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试析当代大学生的校园流行文化及其引导策略摘 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建设时期,各种文化洪流从物质方面、行为方面、思想方面等不断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流行文化。为了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对大学生校园流行文化的理性辩证分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应逐步探讨出引导其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有力措施,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 大学生 校园流行文化 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7-227-03 一、大学生校园流行文化的内涵界定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周围的世界充满
2、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有着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所独有的文化,即大学生校园流行文化。大学生校园流行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人本主义价值观,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大学生不仅是其参与主体,也是传播的重要载体,由于符合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磁场吸引力和吞噬力,备受大学生的热烈追捧和模仿, “是幻觉文化的一种,它的非现实性、想象性和做作性反映了人类审美心理中逃避现实的一面” ,是社会主导文化价值体系下的一种亚文化形态,涵盖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等各2个方面,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通常与网络、影视等媒体工具联系在一起,呈现出
3、潮起潮落的发展规律,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文化素质、道德品行素质、身心素质等综合素质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二、大学生校园流行文化的具体表现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的阶段,对新鲜事物充满着极强的好奇心,校园流行文化以其新颖的形式、超前的时代性及娱乐消遣性使大学生对其情有独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的缓解他们紧张的学习压力和内心的孤独,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参与感。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校园流行文化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表现形式也呈现着多样性和灵活性。 (一)物质方面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产品的更新更是日新月异,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相机等各种高科技产品已经成为大
4、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走在流行前沿的显著“标志”之一,否则就是“土”的表现。而且在饮食和服饰上,不根据自己和家庭的实际经济条件,盲目的追求国内外的知名品牌,穿衣不在于保暖,更注重标新立异,在虚荣心的指使下同学之间盲目的攀比,片面的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感,把进校时立下的豪言壮语全部抛之脑后,造成了大学生身心乃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畸形发展。 (二)思想方面 校园流行文化从根本上是一种人本主义价值观,推崇个性解放和独立自由,具有反传统、反常规的倾向,这恰巧迎合了大学生标新立异和3反叛的性格,在大学生中迅速传播和流行起来。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文化上的“双百”方针之后,国内外各
5、式各样的文化如洪流般铺天盖地的向大学生涌来,不乏有西方敌对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腐蚀。在各种文化的长期影响下,许多大学生开始接受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及游戏人生思想等,导致了大学生行为的世俗化和功利化,只一味的羡慕成功人士光鲜亮丽的一面,而未曾看到他们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苦奋斗。盲目批评周围一切事物,排斥师长、家长的教导,凡事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意识淡化,不明确自己对社会、对家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此外,在文化心态上不是在内心进行理性分析和价值判断,盲目的跟风模仿,只是纯粹的享用文化的心态,追求感官上的享受和刺激,而不能去静心研究传统文化的博大和精深。 (三)行为方面 在语言上,
6、大学生经常使用流行语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如“520”代表“我爱你” 、 “赶脚”代表“感觉”等,主要使用谐音法、派生法、缩略法等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当今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和精神面貌,是对校园生活的反映。 在消费上,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由过去单一的生活消费向多样性方向发展,其中用于基本生活开支的费用相对减少,服饰费用、人际交往费用、休闲娱乐费用、高科技产品费用等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同学之间盲目攀比消费现象比较普遍,很多大学生不能做到有计划的经济开支,过着“月初资产阶级,月末无产阶级”的生活,提前消费、负债消费的现象也很常见。此外,在服饰4和发型上追
7、求个性时尚,饮食上也热衷于西式快餐。 在人际交往方式上,手机短信和网络日益成为大学生沟通和交流的主要手段。随着手机的日益智能化,手机短信已经逐步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 ,形成了所谓的“拇指文化” 。网络的出现,有力的瓦解了高校和社会之间的“围墙” ,微博、人人网及朋友网的流行也给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自我的舞台。但是,也有不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一味的沉溺于虚拟的世界里,逃避现实责任,甚至葬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在职业选择上,受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对就业的工作区域、经济待遇等期望值过高,单位好、收入高是他们选择就业单位的首要因素,在职业选择中畏首畏尾、存在
8、严重依赖心理,不愿从基层做起,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三、辩证的看待校园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双刃剑影响 历年来人们对校园流行文化的看法也褒贬不一,有的认为它是低俗文化,腐蚀了大学生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有的认为它是大学生的“精神食粮” ,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两种看法都是片面的,我们要使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研究,既要看到它对大学生积极性的影响,又要看到它消极性的影响,既要看到长期性,又要看到暂时性。 (一)促进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却导致了他们价值观的异化和偏向 社会化是自然人逐步转化为社会人,并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个渐进过程。大学生处于踏入社会前的重要阶段,校园流行文化推翻了大学和社5会之间
9、的保护膜,在大学和社会之间成功搭建了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大学校园的各个领域和角落,真正成为高校中折射社会生活的指示灯。校园流行文化的形成和流行靠的不是政府或者其他社会团体的强力推行,而是在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共同价值追求、共同文化品位、共同思维和行为模式的大学生中自发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他们的交流范围和交往方式,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切实的感悟到不同价值理念激烈的交锋和碰撞,为以后踏入社会和在社会上立足做了铺垫和准备。 另一方面,校园流行文化不是单纯的为了满足大学生的自身需求而被创造出来的,它是一种以利润为目的、和大众传播媒
10、介联合起来的文化产业。在传播媒体的宣传攻势下,突出直接的情感体验,极大的冲击了高校的正统教育,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和校园里名人的励志语日益遭到冷落,大学生开始渴望明星般一夜成名和投机取巧的成功,把权利、金钱、地位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和意义, “一味地沉湎于平庸的娱乐和无聊的消遣这种最低级需要的满足中,以逃避日常生活中的责任以及单调乏味的学习、工作,从而抑制了他们对真善美等高级需求的满足” ,片面的强调个人价值,忽视了社会价值,造成了价值取向的偏差和价值标准的模糊。(二)培养了大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自由民主意识,却淡化了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政治观念 校园流行文化的出现,打破了过去单一的传统文化一统天下的局
11、面,大学生们也从保守的传统文化束缚中解放出来,以身临其静的参与感受6了不同文化的韵味和内涵,摆脱了对经典和权威的依赖,拥有更为广阔的舞台彰显个性,找到了青春的定义。通过校园流行文化所反馈的社会第一手信息及时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在网络上自由的书写自己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主体性意识、社会参与感和自由民主意识的到印证。此外,各式各样的校园团体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大学生不仅成为校园流行文化的鉴赏者,更成为了文化的参与者,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组织管理能力,找到了个人价值所在。 然而在另一方面,大学生校园流行文化习惯把传统道德规范中的教义歪曲成“压制自由和民主” 、 “不尽人情”的教条,使得传统道德
12、规范在大学生中出现了认同危机。目前,不少校园流行文化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血腥、暴力、色情,致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景时往往会习惯性地呈现出冷漠的态度,抛弃道德行为规范的准则和底线,道德意识薄弱,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道德迷失。与校园流行文化相比,高校政治教育因其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枯燥空洞的教学内容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反感和排斥,进一步对政治领域失去热情和兴趣,忽视对时事政治的关注,政治观念遭到淡化,例如,入党不再是个人政治素养提高的标志,而是以后求职就业的砝码。 (三)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却引起了文化心态的颠覆 网络文化作为大学生校园流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影响尤为深远。随着网络事
13、业的发展,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到网上搜集和下载相关资料,不仅拓展了知识面和视野,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矛盾时期,一方面自认为已经成7熟,另一方面心理承受能力又比较脆弱,当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及升学、毕业、就业的多重压力时,显得无所适从,校园流行文化以其娱乐性的主要特征,有效缓解了大学生紧张的心弦,不安情绪得到了及时的宣泄。而且,校园流行文化涵盖了影视、音乐、经济等许多领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使校园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对一个社会,一个群体或一个个体来说,文化是一种维持认同的连续过程,它借助于一定的审美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凝聚力来
14、维持这种认同” 。但是大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象牙塔里,缺乏社会经验、生活阅历和是非辨别能力,难辨校园流行文化的良莠。在校园流行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观显得不堪一击,庸俗的文化心态异军突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由于校园文化的反理性主义倾向,许多大学生根本不理解校园流行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只是停留在内容和形式的简单复制,没有达到真正的内化,缺乏深入的理性分析和价值判断,不能对校园流行文化作出科学合理的取舍。第二,审美情趣低俗化。校园流行文化的一些作品和产品中充斥着大量的色情和低俗的东西,使大学生的审美对象、审美方式、审美情感一路下滑,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被时代淘汰。 四、正确引导大学生校园流行文化朝
15、着良性方向发展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托,发挥主流文化的引领标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是引领校园流行文化的主要途径,同时校园流行文化也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的主要传8播载体” 。应切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据,引导校园流行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轨道,使之符合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扬标准,弘扬主旋律,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结合。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流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和信念,提高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归属感,把个人的
16、理想追求自觉的融入到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去,在具体行为中切实践行“八荣八耻”荣辱观。在主流文化的熏陶教育下,提高对西方敌对势力文化渗透和封建不良习惯的抵制力,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观和文化心态,以及对校园流行文化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引导他们从注重感官享受转移到注重精神境界、道德素养的提高,从注重休闲娱乐转移到以学业为重的正轨上来,帮助大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四有”公民。 (二)利用大学生校园流行文化的积极因素,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校园流行文化不是什么可怕的洪水猛兽,我们不能简单的盲目排斥或者笼统接受,应该秉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
17、,以科学、合理、宽容的态度对待它,故意的避而不谈,反而会加重大学生们的好奇心。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汲取大学生校园流行文化的营养成分,提高育人功能:第一,根据校园实际情况,适当把大学生校园流行文化积极、健康的内容引进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乐,拓展和丰富教学9资源,使其为我所用,为我服务。第二,引进校园流行文化的传播手段,如网络、多媒体、手机短信等,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运用网络,教育者可以及时的把大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进主流教育中来,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第三,弘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因材施教,尊重个体的差别性需求,
18、和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其参与到教学中来,因势利导地组织他们共同讨论和反思校园流行文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新型和谐校园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更能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向心力,因此,应该把情感高尚、格调高雅、内容健康、形式丰富作为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切实做到建设与净化并举的原则。第一,在校园内,多组织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接受一次传统“中国风”的洗礼和滋养,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高深莫测和崇高的人文情怀,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文化责任感和文化鉴别力,自觉树立科学
19、合理的审美观。第二,在全校加强班风、校风、学风、考风的建设,坚决抵制各种低俗不良信息进入校园,净化学校周边环境,提高大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制力。第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邀请社会上的先进人物和英雄人物到高校开设讲座,树立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校园流行文化,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第四,通过校报专栏、校园广播、高校论坛版块等形式,无形中向大学生灌输10主流思想,自觉摒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树立远大的目标和抱负。 参考文献: 1徐唏.论当今中国三大文化形态及其关系.新华文摘.1999(1). 2徐景一,王迎春.浅谈流行文化和世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法制与社会.2008(8). 3饶伟芳.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 4彭斯雅,李江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5张应强.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