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06KB ,
资源ID:1817737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8177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烧结工艺余热联合回收发电技术的研究.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烧结工艺余热联合回收发电技术的研究.doc

1、1烧结工艺余热联合回收发电技术的研究【摘要】据统计,20072012 年间,我国钢铁行业能耗约占全国能耗的 14.2%,是国内的第一能耗大户。在钢铁生产中,烧结是仅次于炼铁的第二大能耗工艺,约占钢铁企业总能耗的 12%20%,其中,冷却机废气和烧结机烟气带走的显热又占整个烧结工艺全部支出热量的 50%。对冷却机废气余热进行回收是降低钢铁企业能耗,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我国烧结冷环机热废气余热利用现状,分析了现行技术的不足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一种新的环冷机余热发电的控制方法,并对其工程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节能效果显著。 【关键词】 钢铁厂余热发电控制 中图分类号:TB857+3 文献标识

2、码:A 烧结环冷机在工作时,会向外排出大量 200450的中低温废气,这部分废气带走的显热占整个烧结工艺全部支出热量的一半以上,余热利用潜力巨大。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已经证明,完全可以在保证烧结系统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基于余热品味分析,实施能量梯形利用技术,用来生产蒸汽发电。 1 控制方法的相关背景、前提条件 1.1 控制方法的相关背景 在我国,对烧结低温余热发电的研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第一套自主研发的余热发电项目也已于 2004年在马钢建成投产。截止目前,国内 180余台大中型烧结机已经有三分之二以上都已建成或在2建环冷机余热发电项目,但从已投运的项目的运行状况看来,绝大部分

3、系统的实际发电量远小于设计指标,约为设计值的 60%70%,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除了国内烧结工艺不稳定,余热发电系统设计参数选取不当之外,还与国内现行的烧结余热发电系统控制不完善有很大关系。现阶段,余热发电系统与外部烧结生产工艺之间的衔接和配合,尤其是余热锅炉与环冷机热风罩之间的取风衔接控制不完善,导致取风过程中环冷机、段中、低温热风混合和冷风漏入加剧,降低了余热锅炉效率。如能对这部分控制加以完善,则可以进一步降低烧结工序中的能耗指标,实现能源的深度梯级利用。 1.2 控制方案的前提条件 该方案能充分利用烧结环冷机废气余热,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电能,余热发电能力与现有的

4、烧结环冷机纯中低温饱和蒸汽余热发电技术相比提高 30%以上,并改善了对环境的影响。钢铁厂利用烧结环冷机上的纯低温余热进行发电,是以不影响钢铁企业正常生产为前提条件的,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增加余热的发电量。其基本思路是,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用计算机对系统进行优化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所需的成本。同时,尽量利用企业现有的设施和装备,采用国内外成熟的工艺流程,实现可靠稳定的控制。2 烧结环冷机上的纯低温余热发电控制方案 本文介绍的余热发电系统主要包括环冷机热废气循环系统、余热发电控制系统和 DCS检测控制系统。 2.1 环冷机热废气循环系统控制 3本工艺设计的重点和核心技术是环冷机热废气的循环系统,采用

5、热风全循环工艺,经余热锅炉回收热量后的烟气全部送入环冷机再循环利用。具体工艺如下:在环冷机、段集气烟筒上分别设有电动蝶阀和烟气连通管,在余热锅炉出口设有循环风机和烟道、旁路烟囱等。电动蝶阀和烟气连通管分别设置在集气烟筒的顶部和中部,而集气烟筒的位置则与冷环机段、段高温段风箱的位置密切相关,设置在顶部,对应于高温段风箱的上部风罩。当余热锅炉正常工作时,电动蝶阀关闭,部分环冷鼓风机停运,热废气全部进入余热锅炉,在炉内回收部分热量后,烟气温度降至140左右,经炉后的循环风机送回至环冷机、段底部风箱,循环利用。当余热锅炉系统出现故障时,电动蝶阀打开,热废气从集气烟筒排出,以保证环冷机的正常运行。这种循

6、环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环冷机、段底部风箱的冷却风温度,从而提高余热锅炉高、低温段入口的热风温度和锅炉的利用效率,同时又不影响烧结矿的冷却和正常生产。 2.2 余热发电控制流程 烧结工艺余热回收主要有两大部分:1)在冷却机高温段的废气温度约为 350-420,这部分废气显热约占总热量的 29.3%;2)约占总热量约 23.6%的烧结烟气显热,在烧结机尾风箱高温段排出的废气温度为300-380。 在烧结生产过程中,有近 50%的热能以烧结烟气和冷却机废气的显热形式排入大气。实现烧结环冷机上的纯低温余热发电,需要由余热锅炉、汽轮机、凝汽器、凝器水泵、给水泵、除氧器、高压集汽箱以及低压集汽箱相互配合

7、,形成一个完整而又稳定的热力循环系统。汽轮机排汽经冷4却后的凝结水和化学补充水经凝结水泵打至除氧器暨低压锅筒中,在除氧器中除氧后由给水泵送至余热锅炉,在炉内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水经高温段受热面(省煤器、中压蒸发器、中压锅筒、中压过热器等)吸热后变成中压过热蒸汽,直接进入汽轮机中用于发电;另一部分水经低温段受热面(副省煤器、低压蒸发器、低压锅筒、低压过热器等)吸热后变成低压过热蒸汽后,送往汽轮机补 ,做功发电。在此过程中,除氧器暨低压锅筒既具有除氧功能,同时又作为低压锅筒实现低压给水和低压蒸汽的储存、分离和供给。余热锅炉的给水量由计算机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控制,同时,计算机通过一定的算法给出最优控制方

8、案,通过调节进入到汽轮机中的蒸汽量,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2.3 DCS 检测控制系统 对于系统中的供水量、锅炉的水位、蒸汽的温度和压力的显示控制均采用 DCS检测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设置在烧结主控制室,方便管理。 给水量的控制采用变频调速泵,根据锅炉水位的变化及时调整供水量,使锅炉安全运行。锅炉的水位、蒸汽的温度和压力的显示控制部分与热风阀门的开度控制联锁,当烧结矿生产不稳定时,通过调节热风阀门的开度控制烟气流量,使锅炉稳定工作。此外,设置锅炉水位报警和蒸汽压力报警系统,保证工艺流程的安全性。 2.4 设计特色 (1)采用双压双通道类型的立式余热锅炉。 (2)余热锅炉的热源来源于冷环机段、段

9、热废气。 (3)选用全凝汽补汽式汽轮发电机组。这种中压汽轮机能充分吸收低5参数的蒸汽,提高发电量。 (4)烟气采用热风全循环方式。 3 余热发电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 3.1 余热发电的减排效果 冷环机烟气中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质量的粉尘,这些粉尘的浓度大多为 5002000mg/m,在余热锅炉内,这些粉尘大部分会沉降下来,并被集中收集,减少了粉尘排放。系统正常运行时,烟气在完成热交换后,全部返回到烧结环冷机中,这使得 CO2、SO2、粉尘等大气污染物或者有害气体从无用资源变成有用资源,不仅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减少了废渣和粉尘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以及对环境的污染。萍钢股份有限公司在 38 月份,

10、利用烧结环冷机上的纯低温余热进行发电,使 CO2的排放量减少了 2.53万吨,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减排减污效果明显,为钢铁企业的节能降耗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其它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提供了有益参考,社会效益显著。 综上所述,钢铁厂的烧结环冷机上的纯低温余热发电的控制,充分利用了烧结环节中产生的大量低品质废气的热量,并将其转化成电能,如果每个钢铁企业都能充分利用余热进行发电,每年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将十分巨大。这项控制技术将为改善产业结构,节能减排以及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供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希望相关人士不断完善余热发电的控制过程,设计出更加高效的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参考文献: 1肖南石,潘春晖.烧结环冷机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效果J.62012(01). 2沈东,张皓,周勇平.安钢烧结环冷机低温余热发电工程J.能源工程,2005(03). 3周传勇.济钢向鞍钢输出烧结余热发电技术J.山东冶金,2010(03). 4李冰.余热发电技术应用及前景J.中国钢铁,2009(07).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