待中西传统,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法; 其次要尊重其生态学特征, 能否恰到好处地利用攀援植物在植物类群中的特殊性是评价攀援植物应用优劣的重要标准; 运用相应的工程技术手段, 寻求攀援植物、支持物、环境三者的统一是创新应用的着眼点。参考文献: 1 郦芷若, 朱建宁. 西方园林M . 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 陈 植. 中国造园史M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3 潘谷西. 中国建筑史: 6 版M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